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湖北省<通城县、通山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6 16:51

12.通城县

通城四庄排序

粤稽吾族,发源营丘,历传已久。自周、秦、汉、唐以至炎宋,千数百年,海内邱姓皆我同族。但以世远年湮,鼎革屡迁,不惟同一源者无由联属,即本身以上一脉相传之祖,茫不能辨。惟溯之而有可考者,自伯二公始。四传至儆庵公,以诗学表扬,举元贤良,征官会稽,为吾族中兴之祖。世居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铁柱宫,再徙鳌溪。值元政不纲,四海鼎沸,率子辛一、辛二、辛三、辛四迁楚之平江。越四年,长、二、四公同迁蒲圻。吾祖辛三一支平江,一支沔阳。有明定鼎,我祖由平江转徙通城。福五、必兴住四庄,同胞福一必宜住石下,福六必周住团石。其余三支播迁散远,未溯其由。

即思云公之鼎修,残缺几于过半。继有岱植公之纂续,膈视亦未叙入。伤哉!风霜兵火,谱牒中衰,同本同源之谊若胡、越也。幸而睿文先生敦理族政,合族三修,举前之由合而散者,今复由散而合,其所以厚子姓联属之谊,即所以慰先祖在天之灵矣。铎不揣其词质,亦乐而记之以言。

十六世孙 生铎天以氏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蒲圻光绪庚子年(1900年)修《邱氏六修家乘》卷首。序以伯二公为始祖,四传至儆庵,世居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铁柱宫,再徙鳌溪,值元率子辛一、辛二、辛三、辛四徙湖南平江。四年后,长、二、四同迁湖北蒲圻。辛三一支居平江后徙湖北通城,一支徙沔阳。而此前本系先贤写谱未言及儆庵由何处迁往平江?祖居何处?

三修家乘序

《语》云:“源远者流长,本深者枝茂。”夫所为谱者,从其支分派别,而追溯其本源也。亦因同此本源,而使散逸荣枯之不齐者,共相联属,而勿同秦、越也。

吾族谱,自岱植公缵修九十余年,其中生、卒、葬、迁不知凡几。每念及此,不胜拊膺,以为再历年所,当有不能记忆者矣。

丁丑春,族众谬推予主祀,予愧不胜任。己卯春祭,复有续谱之议,嘱予主理其事。予乍闻之而喜,喜竭予鄙忱可以继先待后也。既自维之而惧,惧族散人繁,力有不逮,致贻族党羞也。幸而族士才力有什百于予者,如周成、全周、艮安、开儒、黄源、帝垓诸公,共襄经理。兼以长子守益,采辑各分世系,并远迁异地而同族者。编成全牒,付之梓人,费资集腋,经营辛苦,于今三年,始竣厥功。

非敢曰予于宗族有微劳也,亦聊以尽主祀之职。守先待后,则可谓云尔已矣。后之贤者,能谅予之苦衷,一再传而缵承之,固祖宗之厚幸,尤予之所深愿也夫!

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

哲睿文氏 谨志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蒲圻光绪庚子年(1910年)修《邱氏六修家乘》卷首。

通城合修族谱序

吾族由吕尚封营丘,孙支因地为氏也。其由来远矣。越元祖伯二、千一、万十而儆庵公生焉。公名淼,元时应贤良科,征会稽郡司马。帙载:生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铁柱磨子巷,是其故址。再徙鳌溪,生吾五世祖,行辛一、辛二、辛三、辛四。时避元乱,惧归鳌溪。吾祖辛三携子过分宁南界,而隐于昌江,历昌江而遁于通,以负来宦囊之金,坐落白面山下,惠济邻里,人号“十万富民”。今樊姓住宅,即其旧址。与邻居白姓状元之裔,义重莫逆。彼以草寇上闻,元帝致干剿抄,牵连吾祖入狱。虽非其罪,别迁蒲兄弟,盖始诸此。

大明登基,充役武,当皇夫。金殿告成,始释吾祖。早年不遇,莫过于此。虽然,公本人杰,身长七尺,勇力过人,恢复前烈,易如反掌。娶二妣,生四子,卓然为通邑元英,志略不苟井里。旋以邱福名携子必宜,于建文时入燕营,授千户职,领骑兵二十余万,所至奏捷。燕王癸未即位,封淇国公。子必宜亦封辽东都督。今为我茅坪石坑祖,居长必兴为四庄排祖,第五必周为团石祖。第六至天顺三年,胜先之后,迁云梦临湘,胜高、胜贤住沔阳,胜宗之后住湖广东门,皆辛三公之裔。

前蒲思云公所序合族请为牒而无存,至岱植公所镌本邑三支,但载辛三公之行,亦未详注。今幸族正浚文公长君怀难,不惮跋涉,驱马关山,全续宗谱,甚盛意也。黄等思蒲通,皆一源之祖,皆同胞之戚。际此至仁至义,尽孝敦伦,用是质言之,以弁于简端。

辛三公派下十五世孙 九河黄源氏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城光绪庚子年六修族谱。序中叙其世系由祖伯二衍千一、千一生万十.万十生儆庵。儆庵名淼,生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铁柱宫磨子巷,生子辛一、辛二、辛三、辛四,为世祖。

四修族谱记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谱也者,尊祖敬宗而收族者也。

予族因尚父受封营丘,孙支以地为氏。历周、秦、汉、唐以来,世济其美,寰海内之为邱者,皆我宗族可知也。但支分地隔,未敢妄为附会。兹遵蒲通合修之谱,以伯二为始祖,历二世千一,三世万十,而儆庵公生焉。宋末,应贤良科征为会稽司马,世居江西南昌县铁柱宫磨子巷,再徙鳌溪。生四子:长辛一,字子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登进士第,累官翰林院学士;次辛二,字子礼;三辛三,字子福,燕王癸未即位,封为淇国公①;四辛四,字子祥,元末避乱,迁楚之平江。越四年,长、二、四公同迁蒲圻。吾祖辛三,由平江徙居通城。原原本本,朗载谱牒,信而有征。但自合修而后,屈指已近七十余载,支繁派衍,蒲通族长辈屡议合修而未果。今岁,石坑团石与我四庄牌三大支父老共云:“我族之聚处通邑者,皆属司马三子辛三公之后,即从辛三公续修可耳。”众咸便之。因以余为督修。命出父兄,实难推诿。盖家乘之修,总以欧、苏为式。欧主于寻源,以判亲疏;苏主于溯派,以辨昭穆。兼二家体制而合用之,斯为尽善。此以无遗祖考彝训,共守箕裘之令绪云耳。

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 孔登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城分谱》。①明史载:丘福,安徽凤阳人,出身行伍,燕王营护卫千户,成祖即位,封淇国公,命为太子太师。

13.通山县

宗谱老序

昔人谓宗法多坏于不修谱,又以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是谱之修,诚不可缓也。明甚。然孔子删书,断自陶唐修《春秋》,而郭公夏五阙其疑。虽一时好古之传述,实万世立谱之规模。

我姓自营邱肇封以来,屡遭兵燹,欲历历纪之,而茫无所据。迨至宋鸿胪卿烋公,为我姓始祖。盖因佥判公著述以纪之。递传至我祖宗耀公,由南昌而隶籍于通,始居县城。复迁一都丰田畈。嗣是四世少轩公,不惜重金,为先人觅幽宅,购牛眠者七,日广置圭田,久备春秋享祀之需,其为承先裕后之谋者,良深远矣。

少轩公子四:长盛宇公,四来仪公,仍丰田旧居;三元一公,析居县城北门内。我参宇公,其仲子也,析居吴田洞口。参宇公亦四子:长伯生公,次二郁公,三周生公,四庠士赞生公,则源曾祖也。赞生公子四人:长源伯祖,次孟公,次源祖耆铎,次儒公。卜宅县城全信坊居焉。历今四世矣,难与丰田洞口诸处,分门而别户。而录源溯本,自祖宗纪之,皆其子孙也。子孙而忘其宗祖,可乎?

源承公先君僎宾庭训,幼攻举业,屡试前茅而未博一衿。长游太学,三战弗得一售,遂绝意名场,留心根本。家政之暇,商诸同族昆弟,旁搜互考。若为昭,若为穆,就宗耀公以上而溯烋公,备录成籍。盖僭仿我孔子删《诗》《书》、修《春秋》遗意,以俟将来踵辑者之采择焉。或云邱氏因避至圣讳而加邑,遂科甲不古若。源窃以为非也。夫科甲之盛衰,讵系乎邑之增减也哉?有志竟成,存乎其人耳。后之人得无吾言而兴乎?

大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己卯清明日

裔孙 太学生 爱源非前氏 序

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岁 曾孙 协高敬录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1988年续修忠实堂《邱氏宗谱》卷首。

邱氏录存世系老序

闻之管摄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其本者,莫要于谱。由是观之,谱顾不重哉?

我邱氏自宗耀公徙通以来,时代未久,生齿无多。求诸本宗耀公以前,世世可考;求诸宗耀公而后,代代相延。瑞窃欲汇集而刊订之以遗后人,缘驹光虚度,马齿徒增,有志焉而未之逮。且腹虚才谫,谱学非所素娴,弗敢率尔操觚,贻讥当世。谨志于此,盖不能无望于来世贤子孙之不忘其本者焉。

乾隆乙卯(1795)秋

裔孙 联瑞 谨识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忠实堂1988年修木刻板《邱氏谷宗谱》。

邱氏宗谱老序

家谱之修也,先君民弼公夙有志焉,而未之逮者也。忆曩者庭训之暇,辄勤勤恳恳为全等告,曰:“我姓之由江右而族于通也。自宗耀公始,溯宗耀公以上,则烋公始。今代衍人稠,长幼之间竟有睹面而不知其伦者,是昭穆之序不分,尊卑之等莫辨,非谱之不修,阶之厉耶?予欲与族从昆弟力举修明久矣,奈株守敝庐,卒为造化小儿所苦,徒耿耿于怀已耳。尔曹苟留心根本,甚毋祀此事为缓图可也。”

今先君谢世已二十有八载,追维之下,痛不忘心,言犹在耳。爰谋之洞口诸昆季,倡议刊修,均为许可。由是殚日夜之辛勤,竭搜罗之劳苦,始事于乙卯孟秋之月,至仲冬之月,而克蒇其事。虽未敢告无罪于前人,亦聊以副先君之夙志云尔。

乾隆乙卯(1795)秋月

裔孙 爱全胜才 谨识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1988年续修忠实堂木刻板《邱氏宗谱》。

邱氏老迁寓总略

窃谓家谱之失稽,每缘迁徙之靡定。盖迁徙之时,不能携谱以行,历数世遂莫知其源之所自。父母之邦不能周悉其地,历数世遂莫知其派之何分。因而近者远、亲者疏,苏子涂人之叹所不免也。

我姓宗耀公自南昌来通羊县城,由县城而都丰田者四世矣。其由丰田而分徙者,四世思源公次子宏族公析居吴田洞口,三子宏望公析居县城北门内。其由洞口而再徙者,七世联仕公析居县城全信坊。联厚公曾孙慕升迁郧西县阳易山罗家川。其八世相生子爱绶,孙慕杞、慕模迁陕西盩厔县黑龙沟。相第子爱纬迁陕西平利县南河止河口。九世爱常子慕桂、慕楠迁江右宁州崇乡幽居。西坑慕林、慕楼迁陕西黑龙沟。慕楷、慕椿及爱约子慕栋俱迁陕西山阳县。慕栲、慕木、慕栯俱迁郧西县上津堡四玉河。爱经子慕松、慕榜迁陕西紫阳县。爱经长子慕梅、爱纲子慕桃、慕桓、慕棋、慕栏、慕橹俱迁平利县止河口。爱纶子慕标、慕相迁湖南平江周家洞。此皆宏族公房联佑公派也。九世爱耀迁陕西山阳县天桥河西沟。爱珑迁竹山县。子慕远复迁天桥河大平。爱秀、爱华迁郧西县上津堡。此皆宏族公房联俊公派也。八世相忠子爱仁、爱义、爱胜、爱智、爱仕俱迁郧西县阳易山。爱仁、爱胜复徒陕西山阳县。此皆宏族公房联松公派也。总之,皆由洞口而再徙者也。若夫八世相琏、相班之迁江西武宁县三十三都桥头,相珍之迁郧西县上津堡四玉河,九世爱达之迁陕西新开府大山岔,爱松之析居西港硚。此皆我思源公四子宏济公房联福、联祥、联瑞诸公派也。总之,又皆由丰田而分徙者也。

备录于斯,他日子姓繁衍,踵事增修,按地走札,悉征人谱,庶此知其派之所分,彼知其源之所自,远者近,疏者亲,而敦睦之风可无终失也夫!

皇清乾隆六十年(1795)岁次乙卯季秋月

裔孙 爱荣映品 谨识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1988年续修忠实堂木刻版《邱氏宗谱》。

邱氏宗谱老序

尝考周官司徒奠系姓,后世士大夫家咸以谱为兢兢。盖所以敬宗收族,序彝伦而敦雍睦,谱诚钜典哉!

溯我邱氏,自一世祖烋公,世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岩头乡,由是而七世祖三五郎迁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八世祖百二郎又迁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铁柱宫长板桥居市巷。至十三世祖宗耀公,始迁我通城内。十四世祖曰通公复迁丰田畈,今名邱家港是也。迨十七世祖参宇公,迁居吴田洞口,遂家焉,迄今十有余世矣。源远流长,支分派别,皆班班可考。无如子孙日益蕃衍,户口愈见殷繁,则不能无纂修之志。

兹诸族长同心聚议,聿兴斯举。不以近而易核则致详,无以远而难征则从略。披阅之下,昭昭穆穆,原原本本,无不了如指掌,允足以信今而传后。斯举也成,将见我邱氏之家声由此益振,椒衍瓜绵,人文蔚起,则序彝伦而敦雍睦也。不亦美举而善并乎?

乾隆乙卯年(1795)冬月

裔孙 慕清夷胜济泉氏 敬录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1988年续修忠实堂木刻版《邱氏宗谱》。

尝思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莫贵于人;人敦九族,莫善于谱。谱也者,所以寻前代之本源,究先人之遗事,联亲疏之远近,秩尊卑之伦次。且载生没,纪葬配,分昭穆,画行纪,世世子孙,无相紊也。

粤稽吾祖林楚公诞南昌,徙居通羊。其迁乔之志,佑启之怀,洵非守拙者所能仿佛也。于是,传胜保公而箕裘有赖焉。公生子有三:长子伦,次子源,三子通。三公分为三支,而贻谋无缺矣。源公之子有四焉:伯虎、伯松、柏万、伯兴。然自源公论,固可谓庆衍螽斯矣。无如兴公迁居长安,虎、万二公无传焉。幸我松公瓜瓞绵绵,世世相承,代代勿替,守故居者过半,迁他都者有人。纵或星居散处,莫非云断烟连。故我族之支流百出,众派叠分,其由来渐矣。至我祖登荣公,生齿日繁,远条蕃衍,我后人当率厥攸行,无忘祖志。

予也愈为鼓舞,深为怂恿,而与同事辈成厥盛事。向之以为峻境者,而今已登矣。向之以为远程者,而今已到矣。以族众之志,力襄世代之美举,则有伦有要。高曾之本已昭有序,条支派之流已晰。后之继起者,有不溯厥渊源,粤稽世系而敦睦也夫?是为序。

道光乙酉年(1825)秋月

裔孙 书字美珠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1988年续修木刻版《邱氏宗谱》。

邱氏修谱老序

天地果无始乎?初不得而知也。人生果有始乎?初不得而知也。《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又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人尤首出于万物也。是故人非天地无以为生,天地非人无以为灵。灵则宜乎无所不知,知则宜乎无所不悉也。奚人之知而限于首出之祖乎?第人离祖久远而莫详其宗分,衍散殊而莫知其详,若苏老泉云亲尽之故耳。依苏老泉谱法,以所知者为始祖,则确乎其不可迁也。

我邱氏自周封太公于营丘,因地姓邱焉。郡号河南,志其初也。其后源流甚远,不可考矣。遍稽诸谱,我族出于福建上杭,分于江西武宁,由江西武宁之朱市巷,自我祖胜保公而迁湖北之通山县二都北山而家焉。再传我祖步光公而生次友,次友公而生容安。虽无实学,家颇饶余,亦未叙及谱事。

嗟乎!前人未留谱于后人,后人固抱憾于前人。我辈若不留谱于后代,后代岂不抱憾于我辈耶?是以乾隆乙卯年秋,我父林万公与魁南、青万、绍甲诸叔祖,同发修谱之意,而有志未遂。今幸我绍甲、仲伦、尊贤众叔其继前志,创修家乘。予实喜而不寐,因不揣愚昧,敢妄为之序。

道光乙酉(1825)岁秋月

嗣孙 书恩字定标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1988年续修《邱氏宗谱》。

通山大路庄序

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万族蕃育,共一天地。比闾而不能公其父母,益流源也未蕃,故百世继祖,五世继祢,先王以为人道大端。由是而辨亲疏,别长幼,尊祖敬宗而孝友睦娴,衷忱莫不油然而生。于襄太和而昭大顺,将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曾皆于是乎?则谱牒与国史并非渺也。

迩来世家巨族莫不有谱,但历世久远,派衍支分,未能合一,而昭穆伦序,不能无晨星朱次之悲。邱林坟衍或切否港裳衣之痛,则其间支上承宗祧下启云礽者,惟纂修是赖。顾纂修之人有三难:非天性淳笃者不克修;非明而烛于事理,优于才力者亦不克修。是惟仁人孝子,识力超群,本尊祖敬宗之心,乃可司行敦伦睦族之事。由吾身而上溯之祖父而高曾而始祖,其初固一人也。由吾身而下逮之子孙,而曾元而云礽者,又宁不分支而派别乎?韩昌黎倡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

余宰通邑十数年,都人士之风采,余颇知之,从未有如邱子昆池之孝义端方。欲与之共晨夕而不得。壬辰嘉月,予将赴命京都,邱子向予而言,曰:“侯,兴文教广矣,旌节孝多矣,独先生簪缨渐近式微。宗谱之阙略久矣,若不续修,则尊卑不无紊淆,爰是竭力从事。值此印封政暇,敢乞不吝而作序,以为斯谱光!”予闻其请,不禁欣然喜,曰:“美哉!溯流寻源,孝子仁人之所为也。”

及阅其往牒,考其世次。西周相臣太公封于营丘,因地得姓,郡号河南,律则宫音。秦、汉、晋、唐之系,兵燹失之。至宋景祐元年,甲戌科进士鸿胪卿烋公始,公世居闽之兴化府莆田县岩头乡,生子三:长,枢密院使成实公;次,文明殿大学士成益公,创居琼州;三,翰林院修撰成满公,创居潮州。由成实公而生梅州刺史君与公,生三子:长淑敏,次淑敬,三淑效。淑敏公生子九:长太仓令必诚,居金山,即今之饶平;次必形,忆先君之现创,居梅州;三必著;四咸淳辛未科进士、韶州佥判必明;五龙虎将军必动;六必变;七治礼郎必化;八必仁;九仪曹即必达。呜呼!当时之盛,莫若于斯。九房之派难以悉举,惟四房必明公,著先人之源流,启后嗣之仁孝,生子三:曰廿五郎、廿六郎、廿七郎。而廿七郎亦生三子:曰三四郎,居永定;三五郎居上杭;三六郎居嘉应州。三五郎生十一子: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百四郎、百五郎、百六郎、百七郎、百八郎、百九郎、百十郎、百十一郎。其百二郎,则移居江西南昌县居中巷,生子四:长念一郎;次廿二郎;三廿三郎,登黄甲、居长流;四千一郎。妣卢氏,生子一,曰万十郎。而万十郎亦生子一,曰淼,字常悦,任会稽郡司马。妣张氏,生子四:长辛一,居楚之堪;次辛二,居黄龙;三辛三,居平江;四辛四。而辛四生子四:宗瑞、宗盟、宗旭、宗保。其宗瑞、宗盟、宗旭,因传父命迁楚咨访,三辛后各落业子楚,宗瑞公居南团,宗盟公居小佛岭。而宗旭公即于通山大路洞口居焉,乃为通山洞口之始祖也。传至三世闵怡公,为先又览幽地,春秋崇鼎享之,隆置圭田以备丰洁。四世思源公,继父之志,续圭田永资祀事。五世宏端、宏族、宏望、宏济,四公相传,子孙蕃衍,斯文日以济济,有若潮珍。启仁,启义,启智,启秀,启华,裕坠,裕栲,裕木,裕有之迁郧西者有,若裕杞、裕橹之迁平利者有,若裕林、裕楼之迁黑龙沟者有,若启旭、裕楷、裕椿、裕栋之迁山阳者有,若裕松、裕榜之迁此阳者有,若潮涟、潮斑、裕桂、裕楠之迁江西者有,若启达之迁大山岔,启楷云迁竹山,裕栗、裕相之迁湖南,裕远云迁天河桥,裕康之迁孝义厅者。其将来之昌炽,于此可观矣。至百十一郎,亦居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市巷处。至光言公,生子三:林楚、林忠、林友。始迁二里夏杨畈邱家塘而居焉。洎胜保公居北山,乃为北山之始祖也。公生三子:子伦、子元、子通。兄弟连居,勤劳创始。若三公而后,不无迁于异域者。第即其本邑之移于南堡塘、下四都桥口,与夫之横山晏口、彻天岩诸庄而记云。其后来之昌大门闾,可限量乎?今从宗旭、胜保二公以下各壮而上溯烋公,力举成籍,莫非相联络以至于无穷之意也?

宜邱氏之子孙光,为传家之至宝欤?余世一吏匏墼,学识粗疏,何敢自擅文辞?冀有光于谱牒,乃邱之子孝义相成。因为揣之谫劣,敬弁词语,亦庶几有当于蕃源流之一助云。

道光十六年(1836)丙中秋月 穀旦

署湖北汉阳府通判 原任通山县知县

年家眷弟 杨兆杏晴园氏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分谱》。序作者杨兆杏,字春晖,黔阳县人。清乾隆五十四年拔贡,嘉庆三年举人,考充官学教习,选武昌知县,后调任建始知县。

重修谱序

寅每读诗至本支百世,读书至惇叙九族,窃叹世远年遥,族繁莫纪。以故仿古史体,编年则始于《左传》,纪传则始于司马氏之《史记》。至论一时之事,纪传不如编年;论一人之终始,编年不如纪传。说者谓作传史书良然,作一家私书,何独不然也?及闻有宋眉山苏氏,缘礼敬宗收族,甫创谱牒之说,不过序之以昭穆,联之以子姓,纪之以存亡,载之以志铭,俾后之览者,念切渊源情深,报本孝悌之心油然生矣。

粤稽我邱,累世迁徙不一其地,自一世祖烋公世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岩头乡,传至七世三五郎公,始迁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再传八世百二郎公,复迁江右南昌府南昌县铁柱宫长板桥居市巷。迨十三世宗耀公,由江右而迁湖北武昌府通山县城。十四世曰通公,由县城而徙一都丰田畈邱家港以来,至参宇公由丰田而卜居吴田洞口。迄今历十数传,乃位县城,乃止石壁,烟村日盛,生齿日繁,独不思敦本睦族重葺家乘乎?

是以今秋,会同族长,踊跃续修,付之剞劂,不月落成。庶昭穆序而子姓联,存亡纪而志铭载,则仁人孝子之心,其亦可以无憾矣。后之览者,有不油然而生孝悌之心也哉?

大清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秋抄

裔孙 谱宇正寅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1988年续修忠实堂《邱氏宗谱》。

修谱支序

窃谓承先启后,生人大节。科也,虚负六旬,曷克自谢?凡先人葬祭之义,虽不能如礼致敬,亦可以略申孺慕之忧。

今族中重修宗谱,与科共闻其事,正承先启后之大节,抱愧实甚。然科一支,自宏济公字来仪,传至高祖献营公子六,失传者不少,迁居者亦繁。而曾祖联祥公生科祖,兄弟有三,其二公又失传。我祖相玑公乃其仲子也。我父爱煌公生科,兄弟有二,弟不幸无嗣早故,命亦何其不辰也。母徐氏与父暨弟俱伴祖安葬后里园,即今土名邱家港是也。

予今老矣,无能为矣,主身之后为谁是托?而祖宗坟墓亦为谁是寄?兹因谱成,敬并俚语,以待之迁陕西孝义厅暨江西武宁尽安者有所观感,浩然而兴归矣。

皇清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秋月

裔孙 慕科字先第 谨志

【注】此序来源于湖北通山1988年续修忠实堂《邱氏宗谱》。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