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浙江省<衢州市(衢江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5 15:24

6.衢州市(衢江区)

叙谱

论姓氏之书,古史官之载记也。三皇之世,辽阔难稽。五帝以来,历夏、商、周,存于世本之录可见,故传史得依焉。司马迁史稽诸牒,以成其书。后之言氏族者,资以为据。自是以来,汉赵崚有《三辅决录》,后汉有《邓氏官谱》。而应劭有《氏族》一篇;王符《潛夫论》亦有《姓氏》一篇。迨至魏明置州郡,中正立本,设状以求人才。晋、宋因之为谱局,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而谱官备矣。晋挚、虞始撰《昭穆》十卷,贾弼、刘湛、王僧儒、何承天辈有《姓苑》二篇,著书多至数百篇,少亦数万言。又考唐兴言谱者,此路敬淳之《衣冠谱》为宗。柳冲之《百姓录》、韦述之《开元谱》,次之李守素,亦名士明姓氏。后有李公淹、萧颖士、殷寅、孔至,为世所称。先是,梁武帝留意谱籍,诏王僧儒改定《百家谱》。而王氏之学,本于贾弼,笃承簿状,广集百氏谱记,专心治业,传子匪之,匪之传子希镜,希镜传子执,执更作《姓氏英贤》百篇。执传其孙冠,又按欧阳永叔,有《谱图序》。苏氏明允,起而修明之欧氏,则世经人,违法太史之年表。苏氏则丝联派属,如礼家之宗图。虽体各不同,而尊尊亲亲之道,炳然具举,可考如镜也。于是,而谱学盛矣。江表乔姓,则右王、萧、谢、袁。东南吴姓,则尚朱、张、顾、陆。关中巨姓,则称扬、杜、柳、裴。山东大姓,则先崔、卢、李、郑。岱北诸姓,则贵元于宇文、长孙而诸牒矣。世有三公,为膏粱。世有令僕,为华腴、尚书、领护。甲而方伯,乙散骑常待,丙而部郎。丁官有世胄,谱有世职,而谱品精矣。齐鲁秦吴氏於国,尹房乐陸氏於地,东门北郭氏於居,司徒司空氏於官,晋魏而降,中原郡姓著称。齐周之间,四海通望右品,而郡望之号详矣。山东人士,卢、郑、崔、李之徒,负其阀阅,增價卖婚,于是制律定财,而婚对之类别矣。唐之谱牒,盖始于大家,改于高修。于中而定于开元。曰录曰志,考于诸史可征也。自是以来,姓氏之书焕然明矣。降及五代,干戈厮扰,衣冠扫地,赵宋惟凭才学以取士,朱明专重科甲以为荣,不矜世胄谱学,于是遂微。暨我皇清统御万方,姓氏之繁于斯为盛,谱牒之事益大兴焉。且族之为言,簇也。像,夫物之群聚而类序也。姓之为言,生也,言其所自生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也。自姓氏宗法之制定,而谱牒益无穷矣。夫姓氏於人,犹衣裳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源。垂裳顶冠,足以明其身也。探本穷源,足以知其所来也。如失其源,必沦其身。虽古世家之后,不免流为工佣隶,而懵莫知思以自兴也。何哉?盖因谱之不修,寝失其宗。故圣人敦万类叙彝伦,为天下后世立无穷之训。赐姓命氏,以区别贵贱亲疏,俾其因姓氏而兴起,知吾身之所自。此皆聖贤、王公、达官之宗其德功。言既有立于先,夙兴夜床,思继于后,以无忝尔所生。于是,使天下之人致忠竭孝,相从事业,室家之好,与国同体,社稷巩磐石之安,黎庶享升平之福,比聖帝明王立极垂制。而谱牒之修,以俟后之孝子贤孙,必能有以齐其家者,固所以急先人之务,而实为开启万世子孙敦一本之谊也。云耳。

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岁在癸亥孟冬月榖旦

赐进士第 翰林院内务府待诏 诰赠大文学

           邱公讳璜号渭侯先生谨識

【编者注】此文来源于浙江衢州市《衢江分谱》,由衢江分会提供。

7. 江山市

族谱序

尝谓源远者必流长,根深者叶必茂。物固有之,人亦宜然。我祖法从公,自唐卜居上黎,考所发祥,系太公之后胤也。究所由来,实黄帝之苗裔也。然其间岂无孝子仁人,为之溯其本末,以传于后哉?但世远年湮,而更姓改物,非耳目所习见,而传闻罔据,故宁置于不论。如高山荒奠之谟,昭考受命,成王因之,而元公制礼作乐,立之太庙,追王止于三王,禘祀上帝,乃尊后禝以配之。

我族以法从公为始祖,又推二居士为始祖,从出之祖莫非此意也。慨自唐宋以迄于今,冠裳文物,簪笏累世。如宋之时,十二世祖讳登公,父子孙曾沐朝廷之盛典,一堂五代甲第蝉联,后先济美,本其尊祖敬宗之意,发为忠君爱国之心,此皆足以动人之孝思者也。

厥后嗣而修者,代不乏人,延至公季,遭寇焚毁,存者无几,有容生公搜而集之,而谱如故。迢嘉靖三十年辛亥,有伯铨公复起而修之。谱牒更新百余载,幸有宗贵公念谱几残缺,焦心劳思,极数载之经营,旁搜远引,存者集之,缺者补之,庶灿然复明于后。至今七十余载,明季鼎革,兵燹蠧蚀,谱虽百余存不一二。

又有族叔讳岳者,侄讳崐、讳隹诒、隹景、隹诺、任效等之数人者,又皆一时贤豪,克绳祖武者也,独念谱之成于前也,历有人以纂辑,谱之递于今也,可无人以修明乎。于是同心戮力,不辞况瘁,毅然而膺钜住,远自旴江吴楚,近自泰宁以及同邑乡堡,搜罗采集,删繁就简,大约仿诸欧苏之式,以取中焉。两载之间,殚精竭力,而梓人始告成于一旦。今而后不惟亲疏之杀有以辨,长幼之序有以别,即百世以上之祖,考稽其遗迹,考其行事,宛然在目。煌煌乎,诚为一代巨观矣。岂知非数人有综理之才,具旷远之识,存仁人孝子之念,深水源木本之思,实未易几此。

登自愧无能,恐不克胜任,第稍出余力,以勷厥事。今幸目睹其成,遂不禁喜而表之。曰:水之流也,无忘其源之远;木之茂也,无忘其根之深。吾族子姓,蕃衍而累世荣昌也,更无忘其祖宗培植之功也。尤冀阅是谱者,慎无易视之也。是当重之若夏鼎商彝,珍之如宝弓大训。展玩之余,否啻先灵之临其上,我祖我宗之凭其际者矣。虽欲不世世守之,不得也。后之贤者,继而修之,庶不负诸公仁孝之心,而得与天壤并存焉可也。是为序。

时 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岁季春月

        二十七世孙 道登 顿首拜识

【注】此序来源于浙江江山《邱氏族谱》。

近世士大夫家谱类多夸靡。一则子孙喜揄扬祖父,摭拾浮游,赞诵失实;一则执笔者好为炫文,肤词璕采,铺张而不觉。间或援摘六经字句,不拘义类体裁,非士大夫家所得称述者,涉于疵累,二者交讥抑亦过矣。

岁甲戌,英告养归里,慈待之暇间,得观览邑亲戚族谱,虽佳,或不免此弊,用是瞿然。辛巳,同堂兄弟辈议建迁居祖穆轩祖祠,并及修谱一事,爰以属。英愧不能文,未敢违长者命。因思前届家谱之修,距今四十年,生齿日增,居址递迁,世将渐涣,不为记载,倘更延数代而思辑之,恐支派茫然,无从援据。因会集各支尊长,查对旧谱,联缀新丁,殚厥小心,抉讹正误,以定新制。始于甲申之春,迄乙酉之秋,历一期而谱成。

粤稽受姓源流,书传备载。琼山文庄公考核甚详,无庸复赘。始祖则依宁都老谱所载,慢怃公灵溪分派考为据断。自二居士为一世祖,分派则以旧谱。万一祖为支祖,派列三房:长太乔中太伯幼太行,又各编卷次,易于稽考。体式合欧与苏,图列明晰。至前代文翰各体,未敢全删。大抵务从简约,宁受固陋之讥,勿致失于夸靡,为有识者所笑。

昔钟伯敬为友夏刻诗南都,友夏书戒,勿乞名人一字为叙。兹家谱之修,不过志生殁葬娶,以家人叙家事,而乞请缙绅敷衍篇幅,非足为荣。征所见之不广,英愿继自今,同支族姓,克自树立,共绍书香,积善余庆,延及后嗣,绵祖泽于无既云。

时 乾隆三十年(1765)岁次乙酉仲秋月穀旦

                三十六世孙 大英 敬书

【注】此序来源于浙江江山《邱氏族谱》。

原序

谨按灵溪大成宗谱,修于顺治戊戌,源于嘉靖乙未年。老谱世系源流,皆慢庑先生编述,考据精核,世次详明。且明文庄公序、陈方成先生序,邱氏谱具系出自河南二居士。则吾族子姓称河南郡天水郡者,以二居士为一世,确不可议。

吴兴灵鞠,仕于宋齐之代,其时建都江左,子孙不应仕魏,则吴兴一派不得妄增明矣。仕宾公为二居士之十二世孙,游寓邵武禾坪。法从公为二居士之十六世孙,由邵武和坪迁义宁军,即今建宁,复迁上黎蟠湖高坑。灵溪老谱纪笔彰彰,且七世祖文妣温太夫人卒葬灵溪,墓碣巍然,左右列石,记载各派迁移,与谱符一。今特编二居士为一世祖,水源木本不敢忘其所自云尔。

时 乾隆三十一年(1766)岁次丙戌仲秋月吉旦

法从公二十九世孙 郡庠生 上峰 敬书

【注】此序来源于浙江江山《邱氏族谱》。

岩家山丘氏新修宗谱序

宗谱何为而作也?为子孙序昭穆,明本源,别亲疏,记葬所,人道之大经,孝子仁人所不能已也。盖知有谱,则知有族。知有族,则知有祖。万殊一本,千派同源。且也,令父子、夫妇,生婚卒葬,一目了然。则祖宗之坟,千百年不至失为荒丘。世系之派,千百世不至视为途人。是谱之修,信可以承前启后,丘氏世德流光,甚有赖也,岂小补乎哉?虽然,予犹有望焉!

邻村岩家山昌惠五兄台,与吾为莫逆之交。昆玉五人皆务农为本,勤俭自得,将续新谱。持其旧谱示予,系出福闽,始祖伯郎,自上杭而移居长汀,自湖阳徙居大田,是为大田始祖。十七世孙讳茂太、茂奇公,昌惠曾祖善青鸟术,游于衢之西邑,爱岩家山山水,遂家焉。

旧谱成于故乡,重修数次,道里远遥,山川间隔,谱牒难以合修。欲自迁衢始祖,续而载之,旧谱什袭如初,商于予,予曰:“继往即以开来,有志者之所为也。”传疑何以传信,上杭之谱未尝合于湖阳,湖阳之谱未尝合于大田,大田之谱必合于岩家山,于曾祖茂奇公毋乃拘甚。且生于大田,终于岩家山,是诚岩家山丘氏矣。是为序。

时 道光二十四年(1844)岁在甲辰阳月穀旦

           西川眷弟 揭金波 顿首拜撰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嵩高邱氏宗谱》卷一。

须江前村邱氏重修族谱序

木之为干为支,其末各殊,而其本则一也;水之为派为别,其流各异,而其源则同也;人之为戚为疏,其后各分,而其初则皆合也。苟源流之不辨,本末之不详,数传以后,问以高曾之名字,且有昧然不知者。况乎由一本而九族,而又有迁徙易地之隔,欲求其长幼尊卑之不紊,远近先后之不淆也,恶可得欤?甚矣,记世系,明本末,辨亲疏,序昭穆,必不可以无谱,而仁人孝子,敬宗收族之心,乌容已于谱之修哉!

岁丁巳,吾里邱氏大小者,修续谱乘,而商余以序其概,川之意亦良嘉矣。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然此长者大人之事,非卑陋浅学所敢闻。川又曰:当今之长者大人,我不敢请,其好恶不足以当是非,非毁誉不足以公善恶,宜得直而不华者,庶可取洵于后世。子其无辞焉。

盖尝考邱氏之初也,自太公封于营丘,其支子遂以地为氏。当周之盛时,蕃昌不息,而湮寂于秦汉者,时势使之然也。洎乎伯显公之处河南,接人以恩,律己以严,视人之不足,犹己之不足。其子德公,立朝右,为时名臣,实伯显公有以启之,而河南邱氏始著。厥后有封谭国公者,有封武卫将军者,有以经学传世者,忠君爱国,代不乏贤,摩肩接踵,照耀耳目。

噫!盛矣哉!及方怀公游学南丰也,亦不过欲继先志,振旧风已耳。自受室于操氏,竟为军山邱氏之远祖。至宋、元、明,其间伟人、硕士,亦复不少,则邱氏之利于迁徙也明甚。立基公实有志于斯,援挈家东徙浙之须江,以陶为业,朝夕匍匐,其四子亦随之未尝少懈。越岁,而公仍回故乡者,公之念祖也。既归,而即终于故土者,天之限公也。

呜呼!公其有未了之心欤?前之立军山,徙邱家排,徙庵基,而大宗作焉。后之迁上岗坝前村,而谱乘宜亟修焉。是能补立基公未了之心者,即邱氏之贤裔也,而使世系纪本末,明亲疏,辨昭穆,序此物此志欤?

所愿后有作者,螽斯麟趾,世济其美,与河东之柳、华阴之杨,同称其盛,此余之深望也。夫然则以方怀公为远祖也,可立基公为近宗也,亦可因书之以诏将来。是为序。

时 咸丰七年(1857)岁次丁巳仲夏月吉旦

              同里 乐古轩徐玠 敬撰

【注】此序来源于浙江江山。

合修族谱新序

从来事由合而分者,道之所为,一本而万殊也。事由分而合者,道之所为,万殊而一本也。是以族贵大而繁,谱贵统而一。

稽我丘氏,自太公封于营丘,以邑为姓,丘氏始于此矣。至梁、陈间,二居士起家河南,因以名郡。传十二世,有仕宾公者,客游邵武禾坪,遂寓而家焉。延十六世二郎法从公,由禾坪迁居建邑北乡上黎堡,是法从公实上黎开基之始祖也。由唐而宋而元而明,忠臣义士,孝子节妇,以及迁徙之繁衍,科名之赫奕,足以光昭家乘者,班班可考。则修谱之功,更不可忘矣。

吾宗修谱者,前明永乐间则有容生公,嘉靖间则有伯铨公,万历间则有宗贵公、传贤公。国朝康熙癸酉,则有岳公、昆公。雍正丙午则有立定公、任藻公,乾隆丙戌则有鹏公、鳌公,嘉庆辛酉则有甫山公、昆塍公,皆统以大宗,合一修明,有功于谱者也。乃至道光戊戌,运会递迁,人心不一,遂有议为分修房谱者,于是一房倡之于前,各房踵之于后,竟以一帙分为八帙。其中参差紊乱,往往有之。

予于同治丁卯,幸选明经。戊辰长至,登祠谒祖,族中诸君子揖予而言曰:“族谱之修于今已七十年矣,房谱之修于今又三十余年矣,况当此兵燹之余,播迁流离,不知凡几。生娶没葬,难以稽查,若不亟为纂辑,恐散佚遗忘,何以绵祖德而联族谊耶?第房谱不如族谱为尽善,而修族谱较修房谱为尤难,然不必畏其难,总期归于善耳。”佥举予为总修。予固辞。

越明年己巳长至日,复登祠与祭,伯叔昆季佥曰:“谱事定矣。某也司采访,某也司出入,某也司誊录,某也司校对,而总修之任,非子莫属,其勿庸坚逊。”予愕然者久之,乃勉强从命。然私衷自揣,窃愧学疏才浅,不胜其任,未敢必事之有成也。爰于庚午暮春,开局公祠,一时同心协力,竭虑殚精,讹者正之,疑者阙之,总以不没前人之遗迹,不启后人之猜疑,懔懔然矢公矢慎,莫敢或遑兹幸矣。比及三年,聿观厥成矣。噫,是何谱愈繁而成愈速也?其殆我祖宗默为呵护以至此欤?抑亦诸君子竭力赞襄以至此欤?

予不敏,不敢贪天功以为已力。惟幸谱牒告成,向之由合而分者,今复由分而合。庶几上慰祖灵,下副族望矣。将见声名文物焕然一新,风会人心翕然一变,诚吾族一大兴机也。至于服先畴,食旧德,更能搜之益广,考之益详,俾斯谱永垂于勿替焉,是可补予之所未逮也。愿以告后世之有心收族者。

时 同治十一年(1872)岁次壬申仲冬月穀旦

例授修职郎 廷试进士 候选儒学训导 三十三世孙 炽 薰沐拜撰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嵩高邱氏宗谱》卷一。

邱氏族谱序

邱氏之世系,自太公封于营丘,以邑为姓,邱姓始于此也。至梁、陈间,二居士肇基洛阳,河南厥后功高爵显,而河南郡著焉。至再传德公,三传和公,由洛阳徙居郿州。历数传至七世,孙文公迁灵溪。至十二世孙仕宾公,客游邵武,娶禾坪刘柏女,遂寓而家焉。历二世平宗公、三世小亮公、四世乔公。乔之二郎法从公由禾坪迁义宁军,即今建宁县在城堡,复迁居上黎堡,即今邱家排。乃法从公实兹开基之始祖也。

自此以下,阅历二十六世,孙付年公,复迁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廿九都沙河上,即今仁和街,亦建宗庙。又历三世,仰旺公又迁至浙江衢州府江山县,卜居释迦坂创业成家。

至予洪选,历传虽远,谱牒有存,纵当此兵燹之余,迁播流离,为子孙者必须搜罗断残之简,编创设先灵所凭依。况夫祖之有祠,犹人之有室,前有千古,后有万年,千支万派,咸登其堂,悉入室识其宗,曰:吾系某氏之孙,某祠之裔,以得所统属。其事也,非可忽也,亦非易任矣。

兹幸矣,特逢一时之盛,英姿而杰出,各有以慰祖灵之心,明一本之义,相与合志同心,协力经营,各助银钱,会众卜地,遂建祠于上台。栋宇高大,门第广远,设祖宗神主于其中,置孝子节妇于左右,祭祀蒸尝,牺牲既成,粢盛必洁,衣服悉备。济济子孙虔忱乎灌献,肃恭乎骏奔,真得尊祖敬宗之巨典者也都哉!

邱氏亲亲之仁,永锡类之。向则由合而分者,兹则由分而合矣。概自唐宋以迄今,本支源流纪笔彰彰,统绪详明,无不绳贯丝连,朗若列眉,则水源本木之盛,孝子顺孙,善为继述,庶几永垂勿替,岂非历代之巨观也哉?是为序。

时维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桂月穀旦

          三十一世孙 洪选 熏沐拜撰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嵩高邱氏宗谱》卷一。

洋广天容公序

盖闻孝思锡类,诗有明文,积善余庆,易垂至训。凡属族姓之蕃衍,皆因先德之宏深,余于邱翁得之矣。

世旦公世居江西南丰之丁桥,于康熙年间,徙至浙衢江邑十四都长坑垅,见其山水清涟,不禁表而白之,曰: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尚何待言,旋言归复我邦族也哉?于是挈眷余氏太孺人,卜宅于兹。传至二世,笃生为谦,支分三房堂构,克承家声丕振。因地势狭窄,复移居于东山底,继迁洋广,俾立室家,生子有五,而翁则居次。

屈指计之,倏已数十余载,尚未建有祖庙。幸于光绪丙子春,诸董理文德、廷旺与堂弟仕林等会同各派宗长,派丁劝捐,卜吉于嵩高之地,建造宗祠。至八年间,酌议合修宗谱,考世次,溯源流,遗者补,残者修,疑者阙,信者录,搜罗采集,删繁就简,大约仿诸老谱之式,以取中焉。期月之间,殚精竭虑,而梓人始告成于一旦。

今而后,不惟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即千百世以上之祖考,循其声名,考其行实,了如指掌,煌煌乎诚为一代巨观矣。

际此一阳始生之日,诸翁名天容者,嘱予为序。予不敏,叨依葭莩,忝附茑萝,爰不揣冒昧,因聊述数言,以陈其大概,并冀邱氏积德功深,而累世荣昌也。是为序。

时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仲冬月穀旦

            姻晚生 朱永庆 顿首拜撰

【注】同是1882年撰谱序者有朱永庆和朱庆永之名,当系同一人,可能是提供者笔误。然永庆和庆永,何为真?不得而知。

长坑垅源流序

夫谱修之,所以明尊卑、辨等威、别亲疏、序昭穆也。然流之长者源必远,根之固者枝必茂。如邱氏系太公之后,实黄帝之苗裔也。故古之赐姓有以伯仲为氏者,有以讳名为氏者,有以官爵为氏者,有以受封之邑为氏者。邱因营丘,实以地为氏者。

惜乎,世远年湮,文献无征。历数朝后,有以仕梁为都统者,即邱氏之始祖,号二居士,肇基河南,遂以名郡。子德,继承父爵。三世和公,封平城郡,历陈、隋,归唐进封谭国公。四世行恭公,拜大将军,有功于唐,封天水郡。及五世崇公,降官虔州指挥使,遂家虔化。七世孙文公拜爵光禄大夫。公立祠于灵溪。祖妣太夫人温氏产四嗣:齐、鲁、晋、楚支分四房,自是甲第世济,官爵蝉联,礼乐科名,代有伟人。然子孙蕃衍,迁徙他邑者,不可概考。唯我齐公支下后裔,继传十世方怀公,游学南丰军山,遂寓而家。

历传廿五世思诚公,迁居汀桥始族焉。由是延延绵绵,传至康熙年间,吾祖廷镜公生三子:世晨、世星、世旦。兄弟徙至浙衢须江,卜吉于十四都长坑垅。见其风淳俗美,遂居于此。晨、星二公娶而无后,惟旦公生有七子:怿、恂、慓、慎、怀、恪、协,支分七房。嗣后因地势狭窄,由是,长房怿公迁居洋广;次房恂公生有二子:为富、为贵,徙居本里内长坑垅,肇基创业,勤俭克家,螽斯衍庆,子孙蛰蛰,亦越于今百有余岁矣。尚未建有祖庙,幸际时盛,各怀保祖之心,明一本之义。

至光绪丙子岁,予父时扬协助同仕林、文德、好和、廷旺等佥谋建祠,以妥先灵。购买基地于嵩高上台,见其地势广平,前对秀峰,后环碧水,诚胜地也。由是,尊长俱皆踊跃,各科出洋银以为建祠之费。不数年间,而祠宇告竣。然谱牒不修,生、终、娶、葬仍失其考,甚非所以光前裕后也。

岁壬午,诸尊长父老,共深水木之思,复有事于修谱。爰择仲春之月,会同各派宗长,稽查各支子孙,照丁派资,合修族谱。吾族远近先后,尊卑大小循循然,有条而不紊。庶几,上妥先灵,下联宗支,洵盛举也。总齐、鲁、楚三公之后,而使之涣者萃、分者合、信者录、疑者缺。凡仕宦迁徙,翻阅可了如指掌。兹当谱事告竣,诸伯叔父老嘱予为序,予因浅见寡闻,聊序其世次源流,以垂永久。至若,润色鸿猷,以俟后之能文者。是为序。

时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仲冬月穀旦

            裔孙 鋆源 顿首百拜甫撰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嵩高邱氏宗谱》卷一。

丘氏历代系序

居士始祖生梁世,系出洛阳德和继。四世行恭有勇谋,隋朝大业推大器。

崇公袭爵事高宗,日读文章迈唐世。文仲以孙赠光禄,卜居灵溪生四支。

齐鲁晋楚裔渐蕃,积厚流光生机宜。教授方怀籍军山,季卿国承是其裔。

厚六宁保称儒林,摄生继兮永勿替。万九自幼号九郎,世五成勇承世系。

守让德行重乡闾,世居大洞溪以西。大乡因此振家声,邦校一人衍六支。

福缘善俊余及和,六支推下俊子多。三七公传儿辰甫,递至思诚江西居。

南丰丁桥系旧土,屈指世系刚廿五。德智尚直递相绵,大宾仁新拱积传。

相承赖有廷镜公,三子晨星旦不同。世旦公有迁居志,卜地居住长坑垅。

江山始祖世旦推,一支绵下七子来。怿恂慓慎怀恪协,怿公三子分鼎足。

独有为传泰土宇,全家移向洋广住。六子仕林承先志,建祠修谱竭忠贞。

历代宗亲远相承,河南世系全在兹。

三十八世孙号顺昌,至河南郡丘公字为传,系余通家之称。其祖世旦公,由江西南丰丁桥迁居江邑十四都长坑垅。生子七:长习怿、次习恂、习慓、习慎、习怀、习恪、习协。公父习怿生三子:为带、为谦、为传。公堂构克承,家声丕振。因居卜地窄,复迁洋广地方居住。勤俭治家,世务农业。兵燹之后,因乱离而弃素业者,指不胜屈。

公独素位而行,无入不得。圣人云:素患难,行乎患难。公之谓矣!处身概从俭约、居家训垂义方。每动念时,辄以建祠修谱为急急,惜乎有志未逮,未免抱憾九泉耳。公之六郎字仕林,为余之亲翁也。克承父志,倡首起建祠之议,询诸各派宗长。佥曰:事关创建,任责非轻。必获二三同志者,始克勷成盛举。于是翁偕族中贤而才者,置基地,度山木,开基于光绪丙子之春。

方其鸠工庀材时,群虑所损资费不敷所用,而翁独以一人之身总理财贿,用度不足,竭力经营。故当时族众,以翁之公忠咸心折之,以此知翁之急公仗义也。

祠既成,而宗谱未修,此愿殊难终慰。翁于是复谋诸众,协力同心,越七年,壬午纂修谱牒,而丘氏之谱系,遂班班可考。非翁之作事老成,有始有卒者欤?余茑萝幸讬,愧乏文才,无以传公恩。悉翁之干事颠末,爰不揣冒昧,据其实以为之书云尔。

时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仲冬月穀旦

         眷教弟 郡庠生 朱文运 拜撰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嵩高邱氏宗谱》卷一。

江邑毛回源流序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史记一朝之治乱,家谱载历代之名讳。宋太祖所以诏天下群修宗谱,盖以正民纪也。

予稽丘氏自太公封于营丘,遂为受姓之始。以二居士家于河南,实为发源之祖。由是二世德公,三世和公徙郿州,生子十五,而行恭居次。五世崇公,仕隋降官为虔州指挥使,遂家于虔之钦贤里。至七世文公迁居灵溪,而丘氏之世系于以传焉。

越八世齐之,九世机宜,俱属家嗣。十世方怀,序居其三,由宁都灵溪游学南丰军山,寓姓操名应龙者,家富十万,馆甥于室,聚族于斯。递传十二世祖仕宾公,行李整自军山,脱骖停于邵郡,家禾坪,而平宗其嗣也。宗生小亮,亮生乔。乔之次子二郎法从,卜居上黎高坑,世则十六,年则数百,本宗开代之祖又始于此矣。

延至百四公与弟百五,由上黎复迁南丰廿九都仁和街,遂于是肇一小宗数百年,宏开甲第,大衍人文。由此观之,二居士为河南发源之祖。法从公为上黎开代之祖,而百四公又为仁和街始迁之祖也。一脉相承,谱牒彰彰可考,奚庸赘述。

自兹以下,阅历四十五世,祖讳任近字伯远,于康熙年间,徙至浙衢江邑廿三都毛回,卜宅于兹,固已百有余载矣。今荷天之福,祖宗之灵,有裔孙习文者,与宗长仕林、廷旺等会同族众,竭力经营,建祖祠于嵩高之地,复殷然念及于修谱一事。

今谱将告竣,爰乞序于予,予亦闻知公之梗概,因不羞草拙,而记其巅末,未敢释回增美也。特就其所知者而笔之云尔,是为序。

时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小春月穀旦

         姻教弟 邑庠生 朱文运 敬撰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嵩高邱氏宗谱》卷一。在提供者打印稿中本序作者为林文运,可能有误,应为朱文运。

西邑十街旭五房源流序

类族辨物,肇自先朝,锡姓分封,原于帝世。邱氏之世居扶风,探其源因,营邱以受姓,实开周之圣胤也。究其迹,自上黎而奠居,实二郎之贻谋也。由唐以迄今,历朝不啻八九,延世四十有奇,中间科第簪缨,勋名赫奕。忠臣、义士、孝子、节妇勒诸邑志者,编述靡遗,昭穆世次亦班班可考,诚无愧绥安里右诸望族也。

厥后支藩派衍,迁居异省异郡,不能殚述。迨元初旺孙公卜居南城钟鼓楼,后裔后迁白泥。传之数世,笃生平生,建造宗祠,立牌位以妥先灵,屡世相传,衣冠文物颇云盛矣。

第值明末之秋,沧桑变易,兵燹迭遭,和生公复由白泥经商来浙,路过西邑石室倒流村,览其土地之胜,卜筑于兹,已近二百余载。迄今庐舍接壤,户烟绸密,读书力田,蒸蒸日上,俗习堪称淳美。其乡邻之称颂者,必曰仁里人之择处者,当如此缅。

维自昔续修家乘,先辈得与二三故老共襄盛事。爰是今岁孟冬,江邑嵩高祖祠诸董理,不惮劳瘁,会修族谱。斯时柏根、柏寿诸公等皆曰:“然,是亲亲之道也,敢不遵命?”谨备谱资,投赴宗祠,排列字行,联络世系,误者正之,阙者补之,分支别派,胥列谱内,殆犹枝干之统归于一本,江汉之朝宗于四海也。

今事当告竣,永为之详考谱牒,因不揣固陋,聊弁数言于简端,以叙其巅末,并持管见,而决邱氏之荣昌万祀也。是为序。

时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冬月 穀旦

                 晚生 朱庆永 敬辑

【注】此序来源于浙江江山《邱氏族谱》,序作者名讳有的则署永庆。

西邑柳家村源流序

皇古开辟之初,未有族类,先有姓氏。既有姓氏,必有谱牒。是姓氏固族类之所由分,而亦谱牒之所由起也。

按邱氏系,太公封于营丘,支子遂以地为姓,由周以来,相传数千余载。其间仕宦蝉联,人文雀起,以及明经之士,笔诸前代,老谱岂不炳若日星,为奕祀溯本穷源之确论哉?

自始祖伯显公系出河南,厥后寿山居士游寓邱坊,伯禹迁居潭州蒲田,三五郎再迁连城长汀;接始祖之流传,其克昌克炽,诚与前代共相媲美。历观县府所志,廿五郎公、鳞公、方公类皆声称赫奕,传赞详明,足以流芳后世。则邱氏素称著姓,而夙号望族者,于长汀为尤最焉。

乃自唐以迄明清,赋税愈盛,生齿愈繁。士桂、士叶、士彩、士智兄弟等,于康熙年间,经商来浙,路过西邑廿三庄柳家村坂窑源,览其土地,山环水绕,星峰罗列,固一绵远富厚之区,卜宅于兹,创业成家,亦越于今,已数百载于兹矣。

幸值今岁仲春,须江嵩高祖祠仕林、文德、廷旺等不惮劳瘁,会修族谱,旁搜远访,修残阙补,以成简编,本仁人孝子之心,发为尊祖敬宗之意,而与我国家明伦教孝之功、讲信修睦之事,同一大观也。

际此葭管飞灰之日,盛祠董理光发、立才等嘱永为序。永不敏,学愧全牛,文惭半豹,虽喜附有荣,犹恐续貂致诮。然详览谱中,见其亲疏有别,长幼有序,初未尝有远近之或间者,于此而欲一词莫赞,可乎?因聊述数言,以付剞劂,并冀邱氏之谱得偕国史而并传,庶几磻溪尚在;洵彪虎之可占,渭水非遥,庶熊罴之再梦。而流长叶茂之机,信于斯可预卜焉。是为序。

时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孟冬月穀旦

              晚生 朱庆永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浙江江山《邱氏族谱》。

嵩高邱氏新谱序

今夫宗祠建,而后祀事明,人涣者因以萃。谱牒修而后世系详,序繁者因以理。故尧亲九族,舜慎五典,其意皆以亲亲为要也。

余阅邱氏宗谱,自太公封营邱,支子以邱为氏,厥后有号二居士者,肇基河南洛阳,为一世始祖。传七世文公,迁居灵溪生四子,分齐、鲁、晋、楚四房,创建宗祠。由是子孙炽昌,散居错处,统计郡六州一县二十有二,分建七十余祠。其间人文蔚起,俊杰挺生,科甲蝉联,簪缨骏发,忠孝节义,载诸家乘,流芳百世,不必复赘。其徙居浙衢江邑常西者,数十余支,俱属齐、鲁、楚三公之派。

猗欤,盛哉!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不建祠以聚之,则涣者不萃。非修谱以详之,则繁者难理。幸于光绪二年间,裔孙仕林、文德、廷旺会同安顺、兆禄、昌兴暨族长天容、双富等,卜吉于江邑嵩高之村,派丁劝捐,同心协力,建立宗祠。至七年间,复议合修宗谱。命某也司采访,某也司出纳,某也司﹝腾﹞[誊]录、校对,广稽远考,不辞况瘁。可总修者必总之,不以寒微轻弃也。难总修者姑听之,不以贵显强援也。疑者阙,信者录,逾年仲冬而谱牒成。夫而后孰为齐之公派?孰为鲁之公派?孰为楚之公派?昭穆长幼,秩然不紊,生娶终葬,豁然可稽,向之一本万殊者,今知万殊一本矣。本支虽百世,实皆文公之一脉也。

荣不敏,忝在葭莩之末,邱氏诸宗长嘱序于予,予为详稽旧谱,揆厥由来,昔则合者分,如联珠合璧,但缘树大枝开,其修也易。兹以分者合,如分瓜剖符,加以兵燹简断,其修也难。诸宗长不畏其难,竭虑殚精,焦心劳力,襄成厥谱,以敦睦族之谊,以尽爱亲之仁。余闻知而欣然喜,目睹而蹶然起,聊赘数言以弁简首,知嵩高邱氏之兴,正未有艾矣。是为序。

时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仲冬之月穀旦

          姻晚生邑庠 徐松荣 顿首拜撰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嵩高《邱氏宗谱》卷一。

邱氏宗谱序

人道之大在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族何以收?惟修谱,即所以收族也。

我世宗宪皇帝圣谕有曰:“族谱以联亲疏。”大哉皇言!其教民亲睦者至矣。

粤稽邱氏,闽省名宗,衢西望族。号二居士,固为河南郡之鼻祖也。追溯七世文公,立祠灵溪,产有四嗣:长齐之、次鲁之、三晋之、四楚之,历传二十三世八郎公,字际龙,居汀州上杭来苏里。三十二世营生公,徙汀州长汀东乡宣成里邱坑村。其间世远年湮,聊志其略,纵不能印印相承,犹可望绳绳相继。

迨至雍正年间,四十一世胜生公携长嗣雪立,由邱坑迁浙衢西,父子遂宅坑西坂。洎乾隆年间,胜生公回里终,雪立公置银七两于志乾户,娶曾氏,生三子:长奇发、次奇寿、三奇福,是雪立公又为衢西之始祖也。厥后奇发公迁玉钟坑,生二子:长彭元、次彭庆。彭元公之子五,次义、三礼、四智仍居旧宅,长仁、五信迁航埠口。生齿日繁,更仆难数。

由二居士以洎秉仁公,已历四十五世矣。窃幸于光绪丙子年,齐、鲁、楚三公后裔,合建宗祠嵩高之地,诚为独木难支厦,集腋可成裘,虽后世之孝慈,亦先人之灵爽。

至壬午春,德耆又商辑谱美举。佥曰:家乘不修,虽祠宇告成而昭穆无序,鲜不至视骨肉如路人。爰是合族志切,水源木本,心感春露秋霜,照下派资,诹吉鸠工。凡生娶卒葬,莫不一一详明,虽千流万派,亦得了如指掌。嗣后,本支百世,瓜瓞绵绵,俎豆万年,衣冠济济,岂不懿欤?岂不懿欤?是为序。

时 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律中应钟上浣之吉

候选训导 岁进士 芾南庐荫祖 谨撰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嵩高《邱氏宗谱》卷一。

续修嵩高宗谱记

吾族嵩高宗谱之纂修,告竣于前清光绪八年壬午。其时倡议此举,与夫任事极有力者,以吾瑶峰好和、炳文二叔暨凤冈兄辅之为最著。按吾邱氏,自二居士公肇基河南洛阳,厥后子孙贵显,遂以河南名郡。至七世文仲公立祠灵溪,产四嗣:长齐之、次鲁之、三晋之、四楚之。自楚之公传下二十二世千一公,居福省汀州府连城阁康。迨其后,孙支番昌建祠阁康,卽以千一公为一世之祖,由千一公延下十六世志玖公,于前明万历年间侨寓江邑,爱瑶峰山水之胜,盘桓而不忍去,遂挈眷占籍卜宅,于此相传至今历世已有九矣。惟我好和炳文二叔及凤冈兄存敬宗收族之念,乃于光绪二年间,会同齐、鲁、 楚三公后裔,置基建祠于嵩高之乡,以为序昭序穆之地。逾六年,而宗谱又复纂辑。猗欤,休哉!征二叔与凤兄之热心经营,乌能如是当茲嵩高续修宗谱?

辛以计迫糊口远寄他乡,行医课读垂二十余载,自惭学殖荒落,未得与合族诸君子参考先人成绩,诚为憾事。今三君往矣,墓门宿草蔚为族光。犹忆三君在日,常谓辛曰:“吾嵩高宗谱业经余手纂修,而瑶峰自志玖公以下,另行编修者,以予瑶峰于前清咸丰六年间,曾已篡修家乘,行传系图一切编妥,遽尔更张实有未便,慎勿毁前人之遗迹。若来次嵩高续修宗谱之日,全赖汝辈出为考证,校校忝谬,则继往开来其庶几矣。如是斯无负予之初心!”呜呼!言犹在耳,听者忽诸。辛不敏,无所依据,日与灿然侄商权良久,不忍祖德潦没,因作是以表当日建设任事之苦衷云尔,敢志之。

时中华民国二年(1913)岁次癸丑仲冬月下浣吉旦

五十一世裔孙前清 邑庠生 辛 谨志

【注】此序原载于浙江江山《嵩高邱氏宗谱》。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