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榜样

邱熺和他的《引痘略》

字号+ 作者:丘氏谱馆馆长 邱树森 2011-07-14 20:52

       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大约自人类形成后即有该病,多由接触性或飞沫传播。早期症状为高烧、头痛、全身痠痛、呕吐等,继而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脓疱,最后结痂,脱痂后留有痘疱(俗称麻子)。此病被传染者不分年龄,但幼儿更易得病。世界各国均有此病流行。我国古代早就有天花流行,但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同这种疾病斗争中发明了人痘接种法(古称“鼻苗种痘法”),相传发明于宋代,到明隆庆年间(15671572)已广泛采用。但效果并不显著。邱熺在《引痘略序》中说:

顺造物之生成,易补天地之缺憾,难婴儿之患天花,十损二三,甚者不存五六。古之医痘者,惟待其毒之既发而治之。宋以来始有取痘苗絮于鼻孔一法,后人效之,可谓善于所感,事捷而功巨矣。然犹失十一于千百,未能操劳而十全也。

在旧社会因得天花而夭折的婴儿不计其数。道光年间朱方增在《种牛痘序》中写道:

治杂病难,而治痘尤难。非痘果难治,特天下之业是科者罕能精其术,而小儿之夭枉者众矣,且杂病未必人人患之,而痘则鲜有能免者。杂病尚可缓以访医,而痘则生死克期于数日间。余官京师二十余年,每于通衢,见经车累累然,日载数十婴孩之尸,询之皆殇于痘者,为之悇戚久之。

自从15世纪中叶澳门开埠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中国文化传入西方,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国也遭天花之灾,西洋医生从中国种痘之术得到启示,发明牛痘之法,“于毒之未发,先行引之”。1803年,英国孟买总督赠给澳门东印度公司一批痘苗,首次在澳门试种牛痘。1805年英国船医皮尔逊(AlexanderPearson)利用从马尼拉运来一批痘苗,再次在澳门接种,获得成功。当年,皮尔逊写成《种痘奇法》,由斯汤顿(G·T·Staunton)译成中文。是时邱熺正好在澳门洋行就业,因而得到此书,并即写成《引痘略》于1817年出版。

邱熺,广东南海人,字浩川。生年不详,卒于清咸丰元年(1851),他并不学医,但深感此种牛痘法,利国利民,乃救苍生之善举。因而以毕生精力投入牛痘种痘之举,并对种牛痘作了深刻研究,他的贡献如下:

第一、传播种痘之法。

邱熺在《引痘略》初刊于嘉庆二十二年,内容以介绍牛痘接种法,包括留浆养苗、取浆、度苗、真假痘辨、种痘工具、治疗并发症方药等。他在该书《引痘略》中说:

痘何曰牛也,痘之种自牛来也。外洋向无此疾,后由他处传染,患亦滋多,惟畜牛取乳之家,独不沾染。医人欲穷其故,见牛乳旁有青兰水疱,形与痘类,因悟牛之患痘必□,□之传人,必然无害。于是按古针刺法,取牛痘之浆,种人两臂消泺清、冷渊二穴,旬日果于所刺之处,随出数颗,按日灌水,按日满浆,按日结痂落靥,无一损伤,无一复出。盖中土畜也,人之脾属土,以土引土,同气相感,同类相生,故能取效若此。痘种自牛而来,故曰牛痘也。

第二、身体力行,先行试种,大力推广,以救济生灵为己任。

邱熺自称“素不知医,亦未尝以此取人丝毫之利”。可见他推行种痘之法,完全出于救世利民之目的。

为取得相信种痘之法完全有效,且安全无害,他身体力行,先在自己身上试种,后又在家人戚友中试种,取得效应后再向社会推广。他说:“适予未出天花,身试果验。洎行之家人、戚友亦无不验者。于是洋行好善诸公以予悉此属于会馆,专司其事,历十数寒暑,凡问途接踵而至者累百盈千,无有损失。”

第三、《引痘略》: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邱熺经过多年种痘的实践,对种痘后出现的种种病症研发出一整套治疗方案。我们都知道,在一、二百年前,西医在中国还不甚流行,中国人对西医也多存疑虑,多相信中医,邱熺为取得有效的疗效,在《引痘略》中专门附有方药一节,这些方药都是针对种痘后可能出现的种种病状,提出了治疗方案:

治痘损破脓水不止:治疗种痘后出现这种症状邱熺共提出五种医方,如医案之一的《卷舒散》:绿豆一两、茶叶五钱、雄黄三分、冰片二分、共为细末,如痘干,用芙蓉花油,或腊梅花油开搽,若痘湿,则用末掺之。

其他还有治痘溃烂、治痘溃烂流血不止,治痘破成坑不能合口、治痘后诸疮、治痘疗、治痘风癣、治余毒红肿等。其中治痘后诸疮是常见病状,邱熺用《金华散》治之:其用药为黄连、黄柏、黄芩、黄丹、大黄以上生用,轻粉各等分、麝香少许,共为细末,疮于则用猪油调敷,疮湿则掺之。

从以上所归纳的种痘后常见症状及邱熺所用医方,可见邱熺经过长期的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中,他已经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最有成就的种痘名医了。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邱熺本是一位业余种痘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对种痘的方法、病因、治痘后病症已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理论。我们还应该看到,邱熺是一位中西文化交流的沟通者,《引痘略》是一本中西医合璧种痘良书。

邱熺本是一介平民,他从家乡南海到澳门洋行工作,他本“素不知医”,但出于救世济民之爱心,放弃了优厚的洋行待遇,到“会馆专司其事”(即专门从事为人种痘之事),且“未尝以此取人丝毫之利”,他一干就是“十数寒暑”,并且培养了不少“从学者”。因为疗效显著,“凡问途接踵而至者累百盈千,无有损失”,因而名声大著。他除在澳门、广州从事接种外,还在南海、番禺、花县、顺德、新会等地接种,受到这些地方的士绅赞扬。其中南海人伍秉镛专门作诗予以称赞:

人事补天天无功,无心牗人人乐从。

牛痘自种始夷城,传来粤海今成风。

等此批却道大窍,化尽险厄调鸣蒙。

爹娘未省吃惶恐,得尔赤子硕且丰。

邱君挑剔最纯熟,两臂按穴霏轻红。

(伍秉镛:《渊云墨妙山房诗钞》下卷。)

邱熺种痘最初主要在珠三角地区。嘉庆年间,在北京任官的顺德人温汝适回粤,知邱熺种痘之法来自英国,其法较中国原有种痘之法更为先进。嘉庆二十二年(1817),邱熺所著《引痘略》正拟出版,温汝适专为其撰了序文,称:“南海邱君浩川,其法更捷云。嘉庆初元,外洋医者试于婴儿臂上,依穴法挑破,见膜而止,用薄刃取牛痘之浆傅之,不数日即出数颗,如期收效,永不再出,嗣是以人传人,如火之传薪,无不应手而愈。嘉庆十年(1805)逾重洋到粤,欲传其术,人未之信,独邱君询得其详,验之果效,遂传其方,活人无算。”从此,从学者日众,邱熺则受邀至各地种痘。道光二十七年(1847)有清德畬、方伯稔请邱熺赴北京,专门为人接种牛痘。时邱熺年事已高,体力渐不支,因嘱其子邱昶继承父业,去京师种痘,邱昶去京后设种痘局,十余月内为婴孩种痘,并授徒五人,使种痘之法传入京师。后来,邱昶又去广西种痘。“两年之内,由北而西,所到之处皆普其法。”邱熺于咸丰元年(1851)病逝,去世前道,”犹谆谆以牛痘一事,使昶永其传。”(邱昶:《牛痘新法全书·序》。)

邱熺所著《引痘略》一书,初刊于嘉庆二十二年,复刻本不下四五十种,因而其种痘新法得以传播全国,也东传到日本等国。

今天,天花在中国已经绝迹。当我们回想起天花在中国流行及其牛痘在华种植史时,当我们回想起邱熺这位一百多年前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先祖时,我们邱氏是何等光荣。

(本文作者系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精彩导读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