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福建省<长汀县、永定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6 10:23

26.长汀县

世系宗谱录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所以记当时之事迹,谱所以明一姓之昭穆。此谱之修,岂细故哉?

吾旧有谱,毁于堂火。按邱氏,其先浙人也。宋时而徙于宁化石壁村居焉。上祖三五郎公配李氏、陈氏,生子十,其三、六、八早逝。乃七子盛传,遍居天下。吾祖伯一郎充录于郡户曹,既而不隐,移于邱坊居焉,生子二:长伯十三郎、次伯四郎。伯四郎详于别谱。伯十三郎生子一:儒公。任广东副使。儒公生子二:长一郎卒,次二郎。二郎公生子二:长四郎、次五郎。四郎详于别谱。五郎公生子二:长小七郎,次小九郎,小九郎公人众盛传,移于丰厚居焉。生子二:长评事,次评升。评升公生子二:长继宗,次景宗。继宗公生子一:善公。善公生子五:大夫、大元、大亨、大利、大贞。大夫公进士在朝,生子二:长福荣,次任公。福荣公生子四:长嵩公,次宪公,三成公,四郑生。今将以传之千万世焉。

吁!吾宗其来尚矣。所谓一人之身而至于千万人之身,苟不资谱以质之,又何由有族者乎?此谱所以作,不容缓也。而后继旧续新,绳绳不替,正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昭穆由是而明,人伦由是而序,风俗由是而淳。则谱之修,岂细补哉?经是不辞而为之录,俾观者得梗概焉。

时 皇明弘治十一年(1498)岁次戊午三月 望日之吉

前乡贡进士 汀州儒学训导 丰善 书

【注】本序来源于江西瑞金县《邱氏族谱》。长汀,公元736年置长汀县,历为汀州、临汀郡、汀州路、汀州府治所。民国初属汀漳道,后属龙岩市。

龙田公续序

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岁次壬戌,有草寇贼盗陈召禄、梁宁、梁统生发啸聚汀州。往者过而来者续,往来不得安宁。残破乡村,贫者亡而富者伤,贫富不能保守,田产荒芜,屋宇焚尽。光祖大公所立宗图亦灰之矣。浚有玄孙邱时行,号龙田公,颇事诗书,尝问宗图之故于祖讳铠公,公曰:“我幼曾看宗图,原祖流来自江西鱼兰阁人。因唐宋两朝相攻,自奔福建汀州路总管府青围大围水西坝下居住,置买田产数百有余石。但闻知三世祖拙墨公,任府同知转升赣州府知府,三年身故搬回,所闻者如斯而已。又闻房叔俊耀之言,我家原有祖坟,失落马坑并肖姑地等处。我祖之先未见祭拜,至今已百余年矣。”时行公蹵然答曰:“生我子孙,知而不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即于万历十年清明日,与众商议,将略蒸尝,轮流祭拜。只次日,类众皆忻然登坟,惟木森之。伐者伐,而斫者斫,砖石犹存。占者占,而侵者侵,仅存其形迹者。狮子抱球形,卧猪皂兜形,张天海螺形,肖姑地狮形,四处而已。余皆不知之矣。万历十五年,有河田人陈乔唆甲首林廷模投现年地方,混争肖姑地坟。奈无宗图可考,不得已依众劝出银贰两,并使林人以作逊,山岗开释。

万历十六年,又风闻河田人来争马坑坟墓。岁时,行堂兄时中公吏点汀州府,因考满在家,与伊商议,曾闻先祖曰:“原系三房开原,分满房住,在蔡坊张屋边故居。其地末经嘉靖四十一年乱,与房族人宽、相宽家原是我祖上手分开。长房住上村,又曰地名湖寨住。又分二房人,门口塘边住。闻睹其财与丘宽相默,抄宗图寄州,未知存否?”因此感触,即与兄弟竟往其家结言。见人有来争马坑坟墓,你家宗图抄录,方觉往其上代,宗图俱火烧矣。斯我光祖太公艰心所立。虽未详悉,庶几后人知乎!

【注】此序由福建长汀分会提供,序中未署明撰写年代。但据《长汀分谱》载:原序作者龙田公系明嘉靖间人。

馆前陈莲村丘坊丘氏老谱序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记一朝之事迹,谱以记百代之源流,而家之所以贵于谱也。然我族虽微,世代颇远,子孙愈繁,可无谱耶?若不知上祖之源流,远宗之事实,何异饮芳泉而不知其源,食香忝而不知其苗者哉?于是集诸叔侄,亟宜修之,不容缓也。而老老幼幼,孰不曰此美举也。奈何勿获故谱,不能考其实迹,虽欲修之不可得矣。竟越数载,一日,叔祖仁鼎者幸得其故谱,诚犹获至实也。噫嘻!此盛事也,抑奇事也?

始知我祖二郎公上世,由江西藤溪徙居闽宁龙上里丘地。于明洪武年间,商游长邑四保里。公见其峰耸翠,地脉钟灵,置买产业,于是相景而卜筑焉。因姓更名丘坊。嗣后蕃衍一传于子,再传于孙,子姓振振,瓜瓞绵绵,迄今数百有余数矣。

今一旦萃之,非盛事乎?以数百年未修之谱,一旦明之,非奇事乎?意必祖有功,宗有德,而天赐之以悠远之报也明矣。今重而修之,使子子孙孙,尊卑有序,昭穆有判,亲疏有别。祖宗烝尝世业,坟茔基址,炳然如黎明之普照矣!他日愈衍愈长,愈盛愈昌,良可必也。予虽不肖,不愧谫陋,而弁诸首云尔。

大明崇祯九年(1636)丙子秋月 穀旦

十二世裔孙 万宾 百拜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福建《长汀分谱》。

杭川河南郡丘氏族谱

家之有谱,所以稽祖脉而明世系,举大宗小宗,群昭群穆,悉厘然在目。此为敦本睦族之要图,其中源流之究概,不容以或略。

顾世远代,太祖妣韩太婆生三子:三四郎、三五郎、三六郎。三兄弟因宋末山寇冲散,扶韩太婆由兴化府莆田县黄石桂岭迁,已难遥溯其源。而考所可知者于后,则即所得识及者联而注之,以垂之为据。余族丘氏本源,按《氏族大全》出自太公望封于营丘,其子孙遂即地为姓,丘氏之得姓始此。迨后蕃衍于河南,乃因之以名郡。爰及东晋诸胡之乱,复渡江而西,由江而南入于闽,散处于宁化石壁都所谓丘家坊居焉为继居。后避元兵,三人带家扶韩太婆往上杭县胜运大板城前开基立祠。三四郎移龙岩州溪南之祖,三六郎移嘉应州西洋丙村、翁源、河源、琼州等处。

我祖三五郎,生十子。第七子伯七郎,生三子:长继龙,次从龙,三梦龙。我祖继龙,流居丘家坊为余之远祖。妣韩氏八娘生三子:惟长、惟福、惟禄。时公早逝,而母因避宋季之寇,率男带家,流徙于杭之南坑坭洋里税驾开基立祠,为一世祖。二世分长、福、禄公三支。当近代所存,迁别派之概,尚见古志。长公仍居南坑之祖,福公移胜运黄沙埔,其裔有存儒、存宪、存烈叔侄七庠者。后因袭里易姓为黄,犹一房转徙于广之虎头沙松口大埔县等处,后亦有回谒。

我祖禄公移黄坑开基,原生一子。三伍郎生五子:长四一郎,号三十四郎,元朝移长汀科里南山下开基立祠;次四三郎,仍居黄坑之祖;三四七郎移广;四四九郎移扶阳庐丰并长汀中华洞等处;五四十四郎移中都之祖,原生一子千五郎生六子,长念一郎移汤边隔溪口之祖。我祖次念二郎初移秋竹坝,后迁湖梓里开基立祠;三念三郎、四念四郎、五念五郎、六念六郎仍系,四房中都来苏、扶阳等处。我祖禄公房内至五世之后,星散棋布,亦难拔其烟指。且所流居之境,远将一二程,近亦数十里。余才力有限,不能逐往采访,参互考订,举一房之流派,联其伦次而注明之,使之各晓其所自生而录分达情耳。

虽然,今即未得寻列乡之衍绪而尽叙之,而在开代数世之本宗支庶,条析之清,已了如指掌,亦足以为后纂之凭。有饬躬砥行、张门耀祚之裔,而统大房以建祠宇,得聚首祭燕,共相敦睦,则据此家乘,联散支而合载之,不益使通房前后之大宗小宗、群昭群穆厘然著见也乎?是则予所切望云。

前明万历年间,岐山公修谱序,不知何率将谱序中改易一世为始祖,易二世为一世祖,所传下率房侄友侃者,经心收参。兹已商定编辑,以寿梨枣,虽未得统全族以著美,而观一房之遐迩相联,宗派无差,则昭穆序而亲爱绵,亦庶不失收宗摄心之意焉尔。

皇清乾隆三十年(1765)岁次甲申阳月 吉日

二十一世嗣裔 君樑 撰序

【注】此序来源于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念六日湖子里长房编《杭邑丘氏族谱》手写本。本序作者君樑,福建长汀人,上杭湖子里念二郎派下迁汀裔孙。而君樑公元孙锡侯公在民国二十年却认定长汀北山之念三郎为祖,并为首发动湖子里宗亲二十余人在北山修建念三郎坟墓。君樑与锡侯才隔五代,子孙之间竟相互矛盾。又查《长汀分谱》记载,君樑生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而本序写于乾隆三十年(1765),君樑才五、六岁不可能写序?质疑?

据嘉庆十三年旧谱录后

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岁次壬戌,有草寇贼盗陈召禄、梁宁、梁统生发啸聚汀州,往者过而来者续,往来不得安宁。残破乡村,贫者亡而富者伤,贫富不能保守,田产荒芜,屋宇焚尽。光祖太公所立宗图,亦灭之矣。后有玄孙时行,号龙田公,颇事诗书,尝问宗图之故于铠公,公曰:我幼曾看宗图,原祖自三五郎公宁化石壁来后,二世祖伯一郎公①,移在邱坊居住。七世祖小二郎公,又移迁在青泰里水西坝下修坊居住,置买田产山岗。今历年久,不能俱记,祖宗相继,庶亦可知乎?

青泰里下五图河南郡宗支图,太元泰定四年四月十七日,具立宗图。拾壹世玄孙丘光祖公,系宋朝咸淳丁卯三年四月七日生,至德祐乙亥元年年方九岁,四方兵起,世乱纷纷,刀战沉沉,父母妻儿难保守,资财蓄产尽抛离,昼夜隐藏于山谷,怆惶凄惨于厄中,兄弟不能相庇,夫妻各遂避生。感我祖伯三十一郎公,在厄途,晨昏训诲经书,动教礼义。

至德祐戊子十四年,光祖公二十二岁,干戈休息,四民乐业。常年清明祭拜遍处坟墓,请问祖曰:“不幸父而先弃世。吾家伐世代簪缨荣显,巨富过人,且置买山岗,迁点坟墓,如各处坟墓尽皆砖石砌结,非常切缘。本宗而无宗图,未知上祖来由,每每避贼,未暇动问。你今莫知,庶几后人知乎?请赐一言,以为淡墨付写,传与后人知之,根本不失以源流。”

祖曰:“我曾闻四六郎祖公,尝说祖公宗辅公,曰唐朝凌烟阁修撰大夫。后因唐宋两朝相攻,私奔福建汀州路总管府青围大团水西坝下居住,置买田产。三世祖公拙墨任同知,四世祖公有楷任教谕,自此世世荣显相继。至今所有宗图,因南剑州晏头蛇首诸处劫掠,逐害良民,靠高岗为寨,贪受财帛,知我历代宦族殷富,放火烧吾舍宇,焚讫宗图。今历年久,不能俱记,祖宗相继可知。光祖公行礼八拜,依口抄录,不幸次年祖游。时光祖昆弟有四,同弟荣祖、华祖、显祖、受祖承等协泣血葬祖于王坊冷水坑,壬山丙向。资天地之默佑,赖祖宗之扶持,秉一心撑持门户,置买田产。”

至乙巳大德九年,光祖公四十一岁,通计算,续置并祖业田产三十七顷,则科官二十余石,缴连苧麻五觔,送纳万户府内八石,缴连苧麻三觔十二两,送纳总管府科职粮七石五斗,送纳总管府堂值科民粮一百九十四石,递年报官,数民代食,候官随缺,于民征纳三年一次,应当里正。

泰定四年,光祖公六十一岁,将田产家业与弟均分为六,分别拆内,将汤畲田叁坵禾税,壹百把白叶坑禾税,二百秤轮收,烝尝祭拜祖宗用。光祖同男二分,合得该粮米七十二石九斗。光祖忖思吾年甲一周,幸值生辰继嗣有三房,长高显,次文显,三文广,各长婚姻,田产均分三男。众亲友于席筵中,具立宗图于世代凭证,各人拈阄修整,四至分具立合同,众亲押号,庶无争竞。不许以强凌弱,恃长欺幼,如有此色,许将文字经官,上祝皇图巩固,下愿嗣裔繁昌。

【注】此序来源于福建长汀《伯一郎公族谱》谱首,由长汀分会提供。该序撰于何年莫详,仅知1927年琴和公抄于1808年的旧谱。①龙田原序云:小二郎魚兰阁人,上祖未详。本序将小二郎接入伯一郎世系,然长汀谱载伯一郎生于1214年,而伯一郎二十七世龙田公生于1540年,平均代距不足13年。

丘坊丘氏重修宗谱序

逊志方先生曰:谱者一姓之提纲,九族之总统。涣而使萃,分而使合,生没娶葬,生人之始终备焉。长幼尊卑,族之昭穆判焉,谱乌可不修哉?然或数世一修,数十世一修,其间子姓聚涣,不无莺徙他乡,寄居异邑,倘非有谱以联之,又孰知其同出于一脉哉?

故先正有言:敦睦宗族,谱牒为先。道光壬午年春,同邑四保里丘坊丘氏,值清明祭会,德霪、上达、上仕、德魁、上秀、永安诸公等邀集各乡本族,倡议合修宗谱,而以谱事属予。余怀谫陋力辞,诸公谓余乃通家世戚,告坚不获辞者。因阅其源流,番其世系,乃知丘氏族肇自于周太公尚之后,受封于齐,食邑营丘,遂以地为姓为由。周历汉晋,代有传人,光昭史册。遍传至五代,朝于陈天嘉间俊郎公讳,由河南江州固始县,迁居江西抚州藤溪。历仕后周、隋、唐三朝,封爵谭国公,卒赠金州大总管。妣崔氏,诰封一品夫人,继娶刘氏、邴氏、田氏、妾等五人共生十五子。长子行恭公,平寇有功,唐封天水郡公,遂改为郡。其余十四子原郡河南,厥后子姓蕃衍,散居天下。河南、天水源虽一本,枝之异派分,要皆各寻其脉,庶不忘宗。河南苗裔,实由江藤传数十世,上祖迁居闽宁龙上里丘地。

越数世,至二郎公商游长邑四保里①,因见奇峰耸翠,水绕山环,可卜以久远之基。于明洪武间,由丘地而迁长邑,辟草开基,而胥宇焉。因姓著,名曰:“丘坊”,是为肇基之始祖也。四传得案公、炳郎公始分二房,嗣后生齿蕃衍,富庶倍增,人稠地密,分居各邑者指不胜屈。迨九世友祥公,移居跃鲤迳,其弟友安,分徙石城龙潭寨。至明崇祯间,十二世万正公,迁本里一都大铺学堂山。十四世崇科公、崇泰公同居浦城寨溪。又徙清流宁邑各处,椒聊瓜衍,里居不一。

由元、明暨国朝,诗礼传家,蜚声庠序者,代不乏人。迄今二十世,生齿愈繁,娶葬弥多,苟无谱以记之,深惧年湮世远,将见沦汲无传。清明祭会时,上仕、永安等邀集合族叔侄,迳里世享、廷剑,一都世茂、世昌,本乡世盛、德周、世观、德纯等佥议合修刊版。众志协从,倩余详编脉络。上世系传,悉遵老谱编修。自廷字派后,遍访各房耆旧,按实登载,修遗补缺,涣者萃之,绝者续之,祀产公项,备载无遗焉。

继自今,按谱牒而溯源流,世系明而昭穆辨,尊卑序而嫡庶分。庶几披斯谱者,一本九族之亲,恩谊以笃;仁敬慈之念,油然而兴。若夫箕裘克绍,人文丕振,端有望于丘氏之象贤者。

大清道光壬午年(1822)季春 穀旦

通家姻教弟 温元圃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东西邱家族谱》。①本支系1636年万宾公撰序,始自二郎公,二郎公以上未叙。

长汀丘氏荣祖公房谱序

族之于谱,视国之于史,其轻重奚啻天渊?然族无谱,则一姓之宗系莫辨,亦犹国无史,则一朝之政迹俱湮。夫人生族父母,传自祖祢,诗书遗训,手泽尚近,虽在至愚,类能抚否卷而兴感,盼风木而怀。迨夫递传日久,奕叶迢遥,询本源而莫对,州实蕃衍,问流湖而不知,甚至昭穆紊淆,尊卑倒置,亲疏长幼舛谬者,尤难指数。由斯以观,谱之备于下信,犹史必备于上要,为士庶之不可阙者矣。

吾族旧郡原本河南,迨行恭建勋封爵,始分天水。其旧郡俊郎公以前之源流,世远年湮,未能考溯,亦势之无可如何者也。即径族人暨人凤、芑九、光振数公,同宁邑数处诸前辈,或齐成诸,或忝邑志,或获自手录口述之所流传,亦仅悉我行恭公传数世。

至昆清公始入闽,家建州,再传迁宁,更传迁连。其中世次盈缩不一,甚同则忝以历朝之年数,尚多阙漏之难稽。以故斯谱所载,自迁连以上仿欧阳子编谱阙疑,不详远祖之例,存其世次,用备参考。另以入汀始祖荣祖公定为一世,由兹以降,详加编列,三世礼太公支分五,仅传其三,礼和公支分二,仅传其一。其间有家于东十里者,则移自四世崇福公。有仍居城市者,则为崇高、崇富、崇智三公之嗣裔。聚族而处,瓜瓞颇繁,历经复传十有八世。由元暨明,经数百余年,虽各有家乘之足稽,尚无合谱以传信。

贤父巷亭公世序一十有四,凤性好友,笃重族谊,慨汀谱未修,抚宗系而履叹,嘱贤汀刊言之至再。惟时谨承严命,日袖纸笔,诣族姓家搜簿订抄,主载不足,又走墟墓间,磨括碑版,检寻讳字葬处。经年余始成卷帙,近忝近稽,颇有头绪,意将考核付梓,以慰父志。乃天不愁遗灵椿顿折,又数年堂萱继萎,五内惨裂,逐复中止。

迄今越十有一年,贤已逾周甲,深惧扶轮夹毂,继起乏人,无以慰光灵而偿夙愿。乃不惜桑榆晚昭,重行校对,序定昭穆,尊卑长幼,昭然可按。族人欢跃,或乐捐资造成,俾付剞劂,抑何幸欤?继自今惟原我同族览斯册牒,知燕翼之实难,群深獭振,识葛荞之当庇,﹝母﹞[毋]纵斧寻。庶几人怀敬诚,户兴仁让,我列祖在天之灵,或亦鉴之,罔恫怨乎!至若继老述事,犹赖后起,虽笃庆前光缵戎。

今追乎祖而垂裕后昆,似续仍待于耳孙。是昭闻衣德,祖武之绳,又贤之愿望靡既者。

大清道光五年(1825)岁次乙酉重阳月 穀旦

居汀十五世裔孙 抡贤 百拜谨序

【注】此序来源于福建长汀大同东埔村《邱氏族谱》。序作者抡贤,清道光十年(1830)乡行。

重修丘氏荣祖公房谱记

眉山苏氏谱引曰:“亲尽无服,则途人也”。吾所视为途人者,兄弟也。兄弟之生,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为途人者,势无如何也。如此而欲油然兴孝悌之心,不有谱牒,何以溯其本联其支,为子孙建无穷之计?《礼》曰:“敬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族谱之作,亦即敬宗睦族之意也。顾穷源溯委,作者固难承志继先,修也不易。韶等惧先泽之凋零,憾修名不立,窃睹此而滋愧焉!

吾族由连入汀,久无谱。我祖愧非公承祖吃亭公命,遐考近稽,鸠工庀材,越十一年翕成卷帙,明世次,序昭穆,诚盛典也。洎今四十余年,少者壮,壮者老且死,兼之兵燹频仍,谱版散失,若非亟为修谱,将世远易忘,族繁益疏,何以笃宗盟而光前烈?忆辛酉返家,检拾旧版时,家母李孺人诒韶,曰:“此我先翁心神所萃,继志述事,汝曹勉为之!”韶闻命,夙夜祗惧,奈贼氛未靖,欲修未能。

今海宇承平,感念先人,敬承母训,爰集众酌力匡勷,更命弟观易、观恒修残举废,师先祖遗意,征故老见闻,录其所知,阙所未知,悉心校雠,计四年而告成。夫今日祖父,即前日子孙;今日子孙,即异日祖父。后人视今,亦犹今视昔。肆斯谱者,继继绳绳,保世大,各矢其敬宗收族心,毋忘夫守先待后之念,则孝悌之心油然以兴,不致以途人相视。韶此举也,未必无小补云。谨为记。

大清同治十年(1871)岁次辛未端阳前二日

居汀十七世裔孙 观韶 百拜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福建长汀大同东埔村《邱氏族谱》。

录抄族谱序

窃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浚则泛滥无所归,根不固则枝干无畅茂。苟不栽培深厚、浚源导流,不啻拔本者以求木茂,塞源者而望流长矣。由此观之,则源流不可不知,谱牒不可不录也。盖录者实难,而修者尤更难也。苟能矢一孝义之举,遍处阅稽,不耻顾问,讲求参核,虽难之中,犹为易也。

余髫年丧怙,幸祖母遐龄,母孀守贞,七龄习儒,诗书颇识。每以世系谱帙为是慕。间尝咨询族耆,细访父老,皆莫知所自始,辨其所由来。

于民国十六年岁丁卯,有杭邑南坑宗叔祖,经商鄞汀多年,辟居汀东之草坪,延诣其家,开设学校,训蒙习读。有长老名达光者,须发斑白,心极仁慈,终日坐谈事故。询余谓先生几世分支,余心甚惭愧,则曰:“因民国乙卯年间,族谱被洪水溺腐,无从考征。”伊曰:“吾之族谱存焉。异日馈奉,翻阅遍览,胸中了然,始知源流世系。”喜不自胜,不惮劳苦,特秉笔录钞而珍宝之。携回梓里,俾后世永为龟鉴云尔。

民国拾陆年(1927)岁次丁卯仲夏月中浣

嗣裔 琴和 盥手谨序

【注】此序由福建长汀分会提供。

续考裕后世系序

非诚之难,诚而与谋合者实难。非诚之不足以全终,亦非谋不足以成事。非然者,往往有半途而废、临事而惧者,皆末存至诚好谋之深心也。虽曰成事在天,而谋事则在人矣。果能眷眷怀顾,终始惟一,曷患厥勋之不克成焉?即以考世系、穷源委,亦不外此意也。

邱氏源流创始,前人既立谱修文,支派注明,委曲详尽,历历可观。余因窃有感于前,特续步于后耳。于民国戊辰春,值清明日,阖族群集总祠祭祀,予也在焉。将录钞谱牒具一披陈,宣布毕,众皆忻然称善。予则曰:“前车可鉴,而此地辟居本末,将欲汇集一册,以求全备,庶无棼淆,敢望诸公一助可乎?”谁知满座默然。予则愤然起曰:“前读书者有之,今毕业者有之,年高硕德者有之,农工商贾者有之,何竟乏一人识大义存孝心而赞襄哉?”良久,座中一人出,曰:“虽善无征,恐未能尽美矣。”予曰:“至诚无息,玩索而有得焉。”

遂辞归,乃歌曰:中心耿耿兮,极切瞻望。逐日往来兮,谁与同伴。登山临水兮,笔食壶浆。索隐探幽兮,搜寻遗忘。定其坐向兮,相其形状。荆棘丛生兮,刈伐光张。碑镌显朗兮,登时志章。依稀仿佛兮,容后参详。适天气之清灿兮,助予举尝。赖祖宗之灵爽兮,聊表衷肠!

歌罢,援笔载录于谱。夫谱者,传信之书也,所以别尊卑,明世系,序昭穆,订实事也。然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传则帝王继绍,无逾越之紊;谱立则祖宗源流,无倒置之讹。嗟嗟!作史固难,修谱非易,千支万派,源本则一,殷勤致意,慎始全终。上可光于前,下可裕于后,苦心劳力,固所愿也。是为序。

民国拾七年(1928)戊辰岁仲夏月下浣

嗣裔 琴和 续序

【注】此序由福建长汀分会提供。

发现宋时念三郎字朝亮公暨李夫人茔墓

锡侯、祯祥二位宗叔,嗜古探幽,登山临水。回忆去年三月间,游于汀州北山背之丘家山,忽见荆棘丛中露出一角石碑,挖掘出土,碑文依稀可辨,发现“宋始祖念三郎公暨李夫人之墓”。

经查上杭县湖梓里谱载:“念三郎讳晞字朝亮号()轩,宋景定进士,官拜昆山令,改蓼江尉,升邵武参军。祖妣韩、傅、李三位夫人,生子八。”此坟附近左右及门堂下所筑或旧或新,诸坟皆是清一色本族伯叔坟址,故此地名曰:“丘家山”。事实证明,此处确系丘氏祖山无疑矣!

如此源流可溯,此诚谓英灵不泯、幽光必发,犹孔壁之经文也。厥后,邀集汀杭叔侄数十人,偕行登临查看,确实名胜之地、牛眠之穴,无不欣喜。合议将此情状并绘图告知族众,募捐备尝值祭,特设募捐筹备处于汀城同德和号内,并择定民国十六年七月初四日竖碑。祈乐捐者踊跃报名,以便刻碑。幸甚!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四月吉日嗣裔发起人:凤昌、觐广、开先、步瀛、赓邦、锡侯、泉芳、履乾、枫林、炳光、逢英、祯祥、锦先、从先、同禧 合敬启

【注】本文来源于中华丘氏谱馆资料室,原件为毛笔手写繁体字影印件。

27.永定县

前序二

上杭丘氏为大,衣冠踵接,文献蝉联。至于资产之盛,尤以为胄。故夫人物之英豪气象之高迈者,不问可知其为丘姓子也。邑之尚论故家大族者,指必先为丘氏屈。独惜其族谱之作未有是焉。是盖兵燹叠经而失之欤?抑或各私其脉而未尝会于一欤?不然,何族大而无谱耶?

先生讳鼎,丘氏之十世孙也。一旦动水木本源之思,慨一族无谱,惧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于是搜辑上祖之遗牍,采取族人之记载,广询博访,参互考证,而得其详焉。欲作一谱以垂永久,而未得其例,乃商确于予,求为归一之法。予因取而阅之,则知丘氏之族,其源出于江西右建昌路新城县三都人氏,住居则在石城蛟湖堡西林之地。有讳曰致政公者,宋嘉定间避兵来杭,创置田业,立家配娶而兴起焉。致政生一子,曰:念七。公以进士为大理寺评事。念七生袍山,袍山生元善(爱山),元善生同鉴,同鉴生三子:长曰良弼。弼生存耕、存义、存礼。存耕生三子:应宗、显宗、严宗。存义生二子:华宗、振宗。存礼生二子:惟凯、宗。应宗生陵嵩。显宗生陵高、陵长、陵山、陵闰。华宗生仓、嵩、岗、崇、岩。陵嵩生隆,陵高生准,陵长生温沣。嵩生凤、鸾、鹏、鹄。岗生赣、渭、溶、浣。崇生只济。岩生鼎,今为长房,开设永定,因迁太平乡里而居焉。三曰良佑,天绝其嗣而无后。次曰良佐,生存道、存忠、存政。存道三子:岳宗、陵宗、衡宗。存忠无后,存政生一子:泰宗。岳宗生海、嵩、通。陵宗三子:洪、浩、泓。衡宗生茂盛。泰宗生仁、义、礼。海嵩生四哥。通生毛哥。洪生环、珦、璘、琦。浩生璲、琰、升。泓生祯、祥。茂盛无嗣。仁生暲、旼、晰。义少亡。礼生时、晖、昭,今为次房,杭邑而居焉。

若鼎,则岩之子华宗之孙也。鼎之行动以百计,今固又子而孙矣,而为其子之行者又倍之。族属繁衍,服杀而竭至此,而不谱以属之,决不可也。今当为之,法欧、苏之立例,据所可知不妄援于已远,详其所至,不轻遗于已疏。自致政公以下六世为一图,自六世而至十二世,又提而书之。由此以后,世世相承,虽百世可书也。既又为之条其事,行之实,各以行书于图之后。而凡坟垄词翰以次书入,详番精核,不泛不略。而前后明白,如指诸掌,诚一族之典籍也。鼎将缮写以散授其族之人,因为之言,曰:“族谱之有裨于世教也,大矣。所以明宗庶,序昭穆,辨亲疏,笃恩义,罔不于谱焉。是系苟为无谱,则源流失考,世次无据,长幼疏戚弗序弗知,曾不三四世而喜弗庆,哀弗吊,遂至视其至亲如路人,其可乎哉?”

故世称士大夫家者,必以谱为尚焉。然谱之作,由于子孙之贤。今观丘氏,自致政公以迄于今,十三四世矣。而鼎也,乃能倦倦然以作谱为念,而图成之,则其所以尊祖敬宗之心,弥缝骨肉之意,一何至哉!非贤而能若是乎?兹谱已成,使凡丘氏子孙一览之间,而有以知源流之远,实出一人。族属之多,本同一祖。尊尊而亲亲,长长而幼幼,将宗庶以明,昭穆以序,亲疏以辨,恩义以笃,是不特人物之英豪,因有以全其性分之固有于焉。衍世德而无穷,振家声于悠久,则斯谱之作,小补云乎哉?浅效云乎哉?《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又曰:“子子孙孙,弗替引之”。请诵此,以为丘氏后人劝。

明弘治十年(1497)

奉直大夫 协正庶尹 知连州事 同郡 廖辅

【注】此序来源于福建上杭1997年编《上杭致政公一脉宗谱》谱首。本序是永定人丘鼎在1497 年主持肇修致政公一脉宗谱,请长汀人廖辅所作。廖辅,字舜文,号东山老人,弘治二年以贡知寿州,后知广东连州。丘鼎,字宗器,号友轩,致政公九世孙、举人岩(字公望)之子,户科给事中丘泓堂侄,福建上杭太平里(今永定培丰长流)人。丘鼎青少年时随父居于广东归善训导官邸,父逝扶榇返杭,守孝三年后遂世居福建上杭太平里长流。

1497年鼎公为了肇编族谱,在祖居地广询博访,参互考证,始知致政公由江西石城迁长流开基。写此序时致政公没上接伯四郎、没有祖父三五郎、没有曾祖三郎法言、没有高祖乔公。

前序六

邱氏出自营丘,为太公望所封之齐地,厥后因地为氏,代有达者,遂为海内著姓。而闽粤之邱,丁户尤为蕃盛,皆断自南宋时三五郎公为始,独未尝妄有所附。虽唐宋以前无从稽索,而自三五郎公以下,皆厘然秩然,绝无淆乱凌杂之弊,可谓代有纂述,文献足征矣。

考三五郎公生子十人,而吾祖居四,称伯四郎,是为世祖。孙念七公首以科第开吾族先声,登宋淳祐十年方逢辰榜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治狱平允,所全活甚众,而名究未尝大显于时。殆所称阴德犹耳鸣,惟己独知之,而人不及知者欤?传至九世广文公、黄门公,遂大发其奇。当明正统、天顺间,先后登科擢第。而广文公以名孝廉,官归善学傅,振铎芹宫,陶育人才,多所成就。黄门公以名进士累官都给事中,正色敢言,弹劾不避权贵,所奏章疏,皆为国计民生起见,宦迹具载《明史•列传》中。

吾辈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若黄门公洵不负所学矣。他若嵩公、浩公之孝友性成,鼎公之淡泊自守,均足以励末俗而挽颓风,固非独一家之望而已。后之继起者展读是编,当亦思绳其祖武而毋至坠乃家声也。受书此以自勖,并以勖夫后人。

道光甲辰(1844)岁修谱

乡进士 候选儒学教谕 良弼房廿二世孙 梅

【注】此序来源于福建上杭丘春淮1997年编《上杭致政公一脉宗谱》。该谱所转载序文多有错别字和漏字。

序作者梅,一作楳,致政公裔,今永定县人。序中谓“孙念七公首以科第开吾族先声,登宋淳祐十年(1250)方逢辰榜进士”。经查我丘氏在1250年中进士者,仅有江西萍乡丘应从和福建侯官(福州)丘闻之两人,无所谓念七。丘应从官至知府致政,已有志书记载。若念七果中宋淳祐十年进士,则念七就是丘闻之。1277年泉州蒲寿庚叛宋,念七公一家逃隐上杭长流定基。念七公源流有待其后裔考证。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