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动态

广西丘(邱)氏发展的成功主因

字号+ 作者:兆权 2007-10-11 19:39

在三千一百多年的丘氏历史发展长河中,广西丘氏的历史相对显得年轻,因为入桂始祖开基时间最长的520余年,短的仅一两百年。但也正因为年轻,在衍传发展上却充满生机和活力,最明显的特点是人口增长迅速,由当初数百名开基祖衍传发展至今约有宗亲人口26万,占中华丘氏500万宗亲的1/20强,且各个朝代都出过不少治国安邦的人才和商贾富贵,仅解放后就培养出六千余名大学生和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高科技人才,以及众多的商贾、企业家。

这些辉煌是靠什么取得呢,通过认真查考、研究各个支系的发展史和现状,发现凡是丁财兴旺的支系,不论人口多少、开基时间长短,也不论居处何方,都有重视人才培养与儒家教育,求好地不畏迁徙,宗族团结、传统文化承传好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对宗族的长期发展起到了支撑或关键性作用。

一、重视人才培养和宗族传统教育,走育才兴族之路。

 在封建社会,权力是财富的象征,“当官发财”就是最好的诠释,大家族都通过这条途径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经济兴盛地位。

 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观,如果一个支系读书人多,那么当官做实业的就多,这一支系定能兴旺发达、光宗耀祖。反之,则不然。

 可见,人才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从某种意义来说,人才是一个支系兴衰的关键因素。

 广西丘(邱)氏在这方面很有体会,大多数支系在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方面代代努力,保持了宗族长期兴盛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解剖典型,首选陆川覃村族系。理由有三:一是上谱人口最多(3.3万余人),约占陆川丘(邱)氏的半壁江山,广西丘(邱)氏总人口的1/8;二是五次修谱,记载比较完整,沉淀着较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三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三者兼之,具有代表性。

 据谱料记载:陆川覃村族始祖丘千八郎,1481年从福建上杭移民覃村后,与妣吴、林、张三孺人共育五子,艰苦创业,勤俭齐家,自给有余,“祖有存租22石,置桥渡租12石,捐置丁租产80余石”(1)。有了财富,便办私塾,培养后代,从第四代起,每代都有一批族人从科举考试中取得科名或一官半职。明清期间,四品官1人(为当),六品官4人(兆安、仁芳、敏文、锡球),还有县丞、千总、修职郎、登仕郎、文林郎、武大夫、骑尉和小吏、职员等约200人。这些族人仕途上的成功,自然推进该族教育的发展,22个房派和近百个自然村都办起私塾教堂,族人子弟能就近上学,同时又达到以官保经济发展的目的。五世祖仕晋公,修职左郎,“置租二三千石,多方为国家多难捐款军需慷慨不吝”,以奉献和实力树立在仕途上的威望(2);八世祖文焕(谥厚德)公,“置有四房丁租200余石,按正途功名按份均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再买受梅屋洞学租40石,各毕业生按学级大小补助”(3);九世祖丘屿(谥适泉)公,“置租谷千余石”,丘珩(谥鸣国)公,附贡生,“置有尝租数百余石,以兴私塾、奖贤能”(4);在经济的支撑和人才推动下,人口迅速增长。如八世祖文焕公(1644年生),便衍传了4子、18孙、59曾孙、169玄孙?人丁以倍数增长。1942年维邦县长(信都县)主编覃村丘氏族谱时,上谱人口男丁6000余人,加上女性(含丘家媳妇)约六千人,该族人口约1.2万人,占当时陆川县总人口22.3万的5%,这一数字充分说明,该族在当地已凸显出人多势众的优势。

 坚持严谨的儒家教育也是覃村族经久不衰的动力之一。1929年仕光等人编修族谱就有系统的家谱教育记载。旧谱一卷第28页至51页,分别记载了“谱教十一条”、“谱训条约8条”、“家规16字(孝悌忠信礼义?耻勤俭和厚敬顺庄慈)”的具体行为规范准则要求,对每一准则要求均作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如“读书起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孝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尽孝为子分也”,“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毋作非为”;“敬重祖先,以尽孝道”; “养子必教,教必严”;“和为贵”,“重德行”,“如遇光前裕后之事,相助以成”等等,用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来教育子孙,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突出要以儒家的处事原则为立身之道,做知书识礼,忠孝双全的后代子孙。在封建时代,这种谱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宗族凝聚力,促进宗族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大有益处的,就是在今天,许多有益的内容仍然能深深影响后代。

 同时,族谱还鼓励子孙“各立其业,各寻胜地”,向外迁徙。这种发展理念很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较好解决族盛人多,耕地有限,发展受制约的矛盾和扩大宗族生存与发展空间。从第六代起,便有后裔外迁,到清朝末期,谱上记载有地址、有联系的先祖60多人,记载不详的有数十人。据不完全统计,外迁有联系的裔孙达1万余人。

 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推动下,覃村族系枝繁叶茂,人口快速增长,创造了广西以至全国丘(邱)氏发展史上在一个县内、一个支(族)系衍传3万人的奇迹。如今,文武两途,愈传愈盛。2003年上《陆川分谱》当代“人才录”的有200余人(其中部级领导1人、厅级领导5人,县、处级领导31人,科级领导130多人),大学生约千人,资产数百万元以上企业家一大批。族人除聚居陆川外,还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海外,其中在北京、广州、深圳、南宁四市和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工作和生活的族人就有数百人。需指出的是,旧社会外迁大多是农民,为找耕地谋生而向乡村扩展;如今,却是以大学生、研究生为主,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迁徙发展,其所产生的正面效果和对宗族的影响力,将大大超过以前。

 其他族(支)系在人丁上虽比不上覃村族,但在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促进宗族发展上同样出色,有的还胜一筹。

 陆川良村族系上谱人口1万余人,是以人才众多著称的一大族系。该族开基祖继述公于明万历年间约1615年携带3个儿子从广东翁源迁徙良村,第5代开始发迹,五世岳峙公,岁进士,儒学训导,此后当官者逐多起来,其中清朝时期上品位的仕学人员30多人(十世佩卿公官至三品);民国时期出了20多位名人,解放后上分谱“人才录”有200多人,其中副省部级2人,厅级5人,相当于厅级的高科技人员9人,县处、教授级35人,高级职称52人,科局级49人,另有大学生500多人。该族系由于读书人多,当官人多、且官职不小,能上下互动,所以每一代都有族人跻身于仕官行列,各行各业人才辈出。

 入桂开基的先祖,除了3人属于七品以上官员外,其余均属平民百姓或商人。其中官职最大的是钦州市钦南区沙坡支系志通公(原籍广东省韶州府曲江县),官至钦州府中军守府。此后其子时武(讳宜生)、孙岑岳、曾孙钟球,三人均为州庠生,被誉为“三代书香”的家族。仕宦上的成功,支撑了家族经济的更快发展,孙辈昆岳公带妾梁、吴氏两人迁居沿海辛立乡,大开基业,造邱屋村,丁财两旺,仅贮小董社仓谷四百余石。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志通家族曾是当地“儒林仕官”、有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的显赫家族。承先人丰厚基业,该支系发展较快,衍传13代,上谱人口5000余人,分布于沙坡、小董、钦州街、大苏坪等地。

 象州县中平乡大环村广元公(1834年生),为避土著与客家人械斗,约于1870年从广东恩平迁来象州,搭茅草房居住,娶妻吴氏,共同创业发展,传至儿子业鸿公,奋发自强,事业有成,先后与友人创办了柳(州)梧(州)轮船公司、柳运(江)轮船公司,后因轮船蟹礁沉没公司破产,便在中平西街开办“鸿安”商铺,经营日杂土特产,生意兴隆,成为中平的富商。有经济支撑,培养人才更易,上谱人口 110余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20多人(清华大学2人、高级工程师4人、研究员1人),是广西丘(邱)氏中入桂时间较短,但人口、财富、人才同步发展,高素质人才比例较高的一个支系。

 蒙山县丘氏人口1000余人,相对人口众多的分会而言,显得人少势弱,加上经济相对落后,在这种环境下要出人才比较难。但事在人为,只要认清培养人才这个理,同样有好前景,蒙山镇新联村丘家组鸣吉公就是最好的例子。原籍广东省恩平县,因当地发生土著与客家人相斗,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被迫从恩平县浴山村野狸山脚屯迁往蒙山定居创业。140多年后,鸣吉公系衍传了5代,上谱人口100余人,其中25人是大中专毕业生,分别当了国家干部或职工,其中1人任副县长,3人任科局长,是广西丘(邱)氏中干部、职工人数占人口数比例较大的一个支系。

 前面介绍过的玉林思浩公系,第6代是分水岭,前6代艰辛谋生,6代后重视教育,逐渐兴旺。如今该支系大学生、研究生41人,约占支系人口1/3,其中处级以上领导5人,是广西丘(邱)氏依靠人才促进宗族发展的一个好典型。

 此外,还有陆川新村族、桥头族、北豆族,昭平世云公,钦州横山会洪公,贵港元善公、琪玉公、瑛玉公、嘉进公,临桂开富公等数十个支系也出了不少人才,因篇幅所限,就不在此详述。

    二、为求好地好环境,一再迁徙谋求更大发展。

    有些先祖迁徙广西后,由于异地陌生、不适应环境等原因,谋生艰难。如不改变环境,则很难生存和发展。为此,他们崇尚“得好地者昌”、“人往高处走”等理念,为寻择好地良田,在广西境内再三迁移,直到自认是好地方或风水宝地为止,从而为宗族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好环境。

 陆川新村族系,约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从福建移民陆川。“首居金鸡(今新旺村),次迁官田冲(今佳塘村),后迁新村石头塘,历经四个朝代五百多年,相传20多代。新村石头塘是今天一万五千多子孙的发源地,由聚居新村周围,到散居海内外各处,主要居住在五省十五个县市”。(5

 昭平桂芳公,原籍广东翁源,明天启年间迁入昭平恩来里石仁村(今北陀镇风清村开基,20多年后,三世祖子德公于1647年再迁入马江里陈村(今富罗镇石齿村)居住发迹。现衍传17代,上谱人口1万余人。

 藤县邱兹公,约于清朝初期由广东英德县史鱼坑徙奔广西藤县经商,始居三江上里鹿啼村,经历数载,略有余积。但当地桐油山土匪欺负邱兹公是外地来客,人单势薄,乘公出商,纠党劫掠。于是兹公寻求官府保护,随迁官府治所东皇里大城肚村,继迁五屯螺山脚定居创业,耕商并举,十余年后便购量了大禁垌田十余亩。现邱兹公裔孙四千余人,除居住在藤县外,还播迁到平南、桂平、柳城、罗城、武宣等地。因受儒商基因遗传影响,后裔中不乏企业家和商人。

 宾阳县陆岭村耀龙公,原藉广东惠州府长乐县(今五华县)管下黄布村,约于清嘉庆年间(17921820年)迁往宾阳县大桥乡老塘村居住,后再迁安城乡鹰埠屯(今王灵乡)陆岭村开基创业,现衍传14代,上谱人口1219人。

 贵港覃塘陆村道潜公,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从广东连平州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徙广西陆川县中塘堡茂田坑(现平乐镇八岭村)开基,其孙耀彰公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从陆川迁往贵县覃塘陆村定居立业,随后部分后裔相续迁来贵县定居创业。现道潜公的裔孙除部分留居陆川外,在贵县上谱裔孙约850人。

 岑溪土(仕)光公,约于清康熙年间,从广东信宜贺垌迁来岑溪县水汶镇耀华陈村开基创业,后裔分迁严垌、新廉,梨木三益架枧垌,南渡吉太村等地,至今衍传13代,上谱人口800多人。

桂平渡头村耀斗公,原籍广东惠州府归普县(今惠阳),约于1670年从广东迁徙广西浔州府桂平县南城角姑婆塘边,后迁至北江渡头村,繁衍5代后,后裔分枝再迁居山峡村(今南木镇)大榕树旁发展。至今衍传12代,上谱人口513人。

北流石?肚村世爵公,其次子淑弘公,康熙辛卯(1711年)从广东永安县(今紫金县)迁徙到北流新圩镇大坡心村开基创业,50多年后后代再迁到平安山村石?肚村居住发展,现分居北流的上谱后裔449人。

柳州市效区和平村邱家屯维纲、维纪俩兄弟,约于清嘉庆年间(18761820年),从广东罗定州连滩石脚村(今郁南县连滩镇石脚村)迁到柳州大磨滩,居住了二三十年后转迁条件更好的螃蟹岭邱家村(今柳南区和平村邱家屯)开基创业,至今衍传了11代,上谱人口320余人。

象州县百丈街振华公,原居广东肇庆府恩平县蕉园村,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因当地发生土著与客家人械斗,无奈之下迁往广西,初到平乐府荔浦县所底村居住,置业耕作两年后,因经商迁寨沙圩,数年后再迁柳城太平圩,三年后因经营亏本转迁象州县百丈街,从此生意逐渐兴旺,有了积蓄便买置了大环三界园地,修建祖房两座,两则屋地留后代续建乐居兼做生意。从此,该支系丁财两旺,现上谱人口约300人。

鹿寨县黄冕对村卓文公,1895年携带妻子和3个儿子从广东罗定县刺竹寨徒徙到广西榴江县龙江茶山屯老鸦口(今鹿寨县黄冕乡六脉村对村屯)居住,因被本地人欺负,土匪又放火烧房子,卓文公被迫迁往比较安定的黄冕对村定居创业,后儿子成邑、成业两人再迁龙江黄牙村开基发展。现卓文公系已衍传7代,上谱人口260多人。

贺州沙田洪占公,原籍广东省省揭阳县河婆圩(今揭西县河婆镇)猫龙寨,清嘉庆元年(1796)前后,携眷迁往广西昭平樟木林乡居住,若干年后再迁贺县沙田田厂村定居创业,至今衍传9代,上谱人口260人。

此外,还有贺州洪东公、龙燕公,北流邑周公,荔浦辉林公,贵港廷秀公、祥贵公、玉光公等二三十个支系都是属于一再迁移,从而求得更大发展的类型,在此,不再一一详叙。

    三、内团结,外和谐,是宗族平稳发展的基石。

    在复杂、多变、充满苦难的旧社会,要使宗族有个好的发展环境,既要搞好族内团结,凝聚人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前力量;又要和睦友邻,与周边他族多交流,搞好横向联谊,和合共赢。不然,人少势薄,或人多心不齐,都容易受他族人欺负,也难以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从而直接影响宗族的发展。

 钦州、防城港两市沿海地区居住着邱氏两三千人,现在生活都宽裕,住水泥楼房,行水泥村道,海边有防洪大堤。但可曾想到,历史上却遭到几次严重的海啸和台风雨袭击,每次灾后,宗亲们都亲帮亲,邻帮邻,依靠宗族力量和亲友帮助,共渡难关。据谱料记载,受灾最严重的是甲戌(1934)年六月十八日的海啸,死多少人,财产损失多少,现很难查到官方的汇总数据,但部分家族的损失却有谱可查。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横山村式杰公谱第12页记,“邱材,生年不详,妣杨氏,女二:三妹、四妹,于甲戌年六月十八日晚在团和青草坪惨遭台风洪水,全家死亡”,成周家谱第2页载:“转眼间这个家族失去一半多的年青生命,且大部分死不见尸,找到的也面目全非,只是认其身上遗物”,“邱炎婚后携妻带儿到松木山底村租耕,甲戌年六月十八海啸灾中财产被洪潮吞没,人员幸免遇难”。据横山村邱锦、邱世显等人回忆,此次海啸死人和财产损失最多,灾后宗亲的生活极度艰难,有的投靠亲友远走他乡,有的流落到越南等地,留下来的则在谋生路上互相依存,互相帮助,及时恢复生产和发展手工业,重建家园。如成周妈就收养了孤儿经权和流浪儿东发,使10人之家在亲情和真情中艰难谋生,直到孙子邱佳成家后生活才正步好转。

   通过以上各地不同支系的简释,我们可从一个侧面窥见广西丘(邱)氏在五百多年的衍传、迁徙、分支的发展历程中,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求好地几易再迁,团结族人,和睦友邻,促宗族发展道路上留下历尽艰辛的成功足迹。旨在弘扬祖德的同时,愿为各支系起到启迪、借鉴作用,吸收他们的长处来发展自己。

 此文选自《广西丘(邱)氏发展史的回顾》第三部分(有省略)

 《中华丘氏大宗谱 · 广西通谱》编委会  兆权执笔

    

     注:(1)、《陆川分谱》第二卷21页。

     2)、《陆川分谱》第二卷22页。

     3)、《陆川分谱》第二卷25页。

     4)、《陆川分谱》第二卷27页。

     5)、《陆川分谱》第一卷75页。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2、欢迎广大宗亲投稿,投稿请发至邮箱:qius888@yeah.net

相关文章
  • 广西筹建联谊会响应热烈 企业家成立商会鼎力支持

    广西筹建联谊会响应热烈

    2011-10-24 20:33

  • 认真贯彻实施总会“三大任务”同心同德共铸丘氏辉煌

    认真贯彻实施总会“三大任

    2011-10-24 20:32

  • 长美乡丘氏宗亲联谊会召开(扩大)会议

    长美乡丘氏宗亲联谊会召开

    2011-01-23 21:58

  • 福建长汀丘氏学子今年高考继续取得骄人硕果

    福建长汀丘氏学子今年高考

    2010-11-15 20:49

中华丘(邱)氏总祠全景在线观看
中华丘(邱)氏总祠捐款查询