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长山县
商、西周时,为邹侯国地。春秋时,齐景公筑邹之长涂,邹关之东始就平地,故名邹平。西汉置邹平县。南朝宋废邹平县,置平原郡,置武强县、平原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武强县为长山县,县治移入今山东邹平县长山镇。其后以至1942年,县名一直未变。
1943年,为纪念马耀南烈士,将长山县改名为耀南县。1950年,耀南县复名长山县。1956年,邹平县、长山县合并为邹平县。今属滨州市。
《长山县志》(清嘉庆六年),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 邱文聪 知县(明 职官 长山县)
《山东通志》(民国七年)卷七十一 职官志·宦迹:
济南府 长山县 邱文聪,通州举人。天顺七年,知长山县。持身端慎,行政宽平,尤重学校,躬课生徒,蔼然有古循吏之风。(济南志)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二十七 秩官五:
明 长山知县(天顺)邱文聪,通州人。举人。七年任。有传,祀名宦。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三十六 宦迹四:
明 长山知县 邱文聪,通州人。举人。天顺七年,知长山县。持身端慎,行政惟宽,尤重学校,时课生徒,古之循良,庶几近之。祀名宦。
《长山县志》(清嘉庆六年)卷五 秩官志·宦迹:
邱文聪,通州举人。天顺中为令,持身端慎,行政惟宽,尤重学校,时课生徒,古之循良,庶几近之。祀名宦。
2. 邱尚德 庙观(清 人物 长山县)
《长山县志》(清嘉庆六年)卷二 建置志·庙观:
关帝庙,在周村北。国朝康熙初年,范永观修。三十五年,邱尚德修并建三义殿。
6、齐河县
夏、商为兖州之域,西周属齐国地。春秋称祝柯,又名督杨。秦朝,置祝柯县。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改称祝阿县。新莽改祝阿县为安城县。东汉建武五年(29),复称祝阿县。东晋时,祝阿升县为郡,南北朝时,又撤郡复县。唐朝天宝元年(742),改祝阿县为禹城县。乾元二年(759),迁城于迁善村,即今禹城市区,原县城称耿济镇。宋,改耿济镇为济河镇,继称齐河镇。金天会八年(1130),撤镇改县,称齐河县。元、明、清、民国以至今,县名一直未变。今隶德州市。
《齐河县志》(民国二十二年),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 邱执中 主簿(明 职官 齐河县)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二十七 秩官五:
明 齐河主簿 邱执中。
《齐河县志》(民国二十二年)卷二十一 职官志:
明 主簿 邱执中。
2. 邱氏 (氏族 齐河县)
《齐河县志》(民国二十二年)卷二十 氏族:
邱氏,望齐国,姜姓太公封于营丘,其支孙以邑为氏。城北十里有邱庄,户不多。
7、济阳县
金天会七年(1129),割临邑县之故着县地及章丘一部分地置济阳县,治标杆镇(今济阳镇)。因县在济水之北而得名。其后,一直以此名之。
1943年7月并入齐济县。1944年1月恢复济阳县。1958年,并入临邑县。1961年,又复设济阳县。1990年,由济南市所辖。
《济阳县志》(民国二十三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 邱理德 知县(清 职官 济阳县)
《山东通志》(民国七年)卷五十六 职官志:
清 济南府 济阳县(乾隆二十一年)邱理德,福建将乐。举人。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三十一 秩官九:
清 济阳知县(乾隆)邱理德,福建将乐人。举人。二十一年任。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三十八 宦迹六:
清 济阳 邱理德,福建将乐人。举人。乾隆二十一年,知济阳县。勤吏治,优礼士子,月课亲定甲乙。以病告归。
《济阳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卷九 职官志:
清 县令 邱理德,福建将乐。举人。乾隆二十一年任。有传。
《济阳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卷九 职官志·宦绩:
清 邱理德,福建将乐。举人。乾隆二十一年任。勤求吏治,优礼士子,月课亲定甲乙。以告病归。
8、禹城县
夏、商时,属兖州。周朝,封为祝国。春秋战国时,改称祝阿。唐朝天宝元年(742),设禹城县,意在纪念大禹曾在此率众治水。其后,县名一直仍旧。1993年,撤禹城县,设禹城市。
《禹城县志》(清嘉庆十三年)、《禹城县乡土志》(清光绪三十四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 邱逵 贡生(明 选举 禹城县)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四十一 选举三:
明 贡生(正统)邱逵,禹城人。贡生,官至户部主事。
《禹城县志》(清嘉庆十三年)卷八 选举志:
明 贡监(正统)邱逵,七年贡,户部主事。
2. 邱乙跃 职员(明 选举 禹城县)
《禹城县志》(清嘉庆十三年)卷八 选举志:
明 职员 邱乙跃,大使。
9、临邑县
南北朝时期,把秦汉所置济南郡着县和平原郡漯阴县地合并为一个政区,用已废弃的汉临邑县名命名,历史上叫“侨临邑”。南朝宋,置临邑县,系侨置汉旧县名。据《史记》:“汉元朔四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光以临乐国为食邑”,县以故国为名。临邑县名由此而来。
唐元和十三年(878),析安德县地置归化县。大和四年(830),省入临邑县。其后至今,县名一直未变。今属德州市。
《临邑县志》(清同治十三年)等,丘氏相关条目一条。
1. 邱全 孝义(明 人物 临邑县)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五十二 人物八:
明 临邑 邱全,临邑人。少孤,哭其父如成人。稍长,依母膝下。家贫,习为贱业,日所得钱,尽供甘旨之奉。岁歉,己与妻食糠粃,而以精凿奉母。兄瞽,不能事事,迎养终身。母疾,默祷于神,愿损已年以益亲寿。及母不起,呼天号地,负土为坟,庐其侧,昼则入市洗纲糊口,夜则蒲伏墓侧,哀号不辍。
《临邑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卷五 祠祀志上:
忠孝悌祠列祀者六人,其一邱全。
《临邑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卷九 人物志·孝义:
邱全,少孤,事寡母以孝称。家贫,习为最下业,日所得钱,尽供甘旨之奉。值岁歉,与妻食糠秕,而以精凿奉母。兄瞽,不能事事,事之如其母。母疾,默祷于神,愿损己年以益亲寿。母卒,负土为坟,庐其侧终身。雍正三年,入祀“忠义孝悌祠”。
10、长清县
春秋战国时,属齐国。秦代,于境内卢邑设卢县。西汉时,为泰山郡地。三国魏时,为兖州济北国地。西晋时,区境属济北国和青州济南郡地,东部为兖州泰山郡地。东晋时,为太原县地。南朝宋时,区境属济北郡;北朝魏时,为齐州东太原县、卢县和山茌县地。585年,废太原县于升城置长清镇。594年,以长清镇置长清县。至此始有长清县名,县以境内齐长城和清水命名。其后至1940年,县名、疆域一直未变。
1941年,长清县分为长清、峰山两县。1946年,改峰山县为长清县,改长清县为河西县。1950年,长清县与河西县合并,统称长清县。2001年,撤销长清县,设立济南市长清区。
《长清县志》(清道光十五年)、《长清县志》(民国二十四年),丘氏相关条目二条。
1. 邱志广 训导(清 职官 长清县)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三十二 秩官十:
清 长清训导(康熙)邱志广,字宏区,诸城人。岁贡。有传。
《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卷三十八 宦迹六:
清 陵县 邱志广,字宏区,诸城人。康熙间,任长清训导。闻见博洽,以道义迪多士,绝口不言利,有古人风。论圣贤道理,能发前人所未发。所著诗文甚富。
《长清县志》(清道光十五年)卷四 职官志:
清 训导 邱志广,诸城人。(传)邱志广,字宏区,青州府诸城人。于康熙间司训长清,以道义迪多士,绝口不言利,大有古人风。闻见博洽,日以行文为乐事。至论圣贤道理,能发前人所未发,闻者无不解颐。所著诗文甚富,多有载于学宫者。(旧志)
2. 邱氏(氏族 长清县)
《长清县志》(民国二十四年)卷二 地域志下·氏族:
邱氏,望齐国。姜姓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邑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