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江苏省<沛县、丰县>)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5 10:50

2. 沛县、丰县

次修原序

沛邑邱老先生讳敬,为理学名儒,诚一代之伟人也。先生十世孙以政,系余族妹丈,又有东主之谊,兼之门人际鲁、承宪、正品等,情义笃厚。伊适族有修谱之举,请余作序。

夫修谱所以光前裕后,定亲疏,别尊卑,事莫美此矣!历观邱氏家乘,祖德宗功,父承子继,诗书持世,忠厚传家,真沛之望族也。

吁!根深者业茂,德厚者降祥,其后裔之繁盛,家道之兴隆,亦固其所因。不揣鄙陋,遂赠一序云。

时 同治十一年(1872) 岁次壬申 孟冬之吉

郓邑乡饮介宾 石思琢 字之玉 号他山 拜撰

【注】此谱序来源于江苏丰县奉先堂《邱氏族谱》卷首。

次修序

谱也者,所以继往开来、信今传后者也,意惟主乎?纪实词,无取乎浮夸,惟以真实者著名焉。

吾邱氏始居徽州歙县,继迁姑苏昆山,代远年湮,不敢远引,今以初迁沛者为一世始祖。公讳敬,起家姑苏,自前明嘉靖之癸酉,由岁进士蒙恩拔擢教谕,司铎沛邑。视沛中风俗纯朴,人情浑厚,因故郡兵燹未靖,遂家焉①。建宅于归城之西鄙,丰境华山之阴,大庵寺西即其处也。延至三世祖,兄弟四人家业颇饶,人丁繁衍,遂分门别居焉。

夫子侄众,则情性殊。岁月久,则盛衰分。即不能常居而不散,亦难保有合而无离。因而或迁单,或迁砀,或伏处于沛鄙丰隅,远近不一,聚散无常。倘不祥明支派,恐久而就湮,势必等骨肉于路人也。呜呼,可哉?此吾七世祖叔曾祖家谦公,所为急修族谱也。爰约玺祖、雅亮祖等,会同族众,创修家乘。每一展读,而子姓之在谱者,星列棋布,脉络灿然,异地恍若同堂,百年犹如一日,诚快事也。

苏公云:“三世不修谱者,为不孝。”我族谱自创至今,百有余岁,修谱之疏,未有疏于此者。余小子敢不敬,约族尊族众勉力修辑,甘蹈不孝之罪,以失先人之望也夫?

时 同治十一年(1872)孟冬之吉

                       十世孙 以政 敬序

【注】此谱序来源于江苏丰县奉先堂《邱氏族谱》卷首。①此序载沛县一世祖敬公,先世居徽州歙县.继迁姑苏昆山。而光绪三十一年(1905)宜仲撰《三修五支合谱序》则云:“瑞康公于明初洪武辛亥,自琼山迁金陵。生子七人。……我祖居长.谐七房居昆山……传四世.至我始祖敬公……。

三修五支合谱序

乔木大十围,根盘数十尺。钜钜细细,曲曲伸伸,莫不分枝析节,各成一派。及由远探近,由委溯源统,或钜或曲,或细或伸,皆乔木下达之一根或由发也。知此,则知人氏之萃涣矣。夫皇古无姓氏之说,其说肇于唐虞,以地、以爵、以国,或锡之朝廷,或择自方寸,此犹中古敦朴之化,大较如是耳!

考吾邱氏之所由,始自太公封齐,建国营邱之地,后人遂以邑为氏。但族类不昌,故谱牒无考。越汉越晋,迄南北朝,而杰公挺生。文章名世,孝友留芳,祖居吴兴,子姓繁衍,故泉之公、灵鞠公、希范公、仲孚公相继而起,邀八岁能文之诗,来二傅不如之谣,未尝不叹。吴兴一区,为吾族肇基之地也。

厥后屡徙而北,大江南北,星罗棋布。但代远年湮,家乘未备,不敢远引,第即旧谱所载者,详为述之。旧谱载瑞康公于明初洪武辛亥,自琼山迁至金陵,生子七人。后因成祖之乱,避居省外。我祖居长,偕七房,居昆山。其余或居淮海,或居杨之甘泉。相去不越五百里,音信亦时通焉。

传四世,至我始祖敬公。于嘉靖癸酉,作宦于沛。此时正值倭寇内侵,巢于闽浙,波于吴越、淮扬之间,咸被其害。故敬公任周,遂卜华山之阴而居焉。此大邱村之所由始也。至于大安寺砀邑之邱庄,沛邑之邱蔡园,又长居分支耳。既家沛因驰书于桑梓,谓徐属,虽毗连淮扬,而丰沛远处北徼,又兼黄河由西而东,足为南壁堡障,宜约同七房,并通信于淮扬之二、三各房,悉迁居焉。距意安土重迁,人有恒性,读盘庚之三篇可见矣。

今试即来迁者,悉为记之。丰邑之邱,堤口邱庄,二房之裔也。沛邑之邱集,与丰邑之萧桥北邱庄,三房之裔也。沛邑之东邱庄,四房之裔也。砀邑之定国寺,五房之裔也。虽未获聚处一堂,而相去不越百里左右,是聚中之散,实散中之聚,亦悲喜交集﹝刻﹞耳。

迨国朝戡乱,定鼎燕京,爱民如子,故凡我族众,皆获安居乐业,其亲睦之景,然百里而同堂。不意咸丰癸丑,发逆猖狂,海内鼎沸。而丰沛砀为南北要冲,蹂躏弥甚。凡我族类,大半流离而琐尾。兵燹既久,谱牒半失,仅存长房谱草,亦断简而残篇,斯诚伤,如之何哉?

越十余秋,同治乙巳,天灭强梁,寰海宴安。吾族理宜重订家乘,以承先而启后。但小康之余,难图远大,故迟延三十馀冬,以至今日。不孝之罪,吾曹有百喙难辞耳!

去岁孟冬,三邑族众不约而同,皆议辑谱,而景科祖、承玉、正家、祥光诸公,望之为尤切。故于今岁孟夏,设局于承钧叔处,以景科祖为领袖,而运筹有人,奔走有人,采访有人,缮写有人,各罄其长,召赴乃事。七越月而功告竣焉。谱成,均以序嘱余。余受先辈命,不敢以固陋辞,是为之序。

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小阳月朔

                        十二世孙 宜中 记

【注】此谱序来源于江苏丰县奉先堂《邱氏族谱》。

三修长房归谱序

苏公云:“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诚以谱也者,上以记祖宗之功德,下以垂奕祀之典型。颓然废之,无以承先,又何以启后?此不孝之所由来耶。

余读书数年,非不欲逃不孝之名,奈有难乎其难焉者。慨自国初,由沛迁砀以来,二百余秋,兵燹以前,亦尝归省故里,烝尝祖茔,谱牒按支珍藏,班班可考。迨咸同年间,洪逆豕突于前,苗贼鸮张于后,由南而北,沛、砀均当其冲,望宋虽不容崇朝而梗塞,实无异栈道。又兼世守节义,造次不苟,与贼相迂,嫚骂不绝。四祖、五祖与堂叔均被贼害。吾祖亦复身受重创,财产被其虏掠,典籍被其灰烬,琐尾之顷,流离继之。于是有逃至河北李洼者,有逃至河北崔庄者,有逃至萧邑东城埝者,各保性命,各谋身家。汉高故乡之歌,自此不复赓矣。

尤可慨者,家乘失藏以后,迁砀始祖与二世祖名字不复记忆。所仅得诸世传者,谓始祖严、亲、昆、仲,四人。居长因酿命案,迁居砀邑。数年,生二子。遂返沛,探消息,而一去不还,未知何故。与是长子家于砀,次子南逃蒙城,是为迁砀始祖。传二世,零丁无双,迄三世媲美燕山,而五房乏嗣。至六世七世遭发逆之乱,家道顷覆,子姓零落,谱已遂亡。

及八世吾父若伯若叔辈,家道稍振,颇足敷衍,故五六年间,均有辑谱之意,所未猝成者,因砀郡谱牒既湮,非返沛采访,无由探源溯本也。蓄志既久,岂肯赍志以没?不意久散必聚,天假之缘,吾砀有修谱之意,沛郡正值纂谱之期,因长房失传,尤属紧要。于是于南邑业屡遣采,使又复于徐郡。院试时,博问考友,故族侄淑麟遂与余相﹝迂﹞[遇]于试邸。迨淑麟反辔,又与族叔承田挟谱往砀寻余。

余翻阅谱中,细查世代,见三世祖望逵公,昆仲四人,系属长房,下载子孙,迁居砀邑,名字难考。盖沛之原谱既失,而重订时在同治壬申,因大乱初平,未暇赴砀采访,故长房名讳,遂不载谱中耳。要之名字,虽不存,而世系,则可按夫以迁砀始祖,至余侄孙辈,迄今已十一世。而逵公之犹子在沛者,考其子孙,迄今亦十一世。

又况谱中载迁砀邑,夫砀邑余与同族者,惟定国寺一支。而伊则迁自山西,迄今已十四世。则迁砀者非余谁乎?且凡事不可强为,况若祖若宗骨肉所关,伦常所系,使稍涉游疑,而冒昧从事,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惟己心不安,即祖考心亦不慰。不惟旁观訾议,即子孙亦难曲获。试观崇韬拜汾阳之墓,贻羞千秋,蔡嶷认攸修为叔,受污百代。吾人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忍若是耶?故凡我族人,无不自知确鉴,共信不爽,因命余与作楫叔、百荣叔、承田叔、淑麟侄、返沛修谱。

夫事隔百年,而散而复聚,断而复续,是盖先祖在天之灵默为呵获者也。余也忻羡之,余不揣固陋,强为执笔,以记事之巅末,殆有喜不胜书者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孟夏之月

                     十二世孙 宜中字铸时 序

【注】此谱序来源于江苏丰县《邱氏族谱》。

三修觅获长房序

修谱者,所以收族者,所以敬宗族。不能收,则先人之子孙失之于余,是余不能悦亲心也。乌足为孝乎?余虽不足为孝,窃愿学焉。

慨自前明家沛以来,初无谱牒。自七世祖象谦公,创修家乘,昭穆灿然,亲疏毕具。虽居丰、居沛、迁单、迁砀,遐迩不齐,而一览之余,千里如在同堂,诚快事也。不意咸丰初,河决盘龙,族谱就湮。又兼发逆猖獗,道途梗塞,故长房迁砀者,遂尺素莫达焉。

迨同治壬申,捻匪稍息,同族均有修谱之志,谓长房失传,尤属紧要,非遣人赴砀采访不可以慰先灵。余曰流离之后,财产一空,设广收遍采,耗﹝弗﹞[费]綦繁,恐力难猝办。余今年方弱冠,莫若第即二房、四房之家沛者,仅辑成稿,迨余杖乡后,再为经营,亦未为迟。此重订之谱,所以长房不与也。

余今年过半百,去岁秋,吾族又欲重订,故未兴功,先遣正志,赴砀寻觅。第谱中载长房迁砀,未载何村。闻定国寺有邱姓者,遂迁奔焉,讵意虽我族类非迁自沛,故不滥收。

迨今春院试,余又嘱侄孙淑麟,再为周咨。故淑麟遂与族侄宜中相遇于徐,迨淑林还辕备以情告舍,一闻辄喜,遂命族第承田与淑麟往觅。于三月廿一日晚至砀邑高庄,叙言之下,水源木本确凿不爽,久散而聚,合家欢欣。此宜中侄序谱之所由来也。长房得而余之事毕矣,厥考之心亦慰也,爰为之序以志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孟夏之月

                   十一世孙 承裕字丰甫 敬序

【注】此谱序来源于江苏丰县《邱氏族谱》。

三修三房归谱序

九族不可滥收,同姓亦不可冒认。滥收焉,是欺祖也。冒认焉,是自欺也。淑元之采访不肯滥,余之来归,又岂肯冒哉?

慨余自曾祖短祚,而后伊时,高祖年逾八旬,吾祖方三岁,家道素守,又兼领袖无人,故愈趋于贫耳。迨吾祖八岁,高祖捐馆,彼时吾祖之颠厄,诚有令人闻之泣下者。筐篚为家,织履为业,莫论无谱也,纵有谱,又岂能不失哉?此先辈名讳所由失考耶。

厥后,我父成立,家道稍振,于光绪元年,适逢邻人阎姓辑谱,遂捶心顿足,曰:“余亦人也,失所自出,如水无源,如木无本,诚汗颜哉!”忽忆曩时所得诸父传者,谓余乃蔡家集人,先祖讳礼。急往探之,及至﹝迂﹞[遇]一老者,揖而问曰:“贵村有邱姓否?”老者曰:“闻先辈云,百年前有邱礼公住此,后人不知何往?”父即问曰:“邱礼公,盖祖居此也,抑迁居此耶?”老者对曰:“不知。”吾父乘与而去者,亦与尽而反矣。自此以后,亦不过鼠忧以戚耳,复何望哉?

讵知久散必聚,天假之缘。于今春三月初五日,族孙淑元,挟谱访同姓,访至余家,父嘱余曰:“吾家无脉派,此宗家也,要之同姓,即亲汝善﹝迂﹞[遇]之。”于是杀鸡为黍,延之席左,对饮之际,淑元问曰:“贵同姓,祖居何地?始祖何讳?敢请。”余此时不觉赧颜,遂实对曰:“余祖居蔡集,始祖讳礼。”淑元遂肃然起敬,又问曰:“至阁下几世?”余曰“八世。”淑元乃揖而起谓曰:“阁下乃叔祖行耳。”于是于囊中取出家乘一编示余。余览至三世望远公下,注配邑朱氏,子二,长名礼,次失讳,迁居蔡家集。余此刻悲喜交集,直是忘言,急返后堂,告于余父。父遂至前厅,与淑元三人,又续一翻,共知确鉴不爽,不胜欢欣。忽忆数世,虽居转而悲惨,共话终夕。又居三日,乃随淑元来归,续入于谱。是为之序。

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孟夏之月

                    十一世孙 培仁字桂芬 志

【注】此谱序来源于江苏丰县《邱氏族谱》。

三修觅长房谱序

长房者,余之三世祖望逵公是也。自清初明末之时,迁居砀邑,卒归于沛。后人寄居于砀,至今失传,屡访不遇。今春院试,偶然觅获长房之此其始也,特志屡言,附于篇首,俾吾族后世,以知长房归来之由。

尝思谱也者,上以记先祖之事迹,下﹝已﹞[以]载子孙之世[系],先人创之,后人继之者也。余谱自康熙年间,象谦公等创修之后,自今已百余岁,使再不有以继之,后世将何以述之乎?奈发逆屡经,凶岁频仍,又兼黄水泛滥,谱又﹝遣﹞[遗]湮,虽欲起而继之,实有难乎!

为继者吾先父,不惮其难,迨同治壬申冬,敬约重修。但家乘既失,逵公之后寄居砀邑者,名字亦难悉,记事亦难。二房、四房之得序,诸闻见者,于族曾祖以政公、际鲁公,叔族承宪、承裕公,同心协力,辑成谱牒,以绍先业,以传后世也。

岁秋,吾合族复谋三修。故族叔族祖等,共相商于九月十六日,辑稿于正家叔处,但长房不载,故谱亦未猝成。又遣正志叔赴砀采访,竟杳然不遇。及至院试,正家叔嘱余再为详采。余至徐,这与砀邑考友相遇于张君沂滨邸。余访之,遂告余曰:“居砀邱君宜中寄寓某栈。”

余至其处,果相遇,叙谈之下,言先祖系属沛藉。但相沿既久,果居亦不能详。所仅得诸世传者,乃于清初明末之时,自沛来砀,亦不知为几世祖,类传之下,先辈继亡,谱又遗失,久之则故土顿忘,一断不续也。余然其言,因即迁砀之祖,指明世代,告其里居大安寺后邱家庄。是三世望逵公,公兄弟四人,公居长,来至砀不数年,而告终归葬于沛。后人复返于砀,遂成业,为厥后音信渐稀,屡屡无闻。所以然者,皆因洪逆苗贼号张之故。此二百余年之长房,之所以不得遇也。讵意今春院试,竟于砀邑宜中叔相遇。此时余于宜中叔均语言相符,遂约定各自还辕后,余复遣人往砀相寻。

故余至家,遂以此相告于族众云,不众口如一,咸以委余。余乃约承田祖挟谱赴砀,于三月二十一日至礼河集南高庄宜中叔家,晚出谱于视,披阅之下,深信不疑。余同承田祖,遂与宜中叔订期,于四月初五日来沛修谱。此长房之所以登诸谱牒也。爰为之序。

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孟夏之月

                   十三世孙 淑麟字瑞征 敬序

【注】此序来源于江苏丰县《邱氏族谱》。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