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十·方志丘氏录(一)河南省(南阳府)

字号+ 作者: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16-08-02 16:28

(八)南阳府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元,置南阳府。明代因之。清代沿用明制,辖10县2州。1913年废。今设地级南阳市,辖桐柏、新野等11县。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三十三条。

 

1.邱纬 知府(明 职官 南阳府)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二 职官三:

知府(南阳府)邱纬,江南武进人。进士。(嘉靖至万历初任)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知府 邱纬,武进人。进士。(嘉靖至万历初任)

 

2.邱梁 通判(明 职官 南阳府)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通判 邱梁,麻城人。举人。(万历间)

 

3.邱策普 总镇(清 职官 南阳府)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总镇(清停止藩封,特设南汝总镇)邱策普,咸宁人。乾隆十六年任。

 

4.邱士典 经历(清 职官 南阳府)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经历 邱士典,广东人。拔贡。乾隆五十年署。

 

1、南阳县

王莽以宛县改名南阳县,在今南阳市。东汉,复为宛县。隋开皇初,又改上宛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上宛为南阳县。元,升申州为南阳府。明、清仍设南阳府,俱辖南阳县。民国初年,沿明、清旧制,属南阳府辖。

1949年3月,成立南阳县市人民民主政府。1994年,撤销南阳县,大部分地入南阳市宛城区。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南阳县志》(清光绪三十年),丘氏相关条目三条。

 

1.邱懋素 知府(明 人物 南阳县)

《南阳县志》(清光绪三十年)卷七 祠祀志·忠义:(明)

邱懋素,崇祯十五年为南阳知府。李自成再陷南阳,懋素骂不屈,阖门被害。详《明史》,依《一统志》。

 

2.邱联恩 总兵(清 人物 南阳县)

《南阳县志》(清光绪三十年)卷七 祠祀志·忠义:(清)

邱联恩,字伟堂,福建同安人。少袭父良功爵三等男。咸丰三年,累擢至南阳镇总兵,过县门不入,即南至水台村行营接篆视事。督兵出,败贼光、固间。邓州土匪起,还军,时城分垛十,筑炮台一,联恩改令置炮当路口。分布甫毕,整队西复邓州城,解内乡围,追襄匪出境。东击确山匪,平其巢。又破贼商城东,积功赏号“图萨兰巴图鲁”。八年,奉命统制河南兵。河南额军万余,半为胜保调皖地客军,抚标兵不可制。联恩名督豫军,所部实不满二千,饷皆缺月余。既奉檄苦战,日与贼遇,有盛名,诸将忌之。又不善事长官,失大府意。初,复邓州,追贼万山中,巡抚英桂以逗遛劾,革职。九年正月,败贼于归德泥台驿,驰追伤胫。二月,又败之睢州城外,复其城。二十一日,又大败贼于西华之西夏亭。巡抚福恒复以逗留劾,革职戴罪。一军皆愤。是时,皖匪张乐行龚得,方窜舞阳、郾城。联恩分兵击郾,自率千人追贼,及于舞阳之北舞渡,疾战深入,被重围,乃令军中散走,突围出者半。联恩复大呼驰入,遂遇害。二月二十五日也。联恩,将家子。饶胆略,御军严而有恩。每战必先,贼畏之如虎。士民尤爱戴之。丧还南阳,哭而奠者日数千人。事闻,复官职,晋三等子,谥“武烈”,所在战地建专祠。联恩为将,数年南阳无寇患。军所至,民间不知有兵。自联恩殁,粤捻迭至,客将纪律不能如联恩之严,故县民追思尤哀云。同治六年,人祀祭以其忌之日,赊旗镇亦为建祠。(节《豫军纪略·邱武烈公行状采访册》)

 

3.邱文贵 阵亡(清 人物 南阳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五 附人物续志:

马兵 邱文贵,南阳县人。在湖北、陕西等处打仗阵亡,蒙恩恤赏,并祀昭忠祠。

 

《南阳县志》(清光绪三十年)卷七 祠祀下·忠义:

嘉庆初,承平百余年,民不知兵。川、楚教匪起,巡抚景安亲提兵驻县境,不能遏贼,兵被其害。马兵 邱文贵,附祠从祀。(府志)

 

2、唐县

唐河县,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秦,置湖阳县。西汉、东汉和三国时,仍为湖阳县。晋,为棘阳县地。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隋朝,境内为上马、湖阳2县。唐,为泌阳县。五代十国时,县属泌州。宋代属唐州。金沿宋制。元代,废湖阳县入泌阳县,仍属唐州。明、清,降唐州为唐县。

民国13年,改作为唐河县。1947—1948年,境内设唐河(北)、唐南、唐西3县。1949年3月,“三唐”合并为唐河县。今属于南阳市。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仑泰 知县(清 职官 唐县)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七 职官八:

南阳府 唐县 知县 邱仑泰,广东程乡人。举人。康熙四十年任。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唐县知县 邱仑泰,程乡人。举人。康熙四十年任。

 

《唐县志》(清乾隆五十二年)卷四 职官志:

邑令 邱仑泰,广东程乡县。举人。康熙四十年任。

 

3、镇平县

猗帝建都于境内骑立山(今五垛山)。舜帝时,境内为吕国。吕国历经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楚国灭吕,置吕邑。战国时,先后属楚、韩、秦。

汉时,境内设涅阳、安众侯国,后为涅阳县、安众县。两晋、南北朝,设涅阳、固城二县。隋,为课阳县。唐初,析为深阳、安固二县。武德八年(625),废安固入南阳。贞观元年(627),省深阳入穰县。金初,改阳管镇。正大三年(1226),改置镇平县。明洪武十二年(1379),并入南阳。民国二十一年(1932)至今,县名仍旧。1994年,属南阳市管辖。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镇平县志》(清光绪二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长春 仙释(元 人物 镇平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五 人物上·镇平县安众·仙释:(元)

丘长春,镇平人。至元间,创建太极观,修真成道,为七祖之一。至正间,诏取至京,不赴。

 

《镇平县志》(清光绪二年)卷五 人物·仙释:(元)

邱长春,至元间,创建太极观,修真成道,为七祖之一。至正间,诏诣至京师,不赴。

 

4、泌阳县

西汉初,置比阳县。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阳县治在今河南泌阳县城东,由于县治在沘水之阳,故名。北魏,改阳平县。西魏,复置。隋开皇五年(525),改淮州为显州。大业三年(607),废显州为淮安郡。武德九年(626),将州治迁移到比阳(泌阳县)。天佑三年(906),分比阳以西今县地为唐州,州治迁移到泌阳(即今唐河县城),更名泌州。宋隆兴二年,宋与金议和,金割得唐州,改名裕州。元至元三年(1337),废比阳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析唐县东北毗阳镇又置泌阳县,即今县城。清因之。民国及建国后,县名仍旧。2000年6月8日起,属驻马店市管辖。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丘氏相关条目九条。

 

1.邱炜 贡生(清 选举 泌阳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中·选举:

贡士(泌阳县学)邱炜,岁贡。(康熙二十九年后乾隆十三年前)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七 选举表:

贡生 邱炜,岁贡。(乾隆六年前)

 

2.邱育珖 贡生(清 选举 泌阳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中·选举:

贡士(泌阳县学)邱育珖,乾隆五十八年岁贡。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七 选举表:

贡生 邱育珖,乾隆五十八年岁贡。

 

3.邱士杰 贡生(清 选举 泌阳县)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七 选举表:

贡生 邱士杰,恩贡。仕教谕。(乾隆六年前?)

 

4.邱士标 贡生(清 选举 泌阳县)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七 选举表:

贡生 邱士标,拔贡。孟县教谕。(乾隆六年前?)

 

5.邱冲霄 贡生(清 选举 泌阳县)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七 选举表:

贡生 邱冲霄。(乾隆六年前?)

 

6.邱园贲 名贤(清 人物 泌阳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五 人物志上·泌阳县·流寓:(清)

邱园贲,泌阳人。国初,由诸生遵例入太学。当明末丧乱时,避地湖襄,乡里多往从之。园贲多方赒护,各获保全,得反故墟者百余家。园贲乃率众开巨圹数十余处,收瘗枯骨。共治庄宇,乡人各安其业。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八 人物传·名贤:(清)

邱园贲,国初,由诸生遵例入太学。当明末丧乱时,避地湖襄,乡里多往从之。园贲多方赒护,各获保全,得反故墟者百余家。园贲乃率众开巨圹数十余处,收瘗枯骨。共治庄宇,乡人各安其业。

 

7.邱令宫 名贤(清 人物 泌阳县)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八 人物传·名贤:(清)

邱令宫,邑之饶良镇人。援例候选州判。嘉庆丙辰岁,楚匪扰乱,郡檄邑宰孔令督理军需。孔稔宫才器,敦请偕往。时羽书旁午,宫悉心筹划,动中机宜,多所裨益。家素封而喜施予。癸酉甲戌间,泌大饥,邑宰永令谋诸富室,煑糜以哺饿者。宫首捐数百金,为乡人倡。所居饶良镇,南接唐境,北通裕州,流民道毙,暴尸道隅,輙倾赀募人为丛冢掩埋胔骼。贫民某携妻自邻境来,度无生理,欲售其妇,券几成矣。相向哭,不忍舍。宫闻之,呼夫妇至,寓诸庑下,分所余衣食之,卒免仳离。晚年,付家政于子,以清福自娱云。

 

8.邱振寰 采访(清 人物 泌阳县)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首 修志姓氏:

采访、捐职都司 邱振寰。

 

9.邱慎修 采访(清 人物 泌阳县)

《泌阳县志》(清道光八年)卷首·修志姓氏:

采访、附贡生 邱慎修。

 

5、桐柏县

西汉,置平氏县和复阳县,后屡有变迁。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桐柏县。因位于桐柏山麓,以山为名。元,废桐柏县,改镇。明成化十二年(1476),重置桐柏县。其后至今,县名仍旧。今桐柏县归南阳市辖。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桐柏县志》(清乾隆十八年),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邱万琼 知县(明 职官 桐栢县)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四 职官五:

南阳府 桐柏县 知县 邱万琼,山西岳阳人。举人。隆庆元年任。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桐柏县 知县 邱万琼,岳阳人。举人。隆庆元年任。

 

《桐柏县志》(清乾隆十八年)卷四 官师志:

知县 邱万琼,举人。岳阳人。隆庆元年任。

 

2.邱进 知县(清 职官 桐柏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桐柏县 知县 邱进,宜黄人。举人。乾隆十四年任。

 

《桐柏县志》(清乾隆十八年)卷四 官师志:

知县 邱进,举人。江西抚州府宜黄县人。乾隆十四年十二月任,乾隆十五年十二月去。

 

6、邓州

公元前21世纪,夏代仲康始建都于邓。商、周时,为曼姓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后以国为姓。前272年,秦置郡县,以穰为县。汉承秦制,邓境内有穰、涅阳、山都、乐城、安众、朝阳、冠军等县。隋开皇三年(583),置邓州,治穰。大业三年(607),改邓州为南阳郡,治穰。唐武德二年(619),改南阳郡为邓州。天宝元年(742),改邓州为南阳郡,治穰。乾元元年(758),复为邓州。宋乾德年间(963~968),复称邓州。金、元、明、清时,仍称邓州。民国二年(1913),改邓州为邓县。1988年,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1994年7月起,由地级南阳市代管。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士倎 同知(清 职官 邓州)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邓州 同知 邱士倎,广东人。拔贡。乾隆五十六年署。

 

7、内乡县

春秋时,为楚国郦邑,系西北边地之重镇。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为郦县。两汉时期,曾设侯国,辖境略小。隋代,易名菊潭县。开皇三年(583),改中乡县为内乡县,治所设在今西峡。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并菊潭县入内乡县,辖境含古析、郦二县。金代,复将淅川县合于内乡县。元初,迁县治于渚阳镇(今内乡县城)。时县境有今内乡、淅川、西峡三县。明成化七年(1471),析置淅川县,内乡县境包括今内乡、西峡两县。

其后至今,县名仍旧,但域境多有变化。1994年7月,属南阳市辖。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廷汉 巡检(清 职官 内乡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巡检(西峡口巡检司)邱廷汉,长洲人。监生。乾隆十九年任。

 

8、新野县

西汉初年,置县,始名新野。三国魏正始年间(241-249),荆州治所移驻新野。唐乾元元年(758),废县为镇,属穰县。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1265),复置新野县。明、清、民国至今因之。

1994年,属南阳市辖。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新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丘氏相关条目四条。

 

1.邱茂表 知县(明 职官 新野县)

《新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卷三 秩官表·秩官:

知县 邱茂表,未详里居。流寇破城,仗义死节。亦载《明史·刘禋传》。

 

2.邱维杰 教谕(明 职官 新野县)

《新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卷三 秩官志·秩官:

教谕 邱维杰,顺天人。

 

3.丘野 训导(明 职官 新野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新野县 训导 丘野,临川人。举人。正统时任。

 

《新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卷三 秩官志·秩官:

训导 邱野,临川。举人。正统年任。善于训士,卒于官。

 

4.邱洪量 阵亡(清 人物 新野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五 人物志下·附人物续志:

邱洪量,新野人。嘉庆二年,随同官兵打仗及本境堵御贼匪,被戕身死。

 

9、淅川县(淅川厅)

舜帝时,为尧子丹朱的封地。春秋时,为楚国丹阳所在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设丹水、中乡二县。东汉,置南乡郡。北魏时,置淅川县。唐,置淅州,后几经兴废。至明成化六年(1470),从内乡分出,复置淅川县。清道光十二年(1832),升格为淅川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格为直隶厅。1913年3月,撤厅改县。其后至今,县名沿用。今为南阳市管辖。

《淅川厅志》(清咸丰十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合兴 阵亡(清 人物 淅川县)

《淅川厅志》(清咸丰十年)卷三 职官志:

清(阵亡)邱合兴,李官桥乡勇。咸丰七年二月十二日,楚匪入桥镇,接仗阵亡。

 

10、裕州(方城县)

今河南省方城县,在北魏之后、民国之前,称裕州。

秦,置阳城县。西汉,为堵阳县。东汉、三国、西晋因之。北魏,置方城县。隋、唐、宋,仍为方城县。金,置裕州。元、明、清,仍为裕州。民国改称方城县,至今仍旧。今为南阳市管辖。

《裕州志》(清乾隆五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丘锭 吏目(明 职官 裕州)

《裕州志》(清乾隆五年)卷四 职官志:

明 吏目 丘锭,福建龙岩人。监生。万历八年任。

 

11、舞阳县

秦置,治所在今舞阳县西北。南朝宋,废。唐开元四年(716),复置.元和十三年(818),移治吴城镇(今舞阳县东)。金时,移治今舞阳县。元至元三年(1266),废,后复置舞阳县。

明、清、民国以至今因之。今属漯河市管辖。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舞阳县志》(清道光十五年),丘氏相关条目三条。

 

1.邱维暐 教谕(明 职官 舞阳县)

《舞阳县志》(清道光十五年)卷七 职官志:

教谕 邱维暐,黄冈人。举人。

 

2.邱世俊 知县(清 职官 舞阳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职官:

舞阳县 知县 邱世俊,贵州人。举人。嘉庆三年任。

 

3.邱麟 列传(明 人物 舞阳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五 人物志下·舞阳县·列传:(明)

邱麟,舞阳人。永乐甲申贡生。授淮安推官,谳狱明□。□□襄阳府知府,时奉抚檄督征属邑逋赋,监可恶其严,劾罢。麟疏辨,以宽严不能两得。上是其言,使还任。寻,乞归。

 

12、叶县

叶县地处南襄隘道北口,商、周为应侯国。春秋初,楚灭应置叶邑。春秋晚期,为许国国都。战国中期,为魏所据,于叶邑北置昆阳。秦,置昆阳、叶阳二县。汉,改为叶县、昆阳。晋,二县时分时合。至唐,废二县设立叶县。元、明、清、民国以至今,县名仍旧。1983年9月,划归平顶山市管辖。

《叶县志》(清同治十一年),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将军 艺文(清 人物 叶县)

《叶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卷九 艺文志上·诗:

挽邱将军 邑令秦茂林 盱眙人。

将军之祖国虎臣,海疆勋业图麒麟。将军妙龄充宿卫,胸中甲兵何纷纶。始立战功自畿辅,帝遣雄旌镇宛土。军容真见李崇彪,贼胆羣惊李敖虎。六年南北驰征鞍,腰间宝刀无日闲。才见捷书飞下蔡,又横铁骑度嵩山。颍上孙刘恣凶焰,移节真源日交战。贾勇金缘死士挥,扶伤泪为征夫泣。千兵过市市不嚣,万马不踏田边苗。望重誉归撄物忌,绿章夜奏三鼓骄。己未王春春二月,卷地黄巾多于叶。将军上马勇追贼,三日何曾暂解甲。疲兵半作沙场鬼,赤手撑天无寸铁。舞阳城北北舞渡,风日萧萧偃大树。死人堆里面如生,犬鸟无知犹守护。吁嗟乎!

何代拥兵无贺兰,何时摇扇无宏渊?世辅抚膺师竟溃,睢阳嚼齿躯空捐。吁嗟乎!古来烈士尽如此,一腔热血报天子,将军将军有死耳。

 

13、南召县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南阳郡,始置雉县。两汉、三国、两晋,皆为雉县。南北朝,置向城。宋、元裁县,并入南阳县,设三辖巡检司。明成化十二年(1476),复置县,因县城东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驿,故以“南召”名县。清顺治十六年(1613),再废县,并入南阳县。雍正十二年(1734),又复置南召县。县名至今未易。今属南阳市管辖。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南召县志》(清乾隆十一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邱毓辉 教谕(清职官南召县)

《南阳府志》(清嘉庆十二年)卷四 官师志上·职官:

南召县 教谕 邱毓辉,安阳人。举人。嘉庆八年任。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阅读

    《中华丘氏简报》合集在线

    2021-12-02 14:06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一>附录篇 参考谱序)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5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九十>附录篇 诗词采撷)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4

  •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谱之一 (<八十九>附录篇 江西省铜鼓县

    中华丘氏大宗谱·八郎公系

    2017-09-21 09:53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