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十·方志丘氏录(一)直隶省(顺天府<房山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2 16:37

13、房山县

战国燕,置中都县。秦,改良乡县。汉,为良乡侯国。王莽,改良乡为广阳县。东汉,复旧称良乡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废良乡县入蓟县。武平六年(575),复置良乡县。唐圣历元年(698),改名固节县。神龙元年(705),复旧称良乡。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析置万宁县,明昌二年(1191),更名奉先县。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奉先县改名房山县。此后至1957年,县名沿用。1958年,将河北省房山、良乡县合并为周口店区。1960年,周口店区改名房山县,归属北京市。1986年,撤销房山县及燕山区,设立北京市房山区。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七条。

 

1.丘让 知县(明 职官 房山县)

《顺天府志》(明万历二十一年)卷四 政事志·历官:

明 房山县 知县丘让,万历年任。

 

《顺天府志》(清光绪十年)卷七十八 官师志·前代州县表:

明 房山县 知县邱让,陕西泾阳人。贡生。(据万历沈志、房山佟志)

 

《琢州志》(清康熙十六年)卷四 职官:

明 房山县尹丘让,泾阳人。贡生。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四 职官志:

明 县尹 邱让,泾阳。贡士。

 

2.丘文实 贡生(明 选举 房山县)

《顺天府志》(明万历二十一年)卷五 人物志·选举:

明 贡 丘文实,房山人。

 

《涿州志》(清康熙十六年)卷六 明经:

明 房山明经丘文实,教授。

 

《涿州志》(清同治十一年)卷九 选举志:

明 贡士(例监附)邱文实,官教授,房山县贡士。

 

《涿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第五编选举职官:(第一卷 科名)

明贡士邱文实,官教谕,房山县贡。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六选举志:

明 贡生 邱文实,明任教授。

 

《涿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第五编选举职官:(第一卷)

明 贡士 邱文实,官教谕,房山县贡。

 

3.邱铭勋 知县(清 职官 房山县)

《顺天府志》(清光绪十年)卷八十二 官师志·清州县表:

清 房山 知县(同治四年)邱铭勋,四月署,十一月去。历武清、永清、大兴、宛平南路同知。详永清传。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四职官志:

清 县尹 邱铭勋,同治四年任。

 

4.邱锦 知县(清 职官 房山县)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三 古迹:

云峰书院,《畿辅通志》:房山旧有义学,在学宫旁。雍正四年建。后乾隆十八年,知县邱锦建为云峰书院。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四 职官志:

清 县尹 邱锦,乾隆十八年任。

 

5.邱秉哲 举人(清 选举 房山县)

《顺天府志》(清光绪十年)卷一百十八 人物志·选举:

清 房山 举人(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恩科)邱秉哲,字仲明。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三 古迹·金石考:

《清凉寺东岳庙记》,清刻,在豆店西。举人邱秉哲撰。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六 选举志:

清 举人 邱秉哲。(清道光甲辰)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六 人物志·贤达:(清)

邱秉哲,字月亭,邑之饶乐府村人。性宏达,攻文章,举道光甲辰乡荐。咸丰癸丑,大挑一等,改就教职候选。学问渊博,教授生徒,虽晚年犹殷殷不倦,所成就者甚众。著作诗文杂集多遗失,仅存一二碑记焉。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八 艺文志·文续录:(清)

重修清凉寺东岳庙碑记 邱秉哲

先表兄王桂山,窦店人也。尝向余言:“清凉寺僧清规谨饬,六七代衣钵相传。凿井耕田,自食其力,以勤俭之余益置田园,即以田园所出增修庙宇,于人无求,亦与事无争也。居虽近于市井,而淡泊寡营,翛然于尘俗之外,殆释而近于儒者也。”余闻而慕之,惜未登钟磬之堂,一参其梵旨焉。今和尚因工竣之后,属余为文,以记其顚末。盖今和尚,即清凉寺第六代法弟子也。其第一代开山和尚实绿,自康熙中入居清凉寺,兼管东岳庙香火,创立清规,永垂法戒。第二代际诚,第三代了祥,第四代达圆,第五代悟铭,第六代即今和尚真常、真修也。二代际诚,于乾隆二十年间重修东岳庙后殿、天仙宫大殿三间、两配殿六间、十王殿十间。三代了禅,于乾隆三十年重修清凉寺大佛殿三间、山门殿三间、东西禅房六间,并修东岳庙山门殿五间。彼时,庙貌庄严,栋宇坚固,故四代达圆守清静之法,无营作之劳。及乎五代悟铭,即今和尚之师也,于道光八年又重修东岳大殿五间。前后百余年之久,数次建修未勒石,不有以记之,则数代之勤苦,何以昭示来兹也?至于道光八年以后,凡有营造,又皆悟铭与今和尚之事,则另有记。

 

游上方山记 邱秉哲

太行为天下之脊,起晋之泽、潞,南趋宋、卫,西走中条,东北尽乎居庸。绵绵延延,亘数千里。而郁勃雄秀之气,独会于京师所谓西山者,是已其附。畿辅称名胜者,莫著于大、小房山,上方山则又房山之最胜者也。癸亥八月休沐之暇,余与同志曹给谏定轩、法洗马梧门、张通政雨舟、郭考功可亭、何太守兰士、赵舍人象葊、朱山人埜云、曹文学泽香九人者往游。度桑干而西而北,树色山光,引人入胜,洒洒然如脱勒之骥、脱鞲之鹰也。至次楼村,宿刘文学潜夫之“怀德草堂”,距山尚一舍。越晨,问道所由,徐进士竹厓、阎孝廉致堂及潜夫之叔炳文皆愿往,又益四人焉。驱车至孤山口,舍车而骑。时黍稷将刈,荞麦初花,绣锦参差,一重一掩。问天开寺,遗址仅一碑,露立麦田中。碑志某年敕建,盖元时宫中赐田券也。绝数涧,马蹄锵乱石中。山势忽陡矗,路几尽,则接待庵在焉。爷山巅有坼划处,露天光一线。僧云:由此中可达。羣相顾骇叹,以为天辟奥区也。啜茗罢,又舍骑而徒,沿枯涧行,身虱两崖间。石或立或仆,皆危磴,无纡步矣。有岭曰“筏汉”,尤险巇,一步一喘息,五步一坐顾。后来人面青頳黝白,无正色。得数武坦夷处,曰“欢喜台”,台故久废,不可名。其处西望,冠几堕,得一山,如驼峰突出霄半,曰“摘星陀”,此上方绝顶也。从万木丛中,遥观数楹托悬崖际,如巢栖然,是为百步云梯,屈曲低昂。又二里许,乃至梯。梯左压千尺岩,右临千仞涧,各仰视辄战栗。旧列柱石、縆铁锁,行者挽以升。盖明司礼监冯保所置。盘折历三百余级,汗沥筋弛,惴惴乎虑后陟者之难为继也。级尽,卽上方寺。老僧瀹茗,出黄精饷,乃定抚垣槛下瞩。心转惕怛,见石漫漫如白沙,盖向所来径也。折而西北,为欵龙桥,石槛若铁色,盖山气蕴蒸使然。渐近进抵,山门大书“兜率禅林”字。松桧阴翳,寂无人声。苍翠中,山寺错落如置棋。日已曛,次文殊院,视前所望若驼峯者,乃在殿角,饮食坐息若与之俱也。诘朝出后院,老圃杂花草树不可识,往往如南海中海棠则处处有之,令人想见花时色香风味之佳。一垂丝杨柳拂拂出松柏间,绿阴下覆观音阁。其下有泉,汩汩涓涓,则大士杨枝水也。出殿门,古柏数株皆苍蔚,内有古藤穿柏腹而生,肌理相连属而枝叶各不变其初。藤身视松三之一,士人目为寄生蒲萄。东过兜率寺,寺居山正中,为七十二寺总汇处,群山拱之若大环。殿后壁书佛说四十二章经,笔法媚劲,题为“冯保书”。保不以书名,想当时依宦竖以求荣者之所为也。其上为斗泉岩,高数十仞,广倍之。檐突出数丈许,空洞受天光,松柏错其罅,露根而下垂,若瘦虬之舞云际。石附壁斜,缀有若芝者,有若盖者,若箨笋者,若朵莲者,若蜂房、燕垒者,若古篆籀者,若丈六法身者,皆钟乳凝成,千态万状,俶诡离奇,疑真仙之所宅。余屐齿半东南名胜中,罕有其比。僧又云:每盛夏时,雨集溜岩注石涧,如水晶帘。微风扬之,作笙竽相和之音,故又名“水帘洞”。流连久之,盖不悔其来,已去犹回顾。稍南,忽见丹崖翠壁,囗窱囗岈出于断壁之间。树穴石而出,多茂荫,又一天然屏障也。南为尊圣殿,殿后有巨石如砥,小于虎邱千人石,亦可容数十人人坐其上。笑语声出前岩,高下长短,惟肖作燕、晋、吴、楚语。亦各肖试之他处,则否。盖对面为斗泉岩,岩虚受声,故响辄应。同游者以为山灵对语,取同声相应之意,目为“应声石”,不妄也。少焉,白云起南山,篷篷蜿蜿,径趋摘星陀,陀渐隐,绕岭而北,绵绵如弹絮逼人衣袂。不可以久留,乃由曲径达普贤院,坐阶石玩菊,亦不问老僧为谁。更下过虹桥,忽闻夹涧作雨声,又作瓶笙声。寻声求之,乃石上泉也。泉有二源,流两壑中,皆会于兹。过此,则伏流不见矣。晨飱后,西出听梵桥,至观音殿,门有老梅,壁间有山水画,为南宋人龚开笔。开山水,师二米,兹画独金碧钩勒,有二李将军之遗风焉。时埜云山人方倡为摘星之游,行者、居者各半。小阿弥为导,披灌莽,攀危崖,略有樵径草茸茸封之,谛视乃敢步。不二里,雨作,有自崖而返者。及“阎王鼻”,(又曰“眼望鼻”,言其山甚陡,行时谛视足底,则眼望自已之鼻矣。)雨益密,行益窘。逾时至半山,为“小摘星”。导者曰:“从此不三里,径无歧,不须导也。”强之行,不可,乃挥袂而登。口作邪许声助气力。险乃逾于前,石触足硁硁有声,于是或蟹行,或猱行、蚁行、蛇蚹行,胸腹率倚石角。每至奇秀处,举头长啸,神为之一王。过此,则铁锁岩,益峻削,巨木梯之铁縆引之,大抵亦司礼监所置。游者倚为性命。顷之,雨少息,云纵横作态。前行者隔数武窅不见,独坐岩石上,四顾无人,飘飘乎有凭虚御风、翱翔尘表之意。因忆昌黎登太华,缒书为诀;王元仲游莲峰,起烟为信。论者以为好奇之癖,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已而,笑语声落霄汉,疑为灵异,继乃知同行者先至。竭蹶从之,云水满巾袖,山势亦逐步换形。更折而南,若无所位置手足者。从者大呼曰:“至矣,至矣!”则见先登者数人箕坐于庙前,心乃慰,气嘘嘘与云缕相荡漾。视山半树,如莲萼,四方上下,灵气往来,古所云“呼吸通帝座”者,今乃身亲之耶?陀巅方广十寻,庙三楹,以石为瓦,额书“峻极”二字,为显亲王题。旧有僧居之,负瓢下汲,毙于虎。今所存,惟黔突及水瓢、瓦器数事而已。陀无多草木,前有一榆一枣。枣枝叶俯垂,后有古柏双歧,如交肘坐石次,皆高不及丈余。盖由罡风震宕,土膏不腴,岁多拳曲,别饶古貌耳。南向有石几,置铁香炉一,烛台、花瓶各二,惟瓶缺其一,或以为羽流斋星之具。燕蓟人谓“摘”为“斋”,故陀以斋星名,然不及手摘星辰之说之为雅。倏而天光下逼,俛仰混茫,仅仅辨阶前盈尺地数人者,倘佯云中,如游鱼之噞喁水中而不见水也。同人出墨铤磨阶石,云液所融,津津如露泽,乃题名“东壁”,旷然有云海荡吾心胸之叹。俄而,风起云卷,旁漏曦光,绀碧陆离,阴阳捭阖。翠髻烟螺,垤立拳露,麦畦菜町,望若无际,乃觉人世间浮沉变态,于此境可观其会通尔。循旧尔下,草树沾濡,步步作蹶踬,想较登时难且倍。埜云谓“宜以坐代步”,乃以掌据地,蹲踆下移,如尺蠖之屈伸者,然盖又以尻行矣。还,过小摘星,僧偃卧方觉,引手西指,云:“此为云水洞,道潦水满,不可入。”惟怅望太息而已。更下二小陀,骈立俯峙,为摘星之别派。子又生孙,故风度亦相仿。然无路可通,终古罕有登焉。归而小饮,酒力出两踝间,复冒雨寻华岩洞,以杖叩石钟鼓,渊渊有太古音。坐洞口听雨声淅淅,视登陀时意气疏畅,若余勇可贾也。翌日下山,过怀德堂,主人治具软脚,复引观后院山石,窍透玲珑,多太湖、灵璧之秀,谓得之江村高氏园。

 

6.邱焕章 节孝(清 人物 房山县)

《顺天府志》(清光绪十年)卷一百十二 列女:

清 邱焕章妻白氏,守三十余年。(房山县)

 

7.邱陵 董事(民国 职官 房山县)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四 政治志·教育:

民国(教育职员)教育局董事会董事邱陵。

 

《房山县志》(民国十七年)卷六选举志:

民国学校毕业邱陵,饶乐府(村)人。京师第四中学。

 

14、文安县

秦,为巨鹿郡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文安县。隋大业七年(611),割文安、平舒二县置丰利县。唐贞观元年(627),省丰利入文安,县治迁至原丰利县城。此后虽朝代更替,州郡有别,文安县治驻地始终未变。1958年,文安县与任丘大城县合并,名任丘县。1961年,恢复文安县建置。今文安县隶属廊坊市。

《文安县志》(清康熙四十二年)、《文安县志》(民国十一年),丘氏相关条目三条。

 

1.丘立朝 训导(明 职官 文安县)

《文安县志》(清康熙四十二年)卷四 名宦志:

明 训导 丘立朝,辽东人。贡士。隆庆元年任。

 

《文安县志》(民国十一年)卷三 官师志:

明 训导 丘立朝,辽东人。贡士。隆庆元年任。

 

2.邱玉琇 武进士(清 选举 文安县)

《文安县志》(民国十一年)卷四 选举志:

武进士(康熙癸巳科)邱玉琇,字子发,丰台里人。

 

3.邱毓琇 武举人(清 选举 文安县)

《文安县志》(民国十一年)卷四 选举志:

武举人(康熙戊子科)邱毓琇。见甲科。

 

15、大城县

战国时,大城是齐国北部边城,时称徐州。后燕伐齐,克徐州,更名平舒。秦,平舒属鉅鹿郡武垣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设东平舒县。东汉建安末年,于东平舒设章武郡,东平舒为郡治,辖东平舒县。北魏登国二年(387),改为平舒县。隋开皇三年(583),撤章武郡,西章武县划入平舒县。十六年(596),置景州,辖平舒县。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平舒县被划入契丹辽国。后周显德六年(959),平舒县改名大城县。此后至1957年,县名沿用。1958年,撤销大城县。1962年,恢复大城县。今大城县隶属廊坊市。

《大城县志》(清光绪二十四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邱士选 节孝(清 人物 大城县)

《畿辅通志》(清光绪十年)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列女:(清 顺天府 大城县)

邱士选妻孙氏,年二十三守节,事亲教子均尽职。咸丰十年,旌。(档册)

 

《顺天府志》(清光绪十年)卷一百十二 列女:

邱士选妻孙氏,守七十余年。(大城县)

 

《大城县志》(清光绪二十四年)卷九 人物 烈女志:

孙氏,邱士选妻。夫亡守节,孝事舅姑,守七十余年。咸丰十年,旌表。

 

2.邱士恒 节孝(清 人物 大城县)

《畿辅通志》(清光绪十年)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列女:(清 顺天府 大城县)

邱士恒妻李氏,年二十六,守节三十二年。(光绪档册)

 

《顺天府志》(清光绪十年)卷一百十二 列女:

邱士恒妻李氏,守六十年。(大城县)

 

《大城县志》(清光绪二十四年)卷九下 人物·列女:

李氏,邱士恒妻。

 

16、平谷县

秦,置平峪县。西汉,改平谷县。西晋初,省平谷县入潞县。后赵,复置平谷县。北魏,省平谷入潞县。隋,划归无终县。唐武德元年(618),设平谷为大王镇。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升大王镇为平谷县。此后至2001年,县名沿用。2002年,撤县设平谷区,隶属北京市。

《平谷县志》(清乾隆四十二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邱长春 寺观(元 人物 平谷县)

《畿辅通志》(清雍正十三年)卷五十一 寺观:(顺天府)

延祥观,在平谷县东北二十里。元至元中,邱长春过此。观中有枯柏,扪之复荣。

 

2.邱垿 校长(民国 职官 平谷县)

《平谷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卷二 经政志·学校:

民国 教育局县督学 邱垿,民国十七年任。

 

《平谷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卷二 经政志·学校:

民国 县立女子完全小学 校长 邱垿,民国二十一年任。

 

《平谷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卷二 经政志·党务:

一秘密工作期间:自民国十五年至十七年河北光复前,为中国国民党直隶省平谷县党部秘密工作期间。当时,省派负责委员为刘宏襄、邱垿二人,同志约数十人,专从事于铲除障碍工作。

 

《平谷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卷五 人物志·科第:

民国(中等学校毕业)邱垿,字恕尘,城内人。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毕业。

 

17、通州

西汉,置路县。东汉,改称潞县。唐武德二年(619),潞县为玄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废玄州。辽圣宗太平年间,析潞县南境置漷阴县。金天德三年(1151),潞县为通州治所。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漷阴县为漷州。明洪武元年(1368),潞县入通州。十四年(1381),降漷州为漷县。清顺治十六年(1659),省漷县入通州。时通州领三河、武清、宝坻三县。雍正六年(1728),通州遂为散州,不再领县。1912年,撤州设通县。1948年,于通县城关设通州市。1949年,通州市改为通县镇。1953年,撤销通县镇,改设通州市。1997年,撤通州设通州区,隶属北京市。

《通州志》(清光绪九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五条。

 

1.邱文聪 举人(明 选举 通州)

《畿辅通志》(清雍正十三年)卷六十四 选举:

明 举人(正统丁卯科)邱文聪,通州人。

 

《畿辅通志》(清光绪十年)卷三十七 选举:

明 举人 顺天府(正统十二年丁卯科)邱文聪,通州人。

 

《顺天府志》(清光绪十年)卷一百十六 人物志·选举:

清 通州漷县举人(宣德十二年丁卯)邱文聪,魁《春秋》,山东长山知县。

 

2.邱宗 题名(明选举通州)

《通州志》(清光绪九年)卷七 选举志·文武科第及贡监表:

明 邱宗,主簿,系正统间儒学题名。

 

3.丘华 贡生(明 选举 通州)

《顺天府志》(明万历二十一年)卷五 人物志·选举:

明 贡生 丘华,通州人。

 

4.邱坦 诗(明 艺文 通州)

《通州志》(清光绪九年)卷十艺文:

吊马侍御墓(侍御名经纶)明 邱坦

天高不可问,心折只如迷。

沈积三年病,今题数字诗。

墓门芳草合,松径夕阳迟。

一掬伤心泪,坟前燥土知。

 

5.邱俊兰 采访(清 人物 通州)

《通州志》(清光绪九年)卷首 续修姓氏:

清 《通州志》续修姓氏:采访、监生邱俊兰,字香圃。本州人。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