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十·方志丘氏录(一)直隶省(赵州、冀州<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2 17:11

(十七)赵州

位于直隶省西南部。商朝时,为方国一圉之地。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赵县城)。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秦代,归巨鹿郡辖,棘蒲属恒山郡辖。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封棘蒲侯国,改称平棘侯国。三国初,平棘县属魏国辖地。太和六年(232),封赵国,辖平棘。西晋时,平棘治所移到棘蒲。东晋十六国时,赵郡数易其主。北魏孝昌二年(526),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城东),赵郡归殷州所辖。永安二年(529),复置宋子县,归巨鹿郡。永熙三年(534),北魏分为东魏、西魏,赵郡属东魏,仍归殷州辖。北齐天保二年(551),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

隋开皇元年(581),改赵州为赵郡,复置宋子县。开皇三年(583),罢赵郡为赵州,平棘县改隶赵州。开皇十六年(596),在平棘县置栾州。大业二年(606),废栾州,平棘、宋子二县改隶赵州,治所平棘。大业三年(607),宋子县并入平棘县,同时罢赵州为赵郡。唐武德初年(618),又改赵郡为赵州,治所柏乡。武德四年(621),州治所迁平棘。武德五年(622),赵州改名栾州,辖平棘县。贞观初年(627),栾州复名赵州,治所平棘。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乾元年间(758~760年),复为赵州。宋大观三年(1109),升赵州为庆源军节度。宣和元年(1119),升为庆源府,治所平棘。金天会七年(1129),庆源府改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赵州曾经更名沃州。元太宗六年(1234),置永安州,治所槁城,辖平棘县。七年(1235),废永安州,平棘县改隶赵州,为州治。明洪武初年(1368),省平棘县入赵州,为真定府辖,领柏乡、隆平、高邑、临城、甯晋、赞皇六县。清初,赵州属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升赵州为直隶州。

州治赵(今赵县)。下辖:柏乡、隆平(今隆尧县)、高邑、临城、宁晋,共四县。

1913年,改赵州为赵县。今赵县隶属石家庄市。

《直隶赵州志》(清光绪二十三年)等,丘氏相关条目八条。

1、柏乡县

西汉,置鄗县。元朔三年(前126),封易侯国。始元元年(前86),废易侯国,竟宁元年(前33),封柏乡侯国。东汉初,鄗改名高邑县,并废柏乡侯国并入高邑县。北齐,为高邑、柏人二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析高邑、柏人县置柏乡县。唐武德元年(618),柏乡县为赵州治。四年,赵州徙治平棘县。宋熙宁五年(1072),柏乡县省入高邑县为镇。元祐元年(1086),复析置。此后至今,县名沿用。今柏乡县隶属邢台市。

《柏乡县志》(清乾隆三十二年)等,丘氏相关条目四条。

 

1.邱应科 教谕(明 职官 柏乡县)

《柏乡县志》(清乾隆三十二年)卷八 学职表:

明 教谕 邱应科,昌乐人。岁贡。致仕去。

 

《柏乡县志》(民国二十一年)卷七学职表:

明 教谕 邱应科,昌乐人。岁贡。致仕去。

 

2.邱隅 县丞(明 职官 柏乡县)

《柏乡县志》(清乾隆三十二年)卷八县尉表:

明 县丞 邱隅,汉中人。

 

《柏乡县志》(民国二十一年)卷七县尉表:

明 县丞 邱隅,汉中人。

 

3.邱应宸 知县(清 职官 柏乡县)

《畿辅通志》(清光绪十年)卷一百七十七 古迹·祠宇:(赵州 柏乡县)

邱公祠,在北关路东。祀康熙时知县邱应宸。

章公祠,在北门外路东。祀康熙时知县章金牧。今圮,移像邱公祠。

陈典史祠,附邱公祠中。祀康熙时典史陈立可。

 

《柏乡县志》(清乾隆三十二年)卷三 祠祀:

邱公,讳应宸,贵州人。康熙三十九年任。多德政,立祠北关路东。

 

《柏乡县志》(清乾隆三十二年)卷六 名宦:

邱应宸,贵州人。举人。康熙三十九年任。爱民省役,设学课士,修缮城楼,人称遗爱。卒于官,立祠北关道左。

 

《柏乡县志》(民国二十一年)卷六名宦:(清)

邱应宸,贵州人。举人。康熙三十九年任。爱民省役,设学课士,修缮城楼,人称遗爱。卒于官,立祠北关道左。

 

4.邱对欣 知县(清 职官 柏乡县)

《赵州属邑志》(清光绪二十三年)卷二 名宦·官师表:

清 柏乡县 知县邱对欣,广东琼山县人。进士。同治四年任。

 

《柏乡县志》(民国二十一年)卷七 县令表:

清 县令 邱对欣,广东琼山县人。进士。同治四年任。

2、隆平县

西汉,置广阿县、柏人县。东汉中平年,广阿县废。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复设广阿县。隋仁寿元年(601),广阿县改名象城县。大业二年(606),又更名大陆县。唐武德四年(621),大陆县复名象城县。天宝元年(742),又更名昭庆县。宋开宝五年(972),昭庆县改名隆平县。熙宁六年(1073),省隆平入临城县为镇。元祐元年(1086),复析置。明洪武六年(1373),隆平县省入柏乡县。十三年,复置。此后至1946年,县名沿用。1947年,尧山、隆平两县合并为隆尧县。1993年,隆尧县隶属邢台市。

《隆平县志》(清乾隆二十九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厚 训导(明 职官 隆平县)

《隆平县志》(清乾隆二十九年)卷六 官师志:

明 训导 邱厚,临川人。成化间任。

3、高邑县

西汉初,置房子县、鄗县。东汉建武元年(25),改鄗县为高邑县。北齐天保七年(556),房子县省入高邑县。隋开皇六年(586),析高邑县又置房子县。开皇十六年(596),析高邑县置柏乡县、赞皇县、高邑县。宋熙宁五年(1072),省柏乡、赞皇二县入高邑,改为柏乡镇赞皇镇。元祐元年(1086),柏乡、赞皇从高邑划出,在原治恢复柏乡县、赞皇县。元至元七年(1270),又析高邑县置赞皇县。高邑历史悠久,虽辖域多变,但县名一直沿用至今。今高邑县隶属石家庄市。

《高邑县志》(清嘉庆十六年)、《高邑县志》(民国二十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承祖 知县(明 职官 高邑县)

《高邑县志》(清嘉庆十六年)卷四官师:

明知县邱承祖,四川成都人。进士。隆庆元年任。修城池,清地亩,吏民怀之。

 

《高邑县志》(民国二十年)卷三 行政志·职官:

明 县令(隆庆元年)邱承祖,四川成都人。进士。修城池,清地亩,吏民怀之。

4、宁晋县

远古时期,宁晋始称杨地。秦,为杨氏邑。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置杨氏县、廮陶县。晋太康年间,杨氏并入廮陶县。北魏永安二年(529),于杨氏旧域置廮遥县。北齐,廮陶县并入廮遥县。隋开皇三年(583),廮遥复名廮陶。唐天宝元年(742),改廮陶为宁晋县。此后以至清嘉庆二十四年(1879),县名沿用。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避宣宗名讳旻宁,为寗晋县。1913年,复改寗晋为宁晋。今宁晋县隶属邢台市。

《宁晋县志》(清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民国十八年),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邱民仰 教谕(明 职官 宁晋县)

《宁晋县志》(清康熙十八年)卷四 名贤志:

明 教谕(天启)邱民仰,陕西渭南县人。举人。升东安县知县,历官至宁远巡抚,死节。见名宦。

 

《宁晋县志》(清康熙十八年)卷四 名贤志:(明)

邱民仰,陕西渭南县人。由举人选授署宁晋县教谕。端本立教,动有准绳,升东安县知县,历官宁远巡抚都御史,死节。

 

《宁晋县志》(民国十八年)卷四 名贤志·名宦:(明)

邱民仰,陕西渭南人。由举人选授署宁晋教谕。端本立教,动有准绳,升东安县知县,历官宁远巡抚都御史,死节。

 

2.邱奎方 典史(清 职官 宁晋县)

《宁晋县志》(民国十八年)卷四 名贤志·官师:

清 典史 邱奎方,山东青州人。监生。光绪二十六年任。

 

(十八)冀州

位于直隶省南部。冀州,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一。秦代以前,九州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行政区划。《日知录•集释》:“尧、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又:“夏之本在安邑。太康畋于洛表,而羿距于河,则冀方之地入于羿也。惟河之东与南为夏所有”。“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秦代,属鉅鹿郡。西汉高帝六年(前201),设置信都郡,下设信都县、扶柳县、昌成县、辟阳县等。高后六年(前182),改郡为信都国。景帝前元二年(前155),改信都国为广川国。武帝五年(前106),设冀州。东汉黄初二年(221),冀州治所从邺迁到了信都。晋泰始元年(265年),安平郡改为安平国。冀州和安平郡治所均在信都。东晋十六国,冀州和北方的鲜卑氐族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冀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和后燕,随所属国家的变换,冀州的治所经常变动。后赵时期,将州治自信都迁至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前燕鲜卑族慕容俊将冀州治所迁于房子,前秦时将冀州州治迁于邺,后又将冀州治所迁至信都。隋开皇六年(586),析信都县置长乐县。开皇十六年(596),分长乐县,设置泽城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冀州改为信都郡,信都县与泽城县、长乐县合并。唐龙朔二年(662),改冀州为魏州,州治仍在信都。咸亨三年(672),复名冀州。天宝元年(742),改为信都郡。乾元元年(758),罢郡复为冀州。天佑二年(905),曾改信都县为尧都县。五代,冀州治所在信都。宋、金、元,冀州治仍在信都。明洪武二年(1369),撤信都县并入冀州直辖。清雍正二年(1724),冀州升为直隶州。

州治冀(今冀州市)。下辖:衡水(今衡水市)、武邑县、枣强、南宫、新河,共五县。

1914年,撤冀州设冀县。1993年,冀县撤县设冀州市。今冀州市隶属衡水市。

《冀州志》(清乾隆十二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三十四条。

 

1.邱行恭 刺史(唐 职官 冀州)

《冀县志》(民国十八年)卷十一 职官:

唐 刺史(高宗朝)邱行恭。《旧唐书·邱和传》:邱和子行恭,洛阳人。善骑射,勇敢绝伦。大业末,聚兵岐、雍间,保故郿城。从太宗征讨,立殊勋。高宗时,历迁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寻,请致仕,拜光禄大夫。麟德二年,卒,谥曰“襄”。

 

2.邱好善 荐辟(明 选举 冀州)

《冀县志》(民国十八年)卷十六 人物·荐绅表:

明 荐绅(万历)邱好善,永平训导。

 

《冀县志》(民国十八年)卷十六 人物·荐绅表:

明 贡生(万历)邱好善。

 

3.邱明道 殉难(清 人物 冀州)

《畿辅通志》(清光绪十年)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清 冀州)

同治元年十一月,骂贼至境。自元年至二年,御贼殉难:邱明道。

1、衡水县

西汉,为桃县地。东汉,曾设桃城驿。隋初,为信都、下博、武邑三县地。开皇十六年(596),始置衡水县。此后县名一直沿用。1949年后,设衡水专区,驻地衡水县。1982年,从衡水县,析出衡水镇设衡水市,隶属衡水地区。1983年,撤销衡水县并入衡水市。1996年,衡水地区撤销,设立地级衡水市。原县级衡水市改为桃城区。

《衡水县志》(清乾隆三十二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邱如山 贡生(明 选举 衡水县)

《冀州志》(清乾隆十二年)卷十三选举:

明 正贡(衡水县)邱如山,辽东经历。

 

《衡水县志》(清乾隆三十二年)卷八选举志:

明 贡生 邱如山,任辽东定辽卫经历。(万历年贡)

 

2.邱如冈 贡生(明 选举 衡水县)

《衡水县志》(清乾隆三十二年)卷八 选举志:

明 例贡 邱如冈。

2、武邑县

汉高祖五年(前202),始置武邑县。晋,称武邑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武邑县。此后至今,县名沿用。今武邑县隶属衡水市。

《武邑县志》(清同治十一年),丘氏相关条目三条。

 

1.邱潾 知县(清 职官 武邑县)

《武邑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卷六 秩官志:

知县 邱潾,道光七年任。

 

2.邱本 知县(清 职官 武邑县)

《武邑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卷六 秩官志:

知县 邱本,道光八年任。

 

3.邱映庚 典史(清 职官 武邑县)

《武邑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卷六 秩官志:

典史 邱映庚,道光九年任。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