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福建省<上杭县(千五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6 10:43

附记:丘氏十五户与李祖显争始祖坟权赏牌及取供录后

立赏牌十五户嗣孙丘召宝等,为谋坟伤祖事:始祖公婆自宋(明)葬于梅花落地,上下前后左右并无应穴。先年因李祖显造屋筑墙,有碍祖坟,已经告县除挖,案存。屡吞形胜,后被明开二穴,骑龙绝脉,大伤祖坟。今投乡目地邻公同平治以后,再有仍前行写谮修草邛,但有地邻人等,连人拿来者,赏银五两,实报者,赏银三两,决不食言。须至牌者。

万历三十年(1602)四月初一日 立赏牌人:丘琢良 加良 得隆 万善

瞻天 得良 守仁 从回 仁润

万历二年三月续告李祖显详究祖冤,先因谋筑地墙,后被怀恨,挖坟三穴。蒙县主止问不应。六月内续告详究祖冤云,复蒙县主钱爷研审祖显,实是怀忿挖毁祖坟,又欲嫁祸他人游茂湘等,图脱已罪,情迹昭然。但所损坟墓未见深大,断令祖显修复安土费用银玖两,其新筑土墙亦各毁拆,已后不许再犯,取供拟罪以示惩戒。今蒙取供是实。

河南丘氏族谱图引

窃闻氏族谱牒之修,所以尊祖敬宗,序世系,明昭穆,其来旧矣。盖秩天下之大伦者,惟族类之辨。为正族类之大本,惟以宗法为先。明宗法之派,莫急于宗法之修。是法不立,谱牒不修,则氏族无自,昭穆紊矣,亲疏淆矣。故溯流穷源,是赖乎谱之修也。

爰稽我丘氏,自我太公封于齐之营丘,厥后以地为姓,曰丘。郡曰河南,志其始也。但其后子孙蕃衍,未知其详。及稽先伯祖志翀公始作谱序,谱其宗谱牒,乃知我祖二十七郎讳惟禄,居宁化石壁,因宋末兵乱,同母韩八娘及长兄惟成、次兄惟福,兄弟同迁于上杭,而家胜运焉。即吾之祖也。而其前之宁化石壁上祖,莫之考详。

我祖二十七郎而生三五郎,三五郎生五子,即四一郎、四三郎、四七郎、四九郎、四十郎,则分支分代,斯谱而明矣。志翀公作谱之后,及弘治十年丁巳之秋,迄今嘉靖卅年辛亥之岁,五十五年间,丘氏子孙世数又加昌矣。其旧若不增修之,则后又失其先营矣。吾恐后人讹狂相传,次序颠倒。于杜城南之牒,鉴摘其失,则有郭崇韬拜郭汾阳之墓,闻者非之而窃笑焉。岂非宗谱不修而至此乎?故予深恐后人不明,始则均以五世为一图,以至千万世,联亲疏贵贱,萃于一脉。盖修是谱,凡吾丘姓之子孙,各修其谱,无亲疏远近,修乃伦乃族,而长长幼幼,尊尊卑卑,懂然有思以相爱,烂然有礼以相接,而伦序之正,族谊之笃,生则洽其情,死则致其哀,贫穷患难相济以急其匮,冠婚丧祭以相往来,斯修序之也。不然,予徒修焉耳,奚贵哉?

嘉靖卅年辛亥岁,族众弥坚观念,志翀公接此祖谱,序复作矣。明河南丘氏谱考妣,及三房烝尝册序。盖闻木有根、水有源,为人则有祖宗。故自古孝慈子孙,必隆祀典,重烝尝,上以遂百代之祖考,下以裕万年之后昆,甚盛典也。

尝按谱牒,我河南丘氏,先世自东晋五胡云扰,渡江西,入闽南而汀之宁化石壁。迨我祖三五郎,由宁迁居上杭大拔城前。公没,葬于黄岩紫林滩屏风岭,枕山带水,极萃美之风水。公生子共十人,三、六、八早世,惟七人盛传。七子中,我祖伯七郎,生三子:曰继龙、从龙、梦龙。我祖继龙公,原葬于宁化县紫林滩。今隆庆三年,请魂镌碑,葬于上杭县胜运里叶坊山,梅花落地形,又曰金盘载珠形。祖妣韩八娘,葬于胜运里叶坊山,观音座莲形。即今为一世之祖也。继龙公生三子:曰惟成、曰惟福、曰惟禄。成公即南坑伯叔之祖,福公即程乡之祖也,禄公即我三房之祖也。长房南坑、二房扶阳、三房林塘。惟禄公葬于右边上穴,妣刘大婆葬于上杭县城南三元岭覆钟形,即二世祖也。惟禄公生三五郎,葬于胜运里丰济桥张天海螺形。祖妣严氏八娘,葬于黄坑棋头寨猫儿洗面形,三世之祖也。三五郎生五子,四一郎无嗣,与父共穴。四三郎葬于黄坑左边下穴,即分吾祖长房,四世之祖也。祖妣蓝四娘,葬于黄坑桂竹窝。以上先人茔穴,开列屏嶂,层峦耸翠。故嗣孙累世科甲,增贤立业,传廿世。丁粮名利科甲于杭川者,皆我祖所荫致也。嗣孙欲隆,追远之仪,必重烝尝之典。虽居住星散,昭穆莫辨,由始祖视之,皆出于一脉,正所谓叶落九州、根同一处者也。

值今天子在位四十四年春,祭刘太妣坟,见坟上有裂上图圆,经尺五寸许,似镀金侵蚀不接。弘祚闻知悚然曰:“祖坟被侵不经理,焉用众嗣为哉?”于是走告三大房伯叔兄弟,人人踊跃,业已调理无虞。事竣谢土后,余提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世世共立烝尝之意,与伯叔兄弟商之,诚君欣然曰:“可。旨哉斯言,实获吾心!”越三月望五日,大会于姑市江。各房烝尝,俱各发放,每房四两,每月约额,逐年加利二钱。每年新书所载,春社日为期,轮房管理,择其生平仗义忠厚者领放。四十四年,长房黄坑嗣孙领放。自是以岁为常,周而复始,至期不约而同,不须另行关问滋扰。如有分文本利领放不足,责及领放之人,三房同心协力共追。不数年,进了五十、一百而至千万,由于此基现今且办祭仪,俟成大日,每坟前各置祀田,三房合祭,永为追远报本之需。庶本固叶茂,源深流远,长享祖荫之利益也。盖兴祚立烝尝之意,固不为祖荫利计。窃以相感之理,必知诸君,他日振扬而光之。

谨书数语于册端,使后之君子,知此烝尝所由立。

丘氏合族三大房众议嗣孙为首者开于下:笙儒 臣廷 思敬 四端 用贵 登进 朝祖 用宗 永隆 思明。其余名多未尽录,俱执掌三大房烝尝。

时 皇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子岁孟夏月望日 笙儒

【注】此序来源于广东惠阳淡水《邱氏族谱》。序作者笙儒,上杭中都四十四郎(即四十郎)裔。序中内容大部分是按其所需、抄袭建名公谱序和中都族长弘祚公记述以及尚志公谱序等,实属东抄西摘之作。时至今日,发现署名为笙儒公撰《三房册序》多种版本中,其内容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此序有的落款为“万历四年撰”,有的则落款为“万历四十四年撰”。核查序中内容,已记有嘉靖三十年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事,当疑《三房册序》和多家谱序之混合体。

杭邑南宗祠记

附记:邑南宗祠于万历四十四年春祭三元岭一世祖妣刘太婆坟,见坟上土裂围圆径尺,时族长弘祚,爰通黄坑、扶阳、来苏三大房赴勘,无虞事竣谢土,商为列祖共立烝尝,越十五日众会于大沽市,三大房各出纹银四两,共成一十二两,择殷户领放。至崇祯六年,计有二百四十两。于崇祯甲戌年,先将此银二百两契买邑南门丁思轩房一所,建造宗祠,仍该屋价三百两,以及造祠工料,孟房乐助银二百六十三两,仲房乐助银三百六十八两一钱,季房乐助银四百五十七两九钱,共助千金有余。清屋价,办工料。

崇祯丙子年,祠成入主,嗣裔、岁进士、任广东和平县事昂;举人、任山西榆次县知县梦鲤;九十九寿、庠生之麟等,议奉八郎公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考之于古,质之于今,于祀正合祠内神主及祖坟碑记,悉称八郎公为始祖,尊禄公为一世祖,由是二世、三世以至百世子孙,皆依此以为序。

【注】此《宗祠记》撰于1636年,来源于江西惟禄公派四十四郎房《瑞金县邱氏族谱·杭祠记》。

上杭前修族谱原序

古仁让之风,莫隆于亲亲。尚书首著,训于睦族。而尤以惇叙为重,则谱斯尚矣。

溯余邱氏,肇自河南,世居于杭者,原有三派:一为户督谏兰斋公祖;一为御史练塘公祖;余近祖一脉,散居于本里之黄坑、来苏、扶阳等处。子姓云礽,不胜指数,迭遭兵燹,迁徙已频。观其坟墓井里,凿凿可据。而高风节义,恭俭勤谨,可师而法。

迄今,三房苗裔,蝉联渐起。岁时读邦法,会聚宗祠,彬彬儒雅,蔼蔼然礼以相接,恩以相爱,庶家风之淳,在于斯矣。是为序。

康熙六年(1667)丁未上元

十六世孙 梦鲤 敬撰

【注】此序原载于上杭中都《邱氏世昌公支谱》,由江西宜春分会提供。标题为续谱者所改。序作者梦鲤,字渔父,号樗庵,祖籍中都林塘,其祖永华公(人称林塘公)迁居在城里。明崇祯六年癸酉科(1633)举人。明末战乱居家,清顺治十年(1653)始出任山西省榆次县知县,1655年致仕。1636年曾主持召开惟禄公派下三房裔孙会议,作出:“尊八郎公为始祖,二十七郎为一世祖的考之于古,质之于今,于祀正合坟墓碑记,祠堂神主”的决议。”

续修维禄公家谱序

古仁让之风,莫隆于亲亲。尚书首著,训于睦族,而尤以敦敦叙为重。叙之为言者,派其所自出也。派其所自出,则凡同其所自出者,皆得而叙之。叙其所同出,而后吾之所出,不紊不脱,亲亲之道隆,则谱斯尚矣。

晚近,无世卿而宗法废,宗法废,而其意犹可仿而行。唐、宋之间,有江州陈氏,河中姚氏,虽经丧乱,慕义不衰,皆十数世同居,最为近古。迄宋末,尚有信州之李,河阳之陈,会稽之裘,凡十九世,亦云邈已,然其家不过百余口,力食合作,犹在井亩之内。

今丘氏肇自河南,世居于杭者,厥有三派:一为户都谏兰斋公祖;一为御史练塘公祖;予近祖一脉,散居于本里之黄坑、来苏、扶阳诸处。子姓云礽几近万指,如岷阳之源,至青衣马渡,后或为江、或为沱、或沱复为江,合而分,分而不能不合。远不过三、五百年,近亦已二十世,而遥其坟墓井闾,鉴鉴可指而数,即不必合食力作,如李、陈、裘三姓,但其高风义概,恭谨检朴,可师而法。予家世自田间,以忠厚启祚,未有金钱簪绂以震耀其耳目、浊乱其神明,则保淳固宠之意,尚未尽散。迄今三房苗裔,科名亦暂蝉联,子衿动以数十计。然岁时读邦法,会聚宗祠中,彬彬然雅朴者可农,秀者可仕,敏者可贾,肇者可贾,肇牵孝养,荇苇款洽,亦何异一门之内,同镬而炊、合席而食乎?

此予今日之谱,所以会而作也。谱作而后人各祖其祖,各亲其亲,各长其长,黄鸟可以不叹角弓,可以无怨矣。苏公云:“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又曰:“吾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之初,一人之身也。”然则,余今日之为谱,幸勿泛泛视之为途人,庶乎迩之可远而叙之敦在矣。是为序。

大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 十七世孙 梦鲤 撰

【注】此序来源于1996年福建上杭中都文经总编的《上杭中都丘氏族谱》乙卷第24页, 该序比梦鲤公原作增加了许多内容。现就本序落款而言,梦鲤公极力主张尊八郎公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自称十六世孙。而此序则将梦鲤公落款为十七世孙。

又序

地望盛推六代,至唐中叶,而氏族之志鲜传,尤而光岳已分,世家只以门阀相矜,尚所谓敬宗收族之义渺矣。无存传之,又久或且转行攀附,浸失其真,斯所以日即衰颓也。宋兴一时,人士咸知敦本励俗,尊祖睦之为时时著见。当代后贤慕之,莫不笃于一本,于宗祖源流远近,族属大小亲疏,各家有其谱,以代衍于无穷。虽迁徙靡常,世次即远,而展厥宗谱,要皆历览,而可知此家谱之所系,诚重且大也。

吾族先世淳朴,未谱著述。自宋末,始祖来杭,数世相承,知有前人庐墓及所称名号而已。于世系源流,宗派大小,未及详也。及志翀公创立谱稿,然后本末具举。吾房十三世裔孙廷纶公、华公辈出,又举近代昭穆,历世祖先坟域所在,一一详著于篇,能令阅者寓目了然,无烦他询。其修明之功,诚足昭垂来许矣。顾谱系之作,创端在前人,广为增益,递承其绪,则后人责也。

吾族自始祖迄今传代廿五、六,族姓之盛甲于都邑。继二公后,于一族宗派所分,名讳所系,坟墓所托,族属移以及科名爵秩,节义文学诸疑,所宜详纪而备书者,当复何?乾隆丙寅岁,吾乡族众,达议合刻宗谱中所记载大概,亦准前人成规。然其时权又无所专属,人复各存私见,非特发凡超例,规制关如,抑且繁略失宜,舛谬迭见,苟简之失有由然已!

愚昔尝创立家传,因前事多所未详,已广咨故老,且遍求族中诸所有谱稿,而参观之。虽书多残缺,然前烈所存,犹有分见他偏者。视宗谱之简陋,抑有间矣。

传已撰成,念考证之维艰,并惧前闻之易失。不揣谫劣,爰即昔人所撰集者,汇为家谱一编。自上世至近代,一脉所传,皆详明可考。凡科名仕宦,封赠节义,有光家乘者,悉类登焉。虽闻见无多,体裁未备,难绍昔人绪,余第有志修明,于前贤三世不修谱之责,庶或免焉。至于因委溯源,所以兴起仁孝之思,而不失乎古人敬宗收族之义者,又自有在。撰次已毕,为叙数言,明所以作谱之由,盖如此云。

癸酉科举人 借补漳浦县儒学训导

河南郡廿一世嗣孙 觐宸 谨序

【注】此序来源于湖南江华《邱氏族谱》,原件未署明撰写年代。序作者觐宸,字庚明,福建上杭中都人。清乾隆癸酉科举人,任漳浦县教谕。

续修世昌公支谱序

天下事莫难于遇,亦莫巧于遇。何以见其难也?事有旷数十百年,或一日焉举之。此举之之一日,实历数十百年之积累,以酝酿而致。而人之乐睹为快者,又往往或先或后,未能及身遇之。盖获睹盛举,若是其难也。若夫不先不后,适获数十百年积累而举之一日,而及身遇之,此其理数相乘之故。吾固叹其难而值之者,则又甚巧焉。如鏊来杭之中都,何幸而获睹修续昌公支谱也。

中都邱氏,与鏊同祖三五郎公,分支自伯四郎公、伯七郎公始,鏊祖伯四郎,中都则伯七郎公裔也。其上世之谱牒甚详。读其序,盖中都邱为五世祖千五郎公迁居,再传至万祥公,其族愈大。而自九世祖昌公以下,越七十年,谱有未续。今者踊跃捐资,老成英俊,尽心斯举,是固历数十年之积累,应运而兴者也。

鏊自祖氏迁蜀,已周甲子。岁壬午,回闽展墓,迂道过上杭之中都,谒万祥公祠,则见夫缕析条分,为纂修者雕梨绣枣,为剖厥者校豕雠鱼,为监督者分曹而理,既精且敏,即修续昌公支谱也。鏊心羡之,惜未暇躬操寸管,为诸尊长服缮写之劳。且藉以识上世之盛德,及吾宗文献之详,心歉然者久之。

越十日,诣杭邑总祠,得晤家竹坡孝廉。竹坡为昌公十三传孙,叙其世,与鏊为兄弟行,相得甚欢。间语鏊曰:“吾昌公裔之修续支谱也,旷举也,弟遇之,盍序之?”鏊以谫陋,辞者再。竹坡曰:“是恶可辞?”因思夫古所谓三不朽者,立德、立功、立言也。鏊也,读古人书,未能仰体万一,焉知立德为何如?且穷而在下,所谓立功者,又未知将来奚似?虽立言,一则在古人为不朽之末,而以鏊视之,先且未堪自信也。

嗟乎!士生斯世,无所树立,而悠悠以没,使历数十百年后,岂复有人焉知某时有某人哉?虽国有史,不能为无功者书。邑有乘,不能为无德者载。求能少留姓字,俾数十百年后之人,知某时有某人焉,实甚难矣!居恒俯仰,动触遐思。兹值吾宗修谱之盛举,荷竹坡不嫌谫陋,命赘数言,附名简末,将附骥行远,不必问立德、立功、立言为何如,亦庶几藉兹谱之永垂弈祀。虽历千百年,尚得令阅斯谱者,指而目之曰:“当其时,有某某焉。”是鏊之幸矣!

因奉其命书此,以复感遇之难,实以志遇之巧也。若夫吾宗受姓之源,吾祖世系之盛,昭穆之次第,谱牒之义例,以及中都簪缨人物,诗书礼乐之隆,前谱及续谱诸君子序之详矣,固无容鏊为之赘也。

嘉庆戊寅(1818)

恩科四川乡试中式第五名举人 二十二世裔姪孙 鏊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上杭中都1823年编《世昌公支谱》卷首。原件存放于安徵望江金堤乡老沟村,由邱景艳宗亲提供。撰序者为四川人,永定长流致政公二十二世外迁裔孙。

邱氏世昌公支谱序

吾邑望族,首推邱氏。其间烟户毗连,衣冠继起,敦诗书,崇礼义,商贾贸迁于川、湖江、粤者,吾里之中都,邱氏尤著。

中都自千五郎公为始迁祖,再传至万祥①公,生子二,为百五房、百六房。昌公为百六房长子,即今续支谱也。次荣、次渊、次亮、渊公裔与昌公裔相埒。渊公支谱,嘉庆丙寅年初修,前郡伯罗公祖序而行之,时予官滇、浙,未及睹也。迨予自浙假旋回乡,议修王文成公祠,以予董其役,昌公裔孝廉竹坡、茂才秋畹,皆襄事劝捐之得力者。间谈邑中诸义举时,以未续支谱为憾,予心韪之。

岁辛巳,予授徒耕心山房。秋畹来,以本支伯洲布参军,秉道国子生豹文、文澜、常奕、缙光、□□、茂先、毓璠等续谱有成,议而预请序于予。甫期年而谱竣,叠促序予,于谱未作,□力赞之。是谱告竣,遂以不文辞耶。

予惟谱牒之作,盛于六朝,重于三唐,杂出于五季。自私谱不登于朝,谱愈繁而愈杂,谱以收族而族愈混,如陈之祖仲弓、李之祖老氏者,可胜道耶?此宋、元以来,惟欧阳、苏氏二家谱义例严谨,以一代史才,卓然自成一家言。后世作私谱者奉为圭臬,而卒莫媲美也。然溯源不及始迁祖世存而名,或本朝嘉定钱学士犹有遗议,谱易事哉?

阅斯谱,递迁始祖遵前谱,不妄增减,本支则世次名派,秩然不紊。吾不啻其于欧阳、苏氏二谱。何为?义例之严而不阿,赡而有体。视近世私谱,侈传会粉饰之谈,非芜则杂,贻讥识者,相越是不远哉?

予以是盖叹邱氏多才,宜吾邑首推望族,烟户衣冠,绵绵延延,久而弥炽,自必有什伯倍徙于今日者,即以今日之谱征之也。是为序。

赐进士出身 钦点即用知县 补授云南河西县 浙江松阳县 历署云南太和县

永善县 大理府同知 白井直隶提举司浙江长兴县事 加一级

同里 蓝桂 顿首拜撰

【注】本序来源于福建上杭中都《邱氏世昌公支谱》卷首。原件未署明撰写年代。序作者蓝桂,上杭来苏里人。①万祥原名子祥,一号万七郎,中都裔孙将其改为万祥。

丘氏谱叙总论

按《氏族大全》,丘氏出自太公望。太公望封于营丘,子孙遂因地为姓。又云子孙蕃衍河南,故以河南为名郡。

聪、宏二公序云:先世自东晋渡江而西,继入南闽,家于汀之宁化。及始祖三五郎公兄弟三人,迁居上杭胜运。其子十人俱居上杭。厥后各居一处,有曰胜运、峡头、来苏、黄坑、大坪源、横田、溪南、七桥等乡。子若孙因之,后又有迁徙东粤者,或程乡、兴宁,或龙川、河源,或翁源、英德,或大埔、饶平。其子孙蕃衍,未尽其详。

翀、金二公序云:邱氏先世,世居宁化石壁村丘家坊。宋末,我二世祖二十七郎兄弟三人,同母韩氏八娘来居上杭之胜运里。

华公序云:丘氏先世,居江西建昌石城县蛟湖堡西林,后入宁化,又自宁化徙居上杭。

今考《福建省志》,言东晋之世,丘氏与林、黄、陈、郑、詹、何、吴等姓自河南避地入闽,与此序有异,或宗源有不同欤?

乔按杭邑丘氏原委,据聪、宏二公谱序,谓“三五郎公三兄弟,兄三四郎移居永地,弟三六郎移居广东,负母韩氏自宁化来杭”。翀、金二公谱叙谓“惟禄公三兄弟同母韩氏来杭”。两说不同,恐传袭有误。聪公、宏公非吾房族裔,不详及惟禄公兄弟事。翀公、金公以继龙公配韩妣为始祖,惟禄公为一世祖,继龙公祖、父俱不载,亦未尝谓聪公、宏二公之说为非。后廷纶公编谱,确遵翀公、金公。而华公谱则遵聪公、宏公。前人谓翀公、金公自所见冢祀可据者,今之诚得古人谱,当从其可知之意。然前二代既有聪、宏二公,华公传谱,具载继龙公之祖三五郎公,父伯七郎公。况三五郎公墓现在黄岩米子角,祭扫既久,自宜载详明,方无缺撼。

今一世祖继龙公,二世祖惟禄公以下照旧编列,而以三五郎公、伯七郎公二代,载在一世祖上,一曰始祖,一曰世祖,则庶平其尽善矣。所录事迹,皆以从伯祖实亭①公家传而稍增减焉。

清乾隆辛卯科举人 任延平府儒学教授

二十世孙 春乔谨志

【注】此序来源于江西万安《五云丘氏族谱》。①实亭,字秀瑞,一名嘉穗,林塘人,书香世家。1690年举人,1706年任归善知县,康熙五十二年积极支持蕉岭隽铣公纂写《烋公世谱》,并捐奉银一百资助剞刻。②作者春乔,字长松,号参亭,举人,四十四郎房世旺公裔孙,福建上杭中都林塘修竹园人。著有《参亭近艺花笑园草》等。

邱氏上祖源流考

盖五岳虽大,必溯脉于昆仑山;四渎虽遥,必探源于星宿海。诚以散为万殊,未有不归于一本者也。然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为人子孙者,问以得姓受氏之由,而茫然不知,何异数典而忘其祖乎?

我邱氏自太公封于营丘,支子穆公以地为姓,始居河南卫辉府封邱县。传十世至竹林公,封临海王移居山东。由竹林公传七世至和公,封天官冢宰,转迁河南开封府林村。由和公传十三世至茂千公,迁福建。由茂千公传十六世至灵汶公,徙居四川。由灵汶公传八世至二居公,以子贵赠都统大将军,复迁河南洛阳,而河南之邱著焉,始以河南为郡。又传二世至和公徙居郿州,拜交州大总管,进爵谭国公,赠荆州大总管,谥曰襄,陪葬献陵。和公子行恭公,唐太宗时以讨高昌功,封天水郡公,陪葬昭陵,故后又有分为天水郡者。行恭公子崇公,袭父爵为左武卫将军,以事忤唐高宗,谪虔州指挥使,遂家虔州,即今之赣州也。崇公次子曰渎公,由虔州徙虔化县钦贤里,即今之宁都州也。渎公子文仲公人称三十一居士,以孙仁贵尚书赠光禄大夫,由钦贤里迁建福里,即今之宁都灵村也。由文仲公传三世至方怀公,游学建昌府南丰军山,后为南丰教谕遂家于是焉。由方怀公传二世至国宗公,客于闽遂居邵武禾坪。又传四世至三郎公,迁宁化石壁邱家坊。时值宋季兵燹频仍,次子三五郎公,奉母避乱徙居上杭大拔,为杭开基始祖。三五郎公孙继龙公为上杭一世祖,一脉相承,确凿可据,如山之祖昆仑、渎之宗星宿矣。

夫邱姓自受封而后,迄今二千九百年有奇。其间有世居故土者,有徙居异地者,有仕于某省即于某省立基者,有商于某州即于某州建业者,枝派愈繁,本源已杳,兹各处族谱,或仅叙近脉而远脉弗及,或仅叙亲房,而疏房见遗,其何以敬宗收族乎?

冈髫龄见粤东族谱有溯及烋公者,心窃向往之,然未能原原本本推其所自出也。今夏修昌公支谱,适得兴国家毓锟孝亷所修之谱。盖其亲历五省,所考上祖七十余世源流,了如指掌。因借而观之,竭两日夜之力,偕少琼、续卿、逵臣,仔细参考,无少渗漏,乃付剞劂,传之后世。俾邱氏子孙知祖德宗功流泽孔长,是予之心也。倘异日者天假之缘,历西蜀过洛阳,访先人之坟垅而展拜焉,是则予之所寤寐不忘者矣。间有未详,以俟博雅君子。

河南邱氏九十六世裔孙 优增生 凤冈 谨述

【注】此《源流考》来源于福建上杭中都、四十四郎裔凤岗字闽龙号少岐于清光绪三年(1877)重修的《世昌公支谱·卷首》。《考》中内容将其本系先祖,按江西兴国毓锟公所作之谱记,不加考证,照传照抄搬到自己族谱中,一直上接至穆公。但该世昌公房以及上杭全县丘氏各房各派历代的老谱,在此之前没有上溯至穆公,尤其是上杭中都直至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修《世昌公支谱》,仍然在其谱首的《凡例》第一条说:“老谱仅自继龙公起,上祖并未溯及”,从没上接伯七郎、三五郎、三郎法言。今查阅上杭全县的丘氏族谱,最先将自己的先祖上接至穆公的是中都凤岗公1877年主编的《世昌公支谱》。距今才136年。请勿再以讹传讹。

另:该序最后吹捧毓锟公“亲历五省”之说,与毓锟一生的行实不符。查1873年邱毓锟所撰《邱氏源流改正序》最后交代说:“毓锟未曾遍历其地以及各处坟墓,……倘世系间或有错,尤赖后嗣贤良更为改正。”

重修世昌公支谱序

凡事莫难于创,而莫易于因。然创固难,而因亦不易也。殷因于夏,周因于殷,古圣王制二代之礼,犹不废因,若一姓之谱,旧有成书,敢不因而仍之乎?

邱氏之有族谱也,由来久矣。唐宋以前无论已。明景泰、成化间,亲溪、兰斋二公,合三五郎公谱而修之。万历间,因之而修惟禄公谱。国朝乾隆间,因之而修万七郎公谱。谱之修昌公,自先大夫始也。先大夫承父命而修,是谱肇始于道光辛巳,越三年而成。体制精义例严,源流清,昭穆辨,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无冒宗之嫌,无佚伦之弊。虽因而实创,似创而犹因。能使后之观斯谱者,孝悌之心油然以生,则谱之所关,不诚重哉?

昌公,予九世祖也。夫书演九畴,地分九州,职设九官,乐奏九夏,河曰九河,经曰九经,莫不统以九者,明统宗也。九为阳数阳统乎?阴生生不已,极于万世而无穷也。此先大夫修谱,始昌公意也。

谱之修,迄今五十余年矣。乙丑兵燹后,卷帙残缺,予深忧之,惧其失而弗考也。乃谋者父老,父老曰:“子之责也!”嗟乎!烽火余生,继以疾疫,复继以饥馑,仰事俯蓄,尚不能给,何暇计及是哉?

迟之数年,年谷顺成,复与父老筹经费,定章程,咸曰“善”,使予董其事。予恐学识浅陋,陨越贻羞也。辞之再,不获已。遂黾勉从事,按诸旧闻,访诸故老,绝者存之,缺者补之。稿定适得上祖七十代源流于西江谱中。自邱氏肇姓以来,历代相承,条分缕析,增入卷端,以补前人之缺。我列祖灵爽式凭,俾五百年失考之世次得之,一旦使后人知二千九百年前得姓受氏之由,竟委穷原,万殊一本,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根也,何幸如之?而西江谱牒之得不先不后,虽曰人事,岂非天意哉?

自丁丑夏四月付梓,秋八月告竣。夫乃知因之易,不同于创之难矣。虽然,以成功视之,则因易于创;以谋始计之,则因难于创。先大夫之创也,三年后成。予之因而修也,成功固仅五月,而谋始已历六年。等而视之,难乎?易乎?是役也,经画费用者,族叔南山封翁也;校对精详者,茂才少琼叔、达臣弟、绩卿侄也;踊跃助资者,诸伯叔兄弟也。予虽总其成,而何功之有?

昔龙门子曰:“三世不修谱,比之于不孝”。谱有三世而修者,有五世而修者,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惟愿继世君子因时而修,敦一本睦九族,继继绳绳,传之万世而勿替,岂不懿哉?是为序。

时 光绪三年(1877)岁次丁丑中秋节

二十四代裔孙 凤冈 撰并书

【注】此序来源于福建上杭中都1877年重修《世昌公支谱》卷首。

上祖世系辨讹

光绪三年丁丑岁,续修上杭丘氏世渊公支谱,设局于中都上塘厦。荔月下浣,有伪江西兴国癸酉科举人邱鸿猷者,携有兴国丁卯科举人邱毓锟修刻族谱一卷,以为到处先容贽。其谱系上溯丘氏受姓之初,自穆公始传今九十余代,并载及旁支。其间生没年月日时、官阶、事迹、坟茔,十详八九。观者莫不喜。逆河源而直穷星宿海,竟有认为真的脉编诸世系之前,以得数十祖宗为幸者。

章①窃思:秦火后②,孔壁中藏,尚多遗失。百家谱牒之作,起自宋时,而周成王以来,一家之记载,安得如此之详且明乎?就即其所详明者细阅之:一世穆公,周成王时人也;十一世言公,仕于秦,封临海王。八百余年而仅传十代世,岂有历代八十翁而始生子者乎?十一世言公,秦时人也,传到二十八世辉公,乃汉宣帝地节二年癸丑生,秦至汉宣仅百四十余年而竟传十八代,世岂有垂髫③而能生子者乎?三十一世茂千公,西汉平帝时人,由河南迁上杭县,厥后十六代坟墓,一一载明近城附郭。查《上杭县志》,唐中宗时始置上杭场。宋淳化五年,始升上杭场为县,西汉时安得有所谓上杭县乎?如周初未有赵宋之姓,而三世元公之妣则然;唐时未有岁贡之科,而机宜、方怀父子则然;笔连之妣刘生九子,时寿已七十有四;林左、考金十五岁生子,或亦偶然;而常桓、顺福生子之年仅十四;世贵、贡和夫妻俱十四岁生子。至若攀援形胜之冢,附会将相之荣,忽居东南千百家,忽尽移西北而一无遗类。以及旁支之荒谬,散处之支离,不胜枚指。

嗟乎!此岂非好事者之所为?吾知其不知有祖,而以太空浮云为祖者也。上杭丘氏之源,固不自三五郎公始,而认坟始可认祖。上代云杳难稽,讹传不一,虽有影响可凭,亦不敢据为的脉。删书断自唐虞之意,传疑不如传信也。

伪鸿猷以此谱遍传我族,不误今日,恐惑来兹④。爰即汰其旁支,撮其线脉,至我一世⑤后悉删之。附订首卷之末,纪以辨讹,庶使后之人紫朱不混,弗至冒认数十祖宗以贻识者笑,反出于郭崇韬之拜子仪者也。

上杭丘氏二十二世裔 锦章云卿氏 谨志

【注】此序来源于丘文经1996年主编的《上杭中都丘氏族谱》(甲卷上)第66页。本文作者邱锦章,字文庆,号云卿,增贡生,福建上杭中都四十四郎房世渊公裔。他于光绪三年(1877)参与主编《世渊公支谱》。光绪廿九年(1903)再次修正。当他发现江西兴国桂清村举人邱毓锟于同治十二年(1873)所编的穆公世系后,在谱首刊出《上祖世系辨讹》一文,云:“嗟呼!此岂非好事者之所为,吾知其不知有祖而以太空浮云为祖者乎?”并指出:“伪鸿猷以此谱传遍我族,不误今日,恐惑来兹。”因此,锦章公编谱从穆公下延至八郎公“至我一世后悉删之。”但同是中都人凤岗公编《世昌公支谱》,却照传照抄毓锟谱上溯伯七郎——三五郎——三郎法言——直至穆公。锦章公写《上祖世系辨讹》距今136年,现江南诸省丘氏先祖世系以及世序的混乱,恰恰应验了锦章公之言。①章,指作者本人。②秦火后:即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③指旧时幼童头上留的发髫。上杭人俗称“夹髻子”。④大意是说:即是不致于误导今日之宗亲,但此种误谱已经传来,可怕的是以讹传讹,迷惑误导后人。⑤ 一世:意即指中都宗亲认八郎公为一世祖。

上杭中都丘氏家谱序

南海九江朱氏曰:“谱牒之学,史学也。”周安奠系世,辨昭穆,掌于小史。《史记》纪五帝讫夏、殷、周、秦,并详其子孙氏姓。而《世本》一书,汉志春秋,盖先王谱学之设,实与宗法相维而表里乎国史。宗法立而士大夫家收族合食,至于百世不迁。而奠其系世,辨其昭穆,朝廷且为之庀官司藏册府。是故,黄农虞夏之胄,阅数千世而可知也。世禄废,宗法亡,谱学乃旷绝不可考。汉兴,天子奋于草茅,将相出与屠牧,率罔知本系所由来。魏晋至唐,仕宦重门伐,百家之谱,上于吏部,维时官之选举必稽簿状,家之婚姻必等门第,而谱学复兴。欧阳氏修《唐书》,有宰相世系之表,隐示国史家牒相为表里,且谓世族之盛,诸臣克修,家法异致,然迹其编篡论述,若创前史所无。然通人硕儒,咸许其湛深古谊,能探先王制作精意,盖创而实因也。五季丧望,图牒尽湮,一二儒生乃欲掇拾补苴,异存古宗法一线,及夸者为之攀士付华腴,虚张勋伐,或至不可究诘,谱录一家,遂为识者厌薄而去史盖远矣。

逢甲内渡以来,颇有志于谱学,而每念朱氏之言,未尝不作而太息。盖营丘受氏,实祖鹰扬,此其可知者也。而受氏之支子何人?尚父以来,几世则不可考矣。

丘氏为八族开闽之一,其来实自河南。郡望昭然,此其可知者也。而迁者何代?世者何祖?则不可考矣。然犹曰中原丧望,南北流移,年代之已远,而谱牒之无证也。

至于胜运之徙自丘家坊,黄坑载迁乃居石窟,地仅百里,世未千年,虽支派分衍,几偏东南,而岷峨探源,不忘所自,祠墓之世守也,谱牒之代终也,宜若事核而信矣。

乃稽先德之名称,询始迁所自出,或此谱与彼谱异词,后谱与前谱殊说。证之文,则或残缺而不完,且真赝之相半;考之献,则故老尽矣。其存者,亦言人人殊。

夫谱以传信,犹史也。夸者之所为,固非为人后者心之所安,然家自为书,人自为政,作者述者,不必尽具三长。体制之乖舛,编撰之纠纷,其势不至于不可究诘不止。夫是以迟回审慎而至与今,虽有志于谱学焉,而未敢率尔从事也。若夫整齐而约束之,究诸谱之异同,为酌中之裁制。始祖之名,当以最先为断;其所自出,当以所知为断。则后起之称,与不可知之说,可从而正也。

今之言谱,必本欧、苏二公之谱。虽皆上溯姓原,而谱图所列,仅及所知,而疏远不载,盖其慎也。乃若旁行邪上,并效周谱,史公世表,实为先河。刘氏协曰:“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谱若是。以言纪述,则宗图支表,尚在所先。而贡举之册名,仕宦之恩荣,祠庙之宗禋,坟瘗之阡原,艺文之津逮,遗轶之甄寻,递续蝉嫣,各为篇第,以次登载,亦体例也。至于不经之事,不典之词,务与烦芜,概归删汰,言期典则,义贵精严,史法类然。凡治谱学者,皆能知之矣。”逢甲虽已知之,而未能为。

本岁春,来中都。百五郎公裔:甄山、厚卿、坡亭、子咸、珍一、澥山诸同宗以重修家谱告。因贡所精,与其所知者如此。夫谱学不亡,犹可见古人宗法。吾族之人,使能喻古者宗谱相维遗意,而使内外有别,长幼有序,有无相赒,吉凶相恤,相勉以学,相率以义,将且与浦江郑氏、江州陈氏诸义门,书之国史,以为美谈。《唐书·宰相世序表》序曰:“门祚之盛衰,虽视功德厚薄,亦在其子孙。”呜呼,可不勖哉,可不勖哉!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荷夏下瀚

赐进士出身 诰授中宪大夫 奏留办学广东学务公所议绅

省视学员 教育总会正会长兼广州府中学堂监督四品衔工部虞衡司主事加五级

裔侄孙 逢甲 拜手谨序

【注】此序来源于上海图书馆藏《上杭中都邱百五郎公家谱》,该谱十卷,(清)邱家骥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十册。书名踞版心、书名、书签题三修本。始祖同上。福建省图书馆亦有藏本。本序作者丘逢甲,为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广东古梅州石窟都大坑头丘氏始祖第二十一世孙。其序称其“乃稽先德之名称,询始迁所自出,或此谱与彼谱异词,后谱与前谱殊说。证之文,则或残缺而不完,且真赝之相半;考之献,则故老尽矣,其存者,亦言人人殊。”指出“始祖之名,当以最先为断;其所自出,当以所知为断。”逢甲公此言已成为《中华丘氏大宗谱》编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