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总
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省会是郑州。因其大致位于历史上的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而由于历史上黄河历经多次大规模改道,今河南省北部地区并非位于现黄河以南。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该地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5000-4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岛中心之豫州,故简称为“豫”,且有“中州”、“豫州”、“中原”、“中土”、“中国”之称。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核心发源地。
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以及郑州(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河南在国务院颁布的109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了8个,居全国第二。夏代,在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商代,在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建都,后来迁到“殷”(安阳)。以后,许多朝代在洛阳建都。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先秦时期
夏朝(前21世纪 - 前16世纪),以今河南为中心,在这里建立最古老的部落联盟国家。它由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建国,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
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前711年,迁都雒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河南分成许多小国,如戴国、陈国、蔡国、曹国、郑国、卫国和宋国。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战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军事要地。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
北齐至汉朝时,这里属于豫州。后汉(25年-220年),建都洛阳。东汉末年,曹操以许昌为基地,逐步剿平中原各路军阀,至220年,其子曹丕建立魏国(三国之一)。45年后,被西晋(266年-316年)取代。魏和西晋都定都洛阳。
4世纪起,入侵的游牧民族在北中国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包括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和后秦。439年,北魏(386年-534年)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太和九年(493年),将首都迁到洛阳,并开始在南郊修建龙门石窟。
隋、唐(武周)、五代、宋、金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登基后,在洛阳大修宫殿园林,并开挖大运河。不久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唐朝定都长安,沿袭隋朝把位于中原的洛阳定为东都(陪都)。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首都是长安,洛阳为东都。
武周,在690年,武则天篡夺李唐王位,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称洛阳为神都洛阳。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还都长安。
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朱温把唐朝皇帝由长安挟持到洛阳,定都洛阳,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均定都开封。后唐定都洛阳。
北宋建都开封(东京、汴京、或汴梁)。
北宋末期的开封府东京城,又称汴梁(今中国河南开封),人口有一百多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最繁荣和最壮丽的城市。宋徽宗宣和年间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当时东京城的繁华和壮丽,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金。靖康二年(1127年),来自于今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大金国征服了淮河以北地区,有数百万难民迁往南方。该区成为金朝南京府路和河南东西路管辖。在金朝全盛时,依然是金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194年,黄河改道,从今天江苏北部挤占淮河河道入海。
1214年,金受到蒙古帝国威胁,将首都从燕京迁到开封,称南京。
蒙古.元
1234年2月9日,金被南宋和蒙古帝国联军所灭。而后蒙古人建立了行中省制度,开封是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的治所。
在蒙古帝国灭金的过程中,包括河南在内的华北平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除开极少数人逃亡外,其余的绝大多数人已死亡,造成数千里无人区,大批水利设施被有计划有组织的破坏,黄河泛滥也日趋严重,从此河南失去过去长期拥有的优势。
明
1368年,大明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经与今天大致相同。下设8个府: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南阳、汝宁(汝南)、卫辉、彰德(安阳)和怀庆(沁阳)。在开封还驻有周王。
1641年,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期间,黄河被掘开(有说李自成扒河,有说明军扒河),全城37万人只幸存3万人。
清
康熙时,河南的农业经济得到恢复,期间重新开始成为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粮食主产区。
开封仍为豫省省会。开封获得清初战乱以来的再次繁荣。和《石头记》、《海上花列传》等同样享有盛誉的清中期的豫人小说《歧路灯》,对故事发生地省城开封的描述引人入胜。
民国至今
在20世纪,随着平汉铁路(1906年通车)和陇海铁路(1910年开封到洛阳段通车,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灵宝,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宝鸡,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兰州)的陆续修通,河南又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30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展开大规模内战──中原大战,河南是主要战场。蒋介石的中央军大获全胜。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1928年-1932年期间,共产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度威震武汉。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此诞生。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后,国民政府挖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军进攻郑州、武汉,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0余县成为黄泛区,480万人倾家荡产。
1950年代初,还短期存在过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省会新乡,1952年撤。1954年10月,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市。至2005年,河南省设地级市17个,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驻马店、周口市和一个省直辖行政单位。河南省辖88县,21个县级市,50个市辖区。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粮食、棉花、油料重要产区。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居我国八大古都之列,并与南阳、商丘、浚县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龙门石窟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阅《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二百八十条。
1. 邱陈 太守(北魏 职官 省总)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 职官一:
元魏 太守 邱陈,河内太守。
2. 邱兆麟 监察御史(明 职官 省总)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巡抚都御史(崇祯)丘兆麟,临川人。由进士。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巡按监察御史(崇祯)丘兆麟,科贯,见前。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三十七 艺文三·诗:(明)
少林寺九日 丘兆麟
登高云此日,此日恰逢山。
未向嵩咨胜,先从佛祷闲。
菊宜名士眼,松配老僧颜。
秋仲劳人意,危岩竟已攀。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巡抚都御史(崇祯)邱兆麟,江西临川人。进士。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巡按监察御史(崇祯)邱兆麟,科贯,见巡抚。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七十四 艺文三·五律:
少林寺九日 邱兆麟
登高云此日,此日恰逢山。
未向嵩咨胜,先从佛祷闲。
菊宜名士眼,松配老僧颜。
秋仲劳人意,危岩竟已攀。
3. 邱茂中 布政使(明 职官 省总)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右布政史(嘉靖)丘茂中,莆田人。由进士。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右参政(嘉靖)丘茂中,科贯,见前。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按察使(嘉靖)丘茂中,科贯,见前。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布政司右布政使(嘉靖)邱茂中,福建莆田人。进士。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布政司右参政(嘉靖)邱茂中,科贯,见右布政使。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按察使司按察使(嘉靖)邱茂中,科贯,右布政。
4. 邱岳 布政使(明 职官 省总)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右布政使(万历)丘岳,黄冈人。由进士。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左参政(万历)丘岳,黄冈人。由进士。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按察使(万历)丘岳,黄冈人。由进士。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布政司右布政使(万历)邱岳,湖广黄冈人。进士。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布政司左参政(万历)邱岳,科贯,见右布政使。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按察使司按察使(万历)邱岳,科贯,见右布政。
5. 邱陵 布政参议(明 职官 省总)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布政司右参议(永乐)邱陵,籍贯未详。贡士。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右参议(永乐)丘陵,由贡士。
6. 邱俊 按察副使(明 职官 省总)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明 按察副使(正统)丘俊,程乡人。由进士。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一 职官二:
明 按察司副使(正统)邱俊,广东程乡人。进士。
7. 邱茂华 布政使(清 职官 省总)
《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卷十四 职官:
清 左布政 丘茂华,代州人。进士。顺治二年任。
《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卷三十五 职官六:
清 承宣布政使司 邱茂华,山东宁武所人。进士。左布政。顺治二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