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江西省<南丰县、乐安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6 15:54

34.南丰县

丘氏始创宗牒

生不为奇男子,亦且志愧缨冠。故有为者,名列勋册,功归万姓,其所建立自不尤人。我大唐开奠定鼎,人才之盛,足以嫓美三代。其间,封公封侯者,可屈指计也。是人才可念

,人才之立功于当代者,愈可念。

予以是每逢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必形诸笔墨,以昭示来兹。故于平高昌也,与邱君勒石于其地,以其事为非常之事也。今居长安,悼郑文贞公之薨,哭之以诗,而继之序者,以其人为非常之人也。邱君怒马边城,纵横便捷,亦非常者。

忆昔,同皇上猎于苑囿,勅命学兵法于卫公。斯时,慷慨侠烈,应响随机,气何壮也!今者邱君复尔,可不形诸笔墨,以彰其事而表其人乎?邱君父讳和,职莅荒域,绥抚多方。其初仕隋,封平城郡公。我大唐受禅,据地自守,徘徊详视,不为准小所惑。诚良臣择主,鸣凤快朝阳之栖!次子邱君讳行恭,英武绝伦,征战多功,一时人杰也。孙崇,亦绣虎一班,威凤片羽,少露锋锷。可谓蝉联当代,叠绣超群,无愧乃祖都统公矣。

予与邱君比肩事主,享末年升平之乐。而邱君以家谱求序。予方序,宾挟鍭与诸公欢聚一堂,谋及生民永奠之策,勉为数语以应之,亦以邱君立功当代,实非常之也。

时 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在辛丑春月上浣

三水 陈国公 侯君集 序

【注】本序根据江西南丰市山《双井邱氏族谱》转载,原出处不详。本序作者侯君集(?—643),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侯家村人。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打败吐谷浑,又以主将消灭高昌。后被唐太宗以谋反罪下旨斩杀,太宗念其战功显赫,准其请求仅留一妻一子以守祭祀。后其一妻一子皆被太宗迁往广东岭南拓荒垦殖。

河南天水两郡合谱

予武人,性不解古人书,然每逢忠孝事,未尝不击节而三叹。若丘武卫,予友让翁子也。其谪调虔州,忠而见弃,于身无损。居虔,欲分郡立谱。传先人不朽之业,其孝思可风。

予虽老拙,不得不执笔为序冠其首。况予与让翁交不薄,故其姓所由来,亦悉知大略。自炎帝姜姓而后,始有伯夷,有伯夷始有太公,有太公始有营丘之封。丘氏以地为姓,则不止为太公后嗣,实炎帝之苗裔也。

犹记让翁言其先人事显赫、安危,历历如睹。世居青州,侍祖迁于河南,瓜瓞渐大。其祖虽任都统,亦为播越所羁笯,未获大展其才,可悼也。生和公,历仕三朝,职位日显,进爵谭国公。师利袭之,让翁居其次,以才力荡平天下,赠天水郡公。以武卫袭之,优如也。乃忠肝不泯,言刺当时,遭谪虔州,虽其行蹑绪,良无忌之迹,声名愈显。然远居僻邑,不得与闻国政,良可哀悯。

予居千里外,念友人子若饥渴。忽一日传虔使至,予知为武卫所差也。启其函,乃欲分郡立谱,求予序,以垂后昆。予思郡者,存先人之迹也。分之则并著谱者,明后人之自也。立之则情合是,分以著其迹,合以联其情。为之先者,得谱而功名愈彰;为之后者,得谱而亲情愈固。武卫所为,诚出人意表哉!勉为数语,亦快其先人之迹不泯,后人之情不疏,而武卫之心固以安也。居虔者,其亦践先人之迹乎?是为序

时 皇唐总章元年(668)戊辰岁菊月 吉旦

湖州剌史 杨廓 序

【注】本序根据江西南丰市山《双井邱氏族谱》和广东梅州《丘氏族谱》所载,原出处不详。序作者杨廓,隋炀帝时曾任马邑(今山西朔县)太守。与丘和是同时代且同朝为官,二人熟悉且友好往来。据《资治通监·隋纪》载:“帝(指隋炀帝)过雁门(指炀帝北巡代州),雁门太守丘和献食甚精。至马邑,马邑太守杨廓无所献,帝不悦。”

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

先人所以赖于后人者,有三款:不朽其身,不朽其灵,不朽其事功也。世世相传,千百代之周流如一日,且千枝万派,若毫毛骨节之并存,所谓不朽其身者是也。

先祖在日,必未尝不爱身手足,未尝不尊元首四肢,未尝不兼爱后之长者。爱其幼卑者,敬其尊兄弟叔伯,且互相爱敬焉。则先祖之一身存,一身之灵明亦存矣。至若所为忠孝,则忠孝如生。所为节烈,则节烈不泯。犹赖后其后者人,其人述其事者,继其志也。如是,则身存灵著,而事功亦以是乎传矣。

予荷祖父恩,平生所为,亦常勉效祖父,但强项不能委靡附人,故以此获罪。迄今居虔二十余年,有子数人,有孙数人。回思祖父,不能不神寒骨悚。夫祖父有爵,自我弃之。是祖父之事功,自我泯灭不传也。噫!可慨矣。虽然,当斯时即有磨不磷、涅不缁之质,难作特立不阿之人。彼入其中,和光同尘,而为其事者,未始不可并著。第欲传先人之事功,则有道焉。先人爵列史籍,后人不失其爵之名,则名传而事功亦传矣。

我显考爵尊天水,以之为郡,必垂久远。然祖郡河南,以郡易郡,则先祖由来湮矣。今分为一子为天水,以著其迹,则祖与考不失垂后之意也。又思二郡既分,其情必睽,欲联其情,莫如立谱。谱既立,则天水知其出于河南,河南知其分乎天水。后人庶不至紊其叙,而失所亲敬也。且先人常曰:“一脉之亲,不可不纪,恐世远播迁,久而湮没。”

我邱姓源宗曲阜,派衍临淄,由来远矣。盖炎帝长于姜水,以地为姓。数百年而后,有伯夷佐禹治水有功,当为四岳。至周,而太公望封于营丘,其后以地为姓,而邱始焉。齐传七百四十余年,其中支派难以悉稽,所幸者葵邱、梁邱、邱林、邱敦类,皆复姓。独本于营丘者,惟邱一字,史籍班班可考。

我高祖由青州徙居河南,身近帝都,功名稍显。其子蹑迹而登仕籍,不可胜纪。惟不才老居僻邑,不足有为。但思以先人之行实,注之于谱,以垂训后裔,亦东隅桑榆,补过于万一耳。世系并祖考、制诰立谱四本。分给诸男,惟望子若孙于所谓三不朽者如意焉。

时 大唐嗣圣六年(689)屠惟赤奋若岁仲夏月吉旦

嗣孙 崇 薰沐书

【注】本序根据江西南丰市山《双井邱氏族谱》转载,但原出处不详。根据福建宁化清乾隆五十六年(1777)《天水郡邱氏族谱》称崇公为行恭公之孙、项公之子,“登唐中宗嗣圣元年(684)进士,官礼部侍郎,妣蒋氏,封夫人,夫妇没葬洪州西门外;副妣王氏,生子琥。”这与宁都1807年《灵溪邱氏六修族谱》载:“崇于隋大业丙子(616)年生,乾封二年以言事忤高宗,贬为虔州指挥使,遂家于虔州,咸淳辛未(671)卒,葬虔化白茅峰下。娶龙氏,封夫人,生子五:曰岳、曰渎、曰山、曰川、曰江”,二说不一。序中唐嗣圣六年也有误,嗣圣仅有元年,689年为永昌元年。此序在各地族谱(如江西南丰、广东梅县等地族谱)中落款之撰写年代分别有684、687、689年三种说法。

市山双井河南郡复修宗谱

古者,因生以赐姓,胙土以命氏。夫姓所以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所以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统其自出者,如鲁以姬统乎百世而不易;别其自分者,如鲁桓公三子,别其孟仲季之类是也。合姓与氏,则谓之族。族大而繁,安可无图以系之哉?此族谱之图,所由作也。

邑城之西二里,有地曰:市山金斗坊。其间,山水秀丽,水土沃饶。邱氏牧庵世居之。其先祖居士正公,居河南洛阳。子德公,仕周武帝,任都统。公之子曰和,由河南徙居眉州,袭父爵,后恭帝禅唐,进谭国公。生二子:曰师利、曰行恭。师利公袭父爵,生子显居眉州,子孙繁盛,未吊。行恭公仕唐太宗,拜光禄大夫,薨谥天水郡公。生子崇,袭父爵,后以言事忤旨,降武卫将军,调虔州居焉。生五子:曰岳、曰渎、曰山、曰川、曰江。江宗天水,余皆河南。兹谱乃渎之后,河南郡也。

至文公,迁灵村。槐公游学南丰,招赘掭氏,由乡进士任本州教授,遂家军山焉。传数世,万五公由军山迁市山张王庙背,大兴产业居址,子孙众多,实牧庵之宗也。年代疏远,末流各派,难以枚举。牧庵立谱以系之,溯源穷流,有伦有序,孝悌之道油然而生,诚为礼让之族矣。

谱成以传永久,可嘉可尚。一日,牧庵持谱求予文以序之。予观是谱,自居士至今,凡几世子孙,名号历历可考。与彼世之人,以富而吞贫,以卑而凌尊,视至亲如陌路人,惟旁求远,绍他族之显宦,而诬其祖者,异矣。是为序。

时 大明永乐十年(1412)岁在壬辰仲冬月

同邑庠生 王一源 序

【注】此序原载江西南丰《双井邱氏族谱》。序中书“显考爵尊天水,以之为郡,必垂久远。然祖郡河南,以郡易郡,则先祖由来湮矣。”此说与崇公序同。

双井河南郡重修宗谱

按旧谱,自姜姓神农之后,至成周姜太公有功于王室,封于齐,其后裔居营邱,子孙因以地为姓。瓜瓞绵绵,迄二居士正公居河南,遂以为郡。至都统生谭国公,封天水郡公,至武卫将军,生子五:曰岳、曰渎、曰山、曰川、曰江。江宗天水,兹谱乃渎之后,宗河南郡也。子孙繁衍,徙居不一。迨我十世祖方怀公,徙居南丰军山。至十六世祖万五公,由军山迁市山张王庙背。

今宗派炽盛,显祖光宗者有之,保族宜家者有之,且纪纲陈立,规戒森严,其风淳厚,胜于他族。予私心甚喜,于是忘其固陋,取旧而修续之。因旧以增新,因略而致详,乱者编而正之,缺者搜而补之。至二十七世,族长本汰、本盛偕子侄朝恩、朝悦等为首,挥金以助之,刻板以示不朽。俾同姓子孙,知其根本源流而不遗也,知其尊卑伦序而有别也。

噫!无祖德何以有孙枝,微斯谱何以明一脉?姑究其概,为谱之首云。

时 皇明嘉靖戊申(1548)春二月

二十八世嗣孙 拙逸朝化 薰沐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南丰。

南丰市山邱氏族谱序

姓氏之谱,始司马迁以五帝系牒。《尚书》集世纪,《春秋》并谱牒,为黄帝以来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然其所序黄帝三代,帝王之世次,已大阔略可疑。欧阳子与近世柯氏考辨甚悉。后儒谓自周季诸侯相侵,灭国亡族,散使然者,盖非也。使以国族之散,无可稽考,商、周历侯而王,相传之世不宣,成汤季历后五百年,而同为兄弟之行。盖秦火灰烬无可收录,而尤系于世道坏,而人心沦丧,无有及本念祖。庶几乎,豺獭之情故也。

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夫郯子先尝为帝命官,及祚移代,累改至于数千百岁,其所纪特鸟官之名氏,于事何所损益?而郯子斤斤不敢略有遗忘,使其学犹信于仲尼,况其祖考系胤之世乎?然自《史记》年世表后,官谱氏族篇,亦颇间出魏、晋之陋,遂以此定为九品,故谱则尤以官族著。凡姓所出之郡望,皆附会古王侯公卿间,其间既不无舛错,纠乱则其本系或反,至于谬误而阙失,虽孝慈之子孙,无从得考稽,而是正者不知其几矣。

当此之时,吾族之谱一无所附,九品之定诸皆无所纪录。自元魏之代,乃著为吾谱祖第一世。即如胡三省妄疑吾邱为北魏宗室邱敦氏之后裔,而谱曾不为扳援,缀以名系。盖官谱氏族,吾邱氏既无所与,而自唐末五季之乱世之谱谍又失,而吾族世次于此,反得秩然而有所纪序?

至历前此百四十年,当嘉靖四十四五年之间,凡自吾县灵溪所分二十三派,合而列于一谱者,可考也。谱自三世谭国公,四世天水郡公,子为虔州都督,都督子居宁都。而嘉靖之谱,皆祖于此。其谭国长子世袭谭封,与凡十四子,旧本失其地名,即不能考而合录之。然吾每疑吾谱子姓,尽出天水之系,而郡反从谭国以上称河南者,何为耶?自谱载二十一世四六太学府君讳迪诚,迁宁都河东,为维屏始祖。子孙无别迁徙,而谱十世潭州通判府君讳岸字方崖,迁乐安云盖乡车溪,其子贵诚再迁车上。至十八世又迁吉安永丰县平溪。贵清子伯诚迁乐安峡下。至十三世迁新淦县者,皆其派也。潭州谱载凡三子,曰:贵诚、贵德、贵清,惟贵德无传。而今南丰市山之祖贵显,其传二十余世,名登介字况岱者,方修市山邱氏之谱。维屏弟维凝得过请而读之,然后知潭州府君盖四子。而第一子贵显,吾谱乃独阙焉。

市山谱潭州府君迁吉州眉峨林,夫妇合葬,其配无氏,而吾谱娶丁氏,葬于虔。予又读市山谱序传五世祖,虔州府君子五,府君独使一子,族称父封天水郡,而余皆从故郡河南。于是吾前疑吾谱天水郡公之子孙,郡犹称河南者,其故乃有可考。且志谭国之妣为太夫人张氏,皆得吾族百四十年旧谱之所未曾有。独谭国考仕周为都统,谭国封诰上及张夫人,而不及都统,则市山旧谱所传亦不能无关,明已。

市山谱所载谭国天水封国之诰辞皆在,而吾谱亦皆无有潭州母诰称黄氏。而吾谱注罗氏,其方崖弟、方怀,自灵溪迁南丰军山,吾谱不言止而子孙名数亦未有系市山谱系。三子孟卿迁广东琼州,仲卿居大峒,季卿迁南城县,又自有异同详略。然则一族之谱,其更互差疑者盖多。司马迁曰:“则传疑,盖其慎也。”维屏其亦追随。况岱氏之后,反本而念吾祖,使二谱之子孙自今而详志其谱系,不使复有遗阙谬误焉而已矣。

壬子(1672)十月丁未

河南郡三十三世孙 维屏 顿首敬书

【注】此序录自《邱邦士文集》。

市山双井邱氏重修族谱序

夫人莫不有祖,而祖必有自。然祖传一脉为之后者,因宗支繁衍,世代屡迁,族匪一时地不同,而必欲从千数百年以后追溯。夫千百年以前之为某祖,非失之诬则滥矣。善哉!苏氏族谱云:“谱,苏氏之族也。谱为亲作也,亲尽则不及书。”夫老泉固曰:“谱吾作也,断自其可知者。”始吾族宁都灵溪邱氏,派分二十三支,方怀公迁南丰军山,七传而为万五祖,由军山洞溪迁居市山。

宁都洞溪二谱可考,而知市山之有邱氏自此始。知之既明,虽先代阀阅谥爵,尽有可称而谱不及者,何也?亲尽也。亲则曷为不书?谱为亲作也。故兹谱一遵苏法,自古派之父,以致吾族之高祖推而上之,至用辉祖为五世。更推而上之,至始迁市山万五祖,才八世耳。则无问富贵贫贱,悉收补之。先之以世系源流画为图上,之下而立传。为前图前传者,存疑也。传从略,为后图后传示信也。

传加详。凡自用辉祖而下,世居市山,列为福、禄、寿三房,仕未仕,娶某氏享年几,某年卒葬某地,生子几,皆书。而他不书者,何也?志一脉之所自出也。则诬与滥之弊,庶可免矣。

谱成,复志祖山坟墓者,著先人萃藏之迹也。志醮产田赋者,明有所遗无所累也。志建祠广醮修祠修谱踊跃助资者,见子孙各怀尊祖敬宗之心也。故得附诸末简,至若人品艺文,其有载于郡县志传,与夫出仕而恭逢恩纶者,并列谱前,遵王之义也。

余则概从删节,谱之大略如此,会集族众参酌,适宜较核详明而为之序。

时 大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夏日

嗣孙三十六世 元育 敬撰

【注】此序原载江西南丰市山《双井邱氏族谱》。

市山双井邱祠重修族谱序

国有史,家有乘。谱者,家乘也。上以志始祖之自出,下以纪子姓之绵延,使后之人咸知渊源所自,遗泽所存,以展其合敬同爱之意,而联乎亲疏远迩之情。谱之切于人也,岂不重哉?故古者家谱,谓十年一修,三世不修谓之不孝。以族支渐蕃,斯聚散靡定,生没非昔,老少名位,迁徙发迹,嗣息婚娶,山垅坟茔,层见叠出,不有以修之,势必涣而莫纪,其不致抱残守缺,湮没混淆者几希?

吾族谱,自乾隆庚子岁修订后,距今六十余载。其间老成凋谢,生齿日殷,犹听其漶漫散轶,弗为之增辑,后之人虽欲沿流溯源,由本暨末,乌得而稽之?于是辛丑春,诸老成佥谋修订。爰命予以责其成,复有族杰倡首,助资者有人,集腋成裘者有人,咸踊跃乐助为剞劂楮墨者费,足见尊祖收族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草创搜讨,凡诸长少之伦,名位之著,迁徙发迹之务考其实,嗣息婚娶之无缺其纪,茔墓远迩之必详其处,一一纂核,俾为不淆。斯余与日宣族弟,同身其任。第旧谱横列世系,有传无图,兼以前所遗艺文、传志、铭赞,昭示来兹者,概行删节,良可慨已。

余与日宣族弟肩任是役,凡越岁之久,恒篝灯永夜,不敢告劳。正世系,定名分,前为图,后立传,仿其意于欧、苏之间,严其辨于是非之际,矢公矢慎,诚恐遗忘。复搜集遗文,采择一二,以弁其首,庶乎数典无忘祖之憾。非曰是谱成足光前烈,然于次序脉络之间,井然不紊,以视抱残守缺、湮没而莫考者,相去几何?

考吾族来自南丰方怀公始也。由灵溪任丰邑教授,遂家丰之军山。越六传,万五公由军山而迁居市山,递传于用辉公,为本支鼻祖。生子三:时康、时显、时评。分福、禄、寿三房,而族滋盛,市山之邱氏著焉。至若得氏受姓之由来,与夫始祖之所自出,先人已详言之,余无须赘述,惟是踵而行之,勿效久旷,及时修举,又是有所望于继起者尔。是为序。

时 道光二十二年(1842)壬寅岁冬月

嗣孙 德琴 敬撰

【注】此序原载江西南丰《双井邱氏族谱》。

35. 乐安县

峡溪邱氏族谱旧序

吴兴之裔其来尚矣,峡溪之隶邑号殊焉。按旧谱,自始祖太守避地吴兴居,长子吉郡官舍而迁峡溪,时隶吉之大平乡。宋至和间创永丰县,遂隶吉安路永丰县永丰乡二十五都。而吾祖宗之烈,犹不或替南渡。绍兴戊辰,创今乐安县,于是又隶抚州路乐安县云盖乡四十五都。而余祖宗之裔,有愧于前烈。奈旧谱自十一世祖元光始修之,二十一世祖韫光重修之,二十八世祖玉立等又修之,﹝底﹞[抵]今久远,邑号更隶若此,可不嗣修之乎?

祖宗世居峡溪,出仕郡国子孙家者,先后相望。廿一世祖斯和以硕富,大唐先天元年,徙今四十六都菴下庄,所由菴下至十六世祖克明徙南坑,南坑有肇好叔徙新淦。支派若此,可不详之乎?

余不愧芜陋,嗣修斯谱,其谱序、记、戒约等文一遵刊之。祖宗各行派系,事实原分,大小高下,书其下。无子者,原书止字于下,今一依旧谱字样,书写锓梓,并不增减一字。所印谱十六本,以地支为字号,各分收执。敢稽首叙述,于后人一览了然,而知其所自。有志嗣修之者,可不戒哉?

元大德五年(1301)辛丑正月 望日

廿二世孙 一贯 拜书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永丰《杭溪邱氏重修族谱》。

河南邱氏源流

按邱姓之姓,见于书传者三:一出于扶风;一出于临淮;一出于河南。征元《姓纂》,齐大公封营邱,子孙以地为姓,世居扶风。春秋时,有邾大夫弱;汉平帝时,有持节江淮使俊,遭莽乱遂留江左,居吴兴;后魏献帝时,有邱敦氏又出扶风,封临淮王;唐时,有临淮之派曰和者,居河南洛阳,为稷州刺史,徙郿州,子十五人皆至达官,而师利、行恭为显著,始以河南为郡。然河南本自临淮出,临淮本自扶风出,同一本也。今重修谱系,不敢以为非而去之,姑存此,以俟来者鉴观。

时 皇明景泰癸酉岁(1453)八月朔日吉旦

裔孙 常悦 谨识

【注】此序来源于乐安《车溪邱氏族谱》。

四修族谱序

天下之物莫不各有其本。万叶千柯,木之本也。千流万派,水之本也。况人为万物之灵,戴天履地,而独无其本乎?何世之人昧其所自,以致历更代易,世远人亡,后之子孙,竟莫悉其根本流源之所由来,不诚深可慨哉?

今忠义乡十三都蓝溪宗彦重修族谱,托余为叙。揆兹盛举,可谓不忘其木本水源矣。然细详其源流,阅其列传。自二居士而下,讳德者仕周文宇为都统。讳和者仕唐为交州总管。讳行恭者,唐太宗时以平贼有功,拜光禄大夫,迁左府骠,封为右武卫大将军。迁冀州剌史,极得太宗眷注。公卒,子仍为武卫将军。至唐高宗乾封二年,以直谏忤高宗,谪江西虔州指挥使。其后崇之子孙,散处四方。

讳鲁之者,世居灵村。晋之徙乐之池头,楚之徙宁之怀德。齐之三世有通府方崖公者,唐太和九年以朋党事,徙于乐之车溪。廿三世讳祥甫者,由车溪而徒于忠义乡十三都之蓝溪。然自周历唐,由唐至宋,其宦续皆以武功著名。至于国朝讳瑜者,登嘉靖元年贤书。讳云章者,由山东籍而登黄甲籍。皆由于车溪,若池头、若蓝溪,其源并出于灵村。岂得以一本而分二本哉?俾蓝溪之子孙,苟能雅志缥缃,留心鹏鹗,将蹑瑜而探云章,亦指顾间事耳!

今族谱告成,上溯姓源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系所生以尚嫡,序长幼以尚齿,别象贤以尚忠。非大孝者能之乎?噫!以视夫世之去祖未远,间其所自,而懞懞然,不知咨其根本,而茫然罔辨者,其有愧于丘氏者,多矣!

皇明嘉靖乙卯岁(1555)菊月下浣 吉旦

郡庠生 池溪眷弟 谭兴常恒宇氏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乐安《龙池邱氏族谱》。

四修族谱序

吾姓之初,世家河南。其先有丘敦氏之裔曰二居士者,子德以武功仕周为都统。德子和,仕唐为交州大总管,封谭国公。和子行恭,拜光禄大夫,封天水郡公。行恭子崇,为武卫将军,以言事忤高宗,谪官虔州指挥使,因家虔之灵村。崇之子曰渎,生三十一居士文,文生四子:齐之、鲁之、晋之、楚之。鲁之世居灵村;晋之后徙池头;楚之后迁怀德;齐之三世有通府方崖公者,唐文宗太和九年以朋党事徙今抚乐之车溪。祥甫公由车溪而徙忠义乡之蓝溪。祥甫公开基,迄今有千年矣。

世远宗蕃,支分派析。有居永丰丘者,有居山东博平者,有居湖广襄阳者,有居同邑峡下者,有居城东分司之左者,有居丰城小江口者。人物代著,后先登望。其间科甲蝉联,仗义勤王。与夫翰苑传香者,或垂之史册,或勒之碑铭,或载大明一统志,或详名公诗词传记。凿凿可稽,虽不谱可考知也。

顾生齿日蕃,显晦靡一,外此而名湮没者,不可胜算。非有谱以揭之,则由一传而至于百千传,本根何由而考?支流何由而稽?生没婚葬何由而明?疏戚尊卑何由而辨?其弊必至于分一脉而秦越之矣。夫一脉而可以秦越视耶?则甚非吾先祖所为,绍前修以谱于唐,而佑启我后人意也。

顾自唐谱,而后一修之宋,再修之元,至国朝之永乐,而仅一修之矣。再修之举,迄今已百十年之久,可谓怠忽之甚者也。兹族房长幼厪远亡之虑,咸谋续修,举裔孙仕朝以董斯事。命不肖升美参酌,理宜谊不容诿。因纠族房长幼签点在局执事者,至祠立誓,曰:“局以外,催趱丁银,提调诸务,有不勤劳其职,诸杰士当其过。局以内稽查世系,考核文献,有不谨慎仰体祖宗之心者,执笔者当其过!”幸而内外矢志,同心协力,今成其谱。虽在天之灵,实贤豪佐助之力居多也。

兹翻阅之下,由居士公而下分图,列有条,核其文,严其例,更旧谱而新之,参互考订,易寒暑而谱成,而家有信史矣。家有信史,何虑来源之无考据云?

皇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春月上浣之吉

裔孙 升美 薰沐顿首谨识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乐安《龙池邱氏族谱》。

通谕各支重修族谱檄

为族谱残阙,矢志重修。亟谕宗支,共襄盛举事。窃惟国之有史,所以识帝王之兴替;家之有谱,所以纪祖考之源流。家国虽殊,为理则一;谱史虽异,成书则同。所以垂戒而感人心,抑以示今而垂后世也。

吾族之谱,其来已远。溯自唐、宋,远且莫述。迄乎明纪,近则可稽。洪武、景泰,两修于前。嘉靖乙卯,绍修于后。是以懿美争传,继述称善。顾今代隔两朝,年将二百,丕显之谟,仅见缵修于当日;丕承之烈,未闻接武于熙朝。致俾数代沦亡,遗留乘外。六世祖考□□□生没不知其年,死葬莫悉其处。兴言及此,抱恸何极!且迁徙最众,分居数郡,萍聚无由。兄弟至亲,南北悬殊,而莫睹祖宗一脉,东西异地而鲜通。盖因谱之未修,以致亲者成疏,疏者成远。亦由亲之不笃,以致分而不合,合而不联。故谱之于修蕃衍之日者,诚亟;而修于迁徙之后者,尤不容缓也。况际鼎革之初,甲寅之变,毁失居多,十去其九,即所存者又皆前后蠧朽,残阙无伦。第一观及,不胜悲恸。

然及今修葺,尚存鉴观。再若迟延,漫无文献,将祖宗传来之统绪,任其湮没。俾百世所遗之简册,听彼沦亡。孝子顺孙,谅必有所不忍。春霜秋露,宁不动其感怀者乎?

鹏也,躬承鞠育,报答无由。敢使一族关系等之赫胥之无书,历代源流置若循蜚而莫考耶?不揣猥鄙,矢志重修。上告祖考在天之灵,僭为倡者;下集本宗长幼之彦,属以仔肩。犹幸众心踊跃,合志应承。呜呼!千载一时,在此一举,九原可作,当必久俞。没者有知,宁无首肯?第虑物力维艰,难为巧之炊妇。空言何补,恐同筑室之谋。是以遍谕同宗,通闻各派,愿襄此举,乐劝有成。更祈矢公矢慎,莫萌半点私心。忘己忘家,休徇一毫。苟且同心协力,岂患难成?彼和此倡,何忧不济?

况当海宇升平,风清一路,诚文章之嘉会,宝修辑之昌期。矧修废举遂□□职,崇德报功,孝子之仁,殚一载之勤劬,成百年之钜典,上答□□□□孙子,功斯渥矣,德莫厚焉。毋调功程浩大,聚沙为米;自然指日可成,无谓虑始维艰。众擎易举,始信图终良易。所赖合族长幼,练达高明,俯从此志,莫易初心。念缔造孔长之恩,无忘所自;捐高堂夜饮之沥,破此悭襄。将见族谱重新,世守无忧于残阙;家乘勿替,绵延自衍于千秋。祖宗幸甚,合族幸甚!

大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己亥岁七月望后七日

裔孙 有鹏等 顿首具檄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乐安《龙池邱氏族谱》。

乐安杭溪邱氏重修宗谱序

粤稽河南,得姓营邱。盖古者胙土锡姓,子孙以邑为氏。汉时,有光禄大夫能议为汉鼎,五经博士深明乎易理。至晋,长治剧而通权变,复见东南之美。递唐而宋,则列兰亭之贤,封郡公之勇,梦药之孝行堪羡,不屈之节义可风。以及山甫之尽忠报国,灵鞠之嗜学工文,均足流芳百世。迨有明,而邱福之功高群臣,邱濬之文宗一代,又岂古今所易觏哉?

彼河南之源流世次,虽未及深考,其著于谱牒者,若学士祭酒之正公,都统将军之德公,其后则有襄陪公、师利公、行恭公,累代贵显,难以枚举。要之,冀州、陕州之金玉,盖世文公、齐公之乔梓参天,谁不推为名宗望族?

近而溯之,始迁峡溪之伯澄公,乃一世祖正公之十代孙也。再十余传,自峡溪而迁徙者,又纷纷不一。有发祥杭溪者,有分支宜黄五都者,有分居善和棚下中村者,有徙居麻溪者,有徙居南岸者,有散处北岸者,又皆峡溪基祖伯澄公之裔所出。溯伯澄公之先,则为居古获坑及龙上车上之通判方崖公也。溯方崖公之先,则为居宁都灵村之御史文公也。文公之父为渎公,由虔化迁于钦贤里。渎公之父为崇公,以言忤高宗,辞虔州刺史,遂家其地于虔化。

根根本本,源远流长。其间,聚族而居者固繁,散布而处者尤盛。使不修明谱牒,以序长幼,以别亲疏,其不相视如途人者几希矣。于是述其祖宗之从来,告其子孙所由系,亲疏远近,具载无遗,展卷而一目了然。故其子孙莫不得以明夫水木本源之义,而能尽乎孝敬雍睦之行,可谓不忘其本,不忽其后者矣。

故曰:观于其谱,则孝悌之心油然而生。邱氏之族且大,邱氏之后又贤,一族之中尊尊而亲亲,长长而幼幼,蔼然有恩以相接,教子孙以诗书礼乐,厚风俗以道德文章。俾后嗣之贤,共相昂首云霄,擢高科,登仕,高大门闾,以发先人之所未发者,则邱氏之族,今盛于昔,后愈于今,绵绵弗坠,又岂一时春花艳目、秋云过空者之可伦哉?

是岁之秋,予公车北还,适督学临郡,两豚儿均叨补弟子员,因同集羊城。有乐邑宿儒邱君敬堂等访予于寓,并出其重修之谱,嘱予为序。予与邱氏有通家之好,更慕其有睦族之道,谊不容辞,敢书此以弁其首。

时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岁孟冬月上浣穀旦

乡进士 戊子科举人 拣授分府 辛卯十一月恭逢皇太后八十万寿祝寿寺庆典覃恩加一级

宜黄鹿冈 年家眷世晚 罗大鹏云峰氏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永丰《杭溪邱氏重修族谱》。

杭溪邱氏重修族谱源流序

尝观《山海经》,而见论夫黄河之水,千里九曲,穿龙门,过积石,千流万湃,放乎四海。而其源,实由星宿而出也。观水之有源,而分流不可以知,族之有源而衍派乎?

吾宗邱氏,自周齐太公封营邱,子孙因地得姓。先世不修宗谱,无从以考。按老谱,考自号二居士,讳正,为一世祖。家居河南洛阳,遂有河南之郡焉。二世讳德,仕陈,官至都统。三世祖讳和,历陈、隋归唐,初封谭国公,谥曰“襄”。四世行恭,封天水郡公,任进爵大将军。五世崇公,袭父爵,唐高宗时以直言忤旨,降赣虔州刺史,因家居虔之灵村。崇公次子为六世祖讳渎。渎公子讳文,乃七世祖。生子四:长曰齐,二曰鲁,三曰晋,四曰楚。公是为八世祖也。

至九世,齐公长子机宜公,次子讳方崖,系十世祖。由灵村徙吉之太平乡获坑,再迁龙上,三迁车溪。宋绍兴始建抚之乐安,即今云乡五十二都车上是也。公中唐咸和二年举人,任潭州通判,生十一世祖贵诚、贵德、贵清。清公长子伯澄,幼子伯正,是十二世。伯正公乃雷溪之祖也。伯澄公由车上徙居峡溪,生三子:德彰、德焕、德兴,系十三世耳。德兴徙于新淦后迁峡江。德彰公子仲升,生用敏、用勤,为十五世。用敏迁湖南。用勤公子十六世祖尧,历五世至廿一世昌绪公,生一贯,贯公之子复明、汉明。

至二十五世用志公,徙居麻溪。昌绪公次子十哲正,廿二世生仁叔,仁叔生仕宁,宁公生世荣。至廿六世子恭,恭公生均和、均宝、均达、均瑞、均宁、均寿、均鲁。其中越七世及廿八世,均和之子栢愈、栢永。栢永二子,长彦澄,幼彦信,乃为廿九世祖。彦信公由峡溪迁于五十都杭溪笃,生四男:广通、广达、广名、广隆。通公乏嗣。广名公生育茂、崇茂、春茂、良茂。广隆公生荣茂、华茂、永茂、昌茂。广达公生三子:和茂、汉茂、才茂,同是三十一世。生仲字派传天字、三字、儒字、士字、才字、学字、文字、邦字,几历九世为四十世矣。

细按老谱,自伯澄公迁居峡溪以后,分徙不一。有发祥杭溪与宜黄崇五都仲元公为蓝市衍庆之祖。有广隆、三清、三禄公,从杭溪徙居善和栅下中村者,以及南岸北岸,皆峡溪伯澄公所出之裔也。因思分徙既已各殊其地,而谱牒久旷于编修,设不继续于今,将久之而亲者疏,疏者远,恐考稽无征,且或相视而秦越矣。其如重本笃亲之谊,何哉?

是以戊戌孟夏,合族长老拉集各房英彦,共议重修族谱,立局于杭溪宗祠。凡我德彰公系下,详其世系,清其支派,爰接前以续后,革故而鼎新,其间或补漏而增遗,或易讹辨谬,或较年岁之先后,不敢疏遗以失祖,亦不敢虚谬以诬宗。

及今家乘焕尔重新,观源流,了如指掌。阅世系,清若列眉。则是吾族杭溪与各支而分衍者,亦如杭溪而自云峡,云峡而自车上,车上而自灵村,灵村而自河南,河南而自营邱,得姓之始,一气贯通。不亦犹之黄河之水,分流万湃,放乎四海,而源从星宿而出也乎?是为源流序。

时 维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岁孟冬月穀旦

杭溪元裔孙 敬堂夫紫 薰沐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永丰《杭溪邱氏重修族谱》。

雷溪重修房谱新序

尝闻万物本乎天,而人本乎祖,如水之源、木之根。虽有远近亲疏之殊,而本源自一。世有市闾巷穷氓,结纳名卿大夫,以夸耀同人,而一祖之子孙越数世若视途人,越千里而莫相识者,比比然矣。此无他患,以联之耳,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

圣祖仁皇帝,以仁孝治天下、平百姓,曰:“笃宗族以昭雍睦。”我皇上复谕曰:“修族谱以联疏远,诚以本源之地加惠元元,下民所当服膺,而勿失者也。”

我族邱氏祖宗,汲煦千余载矣。自始祖之得姓,出自河南洛阳,讳正宗二居士为始。二世德,仕陈任都统。三世和,历陈、隋归唐,封谭国公。四世行恭公,与兄师利讨高昌有功,封武卫大将军。五世崇公,袭父爵,高宗时言忤旨,降虔州指挥,遂家于彼。六世祖渎。七世祖雯,才行俊美,以孙贵赠光禄大夫,由虔化钦贤里而徙建福里之灵溪,即今宁都。生四子:齐之、鲁之、晋之、楚之。

四房分徙郡邑,支派蕃衍,科第衣冠,难以枚举。齐之之孙十世方崖祖由灵溪而徙居乐邑车上。十五世以学祖,由车上而徙居雷溪。廿二世孙安珉祖,由雷溪而徙居清邑樟树。廿四世德渊公,由樟树而徙居韶塘。一派源流,班班可考。

兹雷溪祖合议二房重修支谱,将所誊合续源流,共相剞劂,则此总图之作也。虽千支万派,一脉昭然。庶几爱敬之际油然,鳌水与鹿渚虽遥途而若咫尺。雷溪、马韶塘虽稍疏而实甚,亦由柔具亲也。此乃水源木本,一气贯通,仁爱之思,将于此乎?可征亲亲之谊,亦如是乎?可见仰思我圣朝仁孝之盛治,庶能深体其至意义也矣。是为序。

三十八世裔孙 国学生 万允 薰沐敬撰

大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己亥岁冬季月吉旦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乐安《雷溪邱氏族谱》。

晋公房五修谱序

昔宋文山先生跋吴氏族谱云:“自魏晋以来至唐,最高门阀,故以谱牒为重。”予谓不第,欲高门阀已也。《礼》有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谱牒修,昭穆明,历百世询其世系,长幼秩然,服尽而亲不尽也。谱牒不修,昭穆混淆,不数传,彼此廓落,问其行辈,茫无以应。本卑也,而逾于尊。本尊也,而降于卑。尊卑混淆,情分乖离,不逊不亲,一本之统夷于路人。其宜悼叹若何?

吾族溯源,派自河南祖二居士,子德公仕陈,至都统。孙和公,唐初封谭国公,谥曰“襄”。曾孙行恭公,以讨高昌有功,封天水郡公。五世崇公以直谏,谪虔州,遂家于虔。六传渎公,虔化县钦贤里。至文公迁建福里,土名灵溪,生齐之、鲁之、晋之、楚之四公。吾晋公迁八都唐坊,传许节公,子四:仁贵、德贵、明贵、贞贵。幼子贞贵公,讨黄巢有功,僖宗诏封都衙将军。后贼复发,公战没于清泰乡之野。追封仆射侯,立庙赐冕服。公子全忠,袭父爵仍赐冕服,立像父庙。忠传文渊,渊传廷光,光传伯显,显传时雍公,由虔州白石徙吉丰大坪乡潭头,后绍兴置乐安,编入云盖乡,即今之龙池是焉。

迄今晋公子孙,由龙池而徙者,几半天下。有明以来,前贤联修总谱四次,亦惟念先王之制服有限,而仁孝之心无穷。故先儒讲究收宗睦族之说,为治国之本,即为教家之道。而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迩来四公子姓派衍天下,联修匪易。即吾晋公一派,向来与修总谱者十不二三。

兹屈指前届庚辰之修,四十年矣。倘必俟总谱之修,而再加以数十年之隔,无论徙居远方,即守族而居者,安必世有文人,房有达士,而使各房草谱,岁岁缵修,昭穆不混淆,尊卑不降逾,历百年而常如一日耶?吾知其必有子,而不知其亲之生没,有孙而不知其祖之葬地,并至久远,而有子孙渺不知其自出之祖为何人者,不诚可忧哉?

余用是不揣愚昧,勉任倡修,将系出晋公,除迁徙流亡莫可稽考外,其余由龙池而徙居近邑各地,可见可闻者,务使编集,共联支乘,以俟异日大成之修。庶几无鲁鱼亥豕之讹传,少郭公夏五之缺载差幸,不无小补焉。

己未秋,稿成。壬戌延匠入局,谱上每人止纪其名字、行列、妻子、生年、卒日、葬地,数大端而已。字有常数,费有常经。其有传诔碑铭,愿以入者,则取其锓板之,直于其人之子若孙,使自受于梓人而局不与,则所费甚省,非比如大成之无可纪数也。吾族长幼,幸同切仁人孝子之思,敦木本水源之谊,体祖宗之心以为心,踊跃以厥事,两易寒暑,而工即告竣。予因乐为之序。

时 皇清嘉庆七年(1802)壬戌岁孟夏月望后五日

三十七世裔孙 澍成 于谱局内舍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乐安《邱氏族谱》。

龙池邱氏五修族谱序

古之姓氏,由合而之分,若皇帝之子得姓十有四是也。后世姓氏由分而之合,若汉高祖赐娄敬、项伯等以国姓,魏孝文令其大臣改从中国姓是也。本合而分之,则散,散必原,其所以同。本分而合之,则乱,乱必辨,其所以异。谱牒之修所由重欤?《周礼》小史之法,只行于君公。自晋以后,士大夫始稍稍为谱牒。而姓氏之分合,常在汉魏以前。世次茫昧,收策无征,欲一一考之,是犹望远者,必欲见其形;听远者,必欲闻其声也。欧阳文忠公云:姓氏之出,其来也远,故其上世多亡不见。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斯不易之论已!

乐安龙池邱氏,固吾桑梓地也。余以菲材,遭逢圣明,受殊知,丁未成进士,备员史馆。次年秋,侄龙光举于乡。冬北上,便道归谒族诸老,款洽旬日有加礼,临别两手不忍释。抵京缕述情好,余闻而恨不获一亲灸光仪之为可惜。越十数年,岁庚申,有族诸生名澍者,游学京畿,具柬通谒。余生性慵懒,淡交游,辞未见。经旬,有前随龙光归谒之家仆,巷遇宗长,归署欢陈所见。予亦喜出望外,旋命仆迎至署。相见时情,切于家人,无丝毫客气。久之,启签出试草数十艺请正。余读之至再,只觉一种清刚之气逼人眉宇,直可为渡世金针,雅不欲没,留以待镌。

逾年,坚辞归,意不可止,乃复启箧,捧呈新谱求予序。予焚香启读,见吾祖与若祖聚于一帙,不觉怦然心动,念予祖族自始基之祖下逮子孙,历千年不去其乡,迄今聚一堂,知某某为若祖之所自出,某某又为若祖之所自出,独于予祖支下派下阙如,有不知涕之何从矣。溯予自廿六世祖同舍两公,由江西抚州乐安徙粤,未与修者,已历廿余世矣!昔之日,由水一源而分之万派。今之日,不能由万派而合一之源,恐过此以往,本合而分之,分必散,散之久,谁复原其所以同?不原其同,将有因分而强合之者。合之则乱,乱则纷,而难辨其所以异。当欲邮缄归,赶汇世系编续,奈里居遥隔数千里,未能猝至此。

予之所以怏怏然,有志而未逮,聊因其请而质言之,以志篇首,伫俟后之子若孙,或有志寻源不忘所自者,未必无小补云尔。是为序。

时 皇清嘉庆壬戌岁(1802)孟秋月 吉旦

赐进士出身 钦点户部主事 粤东程江 先德 薰沐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乐安《龙池子邱氏族谱》。序作者先德,广东梅州人。

龙池邱氏六修族谱序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能知理义也。理义,无穷者也。而以知本务本,为大本之条目,亦不可胜举也。而以父母祖先为最要,故有子曰: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族之有谱牒,亦务本中一事也。久而不修,则寖归湮佚,渐且不能知其本,祖不能知其本祖,则异同、亲疏、尊卑,皆莫辨。逞问其旁治下治及敬宗睦族诸端乎?

族虽聚,有散之机矣。昔之谱虽联,有后难复合之势矣。故元之儒者,常患近世士大夫之族谱牒不具,无所征信。因言人之干其生,莫知所本始,则与毛羽之类何以异?良有以夫!虽然,顾名则必思义,名之存而义之不思焉,其与名之不存者,相去能几可矣?思义则必行义,义之思而不果行焉,其与不思者相去又能几何矣?思义行义,若之何?名为祖也宗也者,则当之。所以祖之宗之之道,而力行之。力所不能行则已,可行而不行焉,谓之弃祖蔑宗也。已名为群从尊辈,同辈及后辈之亲也者,则当思所以笃亲之道而力行之。即越在疏属者,亦当推其义类,而以等差宏施之势。所不能行则已,能行而不行焉,谓之薄于亲也已。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治平。使为族谱者尽若斯,则谱之为裨益于世,岂不大矣乎?而岂徒一族之云乎?

顾今吾江西之俗,大族名家未尝无谱也。其能顾名思义者,有几耶?思而得之,而能果行之者,又几耶?然则,名存而实亡者,多矣。虽然名之存,犹愈于名之亡也。义虽不能皆行焉,然固有能行之者矣。行义者虽不能皆尽焉,然其多寡广狭,万不齐要,均为顾名思义,以行其仁矣。仁之为器重,为道远,而取数多。全体之善,固仁也。即一端之善,亦莫非仁也。然则,修谱固亦族之要务也。所以牖人顾名思义,以行其仁也。

乐安县之池上邱氏,巨族也。有家文君者,介其姻友王君式庐,来请为序其族谱。然邱君未持其族谱见示也,而序文则又欲予成之之速。式庐因为之言,曰:“邱氏之谱未修,已四十余年矣,其往时族规,计丁口以率钱充费,贫者固难与富者如期皆输,是以事多阻挠,而众亦畏难。前数岁,其族有同志数士者,每于稻熟时亲诣各家,计口率谷,口只三升,贫者亦易于输纳,而数君共为主子贷。行之数年,谱费已有其基焉。”故事遂克举。其迁居外地而今同与修者,亦分限输费,而不病于迫促在事。诸君又同心协力,夙夜在局,益之以各房祖公财也,故事遂速济。

自今春设局,至今仅百日,而功程之竣者,已六七矣。是诸君子考,可不谓勤挚焉余乎?余谓族谱者,众事也。而诸君子不惜劬躬和衷,以襄厥盛举焉。是即得敬宗睦族之道者,仁也,洵可谓挚焉矣。虽然,敬宗睦族之道亦多矣,贤者固当力为其难,要当益求其备也哉?诸君子诚能因是而推类以除及其余焉,将见池上之邱愈为其一邑之望,而非他族所克多埒者矣。

按姓氏书,邱氏为齐太公裔,以封于营邱,故别氏邱。自唐以来,池上所宗远祖之最显者,曰谭国公和。谭公之子天水郡公行恭,其子有官于虔州者,后遂家于其地,数徙而至池上。在唐为吉州庐陵县地,于虔为邻,并州壤相比接。南唐保太间,吉州添建吉水县,分割属之。宋至和初,又分割为吉州永丰县地。南宋初,乃又割为抚州乐安县地。至今又已历四朝焉,诚可谓旧族名宗也哉!

夫所谓旧族名宗者,非徒以其先世之贵来居之久也。亦以其习知理义、秉礼服道者之多,故使人闻之而心焉耸敬也。然则,予今者之谆谆,益以广仁劝诸君子也。其或不以吾言为河汉欤?

时 皇清道光廿三年(1848)癸卯之夏

廷试进士 候补县儒学正堂 永丰金溪 徐湘潭 序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乐安《龙池邱氏族谱》。本序作者徐湘潭,字子麟,一字睦堂,台号东松学者,人称东松先生,江西永丰人。家境贫穷。清嘉庆壬午登二甲进士。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著有《睦堂诗集》。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