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福建省<上杭县(千五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6 10:41

六、上杭中都千五郎房谱序系列

【编者按】以下十七篇谱序均为四十四郎后裔所撰。四十四郎原名四十郎,生子:千一郎、千五郎。四十郎卒,千五郎七岁(一说十二岁)随母黄十娘,改适(迁)林塘。

目前发现,该房最早的谱序是1514年丘廷纶撰《宗系茔冢图序》。1514年前,中都丘氏“源流莫溯,世次莫详,乃知诸父诸兄并无谱志。”如果不是廷纶公“后闻胜运庐源洞四九郎裔志翀公造有宗谱稿,借而披阅,”那么,中都丘氏不知祖源。所以,从以下谱序可以看出,上杭丘氏之所以全部统为三五郎一人,很大程度与中都丘氏在各个历史时期修谱的演变不无关系。历史上的老谱,一般均被后人撰写新谱时作了不同程度的更改。新谱的出现,旧谱随之消失,于是,要真正地认祖归宗,除非有外迁宗亲早年带出的原谱,否则,约定成俗了的东西,很难纠正过来。现各地资料显示,上杭丘氏祖源多系多派,开基黄坑并葬于黄坑山的二十七郎卒葬墓是土坟,明弘治五年重修、筑石坟,墓碑照旧镌:“宋一世祖考二十七郎公墓”,以后几次黄坑山修墓,均不见惟禄名字,直至民国七年(1918)外修重刻新碑,始增加“讳惟禄”。

宗系茔冢图前序

余幼时,出就外傅。及长,见役于官,又历于商,未获暇于家也。每岁届值清明,躬登于坟者,鲜矣!至询其所自,但知其坟,而不知何者为某祖考,何者为某祖妣,孰先孰后。见会于族人,但知其同姓,而不知何人是叔兄,何人是弟侄。源流莫溯,世次莫详,是则可忧也!乃知诸父诸兄并无谱志。

后闻胜运庐源洞四九郎裔志翀公暨吾族叔祖金公,俱造有宗谱稿。借而披阅,始知先世居于宁化县石壁村丘家坊。宋时彼处离乱,吾祖先兄弟三人,奉母韩氏①移来上杭胜运里扶阳上坪居住。自二十七郎而生三五郎,由三五郎而生五子:长四一郎失嗣;次四三郎;三四七郎,同居来苏黄坑;四四九郎,居胜运之扶阳;五四十四郎,亦居黄坑。厥子千五郎,奉母黄十娘始居于中都林塘,即吾房祖也。

噫!翀、金二公造宗谱稿,既为用心,惜未编正。吾恐失其稿,而卒莫知其源。纶乃窃附己意订编。前则图记宗祖之名位,后则书记茔冢之所在,名曰:“宗系茔冢图”。庶几先后尊卑之序,祖宗源流之出自,历览而可知也。若夫推衍而扩大之,其尚有俟于后人云。

大明正德九年(1514)春 续修惟禄公家谱

十三世孙 鸿胪寺典膳 廷纶

【注】此序来源于1996年重修《上杭中都丘氏族谱》,标题被后人加了个“前”字。序作者:丘廷纶,中都林塘始祖千五郎下传第八世孙。①志翀序称:二十七郎者,宋元构兵,迁居于上杭胜运里。

惟禄公十二世孙,鸿胪寺典膳,中都第一个写谱人廷纶公,他在(明)正德九年(1514)撰《宗系茔冢图前序》中略云:我小时候外出读书学习,到长大以后,去当官,又经商,没有空回家。每年到祖坟祭祖很少。当问及源流世系时,大家都只知道坟墓,不知是什么祖公?什么祖婆?也不知谁先谁后。询问兄弟叔伯时,他们只知道是同姓,不知哪一位是叔叔或兄长?不知道哪一位是弟弟或者侄子。无法上溯上祖,无法弄清世次,所以,心中非常忧虑。原因是族中没有族谱。后来听说卢源洞四九郎公裔孙志翀公及本族叔祖金公,他们编了宗谱,借来细阅,才知道先祖住在宁化石壁,宋时他处时局混乱,迁到上杭胜运里扶阳上坪居住,自二十七郎而生三五郎。序中可见,1514年廷纶借阅志翀公谱之前,中都千五郎裔孙不知上接祖源。

河南邱氏宗系营茔坟冢图后序

宗系谱者,族兄廷纶之所编也。昔苏轼父老泉,尝造苏氏宗谱,咸称其能。今兄所编亦如之矣。

正德九年,纶思家族无谱可志,叔侄长幼无所分,宗系坟塚无所记,故询翀、金二公家世传有谱稿,往就借观之。搜索本贯,原系宁化县,时宋末因江南兵乱,始祖兄弟三人,同母韩氏,移来上杭。自一世至十世开房分派,一切鼻祖耳孙,纶悉绘图列记其名,而以坟冢所在附于每世之后,载诸册端。如此则凡接于目,了然无疑矣!

迨后,堂叔远崑因睹此图,击节叹赏,意恐历年久远,失其正本,遂广其见闻而重造之。迨堂兄道遵,书算兼通。嘉靖元年,族众推为攢造书手,至二月黄册已完。及春,予大父户长广德命造册,自思智识不过前辈,故谨依旧式,遂以世系,由十一世十二世至十三世裔人名之多者,每房列为一图而增校之,各记以茔冢所在。然而河南叨荷先祖,积善有庆,人物钱粮骎盛。遵遂别以正耗,附于每人实在民田之下,如遇马差徭役,以免欺瞒之弊,仍以册总收除,逐一注明。是则宗祖源流,世之先后以及坟冢所在,粮粗多寡,展而阅之,皆可得而知矣。

嘱予为序。愚不敏,未历其事,但以其出于二兄之手者,必有关于家族世务焉,于是乎书。

明嘉靖三年(1524)甲申岁夏四月十九日

十三世岁进士 自昂 谨序

【注】此序来源于中都千五郎派下世渊公房编《杭川邱氏重修家谱》。序作者自昂,号丹崖,明隆庆辛未贡士,福建上杭中都塘下人,惟禄公派下四十四郎房之念四郎裔孙,尚志公之胞兄。

河南堂丘氏族谱图引

窃闻氏族谱牒之修,所以尊祖敬宗,序世系,明昭穆,其来旧矣。盖秩天下之大伦者,惟族类之辨。为正族类之大本,惟以宗法为先。明宗法之派,莫急于宗谱之修。是法不立,谱牒不修,则氏族无自,昭穆紊矣,亲疏淆矣,则溯流穷源,是赖乎谱之修也。

爰稽我丘氏,自太公封齐营丘,厥后以地为姓曰丘。郡曰河南,志其始也。但其后子孙蕃衍,未知其详。及稽先伯祖志翀公始作谱序,读其宗谱牒,乃知我祖二十七郎讳惟禄居宁化石壁,因宋时兵乱,同母韩八娘及长兄惟成、次兄惟福,兄弟同迁于上杭而家胜运焉。此即吾之祖也。而其前之宁化石壁上祖,莫之考详。我祖廿七郎而生三五郎,三五郎生五子,即四一郎、四三郎、四七郎、四九郎、四十四郎。分支分代,斯谱而明矣。

志翀公作谱之时,即弘治十年丁巳之秋,迄今嘉靖三十年辛亥之岁,五十五年间,我丘氏子孙世数又加昌矣。其旧,若不增修之,则后又失其先营矣。吾恐后人讹狂相传,次序颠倒,于杜城南之牒,鉴摘其失,则有若郭崇韬拜汾阳之墓,闻者非之而窃笑焉,岂非宗谱不修而至此乎?故予深恐后人不明始,则均以五世为一图,以至千世万世,联亲疏贵贱,萃一脉之族,同修是谱。凡吾丘姓之子孙各修其谱,无亲疏远近,修乃伦乃族,而长长幼幼,尊尊卑卑,惧然有思以相爱,灿然有礼以相接。而伦序之正,族谊之笃,生则洽其情,死则至其哀,贫穷患难相济以急其匮,冠婚丧祭以相往来,斯修序之功也。不然,亦徒修焉耳,奚贵哉?

嘉靖三十年辛亥岁,族众弥坚观念,尚志接此志翀公祖谱序复作矣。

明嘉靖三十年(1551)辛亥

惟禄公十二世孙 尚志

【注】此《图引》来源于前世纪90年代台湾《道芳公派下宗亲会会刊》第150页。序作者尚志,又名希尹,字自高,号两川。是自昂胞弟,自华堂兄。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举人。祖籍福建上杭中都塘下,后迁居上杭县城,卒葬城郊李家坪。

序中写道:“韩八娘开基于运胜里,其前莫之考详”。此序证明:时至1551年中都千五郎裔孙仍然不知韩八娘以上的源流世系。据所掌握资料证实,“三惟”:惟成、惟福、惟禄三兄弟的名字最早出现于此序中。

统宗源流考

首阳朱氏文庭曰:“族之有谱,所以明派系之别,而本其有生之初也”。受生之初,一人而已,则其姓是姓者,均族也,不宜有所异同。因其异传,其蔓延也。适地异,岁久而声迹不相闻,名字不相通,于是各族其族,而不能知其初同一人者,故谱之所以当慎作也。其姓同郡异,而宗亦异者,乃其初分居各郡,疏远之族也。

要之,郡异而姓同,则宗亦未始不同也。特以疏远,故当认不当认耳。但间有冒姓,如义赘蠙护、紫朱淆真者,则不可认也。然姓有异世变易,如孔子先为殷,后子姓传之,正考甫生孔父,子孙遂以孔为氏。范蠡陶朱之类,又有因生赐姓,如舜生妫汭,至胡公封陈,赐姓妫也。夏建侯赐姓,而命契子姓,命积姬姓也。有因地而姓,如吕太公封营邱齐地,子孙遂以丘为氏是也。若因功赐姓等例不一。

今修家谱,自四十四郎以后俱有总图、分图。其兄四三郎、四九郎房,只于总图大概举一二以例,其余不为分图悉记,以其多移闽广难知,恐其或失真故也。观志翀、金公及廷纶公,自韩八娘起始祖,特自所祭之墓上认起,使二十七郎失认父继龙,失认祖伯七郎,又失认曾祖三五郎,是谓考据疏而失认宗源也。今特综实惟禄公之父、祖、曾而录之,庶宗源不泯矣。若不寻认,是犹吾诚正而失格致,所谓无头学问也。

宗统、道统所系岂细故哉?且认宗认墓,实相表里。闻三五郎之墓,原葬黄岩屏风岭极美,继龙公之墓乃天葬于黄岩紫林滩三官地。但伯七郎公佳城及始祖妣李、陈太婆墓未知耳,今博访而认祭之,则先冢可无遗矣。

叙昭穆世次,当依聪、弘公所定,以三五郎始迁杭为始祖,以其孙继龙辈起一世祖①。为的按九世亮公论世次,与聪、弘公同,则亮系九世,去聪公六世不远,于弘公九世为近,则所据世次无舛矣。但成生所书,致政及惟晚处欠分晓,须访一总序大意寻宗源②。

认先冢,定世次,置祭田,建祠堂,敦祀典,刻祭期,辨紫朱,正名讳谥,所以象行而昭勤也。周人制谥,美刺并陈,国朝谥法,有美无刺,大都非尊贵不得谥,非起家翰林,不概以文讳谥。盖功德名位,参互用之。国朝惟刘基、王守仁谥以文成,其文正、文宪、文庄等亦不多得也。为人子孙有能膺美谥焉,亦增光祖先者也。若琼山丘公文庄之谥,可证其勤学好问,履正志和,而为振古杭宗之人杰矣。周家追王只父、祖、曾三代。汉、唐、宋、当今则立四亲,庙父、祖、曾、高也。追祀先祖,追王曾高,所谓义以率祖,体先王尊祖之心也。追祀祖、曾,追王祖祢,所谓仁以率亲,体先王敬宗之心也。尊祖兼高祖以上,敬宗指亲祢祖、曾,封赠士夫止及父母嫡配,国朝惟刘基并其祖赠之也。论大小宗子,王家国君非士庶例,故有亲不敌贵,如王侯贵不敌亲如士夫也。

明万历二年(1574)甲戌正月 纂修惟禄公家谱

十三世孙 庠生 华号秋田

【注】此《考》来源于福建上杭中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邱氏世渊公支谱》。原撰序时间应为迎八郎公魂之前。序作者自华,号秋田,上杭中都塘下人,四十四郎房世渊公裔孙。汀州府学庠生。①他第一个将本系上接三五郎,将继龙冠为二十七郎之父写入族谱。②1574年自华和成生纂修族谱时,成生所书谱稿,云:致政公一脉祖源欠分晓,须寻宗源。说明成生谱稿,与田赋、廖辅序同样,致政公无上溯伯四郎。故华公说成生所书:致政及惟晚处欠分晓。

杭川邱氏重修家谱序

家谱之修,君子所以大居正而明宗统也。宗正,而后族属因之而正矣。夫谱者,传信之书也。祖宗源流一派而分谱以记之,要在道其实而已。天下有同姓不同宗者,非一气也,勿妄认也。有同宗不同户者,一气流也,所当认也。何也?重宗也。古人立后,必于同宗服亲,不取螟养异姓及义赘携子。苗非种类,锄而去之,恐淆宗也。昔狄青之不附梁公,崇韬之拜子仪,人之所见,相去远矣。要之,是吾宗而不认,则弃亲之枝,固不孝也;非吾宗而妄认,则混亲之枝,亦不孝也。不弃不混,其为谱也,斯实录矣。《春秋》书子同生,明统宗也。

丘氏之族,按诸谱先自晋唐居江西建昌、永丰、石城等处,继迁宁化,源流甚远,不可考矣。据先达六世孙乡荐亲溪、九世孙黄门兰斋二公所撰谱序,皆以鼻祖三五郎兄弟三人。于宋末,叠因兵燹,始自宁化移居上杭紫林、胜运、来苏等处。以其始迁,故称始祖。厥子十人,除伯三、六、八郎,惟存七子流传蕃衍,曰:伯一郎、伯二郎、伯四郎、伯五郎、伯七郎、伯九郎、伯十郎。兄弟自此世居,故称世祖。但弘公序云,李氏出子十人,而不详其几母。又据程乡九世孙庠生习序云,李氏下加一陈氏①。然而七子存传,则均也。

我祖伯七郎生三子:长讳继龙,次讳从龙,三讳梦龙。其继龙公即韩八娘之夫,生三子:长讳惟长居南坑;次讳惟福,居黄沙埔并虎头砂;三讳惟禄,即二十七郎,配刘三娘,居胜运、来苏,是吾房祖也。惟禄公有五世孙,亦名伯二郎,原居黄坑移广,先朝任左丞,故名其父四三郎墓为左丞地,而曾祖二十七郎之墓即左丞上穴是也。四三郎与四十四郎亲兄弟也。有原居扶阳八世孙祖茂任广东琼县县丞;十世孙惟瑄贡任海康知县。十二世孙佐时任太平府训导、升龙南教谕;祖讳岐领岁贡未任卒也。若吾来苏中都,则十三世孙尚志登嘉靖癸卯举人;兄自昂领岁荐;孔怀贡任海阳训导;道成贡监太平推官、升简州知州;孔昭历任训谕学正,升漳州府教授,爱任徽州歙县主簿;十四世孙世卿贡任新兴训导、升仁化教谕;鈜贡任嘉兴通判;弟锴贡任建宁学正;锵贡任惠州学正。十五世孙梦周贡任赣州府训导;三杰拔贡任建阳训导升广东高州教授;光祚贡历任训导、教谕升福州府教授。其游国监泮庠,无论名之就否,前后彬彬将数百人。诗书礼乐,驰声明时,而好古清修、增资立业者,亦互相竞进焉。皆我祖惟禄公之裔,世家杭川者也。若从龙之子孙则居河源;梦龙之子孙居程乡。有六世孙希正中经魁,任湖广景陵训导。九世孙晏贡任福建永福训导。虽家居不同,皆伯七郎之裔,与继龙公同气而分者也。

其伯一郎之次子从庆,六世孙珏,任广平乐府训导,扶阳住也;满子志生六世孙聪,领乡荐,任翁源县学训导,移居龙岩也。

其伯二郎之子念一、念二、念七郎,则散居翁源、河源、长流也。

其伯四郎之长子茂兴移始兴;次子富山居上杭。有二世念七公以进士为宋朝大理评事,世无冤民;九世孙弘,由天顺甲申进士任户科都给事中,行道得君男桢,由贡任维摩州同知也;三子贵显孙城,任广西布政司经历,居南坑也;四子荣光英德住也。

其伯五郎之长子先仁,有孙子瞻,任武平训导,入名宦。先仁与弟仲仁,后移河源也。

其伯九郎之长子庆甫、居英德也;次子得智,居上杭也。

其伯十郎之长子万二郎移归善,次子万三郎居丰朗。十一世孙道隆,由进士任四川巡按升南雄知府;男嘉吕例贡任广西布政司经历;嘉周例监按察司经历;隆弟道明由贡监任杭州同知,升南京治中;道充贡任均州州判,升溁州州同;男嘉程例监任南京中城兵马司;隆之长孙可诏今膺贡选也。是七子之裔多入儒宦可知矣。

又始祖三五郎弟三六郎居西洋丙村,孙俊由进士任湖广监察御史,升福建按察司副使。因邱珍得聪公解料到省,爱犹己子。其兄三四郎居永定溪南也。

合而观之,自二十七郎以上,至伯七郎之前,其正宗也。由二十七郎以下,至今之后,其族真也。枝流虽异,源本则同,是之谓正宗也。所以联情洽恩,下无秦越之弃;正名定分,上无妄认之混者,此也。自此而大小宗子可叙定矣。

按《氏族大全》,周封相臣太公望于齐营丘之地,因地姓丘,郡号河南。志初也。苟姓同而郡异,则宗异又辨矣。然认宗不认墓,追报无措。

粤稽三五郎卒葬黄岩屏风岭,世传极萃风水之美,故世子七人,子孙被其余荫,第妣李、陈未详厥墓。吾家自韩八娘以后,俱有佳城定在。传闻继龙公因猎歇凉,睡在竹下,得天葬于黄岩紫林滩三官地,先运、苏裔,因苦渡水失祭,今丰官、曹田②裔悬挂,此乃伯七郎长嗣之地,或他房祭之,利天葬也。岁万历甲戌闰腊月③,华与族兄廪生建名等,会众立碑,作二祝文,请继龙公魂安葬梅花落地金盘载珠,碑镌:“河南郡始祖丘公八郎之墓”。若伯七郎公婆墓?须博访从龙、梦龙裔,或卒葬广地也。

然,序昭穆在定世次。据聪、弘二公序,俱以三五郎始迁杭为始祖,而以其孙继龙辈起一世祖。待后立祠堂奠祭祖庙,世次仍此,仿古礼追先、祀先之意。如:立继龙公婆韩八娘为一世之始祖,推伯七郎为自出之祖,而上祀三五郎以随分之礼。斯确论也,无遗议矣!此统论之。若开房神主,又自有定数叙矣。然,欲立祠堂,通族雅意。先父讳略④,以齿德蒙众推督家册,及年垂九十,命华作叙书牒。俟烝银完征,与买祭田,次第举行,此良法也,实美意也。

吾家谱图,前有聪、弘公遗叙其事,核其文,蒸简可信;后有志翀、金二公笔记先冢祀例;继以廷纶编系,成生博采官抄谱稿,家教、道遵,附造户册;自昂兄等立蒸祭约,其为将来之筌蹄也。大矣!是谱册祀典,前人之述备矣!吾复何赘?但时与岁殊,变通不一,事系祖宗,苟可任劳,言在不让。况谱贵修也,修贵明也,明重宗也,宗重正也。不然,则有考据疏而失认宗源者;有诳叙行以为已祖者;有眩紫类以乱其朱者;又有名同先讳而不自知者,是又宗之一蠹也!岂容以无辨乎?远族散居闽广,裔名难悉,故略之。特于册首将伯七郎兄弟宗派为一总图,以统其同,揭其显要,以提其纲,明著序端。则一披阅,而宗派大概,既了然矣!独于继龙公、韩太婆生下二十七郎以后嗣裔,是吾房源派,家世杭川,生长于斯,耕读于斯,炳炳烺烺,贵且富于斯,先兆佳城,春秋礼拜于斯。所当如意致详者,故首既总图于前,次随分图于后。图末即附茔冢所在,以便认祭。家家户户、老少毕书;子子孙孙、自配并记。一图一系,井井不紊。广大悉备,一览无遗。为后嗣者,家置而时阅之,贤智君子,又因可修而增修之。

龙门子曰:“三世不修谱牒,谓之不孝”。盖谱有三世一修者,有五世一修者,而修之不过增其分图,而总图则千古不易也。添其后进,而先进则万世不改也。必仿苏、欧修谱,以所见知其始,不得诬冒,以诳其祖,斯为得之。若然,则丘氏一宗之遗,咸正无混,将使德业全盛,至于百千万世而无斁矣。噫!兹谱之修也,华居近邸家学,乘举业之暇,综实惟禄公之父、祖、曾而录焉,博参闽、广等之诸谱稿而成焉。虽未足媲美名公之谱也,亦庶几寻核源流,以为后之修谱一阶梯云尔⑤。

明万历二年(1574)甲戌正月 纂修惟禄公家谱

十三世孙 庠生 华号秋田

【注】此《杭川邱氏重修家谱序》,其原名是《纂修惟禄公家谱序》,来源于福建上杭中都《丘氏世渊公支谱》。①《福清分谱》载:“李氏葬大拔城郭里,伯十郎附焉!今失坟。”②运,即古时胜运里,以曹田为中心;苏,即古时来苏里,以中都为中心。此序作者乃今中都招贤村塘下人。丰官,即今稔田镇丰朗村、官田村,此二村居住的宗亲属得广公裔;曹田,即今兰溪镇兰溪村曹田自然村,此村居住的宗亲属八郎公之派惟福公裔。③自华公正月写序,怎么会知道闰腊月的事呢?④略,号杭峰,本序作者自华之父,时年90岁,曾撰写《建置祠堂祭田序》。⑤ 序作者自华,是丘公八郎后裔中第八个写谱人,是第一个为二十七郎公之父——韩八娘之夫取名为“继龙”者。他在其《考》和《序》中称“综实惟禄公父、祖、曾而录之”。而《记》却说:“黄岩三五郎公佳冢、紫林滩继龙公天葬之地,当究认宗源”。自华公在本序内称“立继龙公婆韩八娘为一世之始祖,推伯七郎为自出之祖,而上祀三五郎以随分之礼”。既然“伯七郎”是其“推”出来的,追祀“三五郎”是“随分之礼”,因此,“综实惟禄公之父、祖、曾而录之”,是违反谱以早为断,祖以知为断的原则,给后代人理清先祖源流世系造成了困难。

合坟镌碑认宗认墓记

予弱冠,随长辈往拜坟,所披阅系图以及家册,既知吾族之骎盛有自矣。且雅兄丹崖立烝约、定祀典,为奉先之宏规也。自是而祭田、祠堂之建置,义起有待卓乎?豫有定谋,独于图内所书,墓碑所镌,稍未详确。而千五郎系后之重者,未获专祀,随诸父皆然,遂专祀矣。正镌氏而合碑认源尚未悉也。盖千五郎赤虾塘岭顶之地,当会聚更之。若更无金,即请魂与东山口杜太婆同碑共祀,只镌讳不费财力,甚称情而易举也。若金存,则立碑葬转原地可也。或谓葬长岗,而以孙万七郎启与大沽上范太婆合墓,则万七郎以孙而逊诸祖,范四娘以妻而合诸夫,亦其情之所必共者也。此说但恐泄气,势难行耳。诚以千五郎一身,系万世之命脉,微斯公则四十四郎之祀熄矣,安能绵延今日,诗书礼乐驰声明时者哉?矧林塘之成太祖居此,公实创之;千军坪之成太祖坟地,公实贻之?据斯年者,其遗后裔固甚薄矣,况其勤劬不可悉知者乎?

夫报本追远,其义广矣。或以祭报,或以地报,或以扬名报,不一而足也。故以扬名报者,大其祚葬;以地报者,择其义;以祭报者,专其飨。东山之地,气力足以合葬,则杜八娘又岂无夫妇之情哉?此合坟之说,最是也。

尝闻千五郎年十二,自黄坑随母黄十娘创居林塘,设立考君丘氏神主于座,此其一念不忍死亲之心,可以质鬼神、荐先考。顾今后裔,英声达甲诸乡,岂可为寻常尺寸所制缚,而不知通变以宜?仁人孝子苟有益于祖宗,有利于后进,凡可义起,即肇称殷礼,一人倡之,众人挠之,亦不容已,况协与论者乎?是不必先人既为,自今作古;不必先人既虑,自今起念,酌情理以行之,所谓继述之善者,此也!此无限于王制侯度,仁孝所推,士庶莫阻。故千五郎当更请魂同东山口杜太婆镌碑共祭,尽善尽美。此其一也。

又杨梅山黄八娘无地,当更请魂与竹子排念四郎镌碑共祭。二也。

又千军坪东山,原用灰碑,岁久字缺,当立坚厚石碑,镌正号讳。石碑即俟墓门深种竖立,不破原灰碑土,以免群疑。三也。

又观音窝韩八娘之地极佳,当专一日祭,飨表歆赐受福。四也。

又黄岩三五郎佳冢紫林滩继龙公天葬之地,当究认宗源悬挂①。五也。

又杨梅山百五、百六公婆地,当立墓碑镌讳,以免错认。六也。

修此六者,则存殁均安,无遗憾矣。顾事义可行,而力未逮志未同、谋未及,故概记之,以俟族英乘时举行,俾罔后艰。至于恢扩光大,又在力裕通时捐金仗义者焉。愚见何足云云?

明万历二年(1574)甲戌正月 十三世嗣孙 华 号秋田

【注】此《记》来源于福建上杭中都1903年续编《丘氏世渊公支谱》。本《记》撰写时间应为自昂公写序之后、迎八郎公魂之前,即万历二年甲戌正月所作。但八郎公名字已被后人在重修《世渊公支谱》时改为继龙。何以见得?证据是:《世渊公支谱》里所载自华公撰《杭川丘氏重修家谱序》和1574年卜葬八郎公坟开光庆典上的《祝文》。1、自华公在《杭川丘氏重修家谱序》中说:“碑镌河南郡始祖丘公八郎之墓”;2、自华公在《祝文》中说:“敢昭告于太始祖考丘公八郎坟座前,曰:公实鼻祖”。

  此说明1574年之前的中都先祖未曾参加悬挂太拔黄岩三五郎公墓,也说明还未取得族众的认同。自华公呼吁族众对继龙公与三五郎公的关系当究认宗源。

祝文

大明万历二年岁次甲戌闰腊月辛未朔越祭十四日甲申之良辰,河南郡嗣孙丘略,举通族士庶:道成、孔昭、爱华、存仁①等,新修坟冢告成,虔备刚鬣柔毛、庶饯清酌之仪,敢昭告于太始祖考邱公八郎坟座前,追仰而言曰:

惟公迈迹,肇造基维。丘氏宗录,河南郡记。越周唐来,积德万祀。智择里仁,宁化奠处;耕读为业,勤俭是励;石壁都村,安堵如故。慨自宋末,适经乱离;韩氏祖婆,力扶三子;间关勿惜,奠厥杭居。胜运、来苏、白沙,皆其燕贻;散居闽广,统承宗祀;索流沿源,公实鼻祖②,万古英魂,流通种裔;世远跡睽,山川不异;人杰地灵,公罔遥弃。迎葬叶坊,梅花落地;龙真穴正,金盘载珠。丘公韩婆,聿来胥宇;观音乐窠,咫尺无阻。千载顿违,一朝共聚;殊境孙苗,统同拥祭。试观今日,历有足稽;蔓延庆余,方兴未艾;生齿土田,云礽连毗。游芹升学,多士济济;左丞先朝,令尹明世;发登科第,联擢大夫;辈出彬彬,邦家伟器;缨簪朱紫,接踵可期。信先人之有造,卜后进之愈奇;感仁人之多后,庆栽者之必培。呜呼!自丘氏积德数百余年而始有先公,自先公积德数百余年,而复有今日。猗欤,休哉!遐兹茂矣。昔人谓:睹河思功,舞夏知德,良有以也。吾族今日人财蕃衍,诗书礼乐驰声明时,又曷敢忘乎其所自也哉?爰择令辰,迓公神气,敦修茔冢,葬公精懿,萃决所涣,永有归依。荫佑后昆,如水在地,俾来日之富迈陶朱,冀即今之荣联王谢,则公之精神无往不在,有非疆域紫林所能殊!而公之尊显,有不啻俗之室祭、墓祭已也。所以偕公韩配神主,共祀于庙堂之上,当与天壤俱长,而为万世不易之祖先矣。醽醁吉蠲,式陈殷荐,公其格兮,鉴兹衷恪,谨祝以文!

明万历二年()甲戌闰腊月 嗣裔 华 撰

注】此《祝文》来源于杭川《邱氏重修宗谱》卷一。由上杭中都自华公撰稿,于万历二年(1574)闰腊月十四日华公之父丘略公(时年90岁),在迎八郎公魂卜葬梅花落地庆典上拜读。

①文中道成,号凤冈,中都人,世渊公裔,广西太平府推官,升简州知州。爱华,贡士,任北京孝陵卫经历,林塘人。存仁,号慎斋,太学生,林塘人。孔昭,中都人,1575年升任归善同知。自华公在其1574年正月的《序》中称“鼻祖三五郎”,而当年腊月在《祝文》中却“敢昭告于太始祖考丘公八郎坟座前”曰:“公实鼻祖”。爷爷三五郎是鼻祖,何以对孙子丘公八郎又曰:“公实鼻祖。”据此,始祖丘公八郎与世祖伯七郎、始祖三五郎三者的相互关系应如何综实?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