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贵州省)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8 14:59

十八、贵州省

1.赤水市

尝思积德昌后,实属先人罔极之恩;追远报本,乃伸后人不忘之念。夫祖功宗德,子孙岂可忽之如遗乎?况我昌国祖始迁西蜀,择处荣昌安家几许经营,几许图度,乃创基业于一旦,遂垂统绪于无穷,致我后人沐贤亲、享安利,绵绵而不已也。忆在故园,烟火不下数万家,尊亲彼此,惟一致遇春秋则会通,族而合享,逢生辰则联各房而分荐,此在故园,则然也。

而今移于西蜀者,田宅星散,村里各别,余恐其久而渐漓。慨然谓诸父诸昆曰:“以似以绪,绪古之人,诗不云乎?报本返始,敦宗睦族,此意何可湮没哉?矧我昌国祖燕翼贻谋,实属难忘。愿与嘉文祖之子孙,将祭礼仿佛而行,诸父诸昆,其谓之何?”佥曰:“此言实获我心也。请速行之!”

今者,祭田未解□置,嗣堂未解迁立,但照丁敛金于清明之期,则子姓兄弟齐集奉祀,聊以效故园之遗风云尔。伏愿我祖佑启后人,光大门闾。后日置祭田、立祠堂,则春秋告虔,而子孙之在西蜀者,又何难作一故园观也耶?是为叙。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丙申岁季春月上浣

曾孙 冲鸿 绍祖氏谨叙

定世辈叙

尝思谱之所作,所以纪世代之源流,而定宗支之昭穆也。夫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根固则枝茂,源深则流长,理固然也。然而子孙蕃衍,散处列星,或大宗而徙于他乡,或小宗而迁于别县,弃谱以联属,皆莫识其祖宗之所自,嫡派之所流。至于视至亲如路人,待本族如秦、越,此谱之所以不可不作也。鸿见旧谱之所载,而缺坠者众、昭明者少,以致后之子孙混乱名辈者亦不乏也。因而深以为惧。

将旧谱之记载而启后代之名分,爰列排行二十字,令后世子孙,代代取名有准。将此二十字书于叙后,必伯七郎祖二十三代以后之孙启其始,依字次第,而始不得以上侵下,以下陵上,庶乎千百世之后,而开谱一览,恍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而先人作谱之意亦可不失,则祖宗之源流以是乎长,根本以是乎固,而尊尊亲亲之大义,历万古而不昧也夫!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丙申岁季春月上浣

二十三世孙 冲鸿绍祖氏 谨叙

排行二十字(冲鸿拟):大元荣甲第 礼乐振家声 万代昭忠孝 诗书贻后昆

2. 毕节市

筹修邱氏宗谱草序

流之有源,木之有本,人之有祖,自古亦然也。断其源,则江海无存;去其本,则地物将枯;忘其祖,人兽同类,则仁义礼智信、忠孝节悌之何来耶?

邱氏之源,本起于齐之营丘,太公封齐,穆镇营丘,周王赐姓,以封邑为姓,始有邱焉。穆之后有銶,銶衍数十代而有辉,辉而有礼,礼而笔连,连而有九公也。九公之后有稼,稼往返事商于江淮,遭匪劫不怀而未归。妣田氏,悲盲变家产以育忠宗、忠孝、忠诚。时逢洪福齐天叔公命三子护母,楚州寻父,应募屯田,开基繁衍,吾邱氏三支二十七代,蜚声江淮。

三公之后,有紫姑说设庙于堂,号为敬恕,音为宫音,排位有序,塑像以祭。在淮置田二丘。老洼丘者,播种三石八斗也;转山丘者,播种四石二斗也。余者三百丘,收获数千石,为江淮殷实之家。此乃淮安之典故矣。迨至北蛮南侵,邱氏奋起抗顽,北战南征,抛妻别子,誓死如归,曰:“宁为宋鬼,不作元臣”。保宋室南渡,定居江宁上元,衍传十三代。

谨将江淮排行辈份序列于此:忠孝代传远,节义名俱扬;仁爱时为尚,礼智登荣堂;诚信华夏有,祖德范弘章;紫仙山敬恕,宫音致呈祥;明君临朝诲,人主卫献宸。

是为序。

灿德公后裔 行知

【注】此序来源于贵州毕节。序中未署明撰写年代。

毕节《南山邱氏家谱》序一

国之有史,府之有志,家族之有谱,历代如是矣。史、志、谱者,华夏历史之柱也。史志者,国之制也。谱之者,私之制也。

余家之谱以刀刻之,以口传之,以笔书之,世代相传至今矣。余夜习《淮安心谱》,不敢妄论,窃以为心谱为上,铭记在心,天灾人祸不能毁,人在谱在矣。

余太始祖乃炎帝神农之后裔,助周灭纣,有功封齐。太公姓姜,名尚。太公之子穆,复封营丘,以封地为姓。穆公乃余家之得姓始祖者也。余先祖世承军业,至隋、唐、五代,辗转于江淮楚州,其小地名石板滩邱家湾竹子巷,以屯田为业。时置有大田二丘,一曰老洼丘焉,二曰转山丘焉。老洼丘者,播种三石八斗也;转山丘者,播种四石二斗也。再有小田三百余丘。余先祖上下近百口之家,二十余户,皆入军籍,受军田种。七分屯种,三分戍守,有事则战,无事则耕,以国事为已任,以耕读传后人。虽不足称富,乃江淮殷实之家。

至宋、元时期,迁集庆府上元县丘家村及江宁县邱家塆,居住屯田。至明初,呈伟公举家随平南大将军傅有德之部将陈桓来毕落业。原居小横街后带屯,后移层台驻屯。至明中,移南山堡屯种,置梯田坝田三百余亩,兴筑沟渠二十八处,沿山植树,环寨种竹,可谓人丁兴旺,田园丰美。

至诲芝公,妣徐氏,生广、寅、昂。广字仪,寅字俊,昂字杰。昂公遵父母之命,出继十八徐公,绍宗为嗣,更名徐从让。寅公妣付氏,生胜主。胜主妣刘氏,生卫山。卫山妣杨氏,生文献、瑞献。文献妣卢氏。胜主、卫山二公,能文善武,主改南山河道。与补窝蛮诉讼争斗,蛮失利。遂计出阴谋,设牛酒于长岭埂之间,邀余先祖赴会谈和,伏杀之。自长岭埂追杀至南山堡,直至黄拱伍,死者三百余口。幸赖镇雄府丘氏救援。余高祖母卢氏,怀保西辰,在镇雄府,以生以长以成。在毕节城外,大小横街置房产数处;在南山堡复收田产百石,山林四处,置房屋六十余间。

西宸公娶孙氏、王氏。孙氏生正谊、尚谊二公。正谊娶王氏,生维先、维圣二公。尚谊娶彭氏,生维贤、维林二公。从此余寅公子孙又于毕节南山复兴发达矣。是以为序。

呈伟公十五世孙裔孙民礼 谨序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仲秋月

【注】本序来源于《贵州省毕节市邱氏家谱》。序称呈伟公举家随平南大将军傅有德之部将陈桓来毕落业,原居小横街后带屯。至诲芝公妣徐氏生广、寅、昂,广字仪,寅字俊,昂字杰,昂公遵父母之命,出继十八徐公,绍宗为嗣,更名徐从让。寅公妣付氏,生胜主,胜主妣刘氏,生卫山,卫山妣杨氏,生文献、瑞献。

《南山邱氏谱》序二

吾家之谱,布衣之谱也。自元蛮南侵江淮,邱氏奋起反抗,“宁为宋鬼,不作元臣”,老幼同心,誓保江淮。宋室南渡,唯邱氏之子弟不渡也。抛妻别子,北战南征,捐躯者不计其数,亡家灭支者,不计其人。隐姓埋名者有之,改他姓者有之。故吾家之谱分散记之,世代口传,心记不可外泄,不记职位,不记官名,皆以布衣之记也。此《心谱》之由来矣。

因抗元故,谱交周、卢二祖母,至呈伟公平南入黔,屯田开基,毕节落业,方得以稳定发展。传之数十代,至明末,补窝蛮趁势反明,以南山田地纠纷为藉口,以设牛宴和谈为阴谋,伏杀吾七祖于长岭埂之间,蛮兵洶洶誓灭吾族。自南山堡追杀至黄拱伍,惨杀吾族三百余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可怜天不灭吾族,卢氏祖母怀保西宸,藏于陈姓之屋后。待至镇雄府援兵救出,护至毕节,转辗镇雄,抚孤成立。复业于毕节南山,以传承吾族之南山邱氏一脉。

在遭劫之时,有无幸免者,吾不得而知,留待后辈子孙寻查补记。劫难之后,吾南山邱氏,皆西宸公之子孙是也。宸公娶王氏、孙氏。孙氏生正谊、尚谊。正谊娶王氏,生维先、维圣。尚谊娶彭氏,生维贤、维林。至吾辈已有弟兄十有四人,子侄三十有五。此为南山邱氏兴盛发达之象也。是为序。

将复序字派列于后 :谊为民玉起,绍国正天元;武功制锦绣,文士在廷贤;运永隆昌贵,福寿定万年。

呈伟公裔孙 邱祺

于大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仲秋 谨序

【注】本序来源于《贵州省毕节市邱氏家谱》。序中以呈伟公由平南入黔为始祖。

《南山邱氏家谱》序三

盖自洪蒙甫辟,阴阳判而天地分;高卑定位,五行生而万物成。此生成之后,各守乃质,各循乃名,国变其常。人秉天地之德,备五行之气为万物之灵,其所本来者,讵可没乎?本来者不变,征之水与木而可知矣。何哉?水必有源而后有流,木必有根而后有枝。人之生也,岂无所谓根与源者乎?此余所以抑郁于衷急。

究夫余之谱,录于明崇祯本,残缺难究。《心谱》口传,重脉之思也。始自太公,封齐营丘,肇造邱氏之称。余先祖世居营丘,事农商。代远年湮,丧乱靡常,北则人满而地匮,南则土广而人稀。禾公南下江淮,另图其业而未归。三公负母,淮安寻父,应募屯垦。公等若宗马首而南,始于淮安之间经营家室。问其地,则曰“石板滩”;询其居,则曰“邱家塆”。此地翠竹十余里,又名“笮子巷”。山水佳秀,田园丰美,南亩特出者,有老洼丘焉、转山丘焉。

稽其种之所载,则曰:三石八斗与四石二斗,另有小田三百余丘,年产万石。又传余邱氏祖先,有陈老太君,生一女,背有紫斑数块,以紫衣制之,称紫姑。年十六登虹升天,设庙于屯寨之中,享祭于春秋之时。紫姑庙乃邱氏祠堂也。余淮安邱氏堂名由来已久,是为敬恕,百余年香火之不断,是可忆而道之者也。此为淮安之故典。

余先祖承先人之口传,世代相继,勿可忘尔。迨至北蛮南侵,余先祖愤起抗蛮。宋廷南渡,先祖由北退南,迁至江南上元、江宁两地居住。元灭明兴,洪武南征,呈伟入黔,南蛮威服。余先祖屯田定边于毕赤之疆层台之站,从军屯田,以为子孙之计。

至明末,蠢蛮复畔,阿武奔城。补窝以南山田土纠纷为藉口,以设计和谈为阴谋,伏杀余上祖七人于长岭埂之间,直追杀至黄拱伍,屠众三百余口。幸赖镇雄府派兵救援,祖母卢氏怀保西宸去镇雄求生。数载返毕,抚孤成立,得以还乡成就家业。斯时,满目凄凉,宗人无影。亡耶逃耶?余不得而知也。

本次重修《南山邱氏家谱》,民礼、民禄二公嘱余作序。余承先人之口传,虽不能详其源流,亦能识其大概。今之于书,有待后贤考证也。是为序。

南山 邱琪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

【注】本序来源于贵州省毕节市《邱氏家谱》。

3. 威宁县

邱氏家谱重修序

公元1993年农历10月13日,岁在癸酉入冬,各方族人会于黔威宁县金钟镇夸都。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重修我邱氏家谱。书以作文以记之。

自世玉始祖创来至今,传三宗八派,历数百年,后人每论及此,无不感慨于祖德宗功。然而我族自1763年至今230余年的历史进程,几乎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是处在黑暗的旧中国。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犹如洪水猛兽的真实再现,多少祖人离乡背井、音信渺茫,又有多少祖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1945年,几位前辈含泪提笔,留下第一份家谱。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家族得以喘息之机,但贫穷和落后仍然像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情。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要理家谱,谈何容易!“十年浩劫”使整个民族付出了各种形式的,从可见的鲜血、生命,到无形的时间、机遇牺牲的沉重代价,留下无边的痛苦和泪人的反思。

但是“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万物复苏,竞相生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气象。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谱这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又在民间悄然兴起,并反映出时代的心声,绽放出艳丽的奇葩。

时下,中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各民族团结向前。观我邱氏家族,更是人丁显旺,人才辈出。更为可喜的是,离散多年、甚至长达几代的各方族人沟通了信息,加强了来往,促进了亲情。在这种情况下,对邱氏家族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以揽全貌,业已成为必要和可能。几经准备,终于付诸实行。

1945年的原谱,第一次对世玉始祖及随黔侄子美相公后嗣作了记载,是一部传统式的家谱,也为我们重修谱事准备了有力的佐料。进行中,通过移植手法,将原谱记载转到新谱中来。根据各宗各派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总分模式立谱,建立图形框架,以“简洁、翔实、直观”为总体要求,求得线条对形式的补充,文字和内容的统一。既可总观全局,又能分宗叙派。男女平等,一并纳入家谱,是此次重修的一大进步。

江河不却溪流成为滔海,泰山不让土石终就其高。自世玉始祖与美相公始,后嗣子孙相依相敬、同甘共苦,虽历尽沧桑而情谊日笃,为我邱姓团结一家的表模。此次重修,鉴于黑泥坡和夸都两地的麻乍籍族人,自云贵公、明三公上溯已无法考证,各种传言引载不足为据,然均属江西原籍,欲与我世玉始祖后嗣并为一家。团结睦和是我邱氏的传统,我们在欢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顺了错乱混淆,并入家谱,足可告慰祖先。

当然,理家谱,就其实质是对我邱氏家族人口发展变迁状况,按历史顺序所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归集和文字反映。由于时间紧,加之准备欠充分,难免有遗误之处。经过编写人员的努力斧正,可以肯定地说,贻误微不足道。需要附带说明的是,负责此次重修的编写人员并非是知识水平及能力很高的,我们十分遗憾的是,有不少远在外地工作且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文笔不凡的族人不能亲临指导。但是,为完成几代人的夙愿,我们做到了群策群力,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共同努力的结果,亦可告慰祖先。

遥想当年,我们的祖先呕心沥血、含辛茹苦,一代又一代顽强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为的是生存和发展。今天,当我们从历史沉重的反思中解脱出来时,岁月更迭,步履匆匆,二十世纪已经暮色苍茫了。我们的家族将以何种姿态去迎接新世纪的曙光?又将如何去书写生存和发展的新篇章?让我们每一个世玉始祖的后嗣子孙都来重新认真领悟“家族”这个与历史同样古老的字眼。那么,我们都不难得出“唯有团结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这一永恒的论点,历史也将继续雄辩地证明这一点。我想也正是此次花大力气重修家谱的根本意义之所在。是为序。

邱天阳

农历甲戌年(1994)清明

【注】此序来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邱氏族谱》,为现代人所撰。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