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谱首<三>)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4 10:03

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章程

2005年12月10日修改通过

 

前  言

中华丘氏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尊“炎帝之裔、伯夷之后”姜太公为太始祖。

商末周初,姜太公文韬武略,天纵圣哲,辅佐文、武、成、康四代周王在历史大变革中功勋卓著,名威天下。他奠基创立的齐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源泉,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所成就的功业,奠定了其“武圣人”的崇高地位。

姜太公功高封齐建都营丘后,一传而为丁公伋,五传而为胡公静都薄姑,齐都迁薄姑后,姜太公之留营丘不去的支孙,遂以地为姓。因以地为姓者,不知始于何时何人,为纪念和祭祀时方便称谓,根据古代庙制,今追谥穆公为丘氏开姓始祖。

邱姓本为丘氏。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避孔子讳,诏丘加“邑”部改为邱。金明昌三年,金修孔庙,命臣庶回避孔子讳,其域内丘氏改邱姓。迨清雍正三年,朝廷“尊师重道”,诏令丘改邱。辛亥革命后,参议员丘逢甲等于1912年在闽西、粤北登报提议恢复祖先肇姓之丘,粤闽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全国大部分省区族人,因不知情,仍使用邱姓,故今丘邱并用。

中华丘氏历经三千多年绵延发展,代逾百世,后裔衍播中华大地和世界五大州。郡望有扶风、吴兴、河南等。

由于漫长的历史变迁,源流世系已隐隐弗彰。十年内乱,姓氏文化遭受巨大浩劫,许多维系宗族感情、记载祖源世系的祠墓被毁、族谱遭焚,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破坏。为使子孙后代不忘本源来历、不忘祖恩祖德,特以承传民族历史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为已任,凝聚宗内有识之士,共同承担惠宗益族利国利民之义举。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团体名称

本团体名称定为“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简称“中华丘氏总会”(以下简称本会)。本会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注册之世界各地丘(邱)氏宗亲自愿参加之民间团体。

第二条  本会宗旨

本会宗旨为:尊祖敬宗、爱国爱乡、忠诚服务、无私奉献。

第三条  本会会址

本会会址设于香港,并在深圳市、淄博市、北京市设办事处。必要时在有关国家和地区设立分会。

第四条  本会内设机构:

1、理事会;2、监事会;3、基金会;4、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与《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5、秘书长。

第二章 本会任务

第五条  本会任务

(一)研谱编谱: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统一丘氏世序字派

广泛联系海内外丘氏宗亲,开展祖源世系研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知者续之,不知者宁缺勿错,以科学的态度,对丘氏的祖源、发展、分支、迁徙等进行考证研究分析论证,广泛搜集吾氏历代名人和重要历史事件的资料,撰写研究论文、传记、评论等,定期出版会刊简报组织进行学术交流;编谱时,应用集体考证后准确有据的资料,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统一丘氏辈份,促进尊祖敬宗,敦宗睦族。

(二)修缮祠墓:修缮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墓,抢救历史文化遗产

丘氏各祖居地之祖墓、祖祠和其它文物都是当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体现,是维系海内外宗亲回祖居地探访与思源的纽带之一,本会将与当地宗亲和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抢救丘氏文物,弘扬营丘文化。对年久失修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祖墓、祖祠和有关丘氏历代名人的古建筑等文物,筹资重修、重建,保护管理以减轻政府、社会的负担。

(三)兴教育贤:培养丘氏人才,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贡献

鼓励各地宗亲积极开展兴教育贤工作。(1)凡录取到国家重点院校就读,在经济上有重大困难的学子,符合本会具体规定,取得县乡政府和就读院校证明,向本会申请,经审核后,经予相应等级奖、助学金。(2)凡宗亲获得省部级、国家级或国际上各种荣誉奖励者,本会也给予奖励或选入本会荣誉榜。

第六条  工作守则

凡参加本会研谱修谱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下列工作守则:

1、必须坚持尊祖敬宗,尊重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扎实认真工作,知者叙之,不知者留给后人探究补之;

2、必须反对先入为主,反对主观臆断和偏袒;

3、对祖源世系的考证,任何个人不得随便作结论,须经集体论证认定属实,由研究总会进行公布,广泛征询宗贤意见之后,再作结论公告;

4、研究时实事求是,依靠宗亲全面收集资料,审慎辨认真伪。不能以感情办事,误虚为实;

5、应思想感情融洽地、旗帜鲜明地联络各地原编谱人员,尊重他们对祖宗的爱戴认识,依靠他们的智慧聚汇成研谱编谱的力量;

6、研究的资料未经集体结论公告不得扩散;

7、经集体结论的资料(包括附件)统一存档。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会员条件

凡年满18周岁以上,承认本会章程,热心支持与积极参加宗亲联谊和本章程规定的“三大任务”的宗亲及其配偶,均可成为本会会员。各地原有的宗亲组织,可申请为本会团体会员。

第八条  会员权利

1、充分的发言权、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有自由开展族谱学术研究和发表相关研究文章的权利;

3、有向本会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

4、有入会和退会的自由;

5、在讨论总会决策与决定时,有保留不同意见的权利;

6、团体会员有向总会推选人员的权利;

7、有呈报“优秀学子”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和奖励金的权利;

8、有组织调查组,按总会要求,对祖源世系开展实地调查取证的权利;

9、有派出代表参加本会各种活动的权利。

第九条  会员义务

本会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有尊祖敬宗、敦宗睦族、联络宗亲的义务;

2、有团结互助、忠诚服务、无私奉献、赞助义举、不计名利、积极工作以福祉家庭、宗亲、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的义务;

3、有遵纪守法、忠实勤勉、崇尚文明、礼貌待人的义务;

4、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努力多出研谱成果的义务;

5、有及时汇报研谱编谱和联谊工作的义务;

6、有服从本会决议和积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任务的义务;

7、有维护本会名誉的义务;

8、有按规定交纳会费的义务。

第四章 组织机构的产生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状况报告;

(四)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一条  会长、副会长

(一)本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

(二)创会会长,捐巨资出大力,任劳任怨,为本会终身会长。

(三)会长,由为本会捐款200万元以上之出资最多之宗亲担任。任期每届五年。会长连任不得超过一届。

(四)副会长,由为本会捐款10万元以上之宗亲担任。任期每届五年,连捐连任不得超过一届。

(五)会长、副会长的职责:

1、会长主持本会日常全面工作;

2、主持召开会长办公会议;

3、主持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

4、财务收支审批;

5、对外代表本会;

6、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并负责具体分管的工作。

第十二条  顾问、名誉会长、荣誉会长、永远名誉会长、永远荣誉会长

本会设顾问、名誉会长、荣誉会长、永远名誉会长、永远荣誉会长若干人。

(一)经会长提名,常务理事会通过,聘任族内德高望重,热心总会工作之宗亲担任本会顾问。

(二)为本会捐款10万元以上之宗亲,任期届满后,为下一届名誉会长。为本会捐款30万元以上之宗亲,为本会永远名誉会长。

(三)为本会捐款20万元以上之宗亲,任期届满后,为下一届荣誉会长。为本会捐款50万元以上之宗亲,为永远荣誉会长。

第十三条  理事会

(一)理事会为本会执行机构,常务理事会为常务执行机构。设理事若干人,常务理事若干人,副理事长若干人,理事长一人。任期一届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一届。

(二)理事长由会长兼任;副理事长由副会长兼任;常务理事由理事选举产生;理事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不得兼任监事会任何职务。

(三)理事会职责:

1、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2、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3、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秘书长;

4、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5、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6、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7、组织和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8、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9、执行其它应由理事会执行的事务。

第十四条  监事会

(一)监事会为本会内部监督机构,设监事会主席一人,监事若干人,任期一届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一届。监事会成员不得担任理事会的任何职务。

(二)监事会的职责:

1、负责监督理事会、基金会、秘书处的工作。

2、监督财务工作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基金会

(一)基金会为本会筹资机构。设:

1、董事长一人,由本会会长兼任;

2、永远荣誉董事长若干人,由本会永远荣誉会长担任;

3、永远名誉董事长若干人,由本会永远名誉会长担任;

4、荣誉董事长若干人,由上届捐款20万元的宗亲担任;

5、名誉董事长若干人,由上届捐款10万元的宗亲担任;

6、副董事长若干人由本会本届副会长担任;

7、常务董事若干人,由本届为本会捐款5万元以上的宗亲担任;

8、董事若干人,由本届为本会捐款2万元以上的宗亲担任。

(二)基金会董事长、永远荣誉董事长、永远名誉董事长的任期与会长、永远荣誉会长、永远名誉会长相同;副董事长、常务董事、董事的任期为一届五年。

(三)基金会的任务是:

1、为本会各种会议、日常工作机构开支筹措资金。

2、为本会开展海内外宗亲联谊活动筹措资金。

3、为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筹措资金。

4、为修缮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价值的著名祖祠祖墓筹措资金。

5、为建筑中华丘氏总会会馆筹措资金。

第十六条  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与《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一)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与《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设会长一人,由本会会长担任;副会长若干人,由本会副会长担任;研究员若干人,由会长报本会聘任。

(三)《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设总编一人,由本会会长担任;副总编若干人,由为本会出钱出力,贡献卓著者担任;常务编委和编委若干人由总编报本会聘任。

(四)中华丘氏谱馆,是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与《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领导下,执行《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任务的具体工作机构,设馆长一人,副馆长若干人,馆员和工作人员若干人,馆员由《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常务编委和编委组成,由总编报本会聘任。

(五)《会刊》、《简报》、“中华丘氏网站”编辑部是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与《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领导下的宣传机构,设主编一人,由本会会长担任,副主编若干人,由主编报本会聘任。编委由主编聘任。

第十七条  秘书处

(一)秘书处为本会内部工作协调机构和日常工作领导机构。

(二)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由总会理事会选举协调工作能力强、有领导和组织能力的德高望重的宗亲担任。任期一届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一届;副秘书长由理事会推荐报会长批准由总会聘任。

(三)秘书处的职责:

1、负责本会工作班子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2、协调本会领导、本会各内设机构、本会各工作班子的工作;

3、起草本会工作报告,本会理事会工作报告。本会基金会工作报告,本会财务工作预决算工作报告,本会决议、决定等;

4、组织筹备本会的各种会议;

5、组织开展海内外宗亲联谊活动。

(四)秘书处下设机构:

1、秘书处办公室:由秘书长指派若干副秘书长分管。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各分会、联谊会、办事处和海内外宗亲组织的人事档案管理;负责信函收发、上传下达和横向联系工作;负责接待海内外各地宗亲来访;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和本会印信保管;负责总会领导和秘书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2、总会联络部:设部长一人,副部长若干人。由秘书长报总会聘任。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广泛联络海内外各地宗亲开展联谊活动;负责发动海内外各地宗亲成立分会参与实施“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修祠修墓和兴教育贤,培养丘氏人才”等三大任务。

3、总会财务部:设部长一人,由秘书处报总会聘任;会计、出纳各一人。主要工作职责:负责本会经费收缴及财务开支;负责本会物资采购、保管;做好会议后勤工作。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十八条  经费来源

本会经费来源主要靠接受会员及各地丘氏宗亲的会费及捐赠。接受个人或集体捐赠的钱、物均由本会财务部出具统一收据,并发给感谢函,在本会《会刊》、《简报》和《网站》公布。捐款、捐物达一千元以上的,发给荣誉证书。捐助公益事业功绩卓著者,将立传永志记念,载入大宗谱以青史留名。

第十九条  费用开支

本会会员经本会聘请因参与调查研究工作、会务工作等需要而开支的办公费、接待费、车旅费可由本会报支。

第二十条  审批手续

本会重大经费开支或筹集专项资金,须由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同意,由本会秘书处贯彻实施。日常会务开支由会长负责审批、核销。本会会计年度每年元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任何人不得擅自挪用。本会财务制度由财务部制定有关规定,报常务理事会审定后实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分支机构

各地需建立相应的分支工作机构,由各地宗亲自行决定,并报总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  解释权限

本章程由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解释权属本会常务理事会。

 


 

《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总方案

 

中华丘氏,自营丘开姓以来,代逾百世,子孙遍播世界各地,瓜瓞绵延。但由于漫长的时代变迁,我们的祖源世系多已朦胧难明。特别是十年内乱,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巨大浩劫,许多维系宗族感情,记载祖源世系的族谱被焚,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海内外宗亲寻根认祖的愿望难以实现。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许多海内外宗亲深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忘本忘源,忘记祖宗。理清祖源世系,编纂一部涵盖全世界丘氏源流世系、统一丘氏世序字派的《中华丘氏大宗谱》,是我中华丘氏历代先辈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当代全世界500多万宗亲的共同心愿。对于弘扬尊祖敬宗,昭穆不乱,敦宗睦族的传统美德,使子孙后代知木本水源,为海内外宗亲认祖归宗提供依据,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著名实业家家儒宗贤胸怀丘氏宗族,放眼世界,顺应时代潮流,以弘扬祖德、承传民族历史文化为己任,广泛联络发动海内外宗亲,于2002年8月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注册成立了中华丘氏宗亲联谊总会和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制定“尊祖敬宗,爱国爱乡,忠诚服务,无私奉献” 的总会宗旨,并提出了以“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统一丘氏世序字派,修缮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墓、兴教育贤,培养丘氏人才”的三大任务,得到了海内外宗亲的广泛认同、热情支持和衷心拥护。在广大宗亲的积极响应和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各地宗亲自发成立了300多个分会、分会筹委会、联谊会、联络处、办事处,各地300多部分谱的初稿、样稿、打印稿、付印稿通过了中华丘氏谱馆的审查,200多个分谱已印刷出版,其他分谱将陆续付印。缘此,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的时机已经成熟。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以图表传记的方式,记载本族源流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稽三千余年祖源世系,纳海内外浩繁支派,汇全世界丘氏裔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文化工程,也是丘氏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其艰巨性、复杂性和工作量之大,是世界氏族史上民间自发修谱所从未有过的。为确保一部全面、准确、完整、翔实、权威、统一、规范、科学、严谨、优质的《中华丘氏大宗谱》早日面世,使之成为上挂得正,下衔得准,左右相连得顺,成为符合历史、符合事实,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专家学者考究,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先祖,经得起子孙后代评说的传世宝典,特制定本编纂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弘扬祖德,弘扬中华姓氏文化,为海内外广大宗亲寻根认祖提供依据,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经济建设。

二、编纂原则

参照欧苏谱法,横排世系,纵贯时间,谱以最早为断、祖以知者为断,知者叙之,不知者宁缺勿错。反对主观臆断,反对统宗统系,不冒认别系、别房、别派祖源。

三、组织机构

1、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是团结海内外宗亲同心同德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的宗内领导机构和中华丘氏历代族谱及其祖源世系的专门研究机构。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研究员若干人;

2、《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是总会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的组织领导机构。设总编一人,副总编若干人,常务编委若干人,编委若干人;

3、中华丘氏谱馆,是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领导下,执行《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任务的具体工作机构,设馆长一人,副馆长、馆员和工作人员若干人。馆员由《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常务编委和编委组成。

四、体  例

(一) 《中华丘氏大宗谱》的内容通贯古今,上溯不限,下限衔接至各地分谱开基祖,古今人物卷的下限至该卷截稿时止。按事物性质分类为:历代谱序卷、旧谱世系卷、新编世系卷、历代人物卷、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卷、祠墓卷、文翰卷、宗范卷、综合卷、方志丘氏录等十大卷。各卷分篇、章、节、目记述,分册装订。每卷可以是一册,也可以是若干册,成册付印,先编先印。

1、《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历代谱序卷》,主要编纂各主要世系的历代谱序。包括有关祖源世系的文、考、记、引等。以地域或者分系、按时间先后的顺序编纂。

2、《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旧谱世系卷》,照抄各地老谱部分。主要汇编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远祖和上祖世系,包括各省代表性的世系、唐、宋、元、明开基的大支脉世系,方法是分系、按昭穆次序编排。原则是尊重历史,忠于各地族谱记叙,无论其记述和衔接正确与否,对其内容不作一字删除、修正和更改,对于错讹之处均加注说明收集入卷,留给子孙后代研究考证时参考。

3、《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新编世系卷》,为实事求是部分。按照“谱以最早为断,祖以知者为断,知者叙之,不知者宁缺勿错”的原则编纂。上溯从可确认之祖写起,下衍至各地分谱之开基祖。各地分谱开基祖,根据支派凡现有人口100人以上,可自本开基祖下衍五代世系图和世系录编纂;不足100人者,可以概述记之。

4、《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古今人物卷》,按照二十四史、大型人物辞书、各地县志、府志、省志、各地家谱所载丘氏名人,古代收录标准:状元、进士、举人,从七品以上职官;现代县团级以上职务、副高级以上专家学者、教授、作家、文艺、科技界名人、革命烈士、企业家等,撰成人物简介、以生年先后按籍贯(按国家行政区划顺序)收录。

5、《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各地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卷》,本卷基本每市县各分会一篇,介绍本县开基祖名讳、迁徙年代、荜路蓝缕开基创业的艰辛历程,后裔繁衍情况,以及当地环境,物产资源,人文典故,生活风俗,交通条件等本地情况,为宗亲寻根、经商,提供信息,达到资源共用,信息互通。使子孙后代追本溯源,不忘先祖,敬宗尊祖,爱国爱乡,和睦宗族,和谐社会。

6、《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祠墓卷》,主要编纂名祠、名墓和主要开基祖的祠墓照片、以及祠堂记、坟碑记、墓志及其地理位置,山向分金等风水情况以及开基地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耕读传统及其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7、《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文翰卷》,按照古代典籍《四库全书》、《续四库全书》、《中国丛书综录》、及历代出版的丘氏名人著作,如《左传》、《大学衍义补》等图书中,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将丘氏在文化领域中杰出的传世文集、经典著作、诗词歌赋、楹联等书目文章名称,参照清乾隆《四库全书》应存、应抄、应刻的方法,分别收录书名,文章摘要、或全文照录。分朝代先后编排,并注明文章来源出处。

8、《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宗范卷》,本卷是作为规范族人的行为准则,教育族人修身、齐家、报国,成为社会贤良栋才,所制定的族规、家训。选录各地分谱的修身、族规家训等道德规范。

9、《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总会综合卷》主要编纂(1)概述;(2)大事记;(3)总会成立以来的重要文件;(4)总会组织机构、领导成员,联谊、宣传及实施“三大任务”的情况;(5)赞助芳名录;(6)分会组织及其领导成员;(7)海外宗亲组织及其领导成员;(8)百岁寿星录;(9)后记;(10)总会决定编纂的其他内容。

10、《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方志丘氏录》,本卷收录方志人物、本谱索引、以及本谱前九卷无法编入的其他重要内容。其方志人物部分主要收录全国各县市清代以前方志,搜寻丘氏历代在方志上记载的人物事迹,或通过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天一阁、深圳图书馆查寻到的丘氏人物,按省市县分列编纂成册,以填补各地家谱与本谱《人物卷》的遗漏,起到与族谱相互印证的作用。

(二) 总谱统一设计,统一规格,统一版式,统一内页用纸标准、统一制作总谱电子版光盘,统一出版发行。

五、凡  例

1、本谱名称为《中华丘(邱)氏大宗谱》。本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尊重历史谱记,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华丘氏三千多年源流世系的发展、变化情况和重要人物事迹,力求全面、准确、完整、翔实、权威、科学、严谨、规范、统一、优质,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丘氏特色。

2、本谱采用志、记、述、图、表、传、录、注、照片等9种形式。以志为主,辅之以图、表、照片。采用语文体记述,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体相结合。

3、文字: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简化汉字。以国家颁布的《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现代汉语字典》为依据。除个别人名、地名、方言用字外,一般不使用繁体字,拼造字。

4、时间表述:历史纪年以历代帝王年号括注公元纪年,再加天干地支和农历月日时,如:明正统三年(1438)戊午正月二十一日寅时;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民国纪年括注公元纪年,再加天干地支和农历月日时。如:民国元年(1912)壬子三月初六日申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公元纪年月日,时加干支,如:1949年10月1日辰时。

5、地名记述:历史地名及行政区划地名,使用与其历史时代相符的名称,另加注现名称或所在省(市、自治区)、市、县(区)、乡(镇)、村名称。

6、官阶职称:历代官职、科举,以尊重历史为原则,采用与其历史时代相符的称谓,现代官职、职称、学位,采用现代称谓。

7、旧谱世系,是指《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前,各地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认属后裔较多的所谓远祖和上祖世系。编纂原则是:采用吊线图与世系谱(文字记叙)相结合的方式汇编,吊线图置于前,文字记叙置于后;每大系选择一具有代表性的世系,一字不改地照抄照转编纂成卷;选入传统世系卷的各地世系,均加注说明来源;按照横排世系、纵贯时间的方法,对各地老谱中与正史记叙不符,与先祖生活的朝代不符,与事物性质不符,与衍传规律不符,与历史地名不符,与当时官职不符,与方志典籍不符,与昭穆次序不符,与情理不符,与最老的谱序不符、与异地谱记不符的记叙内容,本着尊重历史原貌,忠于老谱记叙的原则,不作一字修正和更改;加注说明谱中记叙不符的理由和依据。

8、新编世系,是指谱以最早为断、祖以知者为断、知者叙之、不知者宁缺勿错的世系。编纂原则是,从已知之祖写起,采用吊线图和文字记叙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先昭后穆,根据所记载之祖的生活朝代,先开姓祖后开系祖,先长房后次房,再三房的顺序和由大及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法,依次类推,严格编写,做到图文对应。

9、每卷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表》顺序排列。

六、工作计划(略)

七、资料收集

1、各地分谱编委会,负责收集并向《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及时提供:本地区籍,或者曾在本地任职的历代名人传和简历;与本地祖源世系有关的历代名人传、简历和重要开基祖及其源流情况(老谱缩印件);本地方志有关族情资料;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的其它有关资料。

2、中华丘氏谱馆,负责收集各地分谱编委会无法收集到的历代名人和各重大世系的源流情况。

3、关心、支持《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工作的广大宗亲,主动向《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提供有关族情资料。

 

《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05年11月9日

 


 

要文选登

 

丘氏太始祖——姜太公

丘氏太始祖——姜太公,史称吕尚(公元前1139-1015),字牙,号飞熊,亦称吕牙、吕望、姜尚、太师、尚师、尚父、师尚父、太公望、齐太公、东海上人,或曰魏之汲邑人。在《鬻子》、《太平御览》、《六韬》、《金匮》、《搜神记》中,已尊奉神圣,至《封神演义》而臻于极致。

太始祖为“炎帝之裔,伯夷之后”。相传曾在崑嵛山学道,八十岁奉师命下山,垂钓渭水,为周文王访得,尊为圣人,拜为师,辅佐周室。

文王崩,太始祖又助武王起兵伐纣,竭尽全力,为周灭商出谋划策,终于完成兴周大业。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居多”。武王灭商之后,“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也是“师尚父之谋居多”。公元前1045年,武王“封赏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太始祖便为周朝齐国的第一代国君。但太始祖东行就国“道宿,行迟”,显得懒散。被同宿旅客议论:“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始祖闻之,即刻起床,“夜行就国”。正遇营丘东邻莱国兴兵来抢占营丘,太始祖举兵击之,莱夷败,太始祖建国治齐。

初立国,“地澙卤,人民寡”,太始祖勤修国政,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生产的治国方针和政策,包括尊贤智,赏有功;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劝其女红,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辏。故泱泱齐风,天下效行。冠带衣履天下风行,海岱之间敛袂而注朝焉。

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周公代成王行政,大封诸侯。因太始祖有平定管蔡作乱、徐淮衅周之安国殊功,又将薄姑等殷东五侯之地加封于齐,并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是得征伐大权。

有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齐国便成为西周政权的擎天巨柱和政治开放、经济发达、文化鼎盛、人民繁庶的东方大国。 

太始祖辅佐文、武、成、康等四代周王,在历史的大变革中功勋卓著,又在我国东方的早期开发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万古流芳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太始祖文韬武略,天纵圣哲,名威天下,他奠基创立的齐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源泉,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而又深远。其军事思想和实践所成就的功业,奠定了其“武圣人”的崇高地位。凡此,足见太始祖的智慧与伟大。即便如此,他也有逆旅之怠。只是他一旦察觉,便能即刻振作,“夜衣而行”,挽救国难。“时难得而易失,”为政不可有一时之怠,其理于斯。

相传,太始祖逝于周康王六年,生子若干。

清雍正皇帝“丘”改“邱”谕

清雍正三年,以避至圣(即孔子)讳为理由,谕令吾族原姓丘氏,加“阝”为邱。其谕原文如后:

“古有讳名之礼,所以昭敬致尊崇也。朕临御以来,恐臣民过于拘谨,屡降谕旨,凡与御名声音相同字样,不必回避。近见各省地名,以音同而改易者颇多。朕为天下主,而四海臣民竭诚尽敬如此,况孔子高德千古,道冠百王,以正彝伦,以端风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天子以至庶人,皆受师资之益,而直省郡邑之名,如商丘等,古今相沿未改,朕心深为不安。尔等会议,凡直省地名有同圣讳者,或改读某音,或另易他字,其于常用之际,于此字如何回避,一并会议具奏复准,嗣后惟祭天子于圆丘,丘字不用回避外,若府州县地名,有同至圣之讳者,交与内阁撰拟字样,报部堂。至姓字相同者,按通考太公望之后,食采于营丘,因得姓丘,今拟添加‘阝’旁,作邱姓,至常用之际,宜从古体,写作丠字”。

又奉上谕:“朕以先师孔子至圣,理应回避,前降旨令九卿会议具奏,经九卿议复,凡系姓氏,俱加‘阝’为邱字,凡系地名,皆易他名,至于常用之时书写,则从古体丠字,朕细思今文出于古文,若改用丠字,是仍未尝回避也。丠字本有期音,查毛诗及古文作期音者甚多,嗣后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丠字,并加‘阝’为邱,地名亦不必改易,但加‘阝’旁读作期音,庶乎允协,足付朕尊崇先师至圣之意也”。

 

丘(邱)氏姓源

邱姓本为丘。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避孔丘讳,颁诏丘加邑部(“阝”)改为邱。金明昌三年(1192年)修曲阜孔庙,命臣庶回避孔丘之名,其域内丘姓改邱姓。但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泛的一次丘改邱姓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因尊孔避讳孔丘之名,雍正帝诏令丘加邑(“阝”)为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后,参议院议员丘逢甲等于1912年提议恢复祖先肇姓之丘。认为丘姓得自姜太公封地营丘,早于孔丘,无先人避讳后人之理,并在闽西、粤北登报呼吁族人恢复丘姓。因此,闽粤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全国大部分省区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使用邱姓。故今丘、邱通用。 

丘(邱)姓源很多,主要有四大源头:

一、出自姜姓: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歧山县西),因以为姜姓。炎帝裔孙伯夷,号太岳,辅大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子孙从其封姓。其裔吕尚,又称姜子牙、太公望,辅佐周灭商,因殊功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其支庶留居于营丘者,以丘为氏。《广韵》引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丘氏,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世居扶风,汉末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也。”唐《元和姓纂》载:“丘,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姓,世居扶风。”

最早见于古籍的丘姓先祖有三:一是《孔子家语》中长事齐君、(前521年卒)后为孝子代称的丘吾子。二是《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有邾大夫丘弱。三是史称左丘明的《左传》、《国语》作者鲁左史丘明。

《汉书·古今人表》列左丘明为“上中仁人”,名齐孟子。丘姓一族亦以左丘明为荣,尊其为始祖。宋丘氏名人丘雍参与所编的《广韵·十八·尤·丘》条注引《风俗通义》载:“丘,鲁左丘明之后。”雁门邵思纂《姓解》云:“丘,鲁左丘明之后有丘氏。一云齐太公封于营丘,其后氏焉。齐有丘灵鞠。梁有丘迟、丘巨源,又丘仲孚治为天下第一”者。《著姓》云:“左丘明盖姓丘而官为左史”。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丘迟姓,唐封演记……昔湖州有人发古冢得碑,乃南朝丘迟,其言迟乃左史丘明后……。”宋章渊《说郛·卷四十四·稿简赘笔·五卷》载:“吴兴丘墓一村之人皆姓邱,有大碑列其族党,称太史丘明之后。”《山东通史·先秦卷》称:“左丘明姓丘,名明。左为其官职的简称”。《中华姓氏大词典》邱[源]条注:“①系自姜姓,西周时齐太公封于齐,而都营丘,其支庶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②春秋时鲁左丘明后”。据山东曲阜孔府档案馆珍藏明代民间版本《左传精舍志》载:“左子先世系出姜姓,太公封于营邱,嫡子丁公伋立为诸侯,支子印遂以邱为姓。”《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姜太公志·生平》载:“太公三子为丘穆公。太公封齐,都营丘,命其三子镇守营丘,以封地为氏,而为丘氏,卒谥穆,故丘穆公为丘(邱)氏之祖。”今追尊穆公为丘氏开姓始祖。

二、西周初,周武王封曹姓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建立邾国,初为鲁国附庸……春秋时邾大夫丘弱之后有丘氏。《中华姓氏大词典》邱[源]条注:“④春秋时邾国大夫丘弱之后有丘氏。”丘弱应为太公封齐都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之后裔,唯丘弱上接下衍祖源、未见记载,今按史载录之。

三、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改姓。黄帝少子昌意居鲜卑山,以山族焉。南北朝时,鲜卑族人拓跋氏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魏献帝七分国人,以弟豆真为丘敦氏,封临淮王。其后裔有改为丘氏者,如丘堆(—428)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丘敦氏全部改为丘氏,融入汉族,以丘和、丘行恭父子最为知名,成为河南望族,当时随同入洛的丘林氏(匈奴族)改为丘、林、乔三姓。此外东汉时的乌桓、国王丘力居之后有丘氏。十六国时的西秦羌族中都有丘氏。汉魏时毌丘俭之子宗等四人也改为丘姓。

四、另据文献记载,以地名为氏的丘姓还有很多。如梁丘、陶丘、宛丘、闾丘、葵丘、籍丘、余丘、渠丘、壶丘、曹丘、楚丘、曼丘、咸丘、浮丘、麦丘等。但有否改丘姓不得而知。

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对中国人(含台港澳)姓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排序,丘(邱)姓在当今中国100个大姓中列为第65位。据统计:全世界丘(邱)姓人口约500万左右。分布于各省市区及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丘(邱)姓的郡望、堂号

“郡”是由春秋战国到秦代几百年间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时,秦、晋、楚等国有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春秋末年以后,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战国时在郡下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行政区划制。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后增加到40多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部分。汉至隋唐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但是具体的郡县划分有所不同。隋唐时代,往往州、郡的名称能相互代用,但大多数时期称“州”不称“郡”。到了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完全废除不用。

郡望,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是指魏晋至隋唐时,各郡显贵的姓氏,称为郡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郡望”一词,是为“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明姚琛《丹铅总录·郡姓》:“虚高族望,起于江南。言今之百氏郡望,起于元魏胡虏之事,何足为据也。”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郡望》:“自魏晋以门第取士,单寒之家,屏弃不齿,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清《钦定四库全书·重编琼台藁·卷十》收录的明代大学士丘濬所作的《贵溪丘氏族谱序》说:“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明清以来,随着门阀世族制度的彻底崩溃,郡望逐渐演变成为一些氏族祖居地和发祥地的代名词,可用作某一姓氏家族的总堂号,又称郡号。

堂号,多指各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的名号。姓氏堂号一般题写于各姓宗祠及厅堂的匾额上,也可记在族谱、住宅门楣和日常用具上,用来区别不同的姓氏或同一姓氏的分支家族。过去一些豪门大户祭祖时,把堂号写在灯笼上悬挂起来,炫耀自己光荣家世,因此又把堂号称作灯号。

在我国民间,许多姓氏的堂号都直接取自该姓的郡号(郡望),这些郡号作为堂号使用,可直观反映出该族姓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及其发祥地。这类堂号往往具有较深刻的文化内涵,即反映了各姓先人的辉煌业绩,又寄托了命名者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是了解宗族和血缘文化的重要窗口。现在各姓氏历史上的郡望和堂号,逐渐演变成祖居地或祖籍的代名词。

丘姓历史上最著名的有扶风、吴兴、河南三大郡望。

1、扶风郡:治所在陕西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相当于今陕西永寿、礼泉、户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关于扶风丘氏的来历。唐《元和姓纂》载:“扶风:汉平帝时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纂位,后俊遂留居江左,居吴兴。”

据史料推断,扶风丘氏应该是来自山东:一是姜太公封齐建国后,以其长子丁公治齐,太公仍辅佐周王,太公之子孙有世居扶风者;二是西汉建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下令迁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男氏五姓于关中,以削弱关东旧族的势力。同时西迁的还有燕、赵、韩、魏等国的遗族,总数达10余万人。此后直至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87年)时,由山东(太行山以东)徙入关西的旧族不断增加,随着关中人口增多,经济发展,这些移民的后裔又分徙到陕西各地,并逐渐衍为望族,其中包括丘姓。如西汉有丘俊,东汉有丘訢。

2、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相当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省宜兴县地。唐《元和姓纂》载:“吴兴:丘俊居吴兴乌程。松江太守丘灵鞠,生迟,梁永嘉太守,五代孙仲升,七代孙悦。”

吴兴丘氏以西汉丘俊为开基祖。其后代子孙在吴兴最出名的是丘腾,光武帝初,在南阳(今河南)起义,帮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官居大司马。后有丘聪,官拜交趾(今越南河内市东北)太守。晋代有丘昂,家贫好学,与弟给事中丘夷、太守丘矩并以孝行著名,当时谓之“三丘”。南朝宋丘渊之博学有才,官侍中吴郡太守。

吴兴丘氏家族作为六朝文化士族,影响最大的人物是丘灵鞠、丘迟、丘仲孚。丘灵鞠之祖父丘系,官居秘书监;丘灵鞠之父丘道真,官居新安太守,护军长史;丘灵鞠之伯父丘道护,官相国主簿,入宋为黄门侍郎,出任吴兴太守。丘灵鞠领东观祭酒,迁长沙王车骑长史,太中大夫。灵鞠之子丘迟字希范,官拜中书郎,迁司徒从事中郎。丘仲孚,字公信,灵鞠从孙,官为山阴令,治为天下第一,擢为卫尉卿,俄迁豫章内史。吴兴丘氏是代代为官的豪门大族。据王俭《姓系》、唐《吴兴图经》、北宋《吴兴统记》、《新唐书》等正史和地方文献记载有名人30余人。自西汉定居吴兴地域以来,前后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历史,具有优厚的地方势力和文化氛围,特别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历代为官,文官武将众多,并以文化望族活跃于东南,留下许多不朽名著、名篇和大量的文化遗产。

3、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但在唐朝以前,丘氏尚无河南郡望之说,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云:“丘氏,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世居扶风,汉末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也。”丘氏之河南郡望之说源于唐朝,《钦定四库全书·重编琼台藁》卷十收录的明代大学士邱濬所作的《贵溪邱氏族谱序》说:“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邱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然邱姓显者多著于南朝齐梁之世,率出于两浙之间,则江南之邱有自来矣。”邱濬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明代大儒,也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贡献最大最杰出的邱氏人物,他有关邱氏郡望的来由之考证和结论应当是最权威的。《元和姓纂·丘》在扶风、吴兴、河南的词条中,记载了丘氏各郡望的来由及其代表人物,与丘濬之说是一致的。

河南曾长时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姓氏嬗变现象也都发生在河南,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外族改姓事件就发生在洛阳。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鲜卑等部百万众由山西大同南下迁都洛阳。为稳固对中原地区汉人的统治,他全力推行汉化政策,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让随同入洛的代北(泛指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各部族改用汉姓。仅《魏书》所记的北魏改姓就达120个。这次“姓氏改革”运动,不仅加速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大融合,也对汉族姓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魏献帝七分国人(为胡、周、长孙、奚、伊、丘、亥七族),以弟豆真析为丘敦氏,封临淮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汉化政策,令随同入洛的贵族部众统统改用汉姓,丘敦氏改为丘姓。丘敦氏(豆真)后裔丘堆,美仪容。以忠谨亲侍为右弼。太宗拓跋嗣(409年)即位,丘堆历官散骑常侍,以军功赐爵为侯。世祖拓跋焘(424年)即位,丘堆进爵临淮王,加镇西将军、太仆。北魏延和初年(432年),世祖拓跋焘封丘堆的儿子丘跋为淮陵侯,授安远将军。丘跋的次子丘鳞,丘鳞的曾孙丘大干,丘大干之子丘寿北魏时官镇东将军,封野王公,丘敦氏自北魏改为丘姓后,家族发展迅速,从北魏至隋唐数百年间,世代有人在朝为官,成为这一时期显赫的北魏皇族丘氏家族。丘寿的儿子丘和入隋为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拜交趾太守。隋亡,奉表归唐,授交州大总管,封谭国公。后入朝谒见高祖李渊,授官左武侯大将军。丘和有15个儿子:长子丘师利历官左监门大将军、冀州刺史、都督,世袭谭国公。次子丘行恭有勇力,善骑射,随李世民征战多立特功,历官左卫将军,封天水郡公。高宗嗣位,迁右武侯大将军。卒谥曰襄,陪葬昭陵。行恭有四个儿子:神智,神勣为左金吾将军,神福为睦州刺史,神鼎。可见,丘和、丘行恭父子的家族成为了唐朝时期丘氏在河南郡最显赫、最鼎盛的名门大望族。唐《元和姓纂》对丘氏河南郡望是这样描述的:“河南:后魏献帝七分国人,以弟豆真析为邱敦氏,封临淮王,孝文帝时改为邱氏。析生堆,堆生跋,跋生鳞,鳞曾孙大干,生寿,野王公,生和,唐左武卫大将军,谭国公,生师利、行本、行恭、孝恭、行整、行淹、孝忠。”明代大学士丘濬在其《贵溪丘氏族谱序》中对丘氏河南郡望是这样描述的:“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考《旧唐书》与《新唐书》,丘和、丘行恭父子卒后均“谥曰襄”,故丘濬《贵溪丘氏族谱序》中所谓的“襄公父子”即指丘和、丘行恭父子。由此可见,唐朝时河南郡丘氏的名门望族是丘和、丘行恭家族,丘氏的河南郡望就是指丘和家族。一般地说,以郡望与堂号都是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权威和声望自然造成,一旦形成则显赫无比,十分威严,并世代传承。今天我们所见的“河南堂”,即为各地丘氏为纪念先祖和祖居地而直接取自丘姓河南郡望的郡号作为丘氏堂号的。

丘(邱)氏的堂号还有很多,如吴兴堂、天水堂、忠实堂、文庄堂、可继堂、碧落堂、乐善堂、作述堂、崇渭堂、时进堂、敦睦堂、耕读堂等。

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

(按:以上资料主要来源于《二十四史》、《魏书》、《旧唐书》、《钦定四库全书》唐《元和姓纂》、宋《广韵》等古代史书、姓氏书。本文仅供参考)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