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十·方志丘氏录(一)安徽省(池州府、徽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3 15:46

(三)池州府

池州府地处安徽省南部。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贞观元年(627),撤州,属宣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称秋浦郡;永泰元年(765),复置池州。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宋代,置池州、池阳郡。至道三年(997),属江南东路。南宋绍兴初年,属江南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池州路,属江浙行中书省。明代,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清承明制,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府治贵池(今池州市)。下辖:贵池(今池州市区)、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今东至县尧渡镇)、东流(今东至县东流镇),共6县。

1914~1928年,属芜湖道。1932年,设第八行政督察区。1949年,设池州专区。1952年,撤销。1965年,复置。1971年,改为地区。1980年,撤销。1988年,复置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2000年,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今池州市下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原石埭县)、青阳县。

《池州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池州府志》(清乾隆四十五年)等,丘氏相关条目十四条。

 

1.邱一奇 同知(明 职官 池州府)

《池州府志》(清乾隆四十五年)卷二十七 秩官年表:

池州府 同知(万历十七年)邱一奇,黄冈县人。举人。

 

《贵池县志》(清光绪九年)卷十三 职官志:

池州 同知(万历十七年)邱一奇,黄冈人。举人。

1、贵池县

汉初,置石城县。南朝梁大同年间,侨立南太原郡于石城县地,不久即废。隋开皇九年(589),废石城县入南陵。十九年(599),复析南陵西五乡并石城故地置秋浦县。以县城临秋浦水得名,治所石城。唐永泰元年(765),秋浦县属池州,为池州治。五代十国吴顺义六年(926),改名贵池县。因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此后至1987年,县名沿用。

1988年,贵池县改为贵池市。2000年,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原县级贵池市改为池州市贵池区。

《贵池县志》(清光绪九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丘廷衡 应例(明 选举 贵池县)

《池州志》(明嘉靖二十四年)卷七 人物篇:

贵池 应例 丘廷衡。(未仕卒)

 

2.邱又生 孝友(清 人物 贵池县)

《安徽通志》(清光绪四年)卷二百四十一 人物志·孝友:(清)叶宜祝传附。

叶宜祝,贵池人。母殁,庐墓泣血三年,以毁,卒。又,方时吉,父殁,夜宿墓傍,日归事母。母殁,复居山三年。又方增益、邱又生、杨忠信,皆亲殁庐墓。(《贵池县志》)

 

《安徽通志》(清光绪四年)卷二百五十五 人物志·义行:(清)曹子彬传附。

曹子彬,贵池人。监生。捐钱米助饷,给邻人。邱又生庐墓,资赡其妻、子三年。(《贵池县志》)

 

《贵池县志》(清光绪九年)卷三十 人物志·孝友:(清)

邱又生,父早世,事母孝。母死,庐墓三年。(《通志·附叶宜祝传》,参《采访册》)

 

《贵池县志》(清光绪九年)卷三一 人物志·义行:(清)曹子彬附。

曹子彬,监生。好善乐施。邻有邱又生者,家贫,母死,庐墓深山。彬佽助粥食,并为养其妻、子。咸丰甲寅,奉谕团练,捐米敛银,解往太邑大营,接济军饷。知县孙称为一乡善士。(《通志》,参《采访册》)

2、青阳县

汉,置陵阳县。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置临城县。东晋咸康四年(338),改陵阳为广阳。后分置定陵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析泾县、南陵、秋浦地置青阳县。此后至今,县名沿用。

今青阳县属池州市管辖。

《青阳县志》(清光绪十七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养蒙 知县(明 职官 青阳县)

《安徽通志》(清光绪四年)卷一百十九 职官志:

隆庆 知县 邱养蒙,黄冈人。青阳知县。

 

《池州府志》(清乾隆四十五年)卷二十八 秩官年表:

青阳 知县(隆庆六年)邱养蒙,黄冈人。举人。升成都府通判。

 

《青阳县志》(清光绪十七年)卷二 职官志:

知县 邱养蒙,黄冈县人。由举人隆庆六年任。升成都府通判。

3、铜陵县

唐文德元年(888),析南陵县置义安县,后废义安为铜官治。南唐保大九年(951),在原义安县旧址置县,因境内铜官山而名铜陵。此后至1957年,县名沿用。

1958年,撤县并入铜官山市,改名铜陵市;1959年,恢复铜陵县建制。今该县隶属铜陵市管辖。

《铜陵县志》(清乾隆二十二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廷极 名宦(清 人物 铜陵县)

《铜陵县志》(清乾隆二十二年)卷八 名宦:(清)

邱廷极,总可部院,传家忠孝,历任精勤,摄篆则德被两江,督漕则恩周七省。康熙五十五年,奉文入名宦祠。

4、石埭县

秦,为鄣郡属地。汉,为陵阳、石城等县地。三国吴赤乌中(245年前后),置石埭场。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升石埭场为石埭县,治广阳。隋开皇九年(589),废宣城郡设宣州,石埭并入南陵、秋浦县。唐永泰二年(766),析秋浦、青阳、泾县地复置石埭县。此后至1958年,县名沿用。

1959年,石埭县撤销;1965年,析太平、贵池县地置石台县。今石台县属池州市管辖。

《石埭县志》(清康熙十五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邱应麟 知县(明 职官 石埭县)

《安徽通志》(清光绪四年)卷一百十九 职官志:

万历 知县 邱应麟,普宁人。石埭知县。

 

《池州府志》(清乾隆四十五年)卷二十九 秩官年表:

石埭 知县(万历三十八年)邱应麟,云南人。举人。

 

《石埭县志》(清康熙十五年)卷五 官秩志:

知县 丘应麟,普宁人。由举人万历三十八年任。

 

2.丘升 典史(明 职官 石埭县)

《池州府志》(乾隆四十五年)卷二十九 秩官年表:

石埭 典史(万历十二年)邱陛,于潜县人。吏员。

 

《石埭县志》(清康熙十五年)卷五 官秩志:

典史 丘升,于潜人。由吏员万历十二年任。

5、建德县

汉,为石城县地。隋,为秋浦、鄱阳县地。唐至德二年(757),析秋浦、鄱阳两县地,在梅城置至德县,以年号为名。五代十国杨吴顺义二年(922),更名为建德县。此后至1913年,县名沿用。

1914年,建德县更名秋浦县。1932年秋,秋浦复名至德县。1959年,至德和东流两县合并为东至县。今东至县隶属池州市。

《建德县志》(清宣统二年),丘氏相关条目五条。

 

1.邱光灿 训导(清 职官 建德县)

《建德县志》(清宣统二年)卷十一 人物志·职官:

训导(光绪十二年)邱光灿,宁国人。廪贡。

 

2.邱庆云 忠节(清 职官 建德县)

《建德县志》(清宣统二年)卷十五 人物志·忠节:

忠节(从祀“昭忠祠”姓名录)邱庆云。(咸、同间)

 

3.邱全福 忠节(清 职官 建德县)

《建德县志》(清宣统二年)卷十五 人物志·忠节:

忠节(从祀“昭忠祠”姓名录)邱全福。(咸、同间)

 

4.邱克宽 忠节(清 职官 建德县)

《建德县志》(清宣统二年)卷十五 人物志·忠节传:

忠节(从祀“昭忠祠”姓名录)邱克宽。(咸、同间)

 

5.邱国珖 仁寿(清 职官 建德县)

《建德县志》(清宣统二年)卷十六 人物志·仁寿传:

仁寿(新纂)邱国珖,年八十五,双港保人。(新纂为道光七年后)

6、东流县

汉,属石城、彭泽县地,历三国、西晋不变。梁,侨置晋阳、和城两县。隋平陈后,南太原郡及和城、晋阳两县并废,地属彭泽县、秋浦县。唐会昌初年(841),在和城县旧址(今东流镇)置东流场。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为东流县。此后至1958年,县名沿用。

1959年,东流和至德两县合并为东至县。今东至县属池州市管辖。

《东流县志》(清嘉庆二十四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邱濬 艺文(明 人物 东流县)

《东流县志》(清嘉庆二十四年)卷十六 艺文志:

谒陶靖节祠 邱濬

桓公事业旧山河,触目伤心可奈何?

篱下菊花门外柳,时时相对醉吟哦。

 

2.邱映高 知县(清 职官 东流县)

《安徽通志》(清光绪四年)卷一百二十九 职官志:

知县(乾隆三十一年)邱映高,宁武人。举人。东流知县。

 

《池州府志》(清乾隆四十五年)卷三十 秩官年表:

东流 知县(乾隆三十一年)邱映高,宁武县人。举人。

 

《东流县志》(清嘉庆二十四年)卷四 职官表:

知县(乾隆三十一年)邱映高,山西宁武人。举人。

 

 

(四)徽州府

徽州府,地处安徽省南部。秦,设黟、歙二县,属会稽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属荆国。十二年(前195),属吴国。前元三年(前154),属江都国。元狩二年(前121),属丹阳郡。六年(前117),属广陵国。五凤四年(前54),复为丹阳郡。元始二年(2),属广德国。东汉建武六年(30),属丹阳郡。建安十三年(208),属新都郡。晋太康元年(280),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州,以州统县,将歙、黟二县并入海宁,置歙州,州治海宁。又将始新县改为新安县,原遂安、寿昌并入新安县,划归婺州。十八年(598),改海宁为休宁,划归婺州。不久,复将休宁划归歙州。大业三年(607),更歙州为新安郡。唐武德四年(612),改新安郡为歙州。七年(624),改歙州总管为歙州都督。贞观元年(627),罢都督府,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改歙州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新安郡为歙州。永泰二年(766),析歙、休宁二县地置归德县。析黟县、饶州浮梁县地置祁门县。析黟县地置石埭县。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改为徽州(自此得名),治歙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徽州路。元贞元年(1295),升婺源县为州。徽州路领歙、黟、休宁、祁门、绩溪6县和婺源1散州。至正十七年(1357),改徽州路为兴安府,所辖州县不变,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洪武二年(1369),降婺源州为县,仍属徽州府。清顺治二年(1645),改隶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改为安徽省(取安庆、徽州二府之名)。

徽州府治歙(今歙县)。下辖:歙县、休宁、婺源(今属江西省)、祁门、黟县、绩溪,共6县。

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原领县直属安徽省。二十三年(1934),婺源县划属江西。民国三十六年(1947),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安徽省政府一度迁省会于休宁县屯溪。1949年,婺源划归江西省。1961年,设徽州专区,并将太平县划归本区,又改屯溪为地辖市。1983年,划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1987年,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改原县级黄山市为黄山区,将屯溪市改为屯溪区;将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今黄山市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划歙县岩寺镇新立)、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徽州府志》(清道光七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五十八条。

 

1.邱龙友 同知(元 职官 徽州府)

《徽州府志》(清道光七年)卷七之一 职官志·郡职官:

同知 邱龙友,(详宦业)至元中任。

 

2.邱纯 教授(明 职官 徽州府)

《徽州府志》(清道光七年)卷七之一 职官志·郡职官:

徽州府教授 邱纯,会稽人。正统中任。

 

3.邱山 百户(明 职官 徽州府)

《徽州府志》(清道光七年)卷八之一 职官志:

明(武职官)右所百户 邱山,寿州人。(明,山子;璋,明子;仲,璋子。)

 

4.邱抡元 千总(清 职官 徽州府)

《徽州府志》(清道光七年)卷八之一 职官志:

清(武职官)随帮押空千总 邱抡元,嘉应州人。武举。道光四年任。(卫册)

 

5.邱君越 杂记(清 人物 徽州府)

《徽州府志》(清道光七年)卷十六之二 杂记·拾遗:

徽、宁、池、饶山谷间,贼氛未靖。康熙八年,麻公用新安太守曹君鼎望议,于冬十一月丙申,命总鎭邱君越帅师进剿。明年四月戊申,凡百七十四日而贼平。贼之为患,二十余年。婺源以西,万山连属,介二省四郡,久为盗巢。王跳鬼雄踞于三里都,六公子跳梁于长降山,何老二啸聚于七里塘,程德秀、汪先生出没于铜坑、黄连诸坑,连结杨大旗、赵老大辈,往来飘忽,掳人婴孺,以质而责赎。曹君上条议,公深然之,与安徽抚军张公决计搜剿,专命邱君,授以方略,军声大振。先期,曹君遣役招降贼党,何昌、齐诏等十三人为乡导,以是尽得贼之曲折要害。十二月,师进婺源,遇贼于源头坞。千总王龙多胆力,负气先将士斫入贼营,斩其伪先锋,夺其大旗,贼气馁大溃。邱君督兵擒斩,前被贼掳甲路张氏童子十一人俱得还,而六公子奔浮梁。正月,师次浮梁,大雨雪,追捕擒获甚多,而渠魁王跳鬼潜伏于三里都,莫可踪迹。邱君分五路搜于浮,曹君檄三路扼于婺,跳鬼度不可脱,手刃其妻,乃就缚。跳鬼于众贼中最骁勇,至是被擒,贼众始逃。三月十二日,投诚人何昌等手获六公子于霍邱。四月二十三日,捕役张九等追缉何老大于德兴。余党势穷,始就徽州府投降而余孽殆尽。(吴正治撰《总督麻公勒吉平贼碑记》)按:碑中何昌,婺城人也。始党贼而后投诚为乡导,以得贼情,且擒贼有功,故碑不没其名。甲寅之变,额巴二将军恢复婺源,昌又尝为何文宠赍书诣军门云。是时,又有戴堂二者,长溪人。多力善走,少时为跳鬼拉之去,敎以武技。后不愿为盗,逃归。及官兵讨贼,从军穷追而获贼魁云。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