研谱动态

同姓各系 聚居上杭(之三)

字号+ 作者:邱家儒 2008-11-16 20:22

同姓各系  聚居上杭(之三)

 

各地关于宋元构兵时的谱记读辨

邱家儒

 

日前,总会联络部副部长、上杭太拔慕子科人、《念二郎公族谱》主编、湖子里念二郎公23代孙永豪宗亲,将其村明朝嘉靖年间旧谱序一篇和民国十六年散发的,知县锡侯(籍贯湖子里人)《发现?公墓启事》一则交给我(见影印件)。他说:“我考虑多时,献出此件,虽影响全县皆祖三五郎上接法言,但为血缘认祖,为丘氏全族和谐,应该献出供研究。”我细阅此《谱序》和《启事》,其所记史实与以前看过的《谢翱研究史料选与谢翱年谱》所记甚合。现录《谢翱年谱》一则如下:

“恭宗德钓二年丙子,时年二十八岁,是年正月,元军前锋到临安,恭宗奉表请降,并遣右丞相文天祥等诣元营谈判,文天祥不屈被扣留。三月,元军俘恭宗及全太后等北去。五月初,抵上都。这时从元营脱归的文天祥自浙江永嘉逾海入闽。五月朔,端宗赵?登极于福安府(今福州),改元景炎元年(1276),文天祥擢枢密使同督诸路军马,檄州郡大举勤王之师。七月十三日开府南剑(今南平市),翱闻欢欣,倾家赀,率乡兵数百人赴难,被天祥署为咨议参军。十一月,枢密副使张世杰搜集船舰二千余艘,护卫杨太妃、端宗、卫王?登上楼船,十八万军马亦登舰随船离开福安府,向泉州进发。抵泉后,泉州闽广招抚使蒲寿庚初列舰接驾,后因张世杰欲征其战船一千艘心怀不满,遂叛宋降元,张决意先送两宫往潮州驻骅,再回师攻泉州……不克。”

宋端宗景炎二年丁丑(公元1277年),时年二十九岁,先生抵潮阳?溪。与屯兵浅湾的张世杰相响应,号令各地勤王。南宋爱国志士纷向潮阳云集,群情激奋。时南宋行朝尚有兵马二十余万,将校千员,战舰千余艘,文天祥部亦有兵10余万。先生大为振奋,作《结客行》:“结客卫京师,弃家南斗陲,相看各意气,欲取辽阳归。”元军为追击端宗而灭宋,又从四方向潮阳合围。十一月,元将刘深进攻浅湾,宋将张世杰、陆秀夫扶帝移于惠州甲子门。

端宗景炎三年(1278)戊寅五月改元祥兴,时年三十岁。二月,天祥进兵广东,收复惠州、潮州、梅州。四月,端宗驾崩吴川县南刺州,卫王赵?立。宋叛将陈懿降元后任张弘范副先锋,舟导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兵至潮阳。是时,文天祥正挥师海丰,于五坡岭埋锅造饭。元先锋张弘正(张弘范弟)率军突袭,文天祥仓促应战被执。先生以智免,逸归潮阳。”(据《谢翱研究史料》第47页)。宋德钓二年丙子三月,临安降元。五月,赵罡登极福州改元景炎,时南宋尚有闽、广等地。号令勤王,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两湖等地四方豪杰,翕然响应,离散将兵,闻风来归,几十万人,声威大振。后历经北伐至瑞安失败,泉州事变,潮阳失守。十几万宋军随张世杰赴陆丰甲子,奔井澳(珠海南面海中小岛)移刺州(吴川县南),驻崖山至蹈海,南宋灭亡。

而漳泉、潮梅、归善一带战败的宋军余部,朝庭官吏,随文天祥抗元的仁人志士,面对元军的东西夹击和南面的波涛大海,只得往闽西、粤北逃窜至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在元朝的追查迫害下风谓不名,只以郎称。这批人中,有多少丘氏先祖呢?不得而知。上杭的族谱记载,先祖迁杭的时间是宋元间或宋元构兵时,原因是兵灾。

现将各地记载宋元构兵时先祖事迹的族谱介绍如下:

(一)闽西上杭湖子里与闽东南的晋江、泉州相隔几百里。先人写谱,交通不便,音讯难通。然记?公,所载相同。明朝万历十五年南坑十五世歧山公序云:“时有念三郎者,披荆斩棘,开基为一世祖……时公早卒,而母适值宋季之乱,乃挈男徙于上杭南坑而居焉。”见84期永豪文章。顺治三年(1646)伯九郎系的丘鸿基公始撰《寿山公房族谱》序中记“念三郎妣韩一娘带三子:三四、三五、三六郎迁于杭”。伯十郎系的丘纯公编《得广公族谱》,亦记三五郎公宋末因兵灾迁杭。现录《晋江谱》如下:“邵武通判?公与兄逸公、由仙邑桂林岭迁莆田。卜筑未竟,值元兵至,公偕八子眷属随张世杰奉宋幼主奔泉,遭蒲寿庚乱,张奉幼主奔潮,?公年迈,不胜波涛,赖长子三一郎水公保护,寓晋之大仑乡(今石狮)。七子亦莫知所之。公时有七子流东之悲。”另一本谱载:“迨至大清丁丑,进士复松公、督学汪公薇,召汀州应试,道经永定,持残谱比对。方稽通判公继室韩一娘,当时挈其三子:三四郎玉、三五郎锡、三六郎彀奔逃龙岩,其三二郎木、三三郎金、三七郎彻、三八郎凯流东滨海错处躲避。”

根据大宗谱常委大文宗亲20023月在上杭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记载三五郎公宋元间迁杭的《谱序》有41篇,而记载宋南渡后迁杭的《谱序》仅三篇。其中有一篇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秋月振坤(字山重)序云:“三五郎公字达人(第一次出现三五郎公字达人)合文天祥力同扶宋帝,越粤之海,乘舟至甲子所,元兵亦由而追之。当此之时,纷扰朝野未宁,三五郎亦知世哲人,才德济世,遂舍宁化迁之于杭。”振坤公所写的三五郎公,显然指晋江族谱所记的?公五子锡公和妣李三七娘者。有很多族谱记三五郎公号锡,由于号与效闽南话语音相近,遂演化成三五郎公讳效锡。台湾族谱于1998年出版,记三五郎公讳效锡字达人,各地写谱多有抄袭。加之江西兴国举人毓锟公二度抵杭,未见有韩一娘之墓,便大胆推测韩一娘卒后为三子扶柩归葬宁化。毓锟公将三五郎取名为继虞。经不断讹传,原本属念三郎?公之子的三五郎锡,逐渐偏离闽南念三郎公一脉,转认籍贯江西人的唐人三郎法言公。现在我们面对众多资料,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1)迁杭的人物:韩一娘带三子:三四郎、三五郎、三六郎。(2)迁杭的时间,百分之九十多的谱序说宋元间。(3)迁杭的原因,全部皆因兵灾。那么,这批人应该是念三郎?公之继室韩一娘及其四、五、六三子逃元兵到上杭比较合理。我们不能因为要接唐末的法言,就说韩一娘是北宋初年迁杭,不能因为致政公是1190年生的,就说韩一娘带三五郎公三兄弟是宋南渡时迁杭的,并断言“三五郎公1170——1180年必死无疑”;也不能因为三五郎公的孙子伯十郎的儿子万三郎公元末起义被杀,伯十郎女儿丘氏1348年生李德荣,就说三五郎公是宋末迁杭。事实上,先祖们在这大片土地上是流动的,既有五代十国时迁杭的丘氏先人,也有北宋、南宋及元、明时迁杭的丘氏先人,他们虽同姓丘,但祖源世系各异,将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丘氏先祖世系统在一起,搞全县皆祖,一脉相承。必然出现宋初、宋中叶、宋末的三个韩一娘,三个三五郎;出现三五郎公的十个儿子之间年龄相距两百年,长子伯一郎1214年出生时,侄子致政公(1190年生)已24岁了,另一个侄子万三郎公则一百多年后的1313年才出生。面对这样的谱记,我们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只有自下而上地进行纵贯时间的梳理,那么各个时期,各系各派紊乱的源流世系才能理顺。

再如闽南谱记“三五郎锡公妣李三七娘”。上杭被视为权威的弘公序云:“三五郎公从宁代迁杭太拔城前坝,娶室李氏……顾世祖兄弟七人,俱出于始祖,夷考其时,盖在宋元之间,公卒葬于原居地屏风岭。”晋江与上杭,两地谱记一致,明万历二年(1574)自华公在《杭川丘氏重修家谱序》云:“李氏下加一陈氏。”在《统宗源流考》序中云:“李、陈太婆墓未知耳!” 三五郎公死后几百年,被自华公加了一个陈氏。乾隆六年(1745)广东大埔华祝人,进士、建宁知府元遂公捐俸银修三五郎公墓,将李氏、陈氏刻上墓碑,给今天研究三五郎公身份增加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可否认定韩一娘带三子:三四、三五、三六郎的迁徙路线是:莆田→泉州→龙岩→长汀→宁化→上杭。即泉州蒲寿庚之乱后,三五郎公为避元兵辑捕,逃兵灾到太拔大山之中隐匿,卒葬屏风岭。那么这个三五郎公就是福建人。只要三五郎公到了上杭,那么同姓各系,聚居上杭就多了一个证据。因为致政公是江西永丰县三都层山人,曾在江西石城县蛟湖堡西林暂住,宋嘉定间(12081226年)迁永定太平长流,并卒葬长流,墓碑刻始祖。致政公迁杭时,三五郎锡公未出世。

上杭丘氏,同姓各系的另一个证据是:已到上杭,且卒葬原居地太拔屏风岭的三五郎公,与上杭曹田村的开基祖惟福公的孙子十九郎公不同世系。理由是:屏风岭的三五郎公墓碑刻始祖,而三五郎公墓侧二十米处的十九郎公元朝时卒葬于此,古墓尚存,碑刻一世祖。如果两墓有血缘关系,按照光绪三年(1877)统宗统系后的谱记,世系是:“始祖三五郎→世祖伯七郎→一世祖八郎公→二世祖惟福公→三世祖太七郎利官公→四世祖十九郎公,”那么十九郎公墓是不能刻一世祖的。十九郎公的玄孙友隆公,旧碑尚在,刻五世祖,世系是:“十九郎→百三郎→千七郎→万峰(石山公)→友隆”。若从三五郎公始祖排序,友隆公是八世祖。很明显,未按三五郎公为始祖往下排辈序,墓葬同山同向,两墓相隔二十米,不同的碑刻,足以说明同姓各系是历史的真实。

至于太拔湖子里念二郎公的祖源,太拔慕梓科念二郎公的曾孙万七郎公系的族谱是认念三郎?公的。湖子里万八郎公裔孙乾隆三十年的居安,昌泰两公参与南坑修谱,上接惟长公。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都举人春乔公修谱,序云:“所有甲申(乾隆三十年)所刻《惟长公谱》尽皆焚化,不得行用,”遂将念二郎公改接惟禄一系千五郎脉下。

湖子里念二郎公的世系,由于几百年不写谱,其孙子万七郎、万八郎、万十郎三公后裔从未一起合编族谱(见永豪宗亲文章),以至万七郎公裔接?公,万八郎公裔先接惟长,后改惟禄。现正宗的惟禄裔念二郎后裔在广西阳朔。湖子里的念二郎公不能接惟禄公了。那么如何上接呢?由湖子里念二郎公的裔孙放下争论,献出史据,不攀名门,不依望族,实事求是,自下而上,自行研定,外系不宜妄断。

(二)《梅州分谱》刊登逢甲公所作:《宋徵士参少保丞相文信国公军事创兆丘先生家传》云:“先生(文兴公)与谢翱俱入幕,与公(文天祥)会于梅州,遂参军事,五坡岭之役,公既北行(抓往上都),先生与翱伏潮阳民间,旋归道梅州,北至石窟,喜其山川,谋居焉。”从逢甲公序中知其先祖文兴公与谢翱同为文天祥咨议参军,文天祥海丰五坡岭被擒,文兴与翱智脱潜潮阳复北上梅州,1279年定居石窟都,说明文兴公是宋末元初人,。世系是:文兴—应隆—荣仁(1339生)—均庆(1356生)。文兴公的父亲在临安(杭州)为官,由太学上舍仕终左承议郎。文兴公“遇岳鄂王孙于临安,伟先生,以女妻焉。”(见逢甲公序)。文兴公精忠报国,临安降元后,仍转战闽广以谋复宋。至宋亡,始潜伏梅州山区的石窟都隐居。他的孙子荣仁公出生于1339年,曾孙均庆公出生于1356年,五世孙希鲁出生于1378年。此可佐证文兴公生活的时代是宋末元初。但康熙五十三年(1714)后,有谱记文兴公是惟禄公五世孙六十郎之子,世系是:“惟禄→三五郎→四三郎→六一郎→(约1313年生)→六十郎→文兴。”文兴公一脉优良的遗传,优秀的耕读传统,忠孝的家风传承,使文兴公十几万后裔,不管散居川陕及东南各省、港台地区、南洋诸国乃至欧美,他们都会经常返蕉岭白泥湖寻根祭祖。文兴公后裔,人才辈出,计有先贤丘逢甲、解放军中将邱创成、邱会作、少将邱先通、邱会魁、国军中将邱维达、数学家丘成桐等。由于张冠李戴,竟让这么伟大的先祖,宋人认明人为父。如不矫枉,岂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文兴公?现简介惟禄公的四世孙及五世孙:

惟禄公宋元构兵时(约1277)开基南坑,与文兴公遭遇相似,皆因兵灾,一逃石窟都,一逃胜运里南坑。按照横排世系、纵贯时间,现据有关谱记,列出惟禄公的四世孙:四一郎公子梅甫公(1313年生),四一郎公子三十四郎(1343年生),四三郎公子六一郎(约1313年生),四七郎公子百六郎(1321年生),四九郎公子万四郎朝旺(1315年生),四十郎公子鸾公1374年任武平县千总。

五世孙:六十郎、六七郎、六九郎、万四郎(1337年生)、四海公(约1345年生)、念四郎。

惟禄公的五世孙六十郎公讳孟龙,(见仕电《八郎公上尊号继龙修谱再出问题》一文),妣张氏,13411368年间从黄坑到嘉应州石窟都定居。六十郎的两位兄弟六七郎公殁葬黄坑河背网形,碑刻:“明五世祖”。六九郎公讳季龙,(见仕电文)殁葬黄坑下戴,碑刻:“明五世祖,戊申岁孟冬月立”。查13681428年是戊申年,说明六九郎公死于1368年或者142810月。四九郎公之孙五世祖四海公,约生于1345年,40岁殁。1426年迁葬梅花落地。妣张氏,在四海公逝世十几年后的1403年随三子庚孙迁饶平。四十四郎公之孙,五世祖(中都谱记六世祖)念四郎公,谱记1342年生子祥公,念四郎公的墓碑刻:“明六世祖”。上述证明惟禄公的五世孙皆生活在明朝初期。惟禄公的五世孙和文兴公的五世孙希鲁、希质等生活在同一时代,那么抗元的文兴公能认生活在洪武年的六十郎孟龙公为父吗?既然不能认,全体宗亲应形成共识,抛弃讹传,实事求是,编好文兴公族谱。(关于文兴公世系,待下期《三个梦龙公》一文中详述)。

(三)《澄迈分谱载》:“文才公,谥乘云,祖籍闽之莆田岩头乡,官拜平海卫千户,宋端宗福州即位,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随张世杰沿海道护帝南撤泉州。1277年丁丑至井澳,又迁刺州,祥兴元年(1278)奉张应科命令攻打雷州,三战均败,归刺州之路又绝,崖门军溃,帝蹈海,文才公和王念三、李念七义结金兰。偕部属七十三人渡琼,以图再举,卜居澄迈县长安坊上山村,娶王氏,生子二:学基、学成。后公因念家乡情切,回乡探亲,一去未回,杳无音讯。子孙念其功德,葬衣冠于长安坊”。

(四)据永亮宗亲提供的《葵公世系考》载:“公讳葵……元兵入闽,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叛宋降元,闭城不纳南迁宋主,又迫葵公之尊师吕大奎署《降表》,吕不从,被杀。葵出自志节义愤,挺身抗元救宋,遣长子随宋将张世杰入粤护驾勤王……宋亡渡琼。”永亮宗亲根据明万历年间进士、历官礼部侍郎等职的何桥远所撰《闽书》154卷内记的“丘浚,丘葵之后”一说,认为文庄公是丘葵后裔。可海南《定安分谱》主编良权宗亲力陈其非,著文说渡琼祖均禄之父是晋江的德玄公上接彦斋公,未见彦斋讳葵资料。两说殊异,不知孰是孰非。我们觉得文庄公祖源,以海南宗亲联同泉州晋江宗亲研定为好。

(五)明隆武乙酉年(1645)即清顺治二年梦龙公作《丘氏名人纪略》云:“咸淳进士必明,累官韶州,德钓丙子岁(1276)御元师于梅关,战败身死”。文庄公丘浚祭必明公文云:“元兵势逼梅关,人心震悚,公乃倡义坚志与城存亡,诚可谓忠贞守死亡臣矣……城陷身歼可胜概哉,视乎文山无愧也,惜乎天运莫回,不能著其忠以风天下,至今有遗憾焉。”必明公为国捐躯,其子丘祯、丘祥下落不见记载,另一子宗伯时三岁,裔居南雄园圃村。“侄店(必动公长子),习秘经,谙韬略,适元戎侵闽,领龙虎将军,偕先锋陈元功征闽有功,镇守漳泉。”必动公有五子,宋亡后,父子去向不明。不知是泉州战死,抑或随张世杰至崖山,或是时张世杰、陆秀夫护帝登舰到潮州。丘店随漳泉宋军余部溃败逃亡到闽粤赣山区隐藏。

(六)据饶平谱载:“淑敏公九子必达公,由文学授仪曹郎、欲往京、行至梅关,遭元兵中伤。义男加旺,力扶还乡亡。公子二:丘杜、丘祀;长子杜,弃文就武,誓报父仇而去,莫知底止。次子祀,携杜子辅隐于清远之林石。

(七)上海图书馆藏:“丘氏河南堂五修支谱”序云:“始祖官宋柩密,公讳?……幼孙讳惟吉公,为太学任庐陵令。因家庐之南。次子以三五郎公称,由庐陵入南闽。厥后贸咣于益籍……。”

(八)梅县谢田《丘氏族谱》第七页记载仲荣公遗言云:“我祖原系福建宁化居住,上祖宋朝崇宁年间受皇上敕封,始祖武德将军仲龙公,三品职官。祖志仁公,宋翰林侍讲学士……历后迨宋德钓以来,学士见凶,遂潜过广东松源都蕉岭大山隐焉。后一名士见学士身藏簪缨,口吐珠玑,方晓吉人,遂延教读,终不出仕。……其余户族,仍在福建省上杭……。”又第87页世系谱载:“始祖仲龙公,南宋宝庆三年(1227)丁亥正月初七子时生,公韬略素优,征伐有功,封武德将军,正千户侯,登仙后,卜葬在上杭胜运里太平湖,小地名老人村,面向温家宅。公生前承祖粮田一千八百余石,三代未分,祖业共营,家风胜旧,伯叔兄弟务农、经商、仕宦,不能全记,妣巫氏,葬转水?前”。据南雄族谱载:“南雄知录淑敏公,宋淳钓八年戌申(1248)卒葬转水?。”葬地名与巫氏同,惟不知转水?今在何方。 88页载:“祖志仁公,仲龙公子,宋理宗宝钓元年(1253)癸丑八月十五日巳时生,自幼俊雅,文章盖世,联登及第,任翰林侍讲,年二十六岁,钦点翰林学士,在朝居权要,立于帝侧,德钓后率同僚三人谠谏犯颜,未见录用,遂解印绶,归隐田里,复遭诏加刑戮,遂潜逃广东梅州松源都,年69岁而终”。

武德将军仲龙公历届所修的旧谱记世系是:“成实→君与→淑敏→仲龙→志仁→玢→仲荣。”仲荣公号府掾,1327年生,1389年殁,父亲玢公,元大德五年(1301)生,元至正辛卯(1351)殁,曾任嘉兴知县,升巡检。志仁公死后五年,仲荣公出生。公中年曾任梅县工房吏,写下遗言,介绍祖上世系及自己身世,属当事人记父祖事,真实可靠。遗言记录宋徽宗崇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封赠?秀公为光禄大夫枢密院使诰命。授封成实公为枢密院使,妣张氏为懿德夫人诰命。谢田谱记志仁公任翰林侍讲,二十六岁登翰林学士居权要,立帝侧,因率同僚三人谠谏犯颜,未见录用,遂解印绶,归隐田里。公二十六岁即1279年,时宋将亡。志仁公与父仲龙公及家族逃到上杭胜运里,父武德将军仲龙公亡,志仁公葬父于胜运里太平湖,小地名老人村,坟朝向温家宅,(请上杭宗亲核查胜运里太平湖今在何处,老人村今在否?姓温的村庄今存在否?)。因遭诏加刑戮,遂潜逃广东梅州松源都蕉岭大山隐匿,有一名士延请当私塾老师。志仁公的弟弟志义及其它户族成员仍在上杭。今天上杭或外迁的丘氏世系,不知那些是志义公在上杭户族的后裔。

(九)上杭黄坑、南坑谱记,宋元构兵时,韩八娘因兵灾带惟长、惟福、惟禄从宁化迁上杭胜运里南坑开基,时公早逝(歧山公语)。从宋末到南坑开基至1587年十五世歧山公编谱,间隔310年无人写谱。据南坑村才添宗亲告诉笔者:“据传一日,十一世孙在山后水坑放鸭子,适温姓富户与地师在山腰堪舆。他们做下标记离去。十一世孙回南坑,邀约几位村民往山腰察看,果见标识,咸认为风水上佳,遂迁韩八娘骸葬此。”即现观音坐莲韩八娘佳?。未知南坑村口传属实否?若属实,则韩八娘卒葬他处,十一世孙才迁葬观音坐莲。惟禄公系旧谱载:“至成化年间(1465——1487)更葬,仍是土坟,康熙十七年(1687)更葬筑灰坟,立碑,刻“宋始祖妣韩八娘之墓”。似与传闻合。我们亦分析如下:(1)迁杭的人物:韩八娘带三子:惟长、惟福、惟禄。(2)迁杭时间:宋兵和元兵在福建打仗时。(3)迁杭的原因:全部族谱均记兵灾。他们到南坑后,惟禄公旋迁扶阳上坪转黄坑,到十世孙志?公时才首次编谱,已隔220年。这是记这批人从外地到上杭的谱记。1524年,十二世廷伦公借阅志?公谱(见廷伦公茔?图前记),才知先祖惟禄公三兄弟同母于宋未迁杭。但中都谱记是:“继龙公居长滩,紫林滩打猎,困睡竹下,得天葬于黄岩紫林滩。”(见自华公谱序和邱文经谱序)因隔河祭祀不便,万历二年(1574)举通族士庶,其中有知府级官员两名:孔昭、道成,朱元璋明孝陵卫经历的爱华,知县存仁,90岁老人丘略,邑庠自华,建名等到紫林滩,不见骨骸,仅得墨砚一方,谱记招魂到梅花落地安葬,内置墨砚一方,面刻:“丘公八郎之魂,背刻:韩氏八娘夫主。”这是记继龙八郎公已定居在长滩,在上杭的太拔黄岩紫林滩打猎。天葬黄岩紫林滩,妣韩八娘同三子迁南坑开基的谱记,两说不同,从现在很多世系枝接在三惟世系中,形成一个“集合体”。可以看出,传闻的世系,可能都是存在的。只要放下争论,献出史据,平心静气,将每支世系列出,进行分析,理顺世系是有可能的。因此,为了活着的宗亲的团结,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分裂争论,为了共创和谐社会,为了弘扬忠孝传统,我们按不敢强其所不知,不敢略其所以知的原则,将看到的谱记写出,供宗亲们的研究。

 

 

 

附一:尚志公《河南郡邱氏族谱序》

(共三页,影印中间一页)

 

附二:发现宋时念三郎字朝亮公暨李夫人茔墓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上杭三元岭一世祖二十七郎公元配刘太婆墓记

    上杭三元岭一世祖二十七郎

    2008-09-09 19:14

  • 同姓各系  聚居上杭(之二)

    同姓各系 聚居上杭(之二

    2008-09-09 18:51

  • 同姓各系 聚居上杭

    同姓各系 聚居上杭

    2008-07-24 15:05

  • 湖梓里念二郎公旧序谱注分析

    湖梓里念二郎公旧序谱注分

    2008-07-24 14:39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精彩导读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