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三(<九十六>附录篇 关于始祖丘公八

字号+ 作者:网站编辑 2017-03-29 16:55

四、关于始祖丘公八郎

上杭丘氏源流研究会作了“八郎公(继龙)生前住在上杭长滩”,“紫林滩在上杭黄岩”两个集体论证结论,(见《论证材料汇编》第21页)。旧谱均记八郎公天葬于紫林滩。而紫林滩在太拔黄岩,《上杭县地名录》有记。因苦渡水,隔河祭祀不便失祭,今丰朗曹田裔悬挂纸钱(自华公语)。因此万历二年(1574年)闰腊月,华公与建名、道成(简州知府)、孔昭(归善同知)、爱华(孝陵卫经历)、存仁诸公会众议决,更葬八郎公墓到叶坊山。惟到黄岩紫林滩挖开八郎公天葬之墓,不见骨殖,仅见墨砚一方,面书“丘公八郎之魂”,背书“韩氏八娘夫主”。故有招魂之说,移砚招魂至叶坊山更葬,号其坟曰“梅花落地”、“金盘载珠”。黄岩紫林滩八郎公的天葬之墓,随葬品是八郎公生前用过的墨砚,证明八郎公是有身份、有文墨之人。随葬物不是锄头或其它农作工具,证明八郎公不是在上杭躬耕的农民。墓碑未刻上八郎公先前名讳,证明八郎公本人或其上祖背景特殊,是改朝换代,民族迫害的结果。康熙五年(1666年)四三郎裔孙梦鲤公次子,举人作圣公与从叔君标二人到叶坊竖桅拜坟,见碑“年久古甚,惟‘丘公八郎’数字尚显认”(见康熙十七年<1678年>润谷公《录谱附记》),可以认为作圣公见到的碑不是华公等1574年立在梅花落地名坟上镌“河南郡宋始祖丘公八郎之墓”者,因为时隔92年,华公等所立之碑尚新,碑文清楚,不能用“年久古甚”状之,且除“丘公八郎数字尚显认”,其它文字模糊难辨者,应视为招魂经办人从黄岩紫林滩天葬之墓移叶坊山放置的旧碑。否则,作圣公不必介绍,润谷公不必附录。如果是天葬之墓的旧碑,也可证明八郎公不是天葬在宁化紫林滩,因为旧碑无必要从二百公里外的宁化县移到叶坊山。证明上杭谱研会作出的二个结论是正确的。

叶坊山梅花落地名坟,自古以来,是非不断。兹录祖居地的上杭先祖爱祖护坟事迹介绍给八郎公裔孙。“叶坊山兰太婆及四海公墓被李祖显造屋筑墙,屡吞形胜,明开两穴,骑龙绝脉,大伤祖坟,万历二年(1574年)三月,裔孙状告李祖显,详究祖冤。蒙县主钱爷,研审李祖显,游茂相,情迹昭然。但所损坟墓,未见深大。断令祖显修复,新筑土墙毁拆,不许再犯”。万历二年(1574)闰腊月十四日八郎公招魂安葬叶坊山,万历三十年(1602年)四月初一日嗣孙邱召宝等十五户立赏碑:“有伤祖坟者,连人拿来,赏银五两;实知报者,赏银三两。决不食言,立赏牌人琢良等共拾人。”(录自“上杭客家姓氏谱馆,”藏江西《丘氏重修宗谱》)笔者录毕,泪眼模糊,遥思召宝等拾位先人爱祖护坟,顿生敬仰。如今为祖源争议,八郎公裔孙歧见日深,好不痛心。

八郎公过世后,韩八娘同“三惟”到南坑开基,时宋兵与元兵在福建打仗,由于我们尚不清楚当时先祖有什么避讳的原因,从始祖八郎公起至六世(四三郎裔的千五郎、四七郎裔的建川<1352年生>,儿子福善迁平远长田。四九郎裔的庚孙(约1370年生),四四郎裔的万七郎<1342年生>,四一郎裔的念五郎)等堂兄弟辈。没有留下谱记。

居上杭黄坑的八郎公五世孙六九郎公讳季龙(见陆丰石马茂崇公裔友丛编《河南堂丘氏源宗谱》第28页)。生六世千四郎、千五郎。千五郎公生七世茂实、茂崇、茂敷。茂崇公号清源,明永乐年间贡士,在广东归善任学正,清正廉明,卒在任上。生一子厦璜。乏资扶柩归葬上杭,只得葬其父于归善。自己流落海丰县鹿境村,生永钦、永守。永守公后裔石荘公开基石马,至今人丁数万,海外尤众。生活在明永乐年间的七世茂敷公是八郎公裔第一个留下祖宗记录的人,他从始祖韩八娘起笔录至继纶公止。比聪、弘两公写谱还早几十年,是惟禄公裔早期源流的第一个笔录人。八郎公裔第一个编族谱者,是芦源洞四九郎公裔孙志翀公及四十四郎裔金公。明弘治十年丁巳(1497年)志翀公编惟禄公家谱,其谱序云:“溯余之始祖二十七郎(惟禄)者,世居宁化石壁,因宋元搆兵,乃迁居上杭胜运里,生一子三五郎,三五郎生子五:四一郎、四三郎、四七郎、四九郎、四十四郎。……先祖崇德公曰:本邑寇贼屡起,兵灾叠见,图籍宫室,一扫而空,惟存前人所列时祭祖考名位而已……”(录浙江省云和县大源乡四九郎裔《丘氏宗谱》)。从这篇谱序中,知道惟禄公和韩八娘到南坑开基的时间,是元兵打到福建,宋军节节败退时,大概是1277至1279年间,这是改朝换代,大量汉人因各种原因逃亡到赣闽粤交界处隐居,是客家人形成和发展的年代。“三惟”及韩八娘在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到南坑开基,祖祖辈辈口传下来,子子孙孙容易铭记。其时八郎公已过世,故志翀公写到南坑开基的惟禄公为始祖。据此推算志翀公编谱(1497年)距惟禄公到南坑开基约220年,距八郎在世时约250年(八郎→惟禄→三五郎→四九郎→明山→四海→寿山→子茂→崇德→惟宽→志翀)传十代人。由于200多年不写谱,志翀公仅根据前人所列时祭祖考名位编次入谱,对于八郎公身份名讳,志翀公不敢妄记。这就是今天我们不能确定八郎公籍贯、身份、名讳的原因。究其因就是整个元朝统治,民族迫害,避讳多多,加之饥寒交迫,缺食少衣,甚至庚孙公以上数世先祖恐怕连读书的机会都丧失。他们为了糊口,东徙西迁,大多可能是文盲,自然顾不上源流谱记。由于避讳,世系身份不敢告诉后裔,失去口头一代一代流传的依据。219年后志翀公只能以他知道的惟禄公为始祖编谱,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据。之后人文蔚起,后起续谱者,大有人在。由于志翀公是第一个写谱者,如果他写的世居宁化石壁是指八郎公的先祖,不是八郎公本人,或因先祖未曾留下记录,“而以依稀口传之概念囿于‘宁化石壁为客家摇篮’,穿凿附会说成石壁入居祖,并非绝无可能”(台湾仕电语)。而之后续谱者均以此为据,称八郎公世居宁化石壁,“三惟”及韩八娘自宁化迁南坑。

关于世居宁化石壁的提法,已由上杭编谱办根据全部族谱均说八郎公天葬紫林滩,而紫林滩地点在上杭太拔黄岩。1574年华公,建名,孔昭等在黄岩紫林滩迎八郎公魂移葬叶坊山梅花落地的史实,作出八郎公生前住在上杭长滩的《结论》,我想这一事实必能为八郎公的全部裔孙所接受。

迨至朱元璋灭掉蒙元,汉人重执朝政。洪武绍始,作为南人(四等人)的八郎公裔孙,积善积德,躬耕攻读,人才济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四三郎裔(四三→六一→六九→千五→茂实→颙稳→继纶→堂宗→昂),明进士,文林郎、知广东和平县知县昂公作《汀杭河南郡丘氏族谱序》云:“始祖考丘公八郎,始祖妣韩氏八娘生“三惟”,时值宋末,一世祖惟禄公二十七郎三兄弟同母韩八娘移居上杭胜运……。原世族惟恐宗绪有五六代、八九代恍惚迷误。苟非考详相睨则途人者有矣。昂集族辈人共议,求诸族宗绪,鲜有存者。于是取叔祖太茂敷公笔称一世祖惟禄公至九世继纶公之迹,验是为裔,以昭后世。俾昭穆秩然有条,尊卑有序。然则后世继而述者,宜当鉴之”。昂公是八郎公裔继四九郎裔孙,志翀公叔父岁进士惟瑄公(1466年任广东海康县知县)之后的第二个进士,是八郎公裔孙引以为荣的先祖,殁葬古塘里。惜其墓1996年8月8日因洪水    袭崩山冲走,建议黄坑宗亲应另择地重建昂公墓。昂公以八郎公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之麟公誉之曰:“义之至妥,理之至当,事之至确。”

明正德九年,四十四郎裔鸿胪寺典膳廷纶续修《惟禄公家谱》,作《宗系茔冢图前序》云:“源流莫溯,世次莫详,是则可忧也。闻志翀、金公造有宗谱,借阅始知吾祖先兄弟三人奉母韩氏移来上杭胜运里扶阳上坪居住。……翀、金二公造宗谱稿既为用心惜未编正,乃窃附已意订编前则图记,宗祖名位后书记茔冢所在,曰《宗系茔冢图》。该图从始祖至十世是:“始祖八郎、妣韩八娘→惟禄→三五郎→四十四郎→千五郎→念四郎→万七郎→百五郎→世旺→进”共十世(同辈诸祖引略)。

嘉靖三十年辛亥(1551)惟禄公十二世,四四郎裔孙进士尚志公作《河南堂丘氏族谱图引》云:“吾祖二十七郎,宋末兵乱同母及二兄迁杭,家胜运,其上祖莫之考详。二十七郎生三五郎,三五郎生子五:四一郎、四七郎、四九郎、四十四郎。吾恐后人讹狂相传,次序颠倒,有若崇韬拜汾阳,闻者非之而窃笑焉。予深恐后人不明,以五世为一图,以至千世万世……”。(见台湾《道芳公宗亲会会刊》第150页)。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夏十八日惟禄公十二世孙,邑廪增生建名作《邱氏族谱世系图序》云:“我之始祖二十七郎讳惟禄公,宋末兵乱,同母韩八娘及二兄迁上杭胜运焉,故以始祖名,迁南坑前之祖,莫之考也!(见浙江云和县大源乡四九郎裔《丘氏宗谱》)。总结上列诸公谱序内容,借用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年)歧山公谱序的一句话:“故自来论宗派者,皆以继龙公为始祖,以长、福、禄为一世祖”。(歧山公系惟禄公十二世孙,四九郎裔,中举未任卒,其父佐时,嘉靖岁贡,署繁昌县事,有洪天佑者,被诬讦虑罪死,以百金托馈,佐时悬之讼楼,讯审天佑实无辜,出之,士民交颂。见民国廿七年《上杭县志》)。

八郎公裔孙,截止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皆以丘公八郎、妣韩八娘为始祖,“三惟”为一世祖。宋元搆兵时到南坑开基,时八郎公已过世。200多年后的志翀公1497年首修族谱,已不知丘公八郎生前名讳,且八郎公上祖亦莫之考详。离八郎公最近的七世孙茂敷公,生活在永乐年间,比聪、宏两公早几十年,八世孙崇德公生活在永乐间都没有留下八郎公身份名讳及上祖的记载。1553年以前,志翀公、金公、廷纶公、昂公、建名公、自昂公、尚志公分别编谱。昂公等七位先祖,以八郎公、妣韩八娘为始祖,八郎公没有上接世系,也没有继龙公的名字及两个弟弟从龙、梦龙的记述。也就是说黄坑从洪武末年的茂敷到弘治十七年(1504)的昂公作谱序时,八郎公的父辈、祖辈无可考详,没有传闻。故茂敷公、昂公以八郎公及妣韩八娘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编谱,可为证据。扶阳芦源洞、铁峰、畬里等村,在志翀公1497年第一个编谱时,也没有八郎公上祖的传闻,故志翀公、一炳公亦同样以八郎公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编谱。建名公更明确写道:开基南坑前无可考详。

明景泰元年(1450),明成化二年(1466),聪、泓两公分别编谱,观其谱序,对如此重要的韩八娘同“三惟”开基南坑,裔孙众多遍布上杭,两公竟无片言只字提及。而早于聪、泓两公几十年的茂敷,晚于泓公31年的志翀公谱,他们分别记述源流世系,没有上溯伯七郎、三五郎,是否各有其系呢?让人费解,值得宗亲们探究。1574年华公不同意志翀公、金公、廷纶公自墓认起写谱,八郎公裔才被华公接到三五郎、伯七郎系统。60年后梦鲤公、之麟公等以没有庐墓之可考而仍奉八郎公为始祖,保持了八郎公一系的独立性,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历史。1574年后编谱者,在当时受交通、通讯条件限制,没有横的资料参考,云八郎公为某,云八郎公上祖为某某者,应属推测而已。

五、八郎公世系第一次重大变化

明万历二年(1574)惟禄公十二世孙,四十四郎裔庠生华公续修《惟禄公家谱》,作三篇序文,自此丘公八郎裔族史世系发生第一次重大变化。万历二年初,惟禄公裔孙状告李祖显、游茂相毁占祖坟,不知是当年子孙式微难拒李、游两姓,还是八郎裔孙有强烈的统宗统系愿望,抑或华公深研八郎公族史,知道八郎公生前名讳身份,了解三五郎公身世,能够理清韩一娘宋元间带三四郎、三五郎、三六郎从宁化丘家坊迁居太拔城前埧为始祖,生下十个儿子伯一郎至伯十郎为世祖。韩八娘携惟长、惟福、惟禄宋元搆兵时从宁化丘家坊迁居南坑开基为始祖的世系。华公在《杭川丘氏重修家谱序》中以“丘公八郎(继龙公)为一世始祖,推伯七郎为自出之祖,而上祀三五郎以随分之礼。”华公在《统宗源流考》序文中云:“观志翀、金公及廷纶公,自韩八娘起始祖,特自所祭之墓认起,使二十七郎失认父继龙,失认祖伯七郎,失认曾祖三五郎,是谓考据疏而失认宗源也。”华公在《合坟镌碑认宗认墓记》一文中云:“千五郎当更请魂同东山口杜太婆镌碑共祭,此其一,杨梅山黄八娘请魂与念四郎镌碑共祭,二也!千军坪当立石碑,三也!韩八娘地极佳,当专一日祭,四也!黄岩三五郎佳塚、紫林滩继龙公天葬之地当究认宗源悬掛,五也!杨梅山百五、百六公婆当立碑六也。修此六者,存殁均安。顾事义可行而力未逮,志未同,谋未及,故记之以俟族英”。华公所举六事,一、二、三、六是四十四郎本房先祖坟事,惟四、五为公族之议。第四专一日祭韩八娘易行,第五究认继龙公与三五郎公的宗源,当时“志未同,谋未及”。因为四三郎、四九郎裔孙始终以八郎公为始祖,“三惟”为一世祖。四十四郎裔1574年以后以八郎公为一世祖,惟禄公为二世祖。【见《上杭中都丘氏族谱》第40页编年大事记载:“万历十年(1582)二世祖惟禄公妣刘太婆三元岭墓更葬”,此后四三郎、四九郎裔孙与四十四郎裔孙辈份差一代。】1992年刘太婆墓重修,碑改刻为二世祖,造成老婆当熄妇的恶作剧。

万历二年闰腊月,丘公八郎迎魂卜葬梅花落地,嗣裔华公撰《祝文》,内容与三篇序文不同,在八郎公坟前,华公称丘公八郎为太始祖,鼻祖。《祝文》如下:“通族士庶:道成、孔昭、爱华、存仁等新修坟塜告成,虔备刚鬃柔毛庶馐清酌之仪敢昭告于太始祖考……丘公八郎坟座前,追仰而言曰:……慨自宋末,适经乱离,韩氏祖婆,力扶三子,奠厥杭居,胜运来苏,散居闽广,皆其燕贻,索流沿源,公实鼻祖,万古英魂……”(录上杭县客家姓氏谱牒馆藏《丘氏家谱》)。之后作谱者,比如作圣及广东、江西诸多先贤编谱,多袭华公统宗之说。

六十年后的“崇祯甲戌(1634年)惟禄公裔孙用银300两,买南门丁思轩房一所,建造宗祠。崇祯丙子年(1636年)祠成入主,按嗣裔进士昂公谱记,在举人梦鲤,九十四寿庠生润谷,九十九寿庠生之麟等主持下议奉八郎公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考之于古质之于今,于祀正合祠内神主及祖坟碑记,悉称八郎公为始祖,尊惟禄公为一世祖,由是二世,三世以至百世子孙皆依次为序”。(录江西瑞金乾隆六十年族谱《上杭南门宗祠记》及一炳公修扶阳《四九郎公族谱》)。

惟禄公裔孙于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开了集体论证的先河,是年,上杭县城临江镇南门惟禄公祠建成入主,举人、山西榆次知县、四三郎裔孙梦鲤,集寿星、邑庠润谷、之麟以及四九郎、四十四郎后裔考之于古,质之于今,根据祖坟碑记及志翀公、进士尚志公、典膳廷纶公族谱,决议奉八郎公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二世、三世以至百世皆依次为序。1636年众议奉八郎公为始祖,基本否定了明万历二年(1574年)《统宗源流考》谱序的观点,为清乾隆十年三房(四三郎、四九郎、四四郎)增修族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季房中都仍称八郎公为一世祖,二十七郎惟禄公为二世祖,以历代相传墓碑难以尽改故也,致二房之称相差一代(见文经主编中都谱第69页)。

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惟禄公十七世孙,四九郎房一炳作《增修族谱序》云:“尊八郎公为始祖,二十七郎公为一世祖,析礼可谓精矣,由是祠神主及列祖坟碑俱书八郎公始祖,二十七郎公为一世祖,至于二世、三世至今二十四世悉依此为序焉,自此祖宗之源流已辨,而子孙之世代遂明”。而之麟公等“犹恐族大人众,派衍支分,或不无如崇韬之冒认郭汾阳者。乾隆三年祭邑祠,访之故老,传闻广集,从来族谱旧者因之,新者益之,而丘氏之谱稿已定。乾隆十年二房(四三、四九郎房)自始祖八郎公起由惟禄以致二十四世详审为图付梓刊行。俾丘氏源流世代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承远不忒,庶几以承先志云尔,二十四世至百世,俟后之贤者”。(录江西瑞金麻布塅四九郎裔《丘氏族谱》)。

南坑惟长公房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廿二世嗣孙慕陶作《重修族谱序》云:“余族鼻祖继龙公生三子”。十八世孙佐邦,廿一世孙昌泰,廿二世孙居安,三公于乾隆三十年作序,俱以丘公八郎为始祖。惟长公房《定历代先祖茔塜祭期》:“1、清明前七日祭始祖公八郎;2、清明前六日祭始祖妣韩八娘;3、清明前五日祭一世祖惟长公,妣郑、梁氏,二世祖万一郎,妣兰氏”。(下略)。(录上杭谱牒馆,藏《丘氏宗谱》。笔者不惮其烦,录八郎公裔先祖谱序资料,俾八郎公系宗亲了解,至乾隆年间,“三惟”嗣裔,均编修了以八郎公为始祖的族谱。《黄坑四三郎族谱》、《龙源洞四九郎公族谱》。

六、八郎公世系族史第二次重大变化

笔者先祖伯顺公系惟禄公七世孙,幼年随父庚孙于明永乐初年迁饶平,壮年开基福建诏安秀篆大坪,明永乐乙未年(1415)48岁外出未回,(见福建诏安秀篆《邱氏族谱》),子承拿、承仙于大坪建纪念墓一座,碑镌“永乐乙未年立。据此确知伯顺公生于上杭。《饶平族谱》记载:“四九郎公长子朝旺公于1369年迁饶平左岭塘心,在塘心建太祖景宗公墓,后迁秋千埔金龟朝北斗名坟,乾隆乙未(1775年)重修”。庚孙公原居上杭扶阳,可能风闻朝旺公在饶平生活较之上杭为好,故庚孙公敢奉母张氏,携妻朱氏及四个儿子一行最少七人迁饶平(原海阳县元歌都光德乡上饶堡水口社西山赤竹岭下开基)。到饶平后生活维艰,伯顺公生计无着,复迁诏安,因饥寒交迫,可能目不识丁。“自三世祖四九郎(景宗公)起至八世祖宁公共六个先祖生卒失考,(四九→明山→四海→庚孙→伯通→宁公)失祀祭日期,”(见饶平《柳溪公家谱》第33页)。“从庚孙公永乐初年约1403年迁饶到景宗公十三世孙际逢公,于明永历戊子(1648年)修谱。逢历稽世次、法欧阳旧制而付诸梓,始自景宗公,下迄今兹,使开卷了然,若聚父子祖孙于一堂也”(见饶平《柳溪公家谱》第25页)。际逢公编谱距庚孙公到饶平开基约245年,景宗公以上祖考妣已失考,即际逢公已不知四九郎父三五郎、祖父惟禄公、曾祖父八郎公。故际逢公修谱“始自景宗公,录其知阙其所未知也,自杭邑寄大宗谱来,始知景宗公前尚有七世(见饶平《柳溪公谱》第19页,进士清联公谱序)。(笔者注:七世是:烋→成实→君与→淑敏→必仁→惟禄→三五郎→四九郎→ <景宗> 。)故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录其知阙其所未知,应是修谱者应遵守的原则。际逢公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典范,是编修族谱者的榜样,永远值得子孙后代崇敬。

乾隆三年,上杭更修四海公墓,启埕内只见四海公骸妣张氏葬银牌书:“随三子庚孙,迁饶邑西山”。“乾隆十年,上杭大修族谱,遍查宗派,宗叔子中,弟纶音特带旧谱以视予也,捧阅之下,晓然于祖宗之所由来。”(见乾隆进士、景宗十八世孙壮临公谱序)。这是四九郎裔孙迁饶平后修谱的情况。

清联公、壮临公修谱前,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六十郎公十四世孙隽铣公,叹三世怀才,不得一第,以光祖宗,咎之风水。故置儒业而习风水,弃风水而访世系,历访二十余年,其执着于敬祖尊宗,堪称后世子孙楷模。一日适潮揭阳芳榕家,幸获披览广东丘氏有史以来第一个编谱的宋进士,抗元民族英雄必明公谱。韶州佥判必明进士1272年作谱序云:“其八弟必仁经商汀杭,赘韩氏八娘为室,被韩族谋财害命。时必诚公为太仓令,命子谋、祺及必变子祐,上京告状,始沉冤得雪。谋、祺复赴上杭,取回福公,留禄公于胜运里。”必仁公逝世14年,必明公在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赴任一展抱负前兄述弟事,相信是最实际、最详细、最无可置疑的谱序。之前隽铣公慨叹:“天何限我等知始祖之难耶,倘得始祖所出之祖,崇祀一堂,岂不厚幸。”(见《追思历代始祖序》,时隽铣公自认为是八郎公19世孙)。隽铣公一睹必明公谱序,联系杭邑上祖八郎公其墓无骸,仅葬砚盘,面书“丘公八郎之魂”,背书“韩氏八娘夫主”;八郎妻韩八娘,生子有福、禄者:铣公苦苦寻觅始祖及其自出之祖二十余载,踏破铁鞋未见同派世谱,睹必明公谱,方慰其平生所愿,认为上杭八郎公,就是饶平淑敏公八子,经商汀杭,入赘韩富豪家,为韩族谋杀的必仁公。自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公元1989年,广东省、台湾、泰国、东南亚诸国的所有族谱,言八郎公皆云:讳必仁,号继龙,行八郎。广州惠爱东路长兴里的广东省丘氏总祠,比上杭总祠早建八年,正鼎牌位是:烋成君淑必(烋公、成实公、君与公、淑敏公、必仁公)。嘉应州嘉昌祠,正鼎牌位是曾任梅州刺史的君与公;合七县的陆丰合昌祠,乾隆48年祠成入主,正鼎牌位书:“宋始祖讳必仁号继龙妣韩八娘之神位”(见《揭西上陇族谱》)。影响所及广西、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四川等省族谱,凡八郎公子孙,皆视为属烋公系。在隽铣公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认丘公八郎为必仁公以前,梅州、归善、海陆丰、上杭等地先祖均不知有必仁公经商汀杭以及其先祖烋成君淑必世系,故族谱不可能记载烋成君婆淑必,1714年以后始出现记三五郎公为淑敏公。1815年上杭总祠建成,上祖名位三五郎及伯四郎、伯七郎、伯九郎、伯十郎先祖享祀(见《论证材料汇编》第102页)。可能是后裔出资入祠为先祖上牌位,伯一、伯二、伯五及失嗣的三、六、八无牌位、更不用说烋、成、君、淑、必了。

1990年大部头台谱,视隽铣公为甲午一蠹,后之《闽粤台丘氏族谱》、《柳溪公家谱》力主继龙、必仁“两人说”。而新《金山大宗谱》,力保几百年旧俗,视八郎公为必仁,号继龙,行八郎。近十几年来两派争论、攻击、谩骂,已各用其极。各地新版族谱,有采信宁化继龙公说者,有按先祖传下持烋公论者,闹出两个籍贯不同(宁化、饶平)的八郎,惟禄、四九郎等先祖,苦了热爱祖宗的众裔孙。如笔者热爱祖宗,苦研族谱,自八郎公至本人二十七代,先祖名讳可倒背如流,葬地了如指掌,尊祖敬宗之心未尽,报本追远之念弥伸,就是八郎公这个坎至今无法跨越。究其因,志翀公以前十代人无谱故也,有谱则克尽睦族之好,无谱则妄认别派之宗。谱之于人,所系大矣。当今国泰民安,有丘氏总会倡修《中华丘氏大宗谱》,符合政策,顺应民心,纵贯穿上下五千年,横涵盖环宇各地,交通便捷,讯息灵通,想必凡丘氏宗亲,定当踊跃参与,献出史据。旧谱中似“伯七郎为两子(梦龙、从龙)迎养广地”的问题,今天就很容易解决,因蕉岭、河源实无伯七郎庐墓之可考(之麟公语)。因此,笔者建议总会成立丘公八郎课题组,由“三惟”裔孙各选若干人组成,广搜资料,按总会倡议的四级论证办法,由八郎公裔孙讲证据、讲团结,心平气和论证确定八郎公身份、名讳、世系。

七、八郎公裔初失谱记原因

宋元搆兵,“三惟”同母开基南坑,失去八郎公身份、名讳记录,应归因于民族迫害,生活穷困。元朝统治初期,在全国登记为宋朝服务的人和事,“三惟”避元兵到南坑,深恐受到迫害,自不敢暴露父辈及其上祖世系,加上饥寒交迫,居无定所,流离播迁,先是惟福公1279年迁大埔虎头沙,继而惟禄公迁扶阳上坪转徙黄坑鳌头。明初,八郎公裔孙纷纷自上杭外迁,以至黄坑仅余继成公、继纶公后裔。继纶公孙,十一世的月华生九子,月海生八子俱迁离黄坑到广东等地而不详。由于贫困连修建墓地都无能为力,四一郎与父三五郎共穴;四九郎与妣邹十六娘金共埕,与兄四三郎共穴,四三郎金属左,四九郎金居右,六七郎子千三郎孙仲一郎三代合墓;六一郎与母兰四娘共穴,母后五寸,前低五寸;六九郎与子千五郎共穴。这仅是黄坑村先祖的记载,八郎公裔住南坑、林塘、扶阳的先祖恐怕也一样,(具体未统计)。这些生活在元朝的先祖生视自己为宋人,殁碑镌宋坟,就是不承认元朝,他们痛恨仇视蒙元政权。故我们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知道“三惟”到南坑开基的时间,再研究“三惟”到南坑的原因。继而根据全国各地成立分会,研编分谱,根据各地外迁先祖名讳审核八郎公身份,如隽铣公历访始祖八郎公世系二十多年,得必明公谱,1272年记录必仁公经商汀杭,认为八郎公是必仁公,子禄公留胜运里。两派争论时,“两人论”者攻击“一人论”者,谓上杭无禄公,断定禄公因父入赘而姓韩。饶平《柳溪公家谱》第12页附记:“禄公→万六郎→大一郎→梅甫,洪武初入潮附祖。”说明禄公未姓韩,姓丘且后裔归饶。笔者近阅康熙初年镇邑二十四世孙云峰手叙族谱,内载必诚公裔孙贵(字永天,号左峰)自湖北致政归潮所写谱序:“……成化已亥(1479年)秋,族兄崇畦乃五世祖叔禄公六世孙也,创始田心……佥来告我曰:世系毁于倭寇矣。”贵公在无避讳无争论的1479年写序,说崇畦系禄公六世孙,今天潮汕84个村,如能找到崇畦公后裔,便可上溯禄公及其上祖。云峰公族谱记载惟禄公生万五郎→大一郎→梅甫,洪武七年(1374)入潮附祖。各地族谱能找到梅甫公,亦可上溯禄公及其上祖,因此理清世系、各归所属是有可能的。

八、对八郎公的思考

明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以前,茂敷、崇德、志翀、金公、昂公、廷纶、自昂、建名、尚志公等九位先祖均以八郎公为始祖。八郎公没上接世系,也没有梦龙、从龙两位弟弟的记载。万历二年(1574)华公认三五郎公以“随分之礼”,八郎公上接伯七郎、三五郎,并且记述了继龙、从龙、梦龙三兄弟。出现了惟禄公子三五郎与曾祖三五郎同号;惟禄公孙、四三郎子伯二郎与伯祖太伯二郎同号;惟长公玄孙伯七郎与上祖伯七郎同号的状况,让世人难解。现在只能以新老三五郎或三五郎、叁伍郎公相区别。“明崇祯九年举人,梦鲤公、润谷公、之麟公集四三、四九、四四郎裔孙开会,众议尊“八郎公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二世、三世以至百世皆依次为序”,此结论否定了华公统宗的观点。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隽铣公据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进士必明公谱序,认丘公八郎为必仁公,但必明公谱序又漏记惟长公。综上所述,丘公八郎到底是谁呢?吾认为现在还不能确定。笔者是很迷信的人,无十分把握,不敢妄认。

现在有两条路摆在八郎公裔孙面前:

(一)自由认定,即争议的两派按各自观点、传统习惯尊自己心中的八郎公。两派裔孙无休止地争论下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二)研究考证,两派裔孙按2002年上杭会议精神办事,暂且放下各自的观点。“放下争论,献出史据,”讲团结,献资料,寻找祠墓记载,利用现在已发动全国宗亲的大好机会,在交通、通讯便捷的信息时代,搜集更多资料,寻找更多证据,由八郎公裔专家学者集体考证,有可能核定八郎公身份、世系,作出集体结论,让八郎公的裔孙结束分裂,达到团结,这是几十万八郎公裔孙的共同愿望。

吾认为以下祖宗先行排列研究:

(1)《中华丘氏族谱研究会会刊》创刊号第22页,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编委会提出十七个问题,其中12:韩一娘携三四、三五、三六郎与韩八娘带“三惟”均自宁化移居上杭有无矛盾的问题,至今未见有该问题研究进展的消息,因事关八郎公的祖源,应考证议决。

(2)华公提出的“黄岩三五郎佳塚,紫林滩继龙公天葬之地当究认宗源”。吾认为应从三五郎公迁居上杭太拔城前坝的时间、原因,进而探究三五郎公的身份,结合当时的朝代、形势找出先祖避讳身份、世系、籍贯的原因。众多旧谱记载三五郎公迁徙上杭的时间是宋元间,原因是兵灾。弘公谱序云:“当时风谓不名,而只以郎称,不谓为谁,为某也”。现在我们确信避名讳只以郎称是元朝迫害的结果。

据志翀公谱序记“三惟”迁居上杭南坑的时间是宋元搆兵时,而韩一娘与三四、三五、三六郎宋元间迁杭居太拔城前坝,因此只有核实八郎公身份究认三五郎公宗源才能有各归所属的结果,否则只能随分认之,尊崇而已,非真实血亲也。

(3)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进士必明公写了福建莆田烋公系的第一部族谱,其序载:“八弟必仁经商汀杭,赘胜运里韩八娘为室,生子福、禄。必仁公1258年为韩族谋财害命,禖、祺上京告状,得雪沉冤,复赴上杭取回福公、留禄公于胜运里。”据此确知丘必仁约1243年至1258年间在汀州及上杭经商,死在上杭。福公归饶平后,1276年必明在南雄死节,必动、必达相继抗元亡,整个家族为避元兵清算逃亡,今饶平不见淑敏公及“九必”坟墓可为证。时福公无法住饶平必回上杭,元兵占领上杭时,“三惟”与母韩八娘到南坑开基。如果丘公八郎就是必仁,那么整个元朝,“三惟”后裔绝对不敢言及必仁、必诚、必明等兄弟名讳及其父南雄县知录淑敏公,祖父梅州刺史君与公,曾祖父宋枢密院使(宰相)成实公。黄岩紫林滩天葬之墓镌“宋始祖考丘公八郎之墓”,没有名字可作避讳的佐证。因此,必仁公可作为对象之一研究核实之。

(4)丘崈的后裔:“《河源县志》载丘公八郎(继龙)孙福思公于元大德十年(1306)避瘟疫从上杭芦源洞到河源县青州(今和平县青州乡)开基立业,福思公孙丘仑元末明初移居青州老富塘。”为核实福思公世系,吾两次到河源查谱,河源从龙公族谱记载“伯五郎子孙居青州老富塘。”如果此记准确,则福思公属伯五郎公系。在河源流洞,吾得到一本福思公裔族谱手抄本,记载福思公世系,其上祖是朝亮公,金于(君与)公明显集几个世系于一谱。最为惊奇的记述是:福思公竟然是抗元名将丘崈之后,其母温氏九十一岁寿终浙江温州,移葬上杭胜运里鹿角塘背高椅形侧旁,癸山丁向(请南坑宗亲查核有此坟否?)。又据上海八十二岁高龄的鋆麟宗叔来信介绍,“崈公字宗卿,任宋四川制置使,江淮宣抚使,迁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赐紫金鱼带加河南郡开国侯,嘉定元年(1208年)八月殁,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定,勅葬由里山之阳,首配侍郎吴博古公之女封魏国夫人与公合墓。生子三:寿隽、寿迈、寿岩。”据明隆武乙酉饶平梦龙公谱序:“崈公长子寿隽为刑部尚书,次子寿迈为司农卿,孙伋为桂阳令,曾孙惟吉公为卢陵太守,惟吉公长子三五郎迁闽西,次子宋末改姓周,裔孙1454年中进士,向朝廷申报复姓丘,”(见丘浚谱序)。如果福思公是抗元名将崈公之后,忠君爱国,战至最后逃到上杭扶阳芦源洞,说明有一支宋军残部及官吏士民逃元兵到上杭。宋末在元兵的围扰中,伯十郎公子万三郎战死,兄万二郎逃到归善五经富(见上杭《得广公族谱》)。武德将军仲珑公死在胜运里,子志仁公任宋朝翰林侍讲学士,封天水左柱国公。“宋德祐(1276)以来,学士见凶,遂潜过广东松源都蕉岭大山隐焉”(见《梅县谢田丘氏族谱》第7页)。梦龙公1279年潜逃程乡石窟都,因此上杭元朝初年,可能有一次影响丘氏先祖的战争,不知《上杭县志》有否记载。福思公裔族谱关于崈公记载,有待宗亲们探讨研究,以证真假。

(5)晋江谱载邵武通判晞公字朝亮,妣傅、韩、李。蒲寿庚泉州叛宋,公与傅氏赖长子水公保护,匿大仑乡,时有七子流东之叹。迨清丁丑,比对残谱,方稽韩一娘携三四、三五、三六郎逃奔龙岩。明嘉靖丙寅(1566年)惟福公裔孙万铨公《丘氏族谱》云:“始祖三五郎从晋泉移来宁化,随迁上杭胜运里太拔城前坝,生子十。……予考始来之时,盖在宋元年间”(见《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会刊》第二期37页鼎汉文章),韩八娘携“三惟”宋元搆兵时迁南坑,两位韩氏各携三子同时间迁杭,自不能形成祖孙关系。但合二为一有没可能呢?现上杭不见韩一娘、三四郎、三六郎公坟墓。这仅是大胆假设,尚需宗亲们仔细考究。

(6)八郎公另有他人。这点亦不能排除,但今天无迹可寻,有待到第三阶段,资料多了,从各地外迁祖宗名讳中核查八郎公身份及“三惟”世系。这需要广泛发动宗亲,献出史料,方有结果。

上列六点,倘第三阶段经集体论证,尚无法确认八郎公身份、名讳,则明朝崇祯九年(1636)梦鲤公根据志翀、昂公、廷纶公等研究结果认为八郎公及其上祖无可考详,奉 丘公八郎为始祖,“三惟”为一世祖。“三惟”的后裔,以“三惟”及韩八娘开基的南坑为祖居地,以统一八郎公裔孙世系,结束争论,达致团结,未尝不是上策。

上述所谈问题,仅是个人研谱浅见,供八郎公裔宗亲讨论,抛砖如蒙赐玉,万分感谢。

 注:(摘自《中华丘氏》4-5期会刊,此文系作者早期研究文章,近年又在全国各地发现很多资料,可对此文内容,加以提高)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