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榜样

两院邱氏院士名录

字号+ 作者: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 2011-10-24 20:36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邱式邦(生物学部)
 
邱式邦,昆虫学家。浙江湖州人。1935年毕业于沪江大学生物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多种农业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特别是对飞蝗防治提出了666粉剂和毒饵防治和蝗情监测办法,对控制我国的蝗害起了重要作用。对玉米螟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颗粒剂防治的技术。70年代以来,积极倡导和研究害虫综合防治,及开展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和国外天敌资源的引入工作,建立我国生物防治的专业研究机构,创办和主编《中国生物防治》刊物,对发展我国害虫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来源:中科院网站)
 
 
邱大洪(技术科学部)
 
邱大洪,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海岸工程、港口工程和近海工程中的应用基础和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工作。在波浪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对浅水区椭圆余弦波理论的工程应用,不规则海浪和椭余波对常见海工结构作用力的实用计算法,波浪在海床中的渗流与海工结构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从50年代末起,参加过许多重点工程的设计、研究和施工。进行混凝土海上采油平台的可行性研究,任五高校联合设计组组长和技术总负责人。进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管桩式新型码头研究,所提出的双排管桩新结构在连云港建成试验工程段。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来源:中科院网站)
 
 
丘成桐(外籍院士)
 
丘成桐,(Shing-TungYan)数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1966-1969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就读。1971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74-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数学教授。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数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获菲尔兹奖(1982)、克雷福德数学奖(1994),美国国家科学奖(1995)等。
丘成桐教授解决了Calabi猜想,与R.Schoen合作解决了正质量猜想(或称Einstein猜想),与郑绍远合作解决了实Monge-Ampere方程的Dirichlet(边值)问题并对凸超曲面问题——Minkowski问题给以完整的证明。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来源:中科院网站)
 
 
邱占祥(地学部)
 
邱占祥,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3月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60年莫斯科大学毕业,1984年在德国美茵兹古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委员会常务理事。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新生代地层和哺乳类化石研究。证明了古新统在我国的广泛存在,是七十年代古生物界的重大突破之一。在山西榆社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有丰富哺乳类化石和古地磁年龄的上新统完整剖面;在兰州盆地把原定为中中新世的咸水河组确定为早渐新世到中中新世的地层,发现了五个不同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在临夏盆地近70个化石地点中发现了8个不同层位的哺乳动物群,确认了该盆地是欧亚大陆最大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产地和最好的陆相晚新生代地层剖面。将我国新近系分出15个有代表性的哺乳动物群层位(NMU),和欧洲的17个哺乳动物带(MN)相对应,使该年代的生物与地层研究再次跻身国际前列。(来源:中科院网站)
 
二、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定蕃(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邱定蕃(1941.10.20-)。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专家。出生于香港,江西省广昌县人。196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1990年赴加拿大Queen,s大学学习与研究(高级访问学者)。原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现任该院研究员、博导,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的研究与开发。发明矿浆电解新工艺,实现了金属一步提取,获199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他承担的“加压浸出”提取、分离铜镍的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工业化,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他研究成功的“复杂金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他研究成功的萃取分离镍、钴技术,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工业化。此外,他在资源循环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并参与了许多国家重大项目的论证。发表论文90余篇,学术专著2本,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或委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中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邱中建(1933.6.9-)石油地质专家。出生于江苏南京市,四川省广安市人。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油天然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石油系统最早进入松辽盆地进行综合研究的人,是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0年代在胜利油田工作,对发现及评价胜坨大型油气田做出了贡献。70年代与同志合作,首次提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概念,对勘探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与实践,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是主要参加者。80年代任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组织并参加海洋石油对外合作,首次运用国外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流程,对珠江口盆地、辽东湾进行评价,相继发现流花、惠州、绥中、锦州等一批大型和中型油气田,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0年代领导并组织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探明了塔中、牙哈等大型油气田并发现了克拉2等大型气田。奠定了“西气东输”项目的资源基础,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领导并组织了塔里木“八五”油气资源攻关项目(85-101),成功组织修建了“死亡之海”沙漠公路,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的十大成果之一。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邱蔚六(医药卫生学部)
 
邱蔚六(1932.10.13-)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5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口腔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教研工作。主攻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的整复及颞下颌关节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首次提出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立即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获得成功。70年代末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整复畸形与缺损。倡导口腔癌的综合序列治疗,使生存率与生存质量都获得明显进步。创造性地提出经颞下颌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及关节紊乱病及颞下颌关节强直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外科治疗。1980年以来共获国家发明奖2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23项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等教科书及参考书12本。主编《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并为《ChineseJDentalResearch》副主编,以及国际杂志《OralOncology》编委。先后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25名,博士后出站5名。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以及首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邱爱慈(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邱爱慈女(1941.11.22-),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加我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改进工作。负责研制成功我国束流最强达1MA的低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闪光二号",提出了技术设计和调试方案并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建成了多功能辐射装置"强光一号"。这些设备在科研试验和高新技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开拓了极强脉冲电子束的产生、传输、诊断及应用的研究方向。主持了高功率脉冲开关和纳秒高电压测量等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推动并主持开展了"快Z-箍缩物理及其脉冲功率驱动源技术"、"高功率离子束产生和应用"等重要科研项目,取得显著进展。是我国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高功率脉冲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等。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邱贵兴(医药卫生学部)
 
邱贵兴(1942.3.13-),骨科学家,江苏无锡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1982年获协和医大骨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委、中华骨科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及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DSG)中国组主席等。长期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尤在脊柱侧凸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提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协和分型”;研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内固定系统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著376篇,主编《骨科手术学》等专著17部,副主编、编委17部,主译8部。
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邱竹贤(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邱竹贤(1921.4.12-2006.7.28)。有色金属冶金专家。江苏省海门市人。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获工学士学位。东北大学教授。1987年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198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从事铝电解工业生产和融盐电解、融盐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研究成功多项炼铝节电、节能技术,大幅度降低冶金工业中耗电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系统研究了低温度铝电解、惰性电极材料、大型电解槽及融盐应用技术并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在融盐湿润、渗透、阳极效应和金属雾生成等四种界面现象,均有新的创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锂盐阳极糊节能技术”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8本。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精彩导读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