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谱动态

广西丘(邱)氏发展史的回顾(一)

字号+ 作者: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 2007-08-09 00:42

     查考各地族谱和方志记载,广西丘(邱)氏已走过527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时间里,由于诸多原因,除了部分族、支、房系编修过家谱外,既没有人编修过全县性族谱,也没有人编修过全省(区)性的族谱,使广大宗亲无法从整体上了解广西丘(邱)氏的源流世系和发展的成果成就等情况。时逢盛世,为了填补这一空白,2005年11月18-20日在钦州小董召开了有40多人参加的全区分会长会议,决定顺应潮流抓机遇,借助总会这个平台和各县市编修分谱之机,首次编修《中华丘氏大宗谱.?广西通谱》(下简称《广西通谱》)。在全区各地分会、编委会积极支持参与下,到2007年7月20日止,《广西通谱》编委会已先后收到陆川、北流、玉林、荔浦、临桂、岑溪、容县、桂平、昭平、藤县、宾阳、阳朔、贺州、贵港、象州、柳州、鹿寨、永福、蒙山、苍梧、平乐、灵山、防城港市、钦州市区、合浦、浦北等分会、联谊会的分谱、旧谱、谱稿和有关资料,这些谱料共涵盖38个县市区,宗亲人口达24万,约占广西丘(邱)氏宗亲人口26万的92%,已编好50多万字的谱稿,现正上下努力,认真修改、补充、校对,在提高质量、编出广西特色上下功夫,力争让一部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广西通谱》及时面世。
   通过对谱料和有关资料的查考、分析和梳理,现将广西丘(邱)氏的迁徙、衍传、发展的情况归纳综述如下,以飨读者,如文中内容有差错不实,敬请来函来电批评指正,使之更完善、准确、翔实。
   一、先祖入桂的历史回顾和繁衍情况。
  (一)入桂时间、祖籍和繁衍情况。
   根据参加编修《广西通谱》的各地谱牒和相关史料记载的数据显示,广西丘(邱)氏先祖是从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注),起开始向广西迁徙的,他们分别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海南等5省。按入桂时间统计,从明朝成化十七年至崇祯十七年(1481-1644年)的164年间,共有24支(族)系的先祖入桂分别在陆川、北流、昭平、岑溪、贺州、苍梧、平乐等县开基,普遍繁衍了17至22代,上谱人口10万余人;清朝(1644-1911年)的268年间,共有250多个支系的先祖入桂落户,分别繁衍了5至15代,上谱人口约8万;民国时期较少,仅三支系。按祖籍区域统计,从广东迁入有230多支系,上谱人口约11万;从福建迁入有23支系,上谱人口约6万;从江西迁入有12支系,上谱人口3800余人;从湖南迁入有7个支系,上谱人口400余人,海南迁入1个支系,上谱人口40余人。另外,因诸多原因,不知先祖名讳、何地、何时、何因入桂需待考的共有70多支系,上谱人口约2万;广西区(省)内迁徙开基的有120多支系,上谱人口约4万。
   来自福建的先祖均是明朝成化17年以后,大多属于明朝政府强令性的移民。来自广东的先祖,除了陆川的万麟、继述公,昭平的桂芳、世云、世宗、子魁公,北流的凤山公,象州的明理公,钦州的志通公等是在明朝中后期入桂外,其余90%支系的先祖是在清朝以后特别是乾隆年间后入桂的,嘉庆年间至同治年间(1796-1874年)为入桂的高潮期。随后因广西战乱多,灾荒不断,广东福建等地又兴起向海外移民的高潮等原因致使入桂人数锐减。江西、湖南入桂的先祖明清期间均有,属于分散型迁移。
   据统计,全区(省)共有470多个开基祖,其中有100多个开基祖上接世系清楚,能与始祖原籍族谱的源流世系吻合衔接;约一半多开基祖上接世系不大清楚,如有的仅知开基祖的名讳、原籍省县村名,迁移原因等,但具体细节如开基祖的生卒、墓地及父母、兄弟的名讳、世系、具体自然村名、迁徙时间等不清楚或知之甚少,有的虽有族谱,但记载不详不清,或传抄的族谱,或原籍村庄已不存在等,面对这些远离史实,不能互相补充,模糊不清记载的谱料是很难搞清楚,是无法与原籍族谱的世系上下衔接的,仅能知道大概是从何地、何时迁来而已;要想搞清楚,必须与迁出地宗亲衔接联络核实,再找资料,认真查考不可。另有70多个支系,没有族谱,不修祠堂,连代代相传的口头传闻都没有,这种情况是无法上接世系的,只能从现代人知道的编写起。
   广西丘(邱)氏,不论开基祖是来自福建、广东,还是江西、湖南和区(省)内,迁徙时间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民国,也不论上接世系是否搞清楚,由于传统尊崇习惯和情感因素,都尊崇穆公为丘氏开基祖,认同穆公世系。在潜意识里,不愿细考中华丘氏三千多年来漫长而又复杂的繁衍迁徙过程,而注重开基祖源和开基创业发展的成果,这种尊祖敬宗传统文化利于宗族的和谐团结、共同向前。
   数据显示,已知的入桂开基祖85%是从广东恩平、梅州、蕉岭、信宜、惠阳、揭西、罗定、翁源、郁南、廉江、五华、兴宁、英德、清远、东安等30多个县市迁来的。分析其原因:一是与当时广西地广人稀,朝廷实行移民和招垦政策有关;二是地域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迁徙占地理之便;所以广西便成为以广东人为主的移民区。
   开基祖最多的分会首推贵港分会(含港南、港北、覃塘区),共有76个开基祖,上谱人口17000多人;其次是荔蒲分会,共有56个开基祖,上谱人口约5000人;最少的是阳朔分会仅4个开基祖,上谱人口316人。
   入桂时间最早的开基祖是陆川覃村、新村、顺塘、山口垌等4族系的先祖和浦北张黄始祖宇仰公,他们同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携家眷从福建上杭猪泗街迁徙广西陆川开基的(宇仰公数年后再迁浦北);其次是北流凤山公系,于明朝弘治15年(1502年)从广东英德辛堂下都迁北流沙铲村开基,其他支系均在1502年后迁入。
   入桂后,部分支系因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人丁发展较快,形成人多势众的大支系。全区共有27个支系上谱人口超千人,总人口数13万余人,占广西宗亲总人数一半还多;其中名列前10名的是,陆川覃村族系、上谱人口33000多人,名列榜首;昭平北陀世云公系、上谱人口13782人,名例第二;其余依次为:陆川良村族系、上谱人口10370人,昭平陈村桂芳公系、上谱人口10201人,陆川新村族系、上谱人口9860人,陆川桥头族系、上谱人口7645人,钦州小董邱先一郎公系,6000余人,昭平北陀龙乔公系、上谱人口4481人,藤县邱兹公系、上谱人口4000余人,浦北(含合浦)顺清公系,约4000人。
   此10大支(族)系的上谱人口10.3万余人,约占参加编修《广西通谱》总人数的42%,这些大支(族)系,具有人才多,当干部、当官多,企业家多,有传统的尊祖敬宗观念,宗族凝聚力强等特点,在广西丘(邱)氏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支系发展缓慢,全区共有60多支系上谱人口不足百人,其中有10多支仅十几二十人。据了解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开基时间100多年比较短,繁衍4至8代;二是有的虽迁入时间较早有二三百年,也繁衍10多代,因居住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导致丁财均难发展。
   其余支系处于中游状态,不快也不慢,上谱人口在一两百人至千人之间。但有些支系有特点,如玉林的双水村思诰公系,象州广元公系,宗亲的文化水平相应较高,大学文化、当干部、职工的人数比例约占1/3,以人才著称,在当地也很有影响。
  (二)迁徙原因。
   入桂原因较多,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重的。查考谱料、县志有关史料记载,大致归纳主要有:
   1、政府移民,鼓励人民从狭乡迁往宽乡,开发广西。明显的有三个时期。
  (1)明成化年间的福建移民。根《陆川方志》(2002年版)第421页记载:1480年,郁林、陆川等处瑶壮民众起事,总兵官陈政军率兵计伐杀2000多人,此地人口稀少,11月政府强令福建移民桂东南部。福建实行的是举族迁徙和徙富政策,“族盛”的富户作为迁徙的重点。于是陆川覃村族丘千八郎携带吴、林、张三妇人等家眷,新村族二世创业祖妣丘吴妙英携带家人和挑负家翁福原公骸骨从福建上杭猪泗街迁往陆川开基,同时来的还有顺塘、山口垌等族系的先祖以及李、庞等姓氏10多户人家。浦北张黄开基祖宇仰公家谱载明:明成化年间奉命五月端午节午时起程,兄弟9人在石头角上船,从福建上杭猪泗街瓦子巷迁往广西陆川滩面圩山口垌廉头田暂居,数年后于弘治3年(1490年)6月被贼抢劫,时逢石康罗知县出榜示招到廉州珠浦承耕,于是宇仰公携眷再从陆川山口垌迁往现浦北县张黄镇大安营村定居承田耕种。
  (2)清咸丰、同治年间(1854-1867年)广东移民。
   清咸丰、同治年间,广东恩平、开平、鹤山、高要等县发生大规模的土著与客家械斗,双方死亡人数数以百万计,战败的客家人出于避祸的需要被迫迁移或清政府强行遣送安插迁移到广西。蒙山、象州、鹿寨、荔浦等县分谱对在土客械斗之后迁入广西均有详实记载。如象州县百丈街开基祖振华公家谱记载;“原居广东恩平蕉园村,在封建时代,土著来客常有打架械斗之事,咸丰年间,振华公无奈之下与妻商量,携带儿子迁徙广西谋生”。鹿寨县子能公家谱记载:“因土客相斗,子能公与妻卓氏于同治四年(1865)从广东恩平逃到广西永安州(现蒙山县)龙母庙边暂居,后再迁东乡古带村开基,1927年,后代彩贵公再从蒙山迁移鹿寨县黄冕镇下对村定居创业。据民国《赤溪县志》卷8“赤溪开县事记”第343页记载:“同治五年(1866)十月,瑞麟(时任两广总督)、蒋登沣(时任广东巡抚)等委员到境,劝谕客民他迁,‘发给资费’, 大口八两,小口四两。复派兵勇分途保护,迁往高、廉、雷、琼等府州县及广西贺县、贵县、容县、武宣、平南、马平、雒容、柳城、荔浦、修仁等县,觅地居住谋耕,同时准被迁客民在各该县一律编籍考试”。可见,族谱记载与广东的县志记载是一致的,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平著书《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第349页记载:“清政府安插客民选择的地方有以下特点:原本人口稀少;2、因为战乱而寻致人口减少的地区;3、原本有部分客民居住;4、当地土客矛盾不突出,或当时不突出;5、在地理上与斗祸之区比较接近”。广西的东南部符合这些条件,所以成了当时广东安插移民的主要区域。据统计,咸丰同治年间,从广东迁入广西的有30多位开基祖,其中从恩平县迁移有15个。
  (3)其他时期移民。
   象州县明理公,1976年修的家谱记载;“封建时期,土著来客常有互相械斗之风,丘明理亦因此与土著争斗甚烈,后因官方调解,令来客中头人上广西谋生者,各给列资拾千文(可值1976年时的人民币500元),我始祖遂应其号召,将产业交与五叔祖丘修看管,约于1608年投奔至广西省柳州府象州东安里东安堡中村开基、以铁匠为业”。清朝时期,为了开发广西,实行招垦政策,一些无地或少地可耕的先祖,便移民钦州、合浦、北海等地,承耕开发。
   2、经商、做生意入桂。
   据统计,属于经商、做生意等经济性质移民的有30多个先祖。如藤县邱兹公,谱记载:“从广东英德县史鱼坑赴藤邑经裔,卜居鹿蹄,后迁五屯螺开基创业”;容县凤山公,谱记:“约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左右,为避战乱由福建入粤,再迁往广西容县长河乡长寿林开基,以做酒饼生意维持生活,故祖居地得名酒饼铺”;贵港思元公:“约于清咸丰年间,经商自广东兴宁县大坪镇咨洞村徒于贵县大圩集镇定居”;岑溪达礼公,从广东程乡迁往岑溪三堡平山暂住,以造福纸为业,后再迁蒙奇村孔冲定居创业。
   3、逃荒避难、躲避战乱迁桂。
   据谱料记载,属于此类原因入桂的先祖有40多位。如临桂元达公,于清乾隆年间1775年左右,为逃荒,挑担两个年幼的儿子从江西万载十字路鸡笼山迁往临桂,从租地耕种到开油坊为生;贺州兴城公,生于清光绪16年(1890年)原籍湖南宁远县官桥邱家村,年青时举家逃荒到贺县沙田马峰村开基创业;贵港亮富公,原籍广东惠州府海丰县吉康都下沙?坑村,清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十五日,被土匪所抢,焚烧家园,次年(1857年)二月二十八日,再次被土匪抢、烧,相隔几天即三月初三日又被抢,房子被全部烧毁,家人失散,亮富公被迫逃难贵县覃塘两吉岭村开基;陆川桥头族先祖,原居广东五华利田村,因丘姓与李姓发生宗族械斗打死李家人,丘氏被迫外迁谋生。贵港魁爵公,“原居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因遭世乱,随亲戚逃难到贵县水南里大垌村开基,至今200多年”;业广公,原居嘉应州,因兵灾逃生,约于清光绪年间到贵县覃塘开基。
   4、仕官入籍广西。
   据民国十九年《钦州沙坡支系》族谱第3页记载:邱志通,“原籍广东韶州府曲江县马鞍山山子背沙洲霸马头村五都户籍,在明崇祯年间,来至钦州,启任千总,然后有功诰封云骑尉,任守备官职,特授钦州营中军守府,时值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秋,后弃官归田抚亲,落业钦州北营乡中屯村(现沙坡村)居住”,为沙坡村的创业开基祖。志通出任中军守府后,奉文准调其父德新携眷及四叔德信(无嗣)、五叔德仲迁来钦州,大伯德尧(妣张氏)、二伯德舜(妣彭氏)仍居广东韶关老家。现志通公支系丁财两旺,后代子孙四五千人。
   灵山县谱记载:蔚遴公,妣何氏,原籍海南大浦人。乾隆年间,到灵山县陆屋金鸡岭村张姓府教学,数年间教张姓子弟入中举,张姓人为感谢恩师教育之恩,赠地一幅,建房叫灵太村,后代有一房派便在此安居乐业,有一房返回海南大浦。
   5、为求生存发展迁移。
   一般是指原居地人丁发展快,人口膨胀,持续发展潜力受阻,或原居地条件不好,当了解到某地更有发展前途时,便主动迁徙。如原居广东省蕉岭的志赞、世宗,梅县的昌拔、昌耀、盛发、云儒等先祖分别于清乾隆年间从广东迁移广西北流、昭平、荔浦、容县等地开基创业,现均有很好的发展。防城港市廷邦、廷坤、廷阁等人,清乾隆年间从广东廉江担水潭迁移防城港开基,现每个支系的后裔均数百人,丁财两旺。
    6、宦官游学定居。
   北流凤山公,明朝官升广东韶州府英德县尹致仕,1502年从英德游学到广西省郁林州北流县葛仙胜地,买受北流塘岸沙铲、鱼良塘、军屯、龙角儿、黄坭陂等处用地,卸任后与妣谢氏在沙铲居住创业,现上谱的宗亲人口776人。
   7、寻找投靠血缘亲人,举家迁桂。
   省外的族人得知早期迁居广西的亲人生活安定,经济发展,而原籍地居住环境差,受人欺负,或遇灾难等,便入桂寻找亲人定居创业。如永福县永安乡开基祖宏巨公,约1845年因父荣腾早亡,便由母张氏携带从江西省新昌县(今宜丰县)安福乡投奔分别于1810年、1820年迁居广西桂林府永福县永安乡隘口屯的叔父九阜、叔叔荣桂,定居成家创业,现其后代有200余人。
   广西省内的迁徙与省外移民相比,少了躲避战乱、土客械斗移民、仕官入籍、宦官游学定居等原因,大多是经济性质、垦地谋食、大族支系自我调整迁移等原因,目的是到耕地更多,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创业发展。如陆川覃村族丘千八郎公系,到覃村开基后人口繁衍迅速,人多族大,耕地面积相对减少,为了生存和发展,明朝崇祯元年至清道光十五年(1628-1835年)间共有60多个先祖自发迁往玉林、贵港、桂平、北流、博白、灵山、合浦、兴业、防城等县定居创业,生产生活条件较好,丁财两旺,据不完全统计,这60多先祖的后裔人口1万余人,如迁居玉林樟湾毓全公,现有后代子孙2000余人,茂桂上坡佐云公,现有裔孙970人。
   (三)入桂主要路线。
    据谱料、祖传和有关史料分析,先祖入桂所走的路线不尽相同,但大多而言是沿着四条主路线进入广西的。
    1、经广东的广州、肇庆、广西梧州的西江水路或沿岸陆上通道进入广西境内,如苍梧,岑溪、藤县、平南、桂平、昭平、贺州、容县、北流、贵港、蒙山等地的开基祖大多走的是这条路线。贵港廷秀公家谱记载: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三月二十六日,同妣蓝氏奉母张氏,暨子四人,由广东惠州府归善县大浦约赤河起身,由江而上,……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至郁林北流县上岸,安居过活,后再率家人迁至贵县木格平坡村开基;贵港文胜公,年青时打船工,随船溯江而上,至贵县西江河高滩处船沉遇难,被救后在贵县新塘陈村白沙屯定居创业。
    2、经广东的广州、高州(茂名)古称广州湾(湛江)的陆上通道迁往广西东南部,如陆川、玉林、博白,钦州,合浦、北海、防城等地。陆川桥头族谱记;先祖从广东五华利田村经茂名,入陆川清湖后择吉地桥头嶂脚即今乌石镇坡子村村头屯开基。
    3、先祖原籍是广东罗定、信宜、郁南、高州和湖南宁远等县的,因这些县与广西交界则走捷径,直接跨境进入广西。据统计共有60多个先祖走的是此路线。如岑溪的裔松、裔宏、士(仕)光、绮正公,玉林登凤塘懿岳公,藤县瑞胜公,荔浦上财、维方、维堂、琮炳公,贺州兴城公等均是从上述边境县走边界通道入桂的。
    4、经湖南永州零陵的通道进入广西桂林、永福、临桂、阳朔等县,或走湖南永州县入富川的苍梧古道进入广西的富川、钟山、贺州、荔浦等地,从江西、湖南两省迁徙广西的先祖大多走的是这条路线。
   先祖无论走哪条路线、何时迁、都要历尽艰辛。有的要水、陆兼程,有的要陆路千里颠簸,有的一步到位开基,有的几易转迁才定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先祖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
    注:《陆川方志》421页记载1480年11月政府强令福建移民桂东南,陆川覃村簇、新村族、顺塘族上世纪九十年代编修的族谱记载是1480年入桂,浦北张黄宇仰公家谱记载:明成化年间奉命五月端午节午时起程乘船迁往陆川,这个“奉命”是政府移民之命。通过分析推断,认为早于1480年11月,因政府没有实行移民,来不了;迟于1481年后,与《陆川方志》和三本族谱和记载的时间又迟了,政府实施移民政策几个月后即1481年五月迁徙到陆川开基更符合历史事实。        

《中华丘氏大宗谱  广西通谱》编委会  丘兆权执笔          

摘自《中华丘氏简报》第71期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拓跋鲜卑丘敦氏和北魏河南郡丘氏初探

    拓跋鲜卑丘敦氏和北魏河南

    2010-10-12 20:26

  • 左史丘明公及其后裔丘氏

    左史丘明公及其后裔丘氏

    2010-12-12 20:01

  • 广西省陆川县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样稿)

    广西省陆川县开基祖及后裔

    2010-06-26 15:22

  • 中华丘氏源流高层论坛在郑州举行

    中华丘氏源流高层论坛在郑

    2009-01-03 11:02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精彩导读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