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江西省<宁都县>)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6 15:17

18. 宁都县

宋谱序

予编邱氏家谱,各著其代,以详其所自出。复为总图,兼载其支,以纪其所同出。详其所自出者,亲其亲也。何则人之有宗,其初本同一气。更数代之后,齐斩不能不期功,期功不能不缌麻,缌麻之外则服尽,服尽则亲尽,亲尽则途人矣!势而至于途人,则邈然而不相知,喜不庆,忧不吊。吁!曾不思今日之途人,即前日之一气者也。夫何远之有?

此吾总图之所以作也。使观此图者,苟能知今日之途人,以求昔日之一气。则怅然而思,慨然而感,亲爱之心油然而生,又何有乎南北贫富之异,吴越瘠肥之分耶?则族谱之义,岂曰小补云乎哉?

时大宋崇宁三年(1104)甲申岁仲春月吉旦

文林郎 二十世裔孙 菊岩原晋 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灵溪五修邱氏大宗谱》。

明谱序

噫!九井之法废,而邦国系民,则有图籍之献;五宗之法坏,而天下系族,则有谱牒之兴。谱牒之意,宗法之遗也。横而分之,若冕之旒排列而不紊;直而成之,若珠之贯累累而有次。共以一而散之于万,以万而总之于一。譬于水焉,其源可寻;譬于木焉,其根有在。天下之人,各姓其姓,各祖其祖,俾得尽其仁孝之思者,皆谱牒之效也。

谱有大成,亦犹太宗之一而为五等,小宗之所由分乎!独尝怪苏氏明允谱自其父,而至其高祖显隐,生卒娶皆书,其他则不书。详其所自出也,自其父至其高祖,皆曰讳某。其他则名之,尊其所自出也。亲尽服尽,喜不庆,忧不吊,视为途人,无加意焉!得毋详察于小宗,而阔略于大宗耶?昔鲁人有族人死而不吊者,子思以为无恩之甚。由是言之,大宗不可独略亦明矣!韩子曰:“圣人一视而同仁,彼于万人之身,其初一人之身也。”今视之如途人,将置远昭远穆于何地?如圣人之仁何?范宣子言匈之祖,自虞夏商周,皆历举其氏。古者同姓,则万世婚姻之所不通。夫保姓受氏可遽忘哉?

邱氏出于河南而蔓延于天下。正之后曰“崇”者,官于虔州,遂家于虔,徙今宁都灵溪。七世之文公生四子:长齐、次鲁、次晋、次楚。由灵溪而分徙郡邑者,派衍支蕃,簪缨写奕,统计府六、州一、县二十有二。其居异省者,有不胜录。

然旧谱已修矣!惧今未重修。嘉靖壬辰,灵溪诸宗老惓惓以是为念,发缄走使。于乙未岁,聚各族子姓于灵溪大祠,历详世系,命小子续之。由是夙夜皇皇,殚精竭虑,协志在公,依序编阅。其间显隐、生卒、娶讳,不为自详,不为自尊,俾各致尊尊亲亲之心,尽仁义之道焉。屡易寒暑,而谱乃成矣。谱成而前泽不坠矣,后世有征矣。吾愿后之子孙体前人之至意,后之继今,亦犹今之继昔,俾吾宗之谱牒,亘千古而弥昭焉。是所望于后贤矣。

时皇明嘉靖乙未(1535)岁季秋月 吉旦

廿八世孙 文祥 薰沐谨识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灵溪河南郡邱氏大宗祠八修族谱》,浙江《龙游大塘下邱氏宗谱》卷首亦录有此序。

幔庑先生灵溪大成族谱考

邱氏出河南郡,按姓已见《春秋左氏传》。应劭曰:左丘明后。又曰:太公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是以为邱。魏《官氏志》云:后魏献帝时,次第邱敦氏改为邱氏。宋胡三省曰:拓拔南居洛阳,凡北人从迁三字姓、复姓,皆改单字。为河南洛阳人,邱盖邱敦氏后也。

维屏谨按:营丘,古青州,而河南为豫州,地略邻并。维屏家谱可考者,自二居士始,二居士为河南洛阳人。世当周武帝初,去魏未久,而邱敦故魏宗室。又子孙世有官,不应其上世。即无可考,且邱敦氏未迁洛阳,洛阳岂遂无邱?则河南郡之邱谓为邱敦氏,及太公支姓,皆无有确据。其河南郡邱氏谱,世次定以二居士为一世。一世二居士居河南洛阳,五世崇自当唐初降官虔州。六世曰渎,遂居虔化钦贤里。虔化,今宁都也。七世文,自钦贤里徙建福里,今为灵溪。自嘉靖中修灵溪族谱,凡文公以下派之邱,皆出自灵溪,故今考自灵溪始云。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上饶玉山《邱氏族谱》,原件未署明撰写年代及作者落款。考,本序作者为宁都明诸生维屏,字邦士,自号幔庑老人,人称松下先生。清初文学家,为易堂九子之一。精古文。

附录宁都灵溪河南郡邱氏谱序

邱氏出河南郡,按姓已见《春秋左氏传》。应劭曰:左丘明后。又曰:“太公封营邱,支孙以地为氏,是以为邱”。魏《官氏志》云:后魏献帝次弟邱敦氏改为邱氏。宋胡三省曰:拓拔南都洛阳,凡北人从迁,三字姓、复姓,皆改单字。为河南洛阳人,邱盖邱敦氏后也。

维屏按:营邱,古青州,而河南为豫州,地略邻毗。维屏家谱可考者,自二居士始,二居士为河南洛阳人。世当周武帝初,去魏未久,而邱敦故魏宗室,又子孙世有官,不应其上世。即无可考,且邱敦氏未迁洛阳,洛阳岂遂无邱?则河南郡之邱谓为邱敦氏,及太公支姓,皆无有确据。

其河南郡邱氏谱,世次定以二居士为一世。自二居士居河南洛阳,五世崇,当唐初降官虔州。六世曰渎,遂居虔化钦贤里。虔化,今宁都也。七世文,自钦贤里徙建福里,今为灵溪。自嘉靖中修灵溪族谱,凡分派之邱,皆出灵溪。其分派则又有八世晋之,迁八都唐坊,楚之迁怀德乡。十世方崖迁镬坑,又迁乐安龙上。龙上于宋绍兴间,为云盖乡。细访别谱有云:此公为谭州通判,迁吉州层峨林,方怀迁南丰军山。十一世弘之迁水南高车。十四世玺宗迁永丰县层山。十五世十一郎迁广昌县彭塘。二十世士庆迁山塘,山塘派独未详。其传二十一世国用迁社园,迪诚迁河东,迪道迁东关。二十二世日先,迁于都县龙山。二十三世志和,迁广昌县村前滁潭。二十四世原亮,迁东湖。二十五世国本,迁广昌县。二十九世云崖,迁洛口,云崇迁信丰县,巢生迁广东,立求迁南丰县茶坑。而唐坊晋之孙十世贞贵又迁白石。惟白石有传,其在唐坊皆无传。贞贵居白石,世皆一子。至十五世时,雍又迁乐安县池头,遂无居白石者矣。乐安云盖乡方崖子十一世贵诚,又迁乐安之车溪。十八世思平自车上迁吉安永丰县之平溪,贵显迁南丰之市山。而车溪、市山别派另有分谱,今未考。其贵清子十二世伯澄,又自车溪迁乐安之峡下。峡下下伯澄第三子十三世德兴,迁新淦县。军山之方怀子文二生三子:长孟卿,迁琼州;次仲卿,居军山之大洞;次季卿,迁于盱城社园。国用八世孙为二十八世元伦,又迁五际头茶坑。立求子二人,为三十世鸾凤迁南丰上石田南,学凤迁南丰磜上。凡灵溪族谱分派所居甚多,其尝递徙传居数世。而子孙尽皆别迁不复留居其地者,不复另录。

今录其旧谱现有散居支派可考者,其地凡二十有七处:曰怀德乡,曰根竹坑,曰水南高车,曰社园,曰河东坊,曰东关,曰东湖,曰五磜头,曰洛口,曰雩都县龙山,曰信丰县,曰盱城,曰新淦,曰广昌,曰琼州;于南丰县凡四处:曰军山大洞,曰市山,曰上石田南,曰磜上;于广昌县凡三处:曰广昌县,曰彭塘,曰林前滁潭;于永丰县凡二处:曰层山,曰平溪;于乐安县凡二处,曰池头,曰峡下。而今灵溪本派凡计二十有七处,盖自旧谱所载,其分派如此。

自嘉靖至今,近百有二十年,其间更有迁递散未即考。而灵溪之派,总出自五世祖崇,崇出自四世祖天水郡公行恭,行恭出自三世祖谭国公和。谭国公十五子皆仕至大官,而大将军师利,袭封谭国公。其凡十三子,旧谱各失其名。其子孙或仍居河南,或别有迁散。其地远于灵溪方数千里焉,旧谱犹未及考,今不能述。

皇清顺治戊戌岁(1658)十一月长至日

三十三世 维屏 顿首谨识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南城《邱氏正宗大成合谱》。

重修原序

古之为教也,亲亲而仁民。亲亲故宗法立,仁民故井田行。井田坏则民散,宗法废则亲亦离。故君子反古复始,不忘所由生,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序昭穆,别男女,敬长而慈幼,和宗而睦族,未有不求详于宗法者。宗法明即无谱而有谱,先儒谓谱之盛魏晋之失也。然而士大夫犹得以寄其仁孝之思,不至清浊同流,若蜉蝣于天地者,是则谱为之矣。

宁都邱氏,居县河东坊,聚井而食,有古遗意,善乎!松下先生之言曰:“郯子先尝为帝命官,其所纪特乌火之名,而斤斤不敢略有遗忘,使其学犹信于仲尼,况其先祖之世系乎?”其弟敏斋先生年逾八旬矣,犹手续其宗谱,凡三缮稿而不倦。于是族之大宾、嗣烈君与其二子良士、云士始,特捐槖金,梓而成之。噫!亦贤矣哉,亦贤矣哉!

邱氏之先出齐太公,封营丘,后遂以地为姓。或曰左丘明后,或曰北魏宗室邱敦氏后。予敬览松下《总考》一篇,辨之当矣。《总考》所录自灵溪而分者二十有三派,河东之派合以东门,特其二耳。二十三派尽河南郡,旧谱惟上及周、隋间而止,周、隋以前固不可录,以明阙疑,慎之也。唐初谭国襄公和,与其次子天水郡公行恭,以佐命显①。行恭之子武卫将军崇,谪宦吾郡。孙文,号三十一居士者,遂居宁都之灵溪。宋末,四六太学迪诚,始居河东,其弟迪道居东门,皆宁都之东关也。盖当嘉靖初年,灵溪分派之谱,自武卫之他子孙,已不合录。今河东之谱,自东门而外,亦不悉及他派。亲亲之道先其近者,亦宗法之义。

予是以信河东之多君子,必能广及,又可知也。万历中,河东有登贤书者,历官方面大宪所至有声,百十年来科第相踵,而高风亮节,无忝前人,尤必有在焉。予尝欲援以光史册,况其家乘,所乐观其成也已。

时皇清康熙丙戌(1706)菊月 吉旦

赐进士第 前翰林院庶吉士 侍读 钦命顺天典试 詹事府庶子 日讲起居注 侍读学士

复命山东典试 通政使司 通政使 年家眷弟 王思轼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河东东关清光绪十五年《邱氏六修族谱》第一册。作者王思轼,字眉长,江西兴国人。清康熙壬戌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礼部尚书。以才学显赫于世。另1724年王思轼为浙江《嵩高邱氏宗谱》撰有“邱氏族谱序”一篇。①旧《唐书》载:丘和,代郡人。《元和姓纂》载:献帝弟豆真折,由豆真折——堆——跋——鳞——□□——□□——大干——寿——和——行恭。

宁都河东东关邱氏重修谱序

邱,盖予所从通籍姓也。己卯之秋,受简命典西江闱事,榜发得宁都邱君尚志。丙戌,谒予长安邸中,出其家谱示予,因请其弁之。之言不获辞,且有宗谊也。

邱之先出太公望,其后为左丘明,或曰出拓拔氏。然今谱所详者,自谭国襄公和之祖二居士始。襄公之次子天水郡公行恭,生虔州都督崇,因南徙,后世遂散居楚粤之间。历唐、宋,常为宦族,明代,文庄公濬显于琼州,中丞公兆麟显于临川,佥事公一鹏显宁都。自国朝来,宁都氏有隐君子维屏者,予未之能识。而其登贤书者,于戊午得琦,丙子得献,及己卯尚志为三人。尚志、大鲸顺治辛卯明经。其继者,甲寅为维垣,丙戌为天麟、为焕。于是,谱之成也。则焕与其父大实学汤兄庠彦斌,独捐其金,因故文学维宁,写本以授诸梓人,亦尚志常谋之,而其端绪皆隐者所前定。

嗟!夫邱明古之良史,宾为素臣,使其遇文武周公于上,以定其盛烈,庶几哉与官礼并垂,岂特区区《晋乘》、楚《梼杌》之间?足动韩宣子之嘉慕而已矣。惜乎!予未能遍识吾邱氏之君子,而仅得读其家谱也,抑亦窃有取乎尔。

时皇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岁在丙戌秋月吉旦

赐进士第翰林院编修充 日讲官起居注侍读学士 詹事府少詹

己卯奉命江西典试 前翰林院庶吉士

年通家弟 海宁查升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河东东关清光绪十五年《邱氏六修族谱》第一册。撰序者查升(1650—1707),字仲韦,一字汉中,号声山,浙江海宁人。清康熙二十七年二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累官少詹事。能诗,工书法。著有《淡远堂集》。

重修原序

岁丙戌,宁都河东邱氏之谱成。其族之祭酒而康先生不自以为劳,召诸子天麟成和而谓之,曰:“不特吾谱为,然天下事大抵为之有其时耳。不逢其时,虽有可为之人与必为之志,往往至于废而不及遂。”

昔吾先世四六太学,自灵溪来,始居于此。又五世文美府君,当洪武间以资举居京师,迨永乐北迁而归,诸子皆贤可为矣。而合灵溪二十三派以为谱,乃在嘉靖之乙未。万历丙子,吾大父魁乡荐,历官州郡,升分司,寄书家人,曰:“石华云盖之间乐也,何如?”盖有风木之思,期于诸父兄修举废坠,先谱牒,次烝尝。而大父即已逝矣。盖年甫五十也。其后族父完白翁,与先子东邱太文学最为敦睦,邑缙绅先生每言河东两贤士,曰:“富而好礼者,完白也;贫而乐者,东邱也。”两人亦相谓谱不可缓,矢于必为。两人者又皆年四十,先后而逝。

呜呼!岂非其人可为,其志必为,不逢其时,至于废而不遂者,往往然欤?方吾族在前朝,文物衣冠,亦彬彬可睹矣。吾兄弟六人,备博士籍者五。是时,完白父之子、吾族兄叔方君谓叔兄及予,曰:“子之仲兄与我,各有门户,计攻制举业,宗谱之责,在子兄弟耳。勉成吾两父所欲,为叔兄乃作总考一篇,及谱诸条例!”

然族多屡空,缩手莫应。予惧其久而湮没,且举千五六百年,上至谭国以前,下逮今日,三四十世绵绵如川之脉。一旦莫究,而祖孙父子,将不识为谁何。婚宦坵墓,俱无从辨。后世虽有仁孝之思,且于谁而咎之欤?因据旧谱,详其本支。其四六太学而下,支分派别,以为河东亲谱,一由旧刻而继续之。

如叔兄例,此三四十年以来,几经抄缮。遇有所疑,尝呼其亲友;上下坵墓,以求必信。久不得,则阙之而已矣。此今日抄谱之所由来,非苟然也。虽叔方之孙宏儒不忘王父遗训,己卯获乡魁,旋即以修谱倡,而相与有成。则有族子嗣烈君焉,其殷殷于谱牒、蒸尝,殊有吾大父之志,富而好礼,更得叔父完白之风,故捐资裕祭不已。又虑宗谱之久远未续,遂命二子捐金,取予抄本梓而成之,是诚见义必为者矣。此族人喜有可为之人,与必为之志,而适逢其时,佥曰不可以不书,因来请于予。予是述以为序。

时皇清康熙丙戌年(1706)秋月 吉旦

南丰友弟 汤来润 顿首题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河东东关清光绪十五年《邱氏六修族谱》第一册。

三修族谱序

于戏!木必有本,水必有源。虽支干纷出,而根荄则一也。江流万里,吞纳百川,汪洋澎湃以趋于海,而源则一也。人之于祖亦然。

吾邱氏,传自太公封于营丘。古赐姓,或以国,或以官,或以山川,或以先谥。邱因营丘,固有然耶?而先世谱牒,则断自雒阳二居士始。二世讳德,仕陈任都统。三世讳和,历陈、隋,归唐,封谭国公。四世讳行恭,从太宗平高昌,封天水郡公,进大将军。五世讳崇,袭爵,当高宗世以言事忤旨,调虔州指挥,遂家虔之钦贤里。弟诚,施田三千秤,开光化寺。崇次子讳渎。渎公子讳文,才质俊异,赠金紫光禄大夫,迁建福里灵溪,是为七世。生四子:长齐、次鲁、次晋、次楚,分徙虔、吉、抚、建诸郡。惟鲁公世居灵溪。

统计四公族姓错处,郡有六、州一、县二十有二。而以灵溪为大宗,礼五世,祖免六世,亲属已绝。陶靖节自序与长沙公,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矧辽阔至数十世,地逾千百里之外者哉?然先王之制服有限,而仁爱之心无穷。故先儒讲究收宗睦族之说为治国之本。张公艺九世同居。唐高宗幸其庐,问之艺,书“忍”字百余以对。宋太宗旌陈竞义门,同居至十八世。皆足以励俗激颓,为贤智所难为。谱之推恩萃涣,与古为近云。

吾邱氏,旧有大成宗谱。自明嘉靖后,旷久未修,深惧湮没。灵溪、洛溪诸父昆弟,企愚崎岖跋履,就商各邑宗老,咸志一论定。遂集子姓于灵溪宗祠,分局从事,克期告成。文太祖妣温氏墓在灵溪,更丰广其规以新之,命三十四世孙天麟详志于碑。宗谱之经始也,或虑其成之难。今幸睹其成,非敢言勤劳于子姓,实祖考之灵爽式凭。吾愿族之人无区疏戚,无睽远近,体祖宗之心以为心。则自今日以溯二居士,由二居士以溯营丘得姓之始,皆木本水源一气通贯,仁孝之思能不油然而兴哉?

时皇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岁季春月吉旦

赐进士第 奉政大夫 兵科掌印给事中 南城察院加二级署理户刑二科

掌印前充典训馆纂修官翰林院检讨 三十五世孙 尚志 敬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河南郡灵溪邱氏大宗祠八修族谱》。本序作者尚志(1663—1737),字宏孺,号备庵,江西宁都河东塘角族裔,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

四修大成总谱序

系姓谱牒之作,由来尚矣。凡以敦本睦族,而亲亲也。但为谱,亦不同。有仅记其支祖所自出,而不及其他者,是谓分谱。其所成也,小辟之于乐,犹一音之自为始终也。若详其始祖所自出,而无不毕收者,是谓总谱。其所成也,大犹乐,合众音之条理,而金玉为声振也。此吾邱氏之总谱而以大成名之,昔有然,今何独不然乎?盖取孟氏赞扬孔子合夷尹惠之,所以圣者时出之,而有是名也云尔。

然尝读旧谱并序,吾邱氏本太公后,以佐命功封齐营丘,而以地为姓。其世次莫可考。考自南北分治之际,一世祖讳正,号二居士,居河南洛阳。吾族有阅他省邱氏谱者,谓二居士以上犹载四世,记其名另附于谱。今亦未敢增入,悉仍旧。二世讳德,仕陈,为都统。三世讳和,仕唐,封谭国公,谥曰“襄”。子十五,皆至大官,而师利、行恭、行简最著。其以直谏忤高宗,降官虔州,则行恭子讳崇者。再传讳曰渎,因家虔化县,即今之宁都也。至七世祖讳文,以孙贵赠金紫光禄大夫,由钦贤里迁建福里,即灵溪。是而祖妣皆葬于此。子四,曰齐之、鲁之、晋之、楚之四公。子姓蕃衍,其分派几遍天下。居灵溪者,仅鲁公之裔也。而散于本郡本邑者,既不一处。其迁于他郡他邑他省者,且不胜屈指。

今兹谱牒之作,又岂能详载无遗?而不如和公十五子之传者,传而不可稽者之终不可稽哉!但四公以下,子姓历代迁徙无不俱载。其与修兹谱者,自一世祖以下至于今,或三十五六世,或四十四五世,参差固不一致。其世次则条分缕析,无不秩然可考。顾其中,又自不齐,有前届与修而今不与修者,有前届未与修而今与修者,有前届未与修而今亦未能与修者。或为时地所隔,或为事势所限,实无如何耳!此亦如先王尊祖亲亲之意固无穷,而庙止于七服,尽于五而已。然则,吾等又安能使四支子姓悉登于谱,而无余憾哉?矧各支又莫不有分谱,以记其祖所出乎?特谱牒之修,既未能兼总靡遗,则大成之名似未称。然四公位下,已合数十族,而共襄厥举。其所成,实不小矣。则仍前而谓之大成也亦宜。且前此之谱,又岂能悉收无遗欤?

夫前此总谱,继宋、明而修之,历丙丁戊三岁而始成。其劳费亦甚奢已。及今五十余年,值国朝休养生息之盛,凡四支子姓之繁,人文之振,以及节义之著,不可使散佚无统纪。则谱牒之修,正仁人孝子所不容已。是以吾灵溪诸宗长通言于各族,旧三月合飨乎文祖,会食于总祠,遂定议以修总谱。而众志佥同,故经始于十月鸠工。

于新岁至秋九月,予省试归,即往视谱局其成绩若何,而功已过半。吾族诸宗长曰:“谱将计日可就,子其为新叙一篇,使后有可考。”但世之为序者,必求贵显之言以为重。然总谱之修,实不忘其一本所由分。所以尊祖睦族,亲亲之仁也。夫亲亲之仁,根诸性分所固有,岂必假势分以为重耶?况吾族亦未尝无人也,而有所不暇亦在所不必。予是以承宗长命,不敢以固陋诿。因略叙其概,以弁于谱。且质诸宗长先生其有当乎否?

时皇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岁季秋月吉旦

三十四世裔孙 竹溪 明 薰沐敬序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河南郡灵溪邱氏大宗祠八修族谱》。

三修谱跋

昔朱文公有言曰:“人家三世不修谱为大不孝。”则谱诚不可以不修也。然不精白一心以共襄其事,则百弊丛生,将有上贻害于祖宗,下埋祸于孙子,使人致叹于有谱,反不如无谱之为美。同年灵溪重修宗谱,竟有异籍而招人为吾籍者,是藉谱以邀利也。吾族非之,谓鱼目不可混珠,遂不授以河东抄谱。故今灵溪新修宗谱,亦遂无河东东关两派世传。夫一派有一派源流,务必脉络分明,方无溷集。

谨按我族始祖二居士,居原河南洛阳,故今称为河南郡。至五世祖讳崇,降官虔州,遂居虔化钦贤里。虔州,即今宁都也。七世祖讳文,又自钦贤里徙居灵溪。嘉靖中修灵溪宗谱,几分派迁徙之邱,二十有三处,皆出自灵溪。至二十一世祖讳迪诚,由灵溪迁居河东,单传至二十五世祖文美府君,然后支分七子,其盛者志良、志颜二府君为最。志仁府君寥寥仅存数人,余皆失传。康熙丙戌修河东谱,考核详明,宗法严审,无有更改,且生没葬所,或遗忘而不及载,或注载而有未详。我辈入局,着意搜寻,执谱查碑,验碑登谱,抱残补缺,不使复有遗略。而异族非种,亦皆恪守前规,不敢混收。始事之日,曾有他籍富豪,愿以多金求入吾祠,我辈拒之,曰:“宗不可乱,财产其细故也。”遂挥而去之。故今届三修之谱,四十世百派千支,无不条分缕析,不特冒入吾籍者,绝无一人,并以外姓子为吾族子者,亦皆无有。

谱牒既成,即接修祠宇门楼,油漆粉饰,焕然一新。所有后龙水口空地山冈,昔被族人侵占,据公业为私物者,今俱逐一清出。令将墓地私蓄松杉,自行斫斫,盗垦地土三面锄毁。祠众辦赀,栽植松秧一十五万。半载烦劳,神疲力瘁。非我辈之多事也,既承合族敦请,以经埋其事,自当执正言公,相与有成。稍有瞻徇,便开罪于祖先,亦无以昭示后人。故知我罪我,一任夫人之评论云尔。

时皇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岁在戊子冬月之吉

合局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河东东关清光绪十五年《邱氏六修族谱》第一册。

三修族谱序

天经地义所存乎人者,莫不念所生而推其所自始。故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爱敬本于天良,亲睦明乎宗谱。

河东邱氏族谱,修于康熙丙戌,亦有年矣。自惟荒陋无所窥见。窃尝读松下,考宗二居士为初祖,洛阳故里居也。邱氏出河南郡,无疑矣。唐初,谭国襄公和其次子天水郡公,至五世祖崇以指挥使降调虔州,遂家于虔。周、隋以前,虽无确据,津津娓娓,世系之源综而该也。灵村合祀,子孙迁徙不一,其二十一世祖迪诚、迪道,从灵村迁虔化之河东东关。故河东祀伍世祖文美为支祖。近宗分派,脉络之流,河濬且长欤?

考证既确,谱法厘然。手经而康先生三易抄谱,嗣烈先生着意捐修,谱之成也,以大有人,可不谓吾族之厚幸矣乎?

今自康熙丙戌,历乾隆戊子,吾族子姓日繁,老成代谢,生没出处,久将湮没不传。随宦游归里,目击情形,始诣祠亟议重修。何期神告其心,族之伯叔兄弟子侄,共相踊跃,佥曰:“是在必为,势不可缓!”然念踵事增华,费用浩繁,故各输乐助以襄厥成,而敏其事。将见彬彬郁郁,人物衣冠,蝉联勿替,随亦何所见以益之哉?惟祖考式临,默启扪衷,遵循前人之规则已尔,何其幸也。

皇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岁次戊子秋月穀旦

河东三十六世孙 时随 谨撰

【注】此序来源于宁都《河东东关七修族谱》。序作者时随,乾隆十二年进士。曾任陕西榆林知县、直隶三河知县。

五修总谱序

族修总谱,无他义也,即古人不忘本而亲亲之意也。乃说者谓谱宜各修,何以总为?殊不知可总者总之,不能总者则不总焉。盖支派分衍,徙居他省,非不欲其总,而联属甚难,不能强为。总也,同出一本,散处近地,虽诿为难,总而会集颇易,不可以不总也。夫不可不总,而乃立意不总修,焉将情意乖离至亲而如秦越人之视肥瘠?岂古人不忘本,而亲亲之意乎则甚矣。

谱宜修,而尤宜于总修也。夫所贵乎总修者,非徒夸多竞靡,侈陈先人爵秩勋猷,以为光荣也。盖将以溯初祖之由来,详支祖之迁徙,记各祖之芳规善行于不泯。故谱牒总,然后伦理正。伦理正,然后情谊笃。上而报本追远,下而展亲睦族。为子弟者,以恭敬事尊长。为尊长者,以慈爱抚卑幼。同宗共本,而翕然和顺。尊卑以明,亲疏以辨。然则,总修之所系岂浅鲜哉?

按吾族先世居河南洛阳,至五世祖崇,当唐初降官虔州,遂家虔化而居建福之灵溪。祖妣温氏,亦葬于此。历千余年,而邱墓依然。至世系之源流,前篇详哉乎!其言之载谱可考,其徙府六、州一、县二十二。代有显达,悉为齐之公、鲁之公、晋之公、楚之公之裔。则吾邱氏支派,孰不本于灵溪乎?既本于灵溪,则本不可忘。亲亲为重,赴灵溪以总修,自为后嗣者所不容已之事也。

顾吾邱氏族谱已四修,于乾隆庚辰迄今廿余年。生齿渐多,虽前之世次源流凿凿可据,而后之生没娶葬恐久多遗。是以灵溪诸宗长,惓惓厪念言于各族。而各族亦皆欣然乐为。始其事于今岁六月,使小子华续之。依叙编载,至秋九月而告成。华不敏,追随诸宗长先生后,日夕在祠,审慎厘订。一字之舛谬必更,一语之不经必摘,岂好劳哉?此亦守礼之士所宜讲究,而不敢冒昧以从事者也。尤冀吾族子姓,观谱而共切水源木本之思,各敦亲睦,各怀孝友,从此而敦诗说礼,代不乏人,固所甚愿。又谁得谓总修之所系甚轻,而吾谱不必仍前而谓之总谱也哉?

兹承诸宗长先生使小子华为总谱新序,以弁其首。深惧名微望轻,不敢以芜词玷谱帙。而诸宗长先生坚不容小子一辞。华乃不揣谫陋,出俚言附之于谱质诸宗长先生,亦应颔小子斯语之能质,并非如他人之谀词也者。是为叙。

时皇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岁次庚子秋月穀旦

河东三十七世裔孙 华国 薰沐顿首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河南郡灵溪邱氏大宗祠八修族谱》。

邱氏宗谱旧序

稽谱之所从作,最著莫如欧、苏。究其意志之由,良谓代远年湮,支分派别,往往有询其身之所出,渺不知其所自者。不有谱以志之,则派传不明,昭穆莫辨,将骨肉之亲而途人视之者,则谱之所关不诚重哉?

余姓郡属河南,本姜太公封营丘,后世子孙遂以地为姓。其间源远流长,难以备述。传至唐贞观年间,有祖行恭翁,以功封天水,此天水之所由来。吾族之宗天水,本诸此也。逮后子孙蕃衍,散处四方。如第六世裔孙礼翁徙居宁化招贤里北安寨,员翁徙居建宁长岭墩上山坊;钧翁徙居南丰石原。第十世裔孙虔伟翁徙居广昌半桥。十四世裔孙法从翁徙居建宁家排。礼翁之后廿一翁,复于宋咸淳四年徙居水北里名泉下,但弥蔓散处。明末之际,各房子孙迁居宁都,指不胜屈。合而溯之,悉皆一本苗裔。祖灵默启,讵浅鲜哉?

然水源木本,荐馨难忘,祠宇未建,妥侑奚自?幸得族兄宽士翁暨堂伯奇石翁、堂叔良玉翁、族兄进野翁,邀集各房,置买宁都州曾姓老学背池塘角房屋一所,建立祠宇,以妥先灵。嗣后,春露秋霜,稍慰渴怀。更复厪念,倘得家谱订修,俾派传明而昭穆辨,愿斯足矣。无如有志未逮。迄今恭逢盛世,奉宪谆切晓谕,饬令各祠修谱,检点字句,循分敬谨。因而合祠相商,佥点值士,谨遵宪谕,懔承先人,公项乏储,按丁捐派。凡生没葬娶,概从本丁开报,逐一厘载,毫无苟且。

予愧才疏学菅,惶恐负职而谊无可辞。细将木本水源,条分缕析,使派传不淆,昭穆有序。虽代远年湮,支分派别,按谱了如,岂尚有途人而视骨肉之情耶?谱修以毕,焕然维新,盖荷先灵默相,与诸兄弟子侄赞襄其事,敢居其功哉?执笔惴惴,聊撰数言,俾后之览者,知谱之不可不修,而亦非可易为修也。谨书以弁其首。

皇清乾隆庚子(1780)岁仲冬月删订 穀旦

三十世嗣孙 祖冧 薰沐顿首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城东老学背邱氏六修族谱》。

祠祀巅末并修谱统记

吾族自吕尚父封营丘,后有邱氏。至大唐贞观年间,行恭翁平高昌有功,郡封天水,事载《大全》,班班可考。迨光禄大夫昆青翁家建州,生六子:礼、义、开、员、智、钧。长嗣则由建州卜居宁化水西。越十世,孙廿一翁又自水西而移徙于水北泉下里,即今易为温泉邱坊是也。迄至明末,吾祖前塘翁与贵奉翁、东泉翁,偕诸侄辈若南山、新荣、子文、立吾、欣益诸翁,后先相继徙居江西宁都州。然聚处既宜于斯,则明荐亦宜于斯。于是吾曾祖昆生翁,邀集五十人派资汇聚,逐年生息。

至康熙年间,置买孔姓田,租八十担,坐落土名庄居新安里水南村,祭祀至是有供矣。第明荐有具而籍贯未立,岂得谓为巨族乎?而予祖振五翁眷念于兹,仍向共成事祀之。五十人中齐派资斧,买到萧姓里长一名,于是而粮有所屯、户亦由立焉。

夫兴祭产,立籍贯,固有志者之所急务,而祠宇未建,则列祖无栖托之所。又何藉以肃荐享之仪,而申如在之忱乎?幸也祖先有灵,又有宽士翁与吾伯良玉翁、堂伯奇石翁、族兄进野翁为其值事,而举族亦欣喜乐从。遂聚资千金有余,置买城东老学背池塘角曾姓房屋一所,竖造祠宇,以妥先灵。无如事重用繁,所入不供所出,遂将垂成之祠宇,既置之祀田,因而出典于人,已十有余岁矣。

予先考每常心中耿耿,有志未逮,遂尔早世。幸贤豪子孙有人,吾兄奉山与堂兄公逊﹑盈士﹑巨庭,暨族兄宏度﹑时菖,侄钦仪等,邀集五十余人各捐资十两,共成五百多金,收回此祠。不数年,诸值士复劝族中兄弟叔侄,派捐资斧,修整祠宇,换饰祖牌。较之当日之规模,愈增式廓而焕然足观矣。不料前君子典去之田,兹又控官勒赎。而吾兄向族众相商,曰:“夫事不宜讼,讼则终凶,孰若吾自振拔?一则量度众项多寡,收回若干;再则另派各房殷实,代祖赎回若干。俟众项余裕,则依今日向收之价补还。”而族众遂依而行之。夫然祠祀两全,先灵亦可稍慰矣。

而诸人则又曰:“未也,夫不有辨亲疏之分,序昭穆之次,使一族之尊卑长幼秩然有伦而井然不紊者,非谱也欤哉?苟急而修之,迨代远年湮,不惟有巅倒无叙之虞,且恐有骨肉之亲,而路人视之,不诚可慨也夫!”于是爰集族人,公佥值士,堂兄公逊﹑巨庭与兄等,齐心协力,虽往还跋涉之劳,亦恬然不惜。而且矢公矢慎,以要成兹。

值家谱将竣,诸兄弟辈以祠祀修谱统记属予作。予虽无文谊敢辞,谨将素所闻见者,统录之以志不忘耳。

三十世裔孙 国学生 庭勋 薰沐谨撰

【注】此序来源于《城东老学背邱氏六修族谱》。

邱氏重修家谱序

作谱牒者,恒以国史比,得毋谓家国一理,咸赖纪载昭明乎?然左史史之设,谓年代之遥,犹得取而考核之。至家乘,原无编年纪月之司,世业缥缃者,尚易传述,第虑农氓之家,往往询其祖之所从出,渺不其所自者,则家谱之修不诚急于国史哉?

吾族系出河南,自营丘锡封而后姓氏,煌煌不必具论。迨行恭祖功封天水,传至崇公,生二子:龙翁、虎翁。支分两房,有郡宗河南者,有郡宗天水者,其实皆行恭祖裔也。

故礼郎之裔,先年邀集各房各输乐助,不计多寡,创买祠宇,其立藉贯。遂合礼郎、义郎、员郎、钧郎,与孟卿、仲卿﹑季卿七房炳列,而昆裔开郎﹑智郎未与也。

厥后祭祀起,而蒸尝有赖家谱。修而昭穆克彰,前之君子其功不甚伟与?今越庚子初修四十余载,若不踵行其事,保无陨越之虞乎?爰是商诸父老,仍集前届同修之人,重修家乘。幸一倡百和,踊跃乐从,按丁捐资,共襄厥事。

雯自愧才疏学菅,谬膺族命,滥厕主修。惟是旦夕遑遑,不敢迨玩,诚恐有负族命也。谱成之际,爰溯诸伯祖之赞襄,笔墨图维则有嘉会,会计出入则有奕福、祀球,更有司乐、和清催纂之,勤奕、贵纫方校录之明,事无巨细,皆诸公之力也。雯敢自矜其功哉?

时道光二年(1822)仲冬月 穀旦

四十七世裔孙 道雯 薰沐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城东老学背邱氏六修族谱》。

宁都邱氏楚公派莲塘初修房谱序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古圣人以孝治天下,而仁民爱物,自亲亲始。顾子姓日繁,支派各别,苟不联而属之,世远年遥,本支视为途人,岂仁人孝子所忍出欤?此从宗合族谱之不可不修也,明甚。

侬族源流,旧谱昭然可考,无庸复赘。而总以二居士为一世祖。公世家河南洛阳,以子贵赠都统,即以河南为郡。二世祖讳德,仕陈任都统;三世讳和,封谭国公;四世天水郡公讳行恭,皆成佐命元勋。至五世武卫将军讳崇,谪官虔州,旋徙于虔化之钦贤里。六世祖讳渎,至七世祖讳文,由钦贤里徙建福里,即今之灵溪是也。文公派衍散布海内,而皆发源于此。文公子四派,为齐、鲁、晋、楚,分徙各省郡邑。其间有以科第仕宦为臣者,有忠义奋迹得封祀者,有文章事业著一世者,彪炳史册,难以枚举。

而侬房即为楚房之分支。楚公由灵溪徙居怀德乡之钦化里。子讳朴榭,朴榭公长子讳都卫。十一世二郎祖,则都卫公之次子。又由怀德徙安福龟岭背,即侬今开族之莲塘也,遂为莲塘之始祖。历二十三世,子山祖生胜茂公、明上公,两房世居莲塘,嗣是建立祠宇,生齿日繁。

阅大成六修族谱之中,冒修者众,而侬房错误亦多。至今廿有余载,恐生没葬所多所遗漏,佥曰盖不创修房谱,……(此处有脱漏)于是三十五世琼英公倡首,率侬房子姓而创修之。

嘱理以叙,理自揣不文,而卒不敢诿,因溯本追源,分支别派,虽不敢自附于仁人孝子之列,而尊祖敬宗之心,未始不因是油然生也。爰述颠末,以弁于首。

时皇清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岁清和月上浣穀旦

三十六世裔孙 中理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邱常松1994年编著《赣闽粤台丘氏溯源》124—125页。

七修大成谱考

谱曰大成,盖以一而散之于万者,即以万而归之于一也。犹之大《易》一书,变动不居,推行莫测。及其究也,要不外八卦本四象,四象本两仪,两仪本太极,太极本无极是也。故分而著者为支谱,而汇而纂者则为总谱。总谱较支谱,其所成也,不洵大哉?大成谱之名所由昉也。

吾邱氏历朝谱牒皆祖二居士为始。凡各自为谱者,亦莫不宗之。惟建昌府南城县泷溪支谱则宗书监公。书监子道真。道真子灵汶、灵济、灵鞠。灵济子希楷。希楷子二居士。则以二居士为第五世祖①。族先辈于乾隆乙丑,见而询厥由来。乃曰:“为商在河南者得是谱首,爰录而存之,以俟后之参考。”顾五修、六修既不能核实,仍托始于二居士。兹之七修,亦未敢擅增其四世矣。

二居士讳正,在北周时,为河南洛阳人。居士生隋都统讳德。德生唐谭国襄公讳和。和生十五子,光禄大夫讳行恭者是吾四世祖也。子讳崇,官虔州都督。六世祖曰渎,始徙虔州之虔化县。县今为宁都州。至七世三十一居士文公,复徙州北百里许灵溪。举四子:讳齐之、鲁之、晋之、楚之。邱氏之族遂肇基斯土而衍焉。由灵溪而迁徙郡邑者,几遍天下矣。我祖邦士,分派迁徙,总图考约,计府六、州一、县二十有二,亦即一时见而知闻而知者而言也。后之序谱者,辄据以为原本。

夫可虑者,自宋以来,凡六修矣。数届与而一届未与者,一届与而数届未与者,并一届而俱未与者,畴能使四支子姓详注于靡遗耶?则大成之名不亦徒托空言也乎?或以地域,或以时阻,应亦不乏域于地者,迷所自矣。阻于时者,艰于力矣。不然,人同此木本水源之思,赋卑之天性也。讵至联宗纠族而忘其祖之所从出之祖欤?然已合四支数十祠共襄厥举,其所成,竟不得谓为小矣。仍昔而以大成命名,谁曰不宜?

继嘉庆丁卯而有事于七修,从伯父默庵大人命小子鼎董其成。弗获以年轻辞其责。清和月催齐草稿约四十余部,二千奇页,方期旷年可成。殊知分上下两局鸠工,长至月已告竣。鼎讵谓诚于趋事而急于赴功乎?无非祖灵实式凭之。

噫!数月间依稿编次,审慎厘订,一字之舛谬必更,一语之不经必摘,非好为是劳也。要亦守礼之士所宜讲明而切究之,斯无忝于从事矣。至如杨眉亨一二处来稿,世次虽清,而昭穆未序,传内大小派名互异。鼎几费劳瘁,用欧式吊出。勘核不明,有大派者无小派,有小派者无大派,将欲删之而不得,将欲增之而不得。迨诘其本支,诣局者皆不能沿溯区别,姑仍其本支登载而已。惟俟其各本支后贤采实编正,庶以鼎言为有当也。

鼎所以兢兢业业,未尝一息少懈,思欲寡过而恐未能也。鼎非能文者,惟就所见闻而质言之,上可免神明之怨恫,下足伸小子之孝思,其于大成之义有协也夫!

时皇清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岁长至月穀旦

州学生河东三十九世裔孙 梅鼎臣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灵溪七修大成谱考》。①灵村老谱二居士以上未溯,此序按南城县泷溪支系谱将二居士定为五世,二居士的祖源,老谱是书监——道真——灵济——希楷——二居士。

四修族谱原跋

盖闻继志述事,固人子之大端。善继善述,尤生人之美行。吾族有祠谱,非第前人有其志,而实有其事者也。然事历久而大备,抑历久而必敝。既敝而不修,恐宗庙尽为坵墟,骨肉视犹秦越者焉。

迄今道光己酉岁,祠谱并修,自秋而冬,阅二季而告竣矣。族长嘉会翁已序之。予因慰劳而揖注修。嘉会翁任修,房叔奕贵誊写对读,族侄佩珥、堂弟瑞标以及催收,族侄觐廷、殷宝、运筹、玉鸣、堂叔用和、奕富,房兄禅球、胞弟禅玕诸翁而言曰:“予家君欲修祠谱,每常亲告各房,致书攀请。今幸祠宇重修,谱牒增光,俱是祖宗默佑之灵。”诸翁赞襄之力,予小子自惭才陋,懔遵家君与族命,滥膺总理,惟是夙夜悚惶以效驰驱而已。讵敢居其功哉?

然今之君子其劳固不可没,而前之君子其绩更属难忘。厪念吾族出自河南,迨大唐贞观年间,行恭祖平高昌有功,郡封天水,此天水之所由来也。然有宗河南者,不忘本也。宗天水者,不忘功也。第源远流长,支分派别,将何以收族而报本追远乎?

幸祖宗有灵,康熙年间,吾祖昆生公邀集五十余人,置买水南田租八十担,而荐馨有赖接理。振伍翁复行邀集,起立籍贯而粮有所屯。继而有宽士、良玉、奇石、进野诸翁,募写子姓乐助,不计多寡,买到州城老学背房屋一所,建造祠宇,而祖灵得妥。至乾隆庚子年,巨庭、凤山、翠山、公逊诸翁正修祠宇,纂修谱牒,而祠谱愈得一新焉。暨道光壬午年悉瞻嘉会,司乐、祀球、偕奕、福奕、贵和清诸翁,重修家乘,而世系更得一明焉。前后相承济美,而祠谱乃有焕然之象也。至若扩充祀典,光辉俎豆,敦伦饬纪,和宗睦族,人人亲其亲,长其长,全赖后贤继其志、述其事也。

聿观厥成,而后倘得祖灵有感,俾后昆人文蔚起,科甲蝉联,洵足为吾祠谱之光也已。谨跋。

皇清道光己酉年(1849)季冬月 穀旦

三十三世嗣孙 州文学名维南字玉成 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宁都《城东老学背邱氏六修族谱》。

八修大成通谱序

自古帝王之图治,以明人伦为先。圣贤之淑身,由尽人伦而始。所谓尽人伦者,不仅在于亲九族,尤在于推以及一本也。予尝读《左氏春秋》云,昔周公见周之子孙日失其序,故纠合宗党于成周,而讲亲亲之道。据此而思,其殆纂修族谱之肇始欤?

夫人水源木本之思,秉于天性,亿兆之所同,且万世之所常昭。是以欧、苏两君子,推周公亲亲之意,各合其大宗小宗,联为一脉,而谱帙由是以兴。凡得姓受氏者,遂靡不有房谱、族谱。

我邱氏独于房谱、族谱外,而又合六府一州二十二县之子姓以为通谱。将毋有讥为许子之不惮烦者,岂知乃吾族因流溯源,由末寻本,为推广敦伦之孝思所不容已哉?独是天下之事多难于创始,而吾家之通谱则难于继述,每每愈继而愈难。曷难乎?盖子姓之蕃衍,迁徙之窎远。有通知之未及者,有事故之偶误者。时而与修,时而不与修,不可拘定。其中有前未与而后与者,有前已与而后不与者,有前后皆不与而中独与者,有前后皆与而中独不与者。纂修叙次,较对支派,甚为繁难。况兹八修,经兵燹之后,值洪水之日,其难更不胜言。

丙子春,兴工八修,族中诸父老知瑞年衰目眊,兼以课读糊口,不暇任重命以督修,瑞是以不敢辞。时也,主修则房叔著萱翁,纂修则房叔日宣翁、振亭翁,其校改、誊录,诸公则各祖位下,通人达士共襄厥成。瑞梅月至祠,捧而读,见其世系无讹,昭穆不紊,生没葬所,详注极清,颂赞诗文,词华足赡,不胜踊跃之喜。此皆瑞房三叔暨各祖位下诸君子之力也。克合乎圣贤敦伦之教,克彰乎帝王明伦之化,岂非祖宗之灵爽所必庇佑者哉?瑞本不文,只直叙其事,俾后世子孙读八修谱者,知董修之贤才云尔。

皇清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仲冬月穀旦

州文学议叙儒林郎 四十一世裔孙 瑞龄 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宁都《河南郡灵溪邱氏大宗祠八修族谱》。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