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安徽省)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5 16:30

六、安徽省

1.灵璧县

灵璧邱氏重修族谱序

自古名家大族,莫不有谱。谱也者,为亲亲而设也。其有不知尊祖敬宗者,以不立谱故耳。谱之不立,则骨肉谊乖,源流失序,何以代虽远而弗湮,人虽多而不紊,令一室洽友让之,风九族蔼敦睦之化乎?况我氏族,值同治兵燹之后,族谱遗失,使不溯其由来,不修其谱牒,将孙不知祖,子不知父,遂至数典而忘而其所自者有之矣。故曰:谱者,人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则颠倒无据,可不慎欤?

予虽不敏,曾寐永矣,因商之族人重修斯谱。幸我族中,尚有能知其大略者,言有明之世,代居睢宁县境花园庄。其后时际明末,流寇掠境,迁山东新马厂一支,迁邳县西南乡今名邱家楼一支,迁灵邑迤北之马厂庄一支。

人曰:谱以传信,故不祖远,而以始迁祖为始。始祖兄弟三人:大公讳孟江,由马厂迁今之东楼;二公讳孟林,迁惠家庙,三世后又迁今之西楼;三公失名,迁于南湾,迄今已三百余年矣。于斯时也,约同族众,远稽近考,逐户咨询,书名字,详配氏,辨嫡庶,笔事功。更遵古法,以十六字为行第,传绪不乱,不惟先人之名字不没,并使裔世之班次不淆。不然,世日益远,族日益繁,致尊卑莫判,次序无分,奚以成一脉之谊乎?

自有谱以纪之,子子孙孙,按谱而知其人,因人而考其事,且有家法规训以申其儆,传铭赞语以道其贤,则家乘之所系大矣哉!倘后世继续增修,率循维谨,俾瓜瓞绵绵,无忘祖考之自出,与子孙之所由分,即年湮代远,统序昭然,岂不甚善?因将所议,排行字约,朱书谱首,以贻后昆。

                     十一世孙复元 重修

中华民国拾捌年(1929)吉日

【注】此序来源于安徽灵璧。

2. 颍上县

邱氏宗谱序

邱氏沿淮一支先祖甫环公,原籍山东枣林岗,明代南迁沿淮,因无史书考稽,故不知系明代何年而来。甫环公携妻前来颍南庙台的邱家岗定居下来。甫环公陵墓现在庙台集南头淮河北岸。另有同胞兄弟一人迁至淮南附近定居下来,如今也是宗族庞大,因两地近代素无往来,近况不详,故无法按宗续谱,所以两族之间因疏而远。

四代以后,一支迁往霍邱叶集西大山怀,由于历代隔绝,至今永无往来。总之,凡我华夏邱姓人家不论散居何地,溯本追源乃一脉之宗也。

甫环公定居淮滨躬耕田亩,养妻教子不辞艰辛,以至于家道甫康,人丁兴旺。传至今日,已历十五世。邱氏祖孙,历代以耕读为本,忠孝传家。虽然子孙繁衍,宗族庞大,但历代无有权贵显达之流;然而老诚练达,知书晓礼者,代不乏人。反之,由于宗支庞大,难免人品不一,虽然良莠不齐,而犯科触律者,历代绝少。为了振兴宗族,并使散居各地的邱氏宗支辈份统一,不至错讹,故再行续谱,乃族人所望。

邱氏沿淮一支,宗谱虽然历代相传,但几毁于兵灾水患之中,唯赖十世孙仁生悉心保存,方使流传下来。十年浩劫,破旧立新,宗谱也在破旧之列,几番抄没,幸被仁生保存下来,又使宗谱躲过劫难

仁生,字恩普,乃邱氏沿淮一支之十世孙。他为宗族贡献之大不可言喻。一九八四年(甲子)十月十六日,他为以上字派:生、士(世)、大、德、永、保、长、良、为、本、忠、孝、传、家。但因事在仓促,所做多不规范,故而此次他又以耋年耄岁之高龄,不辞劳苦,四方奔波,为将邱氏宗谱续修得正规统一而奔走不息。此人乃邱氏沿淮一支,十代之孝子贤孙也。

此次续谱,各支族人不遗余力,尽职尽责,为宗谱再续做了不懈的努力,以此方显出邱氏子孙谨遵祖训,秉承祖风的光荣传统。余虽不才而铭曰:

甫环先公,原籍山东。南徙淮滨,一脉永恒。不官不商,唯书唯农。子孙忠孝,宏扬祖风。

为表先祖之德,余故书联以赞之,联云:先祖德馨,荫育万代;子孙繁衍,悠远千秋。

又联云:淮水东逝,阅不尽千古风流人物;先祖懿德,孕育万代孝子贤孙。

颍淮一支邱氏九世孙解功撰于2000年(庚辰)孟夏十六日

【注】此序来源于安徽颍上。

3. 怀宁县

族之有谱也,上而尊祖敬宗,下而展亲睦族,振古如兹矣。古者,锡姓以立宗。因氏之辨支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百世而不易者也。氏者,别其子孙之所由,分数世而一变者也。故周以下姓氏浩繁,如齐、鲁、宋、卫氏于国,戴、武、宣、穆氏于家,虞、夏、商、周氏于号,他若司马、司寇、王孙、公孙、东门、西门之氏以官、以爵、以居者不一其类。又如汉以下,疏之易而束也,枣之易而棘也,敬之易而文也。支分派别,初若错综难纪,徐而观之,皆有条而不紊。要微谱牒,则不能根源之悉辨也。

古者,天子有纪,诸侯有史,大夫、士有志。沿及西晋南渡,北地之世纪荡然。唐太宗始诏高士廉、岑文本赉天下谱牒,参订同异,作《姓氏志》。一时士大夫始有考证,而各为家乘。宋欧阳公自为谱,准汉年表以为纲,故其言曰:不知姓氏之一迁于桐,遂与隆公之子姓渐且疏,逖然在卺公之所出,则不可以涣散而不收。今续斯谱合而纪之,一展卷而木本水源了如指掌,则孝达于先矣。昆季子孙莫远具迩,则仁孚于众矣。所谓一举而仁孝备焉者,其在是乎?

昔邱公鲁瞻与先大夫为莫逆交,世好有自来矣。今其谱成,余益得睹老成之典型,故远稽姓氏之由,近考同安之系,而叙之如此。

康熙四十四年(1705) 岁在乙酉 季秋上浣之吉

文华殿大学士 兼礼部尚书 加二级 眷生 张英 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安徽怀、望二县民国卅二年(1943)《邱氏诒谷堂六修宗谱》。此序在《潜山邱氏族谱》称为《三修谱序》。撰序者张英,安徽桐城人。三十七岁中进士,清代名臣,康熙间为相。

人道莫重于尊祖敬宗而收族。上自天子,下及庶人,无贵贱,一也。一举而三善皆备,则家谱之修是已。谱之名起于周,延于汉,递传于宋、元、明,名家钜族,莫不以是为兢兢。其间为草创、为续修者,未易更仆数。其为书也,上考世系之所自出,下序宗派之所由分,自亲及疏,由近而远,恩以相爱,分以相联,事至钜也。

我族自营邱发迹,派衍淮安山阳。我祖隆公,山阳之宿儒也;弟卺公,余忠宣公之壻、泗州之镇守也。元季,余忠宣公守安庆,卺公副之,官授万户侯,家于同安坊。隆公以淮安倭寇酷烈,遂挈赵妣,揣五子,投弟卺公来皖城,卜居于鸭儿塘。隐栖设教,兄弟相依,情足亲也。后陈友谅陷皖城,卺公从忠宣公殉大节,子海民、济民亦与之同死,孙仲美、仲英、仲华逃窜于桐、怀、潜之郊。而我祖隆公因城市湫隘,亦遂嘱子携孙,分迁乐土。溯厥由来,我族与桐潛邱姓固皆淮安山阳之裔,同出一源者也。奈支分派别,不得不各祖所自出耳。

隆公之子五:长曰珊,郡庠也;次曰琏,教谕也;三曰福,都指挥佥事也;四曰禄;五曰霖,则亦考授迪功郎,游邑庠焉。自是递传,世有谱牒。明季流气肆虐,焚劫居民。我族原谱被毁残,纪载间有缺者百年矣,幸未尽为灰烬也。故一族之所自始,五支之所由分,先畴旧德之留遗,罔不可披断简残编而寻其绪。爰集族人而谋之,各自旁搜,互相参考,敦讲余先生以为厘订,使疏者可亲,远者可近,生者不至相视如秦越,死者各有木水之本源,庶有当于尊祖敬宗收族之义云尔。

余先生才学淹博,叙次详明,洵足信今传后,以为吾族光。自兹以往,阅世系则深维一本之谊,辨宗派则恪守名分之防。其尊长则咸慈爱,夫子弟其卑幼,莫不敬奉乎?父兄恩日隆而谊日厚,情弥亲而分弥笃,使怀、望两邑争以吾族为礼义名教之族,则幸甚,幸甚!

乾隆五年(1740) 岁次庚申 孟冬月穀旦

贤易字尼九 十一派孙 贤昂字千里 十二派孙 良楷字青云 良谟字轶群 同撰

【注】此序来源于安徽怀宁“诒谷堂”《邱氏宗谱》。

邱氏宗谱叙

水一源而百千其派,木一本而百千其枝。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先儒之论详矣。

余今观于邱姓,而斯言益信。邱姓系出营丘,由青迁豫,自豫迁淮,代有哲人。其自淮迁皖,为怀、望两邑之宗,则隆公其人也。公有盛德,为当时名儒,生子五,皆克缵父志,振家声以昌其后。今望之石隆山,翘然杰出者,若而人则长公珊之嫡裔也;怀之白塘湖,巍然物望者,若而人则次公琏之支派也。福公、霖公之胄,吐奇竞秀于麻塘湖;禄公之嗣,含英咀华于石镇下沙潭。

夫自元之季,世隆公始迁,至于今三百余年,而支分两邑,派衍四区,生齿之繁,人物之秀,彼此交辉。隆公及厥子五人,积厚之流光,讵不伟兴?虽然,族大者世次不分,则虑其淆而无别也。势涣者恩谊不笃,则虑其疏而弗亲也,是皆不知敬宗收族之道也。邱氏诸君子忧之深,虑之切,爰聚族人而为修谱之谋。议倡于前,群和于后,咸以是举为急务,而乐观其成。是其父兄之教,子弟之率,亦可见矣。

稿既成,贤易公命子良荣携以示余。余按其世次而知隆公,以盛德开先五子,以诗书绵泽,故久而弥炽弥昌若此也。古所谓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亶其然乎!

继自今谱牒既修,家范益肃,邱氏诸后起,益敦本源之谊,共笃宗族之义。由是而修孝修悌,以爱以敬,人皆古处,士尽凌云,为皖国之名门望族,则隆公之流益远而泽益长矣。是为序。

乾隆五年(1740) 庚申岁 孟冬月 穀旦

雷川易齐副举人 郝邦壮步高氏 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安徽怀宁“诒谷堂”《邱氏宗谱》。

谱之修也,上自天家玉牒,下及庶人家乘,莫不本苏公之谱,引欧公之谱例也。

我族以地为姓,始于太公封齐。嗣后文物代兴,事功炳蔚。续五代时,邱冠先少有节义,为给事中郎。邱杰有孝行,丧母,只啖生菜。唐时邱孝恭,勇力过人,封高旨而为郡公。宋时邱灵鞠,嗜学工文,典郡守而为祭酒。邱迟,有文誉而为中郎。邱仲孚,为山阴令,长治剧通权变,撰《南宫故事》百卷。奈代远年湮,只觉扬棼竹册,时移世变,未能数典不忘。惟元季隆公,以宿学名儒居淮安之山阳。继因兵乱,由淮迁皖,投弟卺公而爰居爰处焉。至卺公见忠宣余公“靖难”,遂与二子海民、济民俱殉大节,贻留三孙仲英守怀,仲华迁桐,仲美迁潜,而隆公遂挈五子分居怀、望两邑。迄于今支分派别,而实则同出一源。

凡前贤、卿相、仕宦序载老谱者,原原本本,已昭于日星,了如指掌矣。自道光十六年续修后至今,三十余年,人丁蕃衍,贤才众多。不及时纂修之,恐生故,难以记明。坟墓或有失所,甚至等宗族于秦越,视家人如途人,其何以迪惟前人光乎?

阖族诸君子倡议重修,甚为美举。进愧年老,右臂偏枯,左耳半聋,不堪复胜其任。逊谢有品有学有德有才者,和衷共济,赞襄修明。深思谱以尊祖敬宗为先,修谱以整纲饬纪为要,序昭穆,别亲疏,决嫌疑,明是非,敦本睦族,乃百世不易之法也。

所幸在祠者,恪遵成宪,率由典常,不矜才使气,不藏怒宿怨,相亲相爱,无诈无虞。且也淡泊明志,俭素流风,不尚侈汰,不事浮华,济济多士,翼翼小心,不愆不忘,遵先可信无过,有典有则,裕后永矢。弗谖狐笔麟经,缵承列祖之骏业,凤毛燕翼,佑启百代之鸿猷。缉缉螽斯,群处和集,绵绵瓜瓞,条畅枝繁,庶乎丕振家声,蔚为国华焉。是为序。

时 同治十三年(1874)岁次甲戌孟冬月中浣之吉日

十五派孙 邑庠生 传进名道培 字继增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安徽怀宁。

五修宗谱叙

种族之说,所从来远矣。《易·同人》之象曰:“君子以类族辨物”。《左氏传》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礼记·三年问》曰:“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以此知古今中外,世界人类陈列品,大都薰莸异器。泾渭殊流,固未可执,新学家之名词,而概以同胞目之也。试以五洲比例之,若黄种,若白种,若红黑种种亦夥矣。人未有类黄种亲,而白种、红黑诸种皆疏者。又以中华比例之,若汉族,若满族,若回蒙族,族亦繁矣。人未有类汉族亲,而满族、回蒙诸族皆疏者。家之有谱,岂非辨种族,别亲疏之证书哉?

吾族自得姓受氏以来,某也文,琼山望重;某也武,天水名标。华胄遥遥,昭然在人耳目。倘乔攀阀阅,故事铺张,如闵君认子骞为先人,郭公拜子仪之墓次,不几诬宗族,羞当世之士耶?达不敏,滥竽纂修之列,其远者姑勿深考,第就近者而稽之。饮水思源,数典殊未免难忘耳。

忆自元季,始迁皖国,迄今垂四百余年,隆公吾之嫡祖也。厥后,公遂挈子五公,聚族于怀、望,卺公吾之从祖也。厥后,公之裔,聚族于桐、潜。支分派别,椒衍瓜绵,孰亲孰疏,洎初修纂辑者某公,续修纂辑者亦某公,三修纂辑者又某公,四修纂辑者达祖父烺公,谱图具在,前人已言之详矣。达又何必屋上架屋,床上叠床哉?虽然,达因此重有感焉。

三代下,封建井田之制废,而宗荐因以不行于世也久矣。汉知徙大姓实边,而不知复宗法。魏晋立图谱局,而不知复宗法。唐重门第,至以宰相领图谱事,而不知复宗法,坐令良法美意,荡焉无存。呜呼!噫嘻!彼胡弗思宗法之立,即佐官府养民教民之原本耶?官府有教养之责,所谓养不能解衣而推食,所谓教不能家谕而户晓,惟立宗子以养之教之,则官府所不能治者,宗子得而治之,官府远而宗子近也。顾氏亭林曰:“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罔攸兼于庶狱,而民自不犯于有司。”观此益知宗法之关系,诚非浅鲜矣。

方今我国家宪政一新,实为目前之要点。究之地方自治,尤必以宗法为权舆。周官之乡老族,师其炯鉴也。果能立宗子为乡职之先河,凡一姓自治其一家,推之亿万姓各治其亿万家,斯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平矣。区区承先启后,岂遂足增宗族光宠哉?

宣统二年(1910) 岁次庚戌 季冬月穀旦

十七派孙 太学生

后蒙钦命安徽巡抚部院 提督军门 诚会督练处奉旨

由安徽武备学堂毕业 保奖五品 挑选常备军

丙午岁抚宪恩加保蓝翎 拔入督练公所将校研究所现任江西巡防右路第十五营正官 远寿 名濬字子忠

旵东 暨弟候选县丞 远达名作葵字楷南 寿衡 盥手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怀宁《邱氏族谱》。

4. 潜山县

二修宗谱序

古姓从邱,如左邱、壶邱、咸邱,吾邱之类不一。邱,疑从复省而皆推本,营邱氏,营邱氏兆玉璜,以开金版,巍巍功烈至今。武成之祀与文宣之庙貌等其苗裔胙姓,散处方岳者,宛在陶唐岳四时,此固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天地自然之姓也。皖之邱一门,死义生气凛然,其遗孙之迁桐者复以善倡而务引翼之甫,再传而文学起家剖符大郡,遂与古诸侯侔矣。无他则亦水源木本所从来者深远耳。予世与邱戚识,邱多长者,知世符奇其才。而君性高洁,耻以雕虫小技售居。恒自诧曰:孝友为政,谱帖亦一家之政,一姓之史也,吾其纂承焉,既成以命予,而予益有多于世符也。今天下裹章服,怀玺绶号称士大夫,赫奕而雄里门矣。尝试询其始,若高拭目视不一,应即有通人杰士,莫克举古始民初,莫克究藐二宗九族于河汉。而世符能以精神溯厥先纪信纪疑,经之纬之,粲若列眉,而晓泠如指掌也。仁孝哉?夫仁率祖,孝显亲,率之显之以浮荣,何若率之显之以实录,令贤贤亲亲之为久远也,且也作求绳武子姓,公秉之懿也。是编续而令怀懿者庄玩之,必且于封疆思义,于剑垂思善,于文学思自奋于勋名。邱之先绪不坠矣,即谓世符此编善述兼之,善作可也。予是以多世符也。

时 崇祯五年(1632年)岁在壬申春王正月

赐进士 中宁大夫 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

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奉特旨加服色一级 前广西、河南两道监察御史巡视两关

眷生 方大任 谨撰

【注】此序由安徽潜山分会从网上发来。

四修宗谱序

桐邑邱氏自元季始迁,迄今四百余年,承承继继,硕大蕃滋成一巨族。溯其先,忠义丕著,迨夫中叶,立功于桐,以故子孙昌炽,代有闻人,考诸谱牒,麟麟炳炳,纪载璨如乡。先达巨公前后叙述,阐扬褒美,昭示来兹,盖自古圣王之教天下也,莫不从亲亲始。大本既立而万端推曁,悉缘此以允。今邱氏一门,独于宗谱再三致意焉,是其亲爱之心、孝敬之义。征诸尊祖睦族,联合姓于一体,别支派于同源,虽宗法久废,而犹行古之道也。邱氏之谱,创自前明景泰癸酉年,续于崇祯壬申年,至我朝康熙乙酉,又经重修,历今七十余年。予姓益蕃衍,支派益纷繁。而邱子虞敦、兰曙诸人,恐久则涣而日疏也,因谋诸合族佥议续修,庶使渊源有自,远迩攸分,昭穆序,尊卑明,世守先人之遗泽,共遵奕叶之芳规,岁时蜡腊,俎豆馨香,聚族人而互相劝勉之,是举诚不可稍缓也。大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邱氏力行懋德,历有由来。而子孙复敦庞湻朴,崇实礼义,将见诗书,簪绂鹊起,鹏抟必有其人起而大振家声,均可于今日以卜之也。是为序,以应敏求昆玉之请。

时 乾隆戊戌岁(1778年)阳月上浣之吉

赐进士出身 朝议大夫 翰林院检讨加五级 纪录四次 戊子科山东主考、庚寅科湖南主考

刑部广东清司吏郞中年家眷侍生姚鼐 拜撰

【注】此序由安徽潜山分会从网上发来。

五修谱序

尝考司马兴效周谱而作世表,欧苏效世表而修家乘。无非欲敦本睦族,详支派于列祖,教孝悌于一家也。予姓谱牒,自望云公倡修而后,一则有世符、则予公,再则有与典、与益公,三则有圣川、兰曙公,迄今六十余年。族类多而居处散,房分众,而生育繁,使不及时修明。吾恐尊卑亲疏之失序,生娶卒葬之未详,其何以绳祖武而昭来许哉?予等不才,鉴前人之模范,作续修之章程,以卺公为发祥之祖,以美公、英公、华公为迁潜、守怀、迁桐之祖,亦犹苏氏之谱,其族以味道迁于眉山,谱即以味道始也。至图系、世次要,不过仿眉山以例。皖水易欧式而为苏修,上则一派横书,有条不紊;下则数行直叙,无事不详。宣功德于傅赞,寓法戒于规条,俾子若孙一开卷而知:忠则有卺公,武则有福公,文则有宁公,以及名义显宦。又有禧公、全公,庶忠孝生于一心,勋业显于百世,而能承家法祖,有递相焜耀于皖江间者,奚必漫援阀阅,以华今日之宗哉。是为序。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蒲月谷旦

                    积善堂裔孙谨述

【注】此序由安徽潜山分会从网上发来。

五修宗谱序

吾尝展阅家乘,自卺公殉难皖城,厯代相承,其有功于朝廷,有益于社稷,有利于人民者,盖难更仆数矣。为人子孙不知身之所自出,与祖功宗德之所由来,即为不孝。是故殚精瘁虑,创修宗谱于前者,有望云公,有世符、则予公,有与点、与益公,又有伯父兰曙、圣川公,大抵皆各展才智,恪矢精诚,使历代祖宗之德业,无不有所阐扬,世系支派之亲疏,无不有所厘定。乃自乾隆四十三年至今六十余载,世愈远而支愈分,丁愈繁而族愈。苟不修之,不将骨肉视若途人,至亲俨如疏逖乎。前戊戌岁,堂兄念诚公倡议续修,有志未逮,临终以大任嘱予与侄松秀,予不敢怠,庚子春与侄聚族合谋,为文总者有梦麟、梦金、渭川、人和、惠民、鹤来;为赞襄者,有素封兄及云山、正乾、云贵、松青、元爵、彬然数人。夙夜励志,风雨不畏,辛勤寒暑,不辞劳瘁,惟冀河南世纪尊卑不紊,名分昭然,生乎吾前者不使抱恨九原,生乎吾后者不使遗憾百世,兹当岁时再易新简,初成,予之得慰兄嘱,而遂于志者,实赖诸董事之力也。爰述之志不朽云。

时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岁次辛丑蒲月谷旦

                  十三世孙贤柞谨识

【注】此序由安徽潜山分会从网上发来。

六修宗谱序

邱氏,皖江巨族也。自宋、元、明以迄我朝数百载,继继绳绳,子姓之昌炽者,几蔓延天下。溯厥由来,则昉于营邱。宋末世居凤阳、泗水。元季邱巹公为忠宣余公婿,官封千户侯,同守安庆,拒寇兵陈友谅,血染征袍。时穷势迫,偕其子海民、济民殉难死义,以其大节不夺,直可贯日月而壮山河,崇祀忠臣庙耳。海民子二:仲美、仲英。济民子一:仲华。仲美徙潜,其冢孙志海,恩赐袍带,封淇国公,复命为大将军①。仲英守怀,再传而禧公,举乡进士,荣膺百里侯。仲华迁桐,越三世而宁公,官鹤庆太守。峻公官始兴县教谕。其余为荣、河二尹,为真阳典史,为定海巡司,指不胜屈。

沿至明季,干戈扰攘,戎马奔驰。出奇计、据昆仑,则有若全公之保潜阳;展经济、护城池,则有若山公之救桐邑。其以官受禄,以功受封,以德受名,卓卓可纪者,类皆青简标显,为古今所倚重。嗟乎!印则累累也,绶则若若也,义则汤汤也。古所谓善积者庆必余,德盛者后必大。余尝读史,盖不胜鼓舞满志也。

今邱氏纂修宗谱,支分派别,悉出同源;叶茂枝繁,总归一本。兰清、桂馨、有恒、培森等请余序以弁新编。余嘉邱氏为忠孝节义之门,其散处潜、怀、桐间者,罔不螽斯蛰蛰,瓜瓞绵绵。将见农服先畴,士食旧德者,必远征先世图籍,近考高曾仪型,而油然生忠孝之心,勃然励节义之行矣。爰走笔而为之序。

光绪十七年(1891)岁次辛卯小阳月 穀旦

赐进士出身 员外郎 吏部签封司 云南副主考 姻弟 王嘉善 拜撰

【注】本序及以下三篇谱序由安徽潜山分会提供,原件载民国十九年修“积善堂”《同安坊邱氏宗谱》。该序作者王嘉善,临安人。光绪十四年进士,曾任贵州主考官。①该序认为本支系四世志海乃明永乐淇国公丘福。

七修宗谱序

邱之为姓,肇自营邱。扶风、吴兴,俱为发祥之所;凤阳、泗水,悉为迁乔之区。以滋以润,寝炽寝昌。

迨至元末,始有巹公,出宦游于皖邑,于同安坊居焉。是时,寇军陈友谅祸延天下,困陒长江。忠宣余公为安庆郡守,而巹公为余公之婿,遂任千户侯职,并力抵御,大小数百战,血染征袍,救援不至,粮草兼尽,同死于难,是尽忠也。尚遗二子,海民、济民,勇冠三军,亦随之而死,是尽孝也。巹公室人与余公内眷俱投风节井,是尽节也。忠孝节义萃于邱氏一门,凡皖江巨族,孰与此伦哉?

厥孙有三:仲美、仲英、仲华,见机而退,效微子之故,智仿留侯之旧径。于是仲美徙潜邑于昆仑山前;仲英守怀,居于白麟山侧;仲华迁桐,筑室于花园坂河家圩。《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斯之谓欤?一再传,有讳福者,谥淇国公,复封大将军。有讳禧者,景泰丙子举人,授文林郎。有讳宁者,官鹤庆太守,继升镇南卫经历司经历。其子若孙为始兴教谕、真阳典史、荣河二尹、定海巡司。

累世以来,登仕版者,指不胜屈。若言其功德,不更有可考证者乎?秦免矾贡,保安潜阳,救护桐邑,郡县两志,纪载昭然,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

邱氏乃吾乡之巨族,世居数百余年,故谊未之或绝。今后贵族续修华乘,而请序于予,予将临别赠言,序诸卷首,以敦乡谊云尔。

民国十九年(1930)岁次庚午 冬月 穀旦

清庚子科举人 暨任民国参政院秘书 众议院议员 复任安徽实业厅厅长

云锦光晨闻 拜撰

七修宗谱序

流分派别,自有同源;地异代殊,当知同本。然祖宗之功德,非谱以纪之,虽美而不彰;子孙之世系,非谱以志之,虽盛而不传。数典忘祖,昔人所讥。凡所以溯姓氏,序昭穆,尊尊亲亲,长长幼幼,慈孝之心油然而生,友恭之义怡然而尽。谱之有关于名教也明矣,续修岂容缓欤?

我族自太公封于营丘,其子孙以地为姓,代居扶风。迄汉,有俊公迁居吴兴,此为发轫之所由来也。若六朝时,梁有违公,文章华国,其文藻采人,《文选》推为文章之宗匠。若唐有和公,官交趾都督,抚绥尽情,荒域安之,宗光宗明。若崇公,为四川置制使。及宁宗朝,韩侂胄揽权,迁为江淮宣抚使,力辞不拜,其气节凛然有大过人者。

至元季,我始祖巹公,英勇善谋,训士卒,整行伍,有古良将才。居岳丈忠宣余公幕府,运筹帷幄,以功封千户侯。适陈友谅寇安庆,公血战力竭,殉难而死。德配余太君,举子二:海民、济民,亦尽节。一门忠孝,与日月争光,宜乎配享忠臣庙,附葬烈士墓,血食不朽矣。海民子二:仲美、仲英。济民子一:仲华。三公当干戈扰攘之际,俱抱明哲以保其身。美公择潜阳槎水坂昆仑山麓居焉,此为迁潜之分祖。英公择怀白麟居焉,此为迁怀之分祖。华公择桐花园坂何家圩居焉,此为迁桐之分祖。

再传福公,为都指挥,功封大将军,谥祺国公。禧公,景泰丙子举人,授文林郎,宦游政绩,郡志昭然。浚公,进礼部尚书。宁公官鹤庆太守。峻公官始兴教谕。厥后荣、河二尹,真阳典史、定海巡司。历代以来,班班可考。

然谱之修也,亦有所自。创自望云公,迄于道光,已五修矣。惟道光之修,余先祖父善政公与孟陶公等先后董其事,广为搜辅。较前考核,犹为精详。至光绪之修,有桂馨、有恒诸公,遵先大父之遗训,今已四十余载,复议续修。余随桐、怀诸君总理斯职,但年近六旬,笔墨久疏,焉敢妄为更易?且前人所辅家乘、世系、图式、文传、条例,成宪俱在,惟守祖作孙述之旧而已。

去秋坐馆,今岁告竣,越一载而功遂成。凡我族人,每届享祀之余,展其图,览其篇,源源本本,了如指掌,不啻萃千百人如一堂。将见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兄与兄言友,弟与弟言恭,不难寝昌寝炽,蒸蒸日上,岂徒士食旧德、农服先畴而已哉?《传》曰:明德之后,必有达人。余能无厚望也夫?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岁次庚午 冬月穀旦

                    十九世孙 鹏程 谨序

四世祖志海公序

自古有天下国家者,文武并重。故司马之设,即继于司徒。我四世祖志海公讳福者,固元末千户侯,保障皖城之巹公孙也。其生平行事,莫不备载明纪。

自建文己卯元年秋七月,燕靖难兵起,时王为奸臣谢贵、张昺所祸。王以计取斩之,乃安集军民,以福公为都指挥。庚辰二年夏四月,命福公将骑兵十余万进攻德州。辛巳三年春二月,王自撰文祭阵亡将士,张玉等涕零如雨,自焚所服之袍,以衣亡者。福公见王愤怒,谓朱能曰:“王志气如此,何忧大业不成?”如是,公与薛禄潜兵掠沙河沛县,设伏击之。壬午四年五月,又潜遣福公西行二十里,以小舟潜渡,大败南军。九月封靖难功臣,首封福为淇国公。至成祖己丑七年六月,命福公为大将军,往征本雅失里。公直薄敌人,遂殡于营中。此皆公之气奋风云,为国除害,志安社稷,报主捐躯。

宜乎!恩赐袍带,立像崇祀,至今不衰焉。记曰: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而明著后世。其公之谓欤?兹因梨枣将登,敢综其崖略,而弁诸端简。

裔孙 銮 谨述

5.  望江县

邱氏宗谱序

从来谱之修,溯其源、清其流也。溯其源,祖所出者著;清其流,本乎祖者昭。谱之为功大矣哉!

贵族邱氏,自周赐姓以来,由汉及明,世代文人蔚起。邱岳兼文武之才,叨理宗“忠实”之赐。仲孚尽东南之美,获王健迈种之称。玉寿孝恭荣受爵秩,邱贺、邱浚博士。尚书灵鞠,嗜学工文,才堪祭酒。仲深著作甚富,一代文宗,耄福之贤功。夙著琼杰,以忠孝传闻,无非光前而裕后著也。

成祖二年,贵斌兄弟先后乔迁,支分折桂之秀,派衍吉水之清。族望浔阳,光辉蒲邑。益吾有志未逮,幸令令嗣、逢时、绍胜、自新诸翁继述先人,仿祖遗稿,寻欧、苏之引,探原委之由。序尊卑,则条分缕析;黎少长,则棋布星罗。此固尊翁之淹贯多才,而亦诸公之克缵先志也。

宗谱玉成,苗裔麟振,非溯源清流之力,其孰能与于斯哉?是为序。

                   眷教弟 邓济廷 拜赠

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仲冬月 吉旦

【注】此序由安徽望江分会提供。

邱氏宗谱序

盖闻国之有史,而家即有乘。家乘者何谱也?谱者,所以示其同而辨其异;同者,不得分之使异,异者不得混以从同。

溯自周赐姓以来,邱府之传其累累矣。先族名贤,世远年湮,难以枚举。幸遇逢时,伯岳父偕岳父绍胜诸公倡义纂修,披阅由来。追富谦公为始祖,贵斌、贵福为肇迁祖,禄、昭、章为继迁祖。条分缕析,分支别派,犁然各正,无遗憾也。

更堪志者,中叶诸公若在,兹绍五、泗友、孔来、安仁、佑我、品泉等下帷攻苦,旧志功名,祖鞭猛着,或蜚声黉序,或优人增广,济济多士,最称盛焉。尔时皆欲辑修,特以丁寡费艰,不能遂志。迨今子孙昌炽,族大丁繁,我伯父及时修订,兼值蒲亭王、孙、李三名士,才学素著,互相参定。所谓国有史而家即有乘,光前裕后,诚不诬耳。

晚虽不才,忝列东床,几忘固陋,俚句附尾。是为序。

劣婿邑庠 刘之佐之孙 德林 顿首敬撰

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仲冬月 吉旦

【注】此序由安徽望江分会提供。

邱氏重修宗谱序

盖闻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史原以纪事功,古今来,图王争霸,谁不虽各立门户,而责实于史册也哉?虽然,史犹为群雄并记之书,惟谱实为一氏不二器。夫不二则宜同,同则宜修。便不搜溯收族,其何以尽尊祖敬宗之道欤?

粤稽吾叔祖楫公,本吾祖谦公之弟也。在不知者见之,以为前数重修,几不如今之纪载而班班可考者哉。岂知吾一世祖谦公,自明成祖二年前诏卒,至二世祖斌、福、禄、章、昭五公,由吉水而﹝廷﹞[延]徙书,然奚暇计及谱之万一乎?越后先祖辈有志重修,无由穷溯本源。今幸我各庄诸人,同恒敬宗收族之志业,经邀集通津庄,同修考核。始祖生殁,及由来详细处,诚足尊为五庄之老本,无不欣颂,从而述之曰:莫为于前,书义弗新;莫为于后,虽盛弗传。夫岂异而不同也哉?是为序。

十八世嗣孙 士明 明交 学凤 松林 士青 明成 耀林 同敬撰

       光绪戊子年(1888)仲冬月 吉旦

【注】此序由安徽望江分会提供。

6. 桐城市

同安丘氏族谱序

予以寻医问药之故,息肩桐城何家圩丘氏之里,国子上舍生丘士安,承其尊公志原之命,宾致鲤庭,以家谱请为序。

丘氏世居同安小南门同安坊。元季之变,志原大父济民挈家逃难,流寓同城。考君仲华,赘於邑南何家圩周氏,因以为家。志原君躬勤瘁,以立其门户,丰裕矣。遣子学邑庠,既升胄监,仍隆师别墅,以淑诸孙,年过八十而笃励之志不少懈。古人云:广积不如教子。丘氏有焉,子孫其勿替引之哉!

【注】此序原载《钦定四库全书· 康斋集》(明 吴与弼撰)巻九。本序作者吴与弼(1391—1469),字傅(一说传),人称康斋先生,江西临川人(一说崇仁县人),诗人、学者。吴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屡荐不出,著作甚丰。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